很多年之后,當(dāng)我從函數(shù)算式與英語語法的試卷堆中抬起頭來,重新摩挲著那本早已被我翻得頁腳卷邊的《小王子》,“謹以此書獻給孩子們和曾經(jīng)是孩子的大人們”,直到那時我在機械的訓(xùn)練與枯燥的教條之下空洞的眼神才活泛起來。
在這個世界上,成長與傷感總是并隨,長大的愛麗絲丟了鑰匙;飛行員也再沒有見到一個執(zhí)著地守護著他的玫瑰花的小王子。我們驚羨于永無島的彼得·潘永遠擁有孩子般的童真天性與想象力,人生到頭卻終究只能唏噓:時間都去哪兒了,我們的夢想去哪兒了?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夢想家。夢想家,之所以不同于空想家,是因為他們不潦草輕率地為自己提供追求的答案和方向,而是正視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訴求,勇于完成自己深埋于心中隱藏在世務(wù)之下的夙愿,不斷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奮斗、拼搏。
而那些隱藏在心底的愿望,或微小、或瑣屑甚至可以稱得上“奇怪”,但它們卻是那么真實純粹,即使出發(fā)點是那樣平凡:或許只是一曲兒童口琴曲、一支最簡單的琵琶舞或一條鑲滿廉價塑料亮片的項鏈,讓兒時的單純女孩成長為了如今追求美好之人;而男孩們的英雄夢,或許也是從幻想中從天而降的滑翔機、白日夢里能載著某個女孩去吃刨冰的老自行車而來。對于夢想家而言,大大的夢想常常來自于小小的愿望,而這些小小的夢想是那么微不足道,或許他們從沒有將它們說給別人聽,沒有給它們像工程師、公務(wù)員、醫(yī)生那樣輕而易舉就能寫在作文紙上的地位,但是,他們卻從未搪塞忽略自己這些念想。
對于每一個“00后”夢想家來說,這些夢想片段恰恰是人生中最寶貴的價值。在完滿人生的同時,擁有獨屬于自己故事,能與人分享感動。心之所愿,無所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