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康
(洛陽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河南洛陽 471000)
中國傳統(tǒng)建筑材料對現代茶館空間意象的營造
——以洛陽“瓦庫”為例
李健康
(洛陽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河南洛陽 471000)
如何體現茶文化是現代茶館設計中的重點和難點。本文把空間意象觀念引入到對茶館空間設計的分析中,針對實例即洛陽的全國連鎖茶館——瓦庫的具體使用材料和設計方法以及和茶文化的關聯所進行的評述。重點對瓦庫中以瓦為主的傳統(tǒng)建筑材料的語匯、組合和應用方法進行了研究,希望探索出用傳統(tǒng)建筑材料營造現代茶館空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用以啟發(fā)設計師對現代茶館空間設計的思考。
茶文化;空間意象;傳統(tǒng)建筑材料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悠久的歷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寶藏中的一顆明珠。飲茶興于唐宋,盛于明清,作為公共飲茶的專門場所茶館逐漸成為茶文化的物質載體之一。茶圣陸羽在《茶經》中論述了飲茶的“葉、水、器、境”,其中的“境”可以理解為心境和環(huán)境,所以飲茶的空間環(huán)境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時至今日,作為當下流行的休閑文化和體驗文化的一種商業(yè)形式——茶館,其環(huán)境條件已然成為影響到茶館經營的重要一環(huán)。如何在茶館空間中體現出茶文化的品味、輕松愉悅的氛圍成為現代茶館設計的目標之一。連鎖茶館——瓦庫在眾多茶館中風格突出,設計新穎,以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材料為主,營造出了典型的茶館空間意象,所以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
空間意象是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即:人在空間中通過認識空間和實體的客觀形象且與主觀心靈融合從而感受到空間帶有某種意蘊與情調的意境就叫空間意象??臻g意象既是設計師的設計追求和理論工具,也是評判設計藝術效果的隱性標準。優(yōu)秀的茶館體驗空間設計應該使觀眾感受到令人心曠神怡的空間意象,體驗到平素簡單乏味的生活中不曾感受到的意蘊。茶館空間意象塑造的成功與否,直接反映出茶館設計的成敗。
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受到“儒”、“道”、“佛”三種文化的綜合影響,崇尚自然清雅、恬淡幽靜,這種心境的體驗在現代緊張忙碌的工業(yè)社會中更加彌足珍貴。所以在茶館中喝茶消費的目的,早已超出了人們對物質的基本需求,更向往的是心境的體驗,在飲茶的過程中感受到中國味、鄉(xiāng)土味、人情味的茶文化,享受輕松自然的環(huán)境藝術。而這種環(huán)境藝術需要設計師調動各種設計因素,營造出輕松自然的空間意象來實現。其中,傳統(tǒng)建筑材料和茶文化的內涵相契合,是形成茶館空間意象可選擇的優(yōu)良材料。我們可以通過對洛陽的茶館瓦庫所使用的材料進行分析,來看傳統(tǒng)建筑材料對空間意象的營造。
2.1 “瓦庫”空間中的傳統(tǒng)建筑材料及組合
