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霞媛
【摘要】第三次工業(yè)革命推動了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信息化技術和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本文探討了在未來英語課堂教學中信息化技術所帶來的優(yōu)勢,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三個中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擴大課堂密度,大力推進“智能教室”,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英語教學還可延伸至課堂外,只有將課堂內外有機結合,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信息技術相輔相成,才能在根本上提高學生綜合英語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信息化 英語教學 學習效率
一、背景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后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這次信息化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使人類社會生活和人的現代化向更高境界發(fā)展。
信息化已是現代社會發(fā)展的趨勢,教育信息化作為其中的一部分,逐漸成為了教育發(fā)展的潮流。為了跟上這股新潮流,必須把握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從而真真切切地去提高課堂效率,這在未來的英語課堂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二、未來信息化英語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1.打破三個中心,培養(yǎng)學習興趣,發(fā)掘內在求知欲。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秉承三個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過去的課堂授課模式永遠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記;形成了“老師授,學生受”的沉悶課堂氣氛,學生的英語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很難調動。而現在乃至未來英語課堂中,將會打破以前的模式,使用多媒體信息化輔助教學,通過刺激學生聽、說、讀、寫等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積極思考,提高英語學習興趣,真真切切地由被動的接受轉變?yōu)橹鲃拥乃魅≈R,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2.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擴大課堂密度,提高課堂效率。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對于英語課程來說,語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是十分重要的,語言運用的真實性,語言材料的豐富性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有力保證。眾所周知,我們處于周圍普遍缺少外籍教師的英語課堂中,客觀的語言環(huán)境已無法改變。老師盡可能全英文講解課堂內容,再利用信息技術將高密度的知識高效率地傳授給學生,圖形比語言更直觀和形象,比語言包含的信息量更大,外加視頻比圖形更動感和直接。通過信息化的優(yōu)化處理,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這無疑是加大了課堂密度,提高課堂效率,使得整堂課因計算機而得到拓展和延伸。
3.信息化英語教學的巨大革新——智能教室。信息化多媒體技術一方面進一步彌補授課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諸多不足,另一方面也為初中英語教學帶來技術手段的創(chuàng)新。昆山中小學正大力推廣“Wiedu ”(智能教室),很多學校在搭建與啟動未來智能教室,因為與黑板、投影儀之類的傳統(tǒng)教學展示成果工具相比,“智能教室”的教學展示功能可以說是一次巨大突破,通過教學屏幕與學生的ipad連接,既可以打開既有的教材,而且所有的操作都由一臺設備實現全部功能,既方便又簡單。課前教師可以從資源庫中找到相應的教材發(fā)送至學生的電子書包,學生的平板可涵蓋多學科跨年級的所有教材,從某種程度上也著實減輕了學生的“肩膀”分量。
三、信息化媒介下英語課堂外的延伸
1.學生獨立訪問網頁。教師根據教材提前布置預習任務,并把相關的網址推薦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上網查閱與課文相關內容。比如教授8A Unit3 A day out 第一課時前,學生自己上網查找書中明信片中提及的埃菲爾鐵塔、白宮和港灣大橋,了解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背景,了解這些名勝古跡的輝煌過去和建造歷史,擴大學生對英美國家人文知識的了解。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不斷地搜索信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掌握信息。
2.網上英語交流。英語是一種全世界語言。課堂內講授的英語知識如果不能在平時開口交流,那么純粹學的就是“啞巴英語”,這在中國的英語教學中是個普遍現象。在缺少語言環(huán)境的條件下,我們雖然不能與操英語為母語的外國友人直接面對面交流,但是在信息化的今天因特網已拉近了世界的距離,給人們提供了網上交流的平臺。比如參與網上一些英語學習的討論、利用e-mail參加各種英語學習組、收聽網上在線英語新聞報道、網上交外國筆友通過郵件相互交流等等。
四、對未來信息化英語課堂的幾點思考
從宏觀層面來看,現行的教育理念還比較陳舊——應試教育和功利主義的學習動機,一味地追求分數和排名,卻忽略了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優(yōu)質教育資源匱乏,雖然信息化技術手段在網上搜索的信息量十分大,但是普遍質量不高;師資力量的滯后效應。
從微觀方面說,英語技能訓練失衡,學生每天在校都有早讀課,早讀課本該大聲響亮地朗讀課文,卻被教師占為講授新課和評講作業(yè)。另外師生比例嚴重失衡便會導致教師無暇顧及到每位學生;另外大多數中小學英語課堂缺乏外籍教師的配備,學生很難聽到來自母語國家的純正的口語發(fā)音,因此英語實踐的語境缺失是個不爭的事實。
五、結束語
英語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夠用英語流暢地進行交流。不可否認的是教育信息化正在向著數字化、多媒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方向在發(fā)展,但是未來的英語課堂要在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的同時也要合理繼承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精華,發(fā)揮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使兩者相得益彰,大放光彩。
參考文獻:
[1]呂坤.高中英語教學與多媒體關系探究[J].中學生英語,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