瓦庫是一家全國連鎖的茶藝館,在蘇州、南京、成都、武漢、濟南、洛陽等地有多家分店,洛陽瓦庫位于洛陽新區(qū)望春門街太康路交叉口,于2012年開業(yè)。瓦庫,顧名思義,這家茶館的環(huán)境猶如瓦的倉庫,設計師通過大量使用瓦以及其他比如青磚、白灰、廢舊的木材等傳統(tǒng)建筑材料來營造茶館的空間意象。這些在現代室內裝修中已經成為非主流的材料,卻和茶館空間的意蘊相協(xié)調。
2.2 主角瓦片的視覺語言
瓦庫以瓦為主角,瓦的符號學語義及使用、組合方法最值得玩味。瓦作為一種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材料,它的燒制與使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大概從西周早期人們就已經開始使用瓦作為建筑材料,用在屋頂以防水隔熱。瓦的種類可分為小青瓦、平瓦、琉璃瓦、青瓷瓦等。最為著名的是漢代的瓦當,圖案豐富多彩,集功能和裝飾于一體,是中國特有的文化藝術遺產。漢代的瓦和秦代的磚在建筑史上有“秦磚漢瓦”之稱,瓦是一種重要且典型的傳統(tǒng)建筑材料。
所以瓦在空間中傳達的第一個詞匯就是傳統(tǒng)。裝飾材料給人直觀的視覺形象是形成空間意象的要素,瓦的應用使空間意象中有了傳統(tǒng)的底蘊。這和茶文化的悠久歷史相呼應,正如它的廣告語所說:“以眾多瓦的集結,用瓦與茶的和聲呼喚我們記憶的情感,借以為都市人們提供一個喝茶敘舊的地方”。
瓦傳達的第二個語匯是自然。瓦由于工藝和功能的需要一般呈現出曲線形狀,和現代主義建筑大體塊、以直線為主的造型有著明顯的區(qū)別。曲線使人聯想到一系列自然物的形狀,比如水波、山巒、樹木、花草等。茶來源于自然生長的茶樹,茶文化有著明顯的自然氣息,所以瓦的自然曲線是茶的自然屬性的視覺表達。
瓦傳達的第三個語匯就是質樸。瓦庫中的瓦主要選用的是無釉的黏土瓦,質感粗糙,樸實無華。這和現在追求高貴華麗的主流裝修材料大相徑庭。茶作為傳統(tǒng)的飲料近年來雖受到咖啡、可樂等眾多洋派飲料的挑戰(zhàn),但茶有著其它飲料難以代替的特色,如果賦予飲料以個性的話,茶無疑是最為樸實的,充滿人情味的。
另外,瓦的密集組合形式和茶葉片的組合在視覺上具有相似性,一片片的瓦自然讓人聯想到一片一片的茶葉。如果在傳統(tǒng)建筑材料里尋找一種來代表茶,那么瓦是最好的選擇,瓦通過其自身的語言闡述了茶文化中國味、鄉(xiāng)土味、人情味的內涵。
2.3 瓦片的使用方法
瓦庫中的瓦,已經不再僅僅是用在屋頂上,而是變成了被靈活應用且具有特別裝飾效果的材料。瓦的材料物理屬性具有一定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能夠防水和隔熱;顏色主要有冷暖兩種,紅色和青色,可以形成色彩上的冷暖對比。
名為瓦庫,瓦的形象應該第一時間傳達給顧客。所以瓦庫在門頭和外墻面上分別使用了紅、青兩色的平瓦,獨特而新穎,又呼應了主題;入口的一級臺階也是由豎起來的多個平瓦青紅相間構成。在室外空間意象的營造中,瓦庫的瓦作為材料主角凸顯出來,吸引著顧客進入室內。
在茶館的室內空間中,設計師從傳統(tǒng)建筑中汲取經驗,并且利用小塊材料可以任意組合的特性,對瓦進行了三種形式的設計,形成了“點”、“線”、“面”的形象。
第一種,單個瓦成為文字、繪畫的載體,變成了“字畫瓦”。瓦的表面可以書寫或繪畫,再掛于墻上,就成為了“字畫瓦”。這些作品有的是設計師自己所作,也有顧客的留言,充滿了生活趣味。字畫瓦的固定方法也很有特點,先在瓦上鉆個孔,然后用手工打制的大鐵釘子釘在白灰墻上,從而成為了茶館空間中的點。(如圖1)
第二種,成排的瓦在室內模擬出了瓦檐的形式,一字排開,成為了空間中的線。(如圖2)
第三種,成組的瓦構成了隔斷,成為空間中的面。作為隔斷的瓦也有兩種形式:平放和豎放。平放是一種傳統(tǒng)的組成形式,像花墻一樣形成扇形的鏤空,造型猶如風吹起的水波;(如圖3)豎放則需要支架隔板,瓦庫中一般用原木做出框架和隔板,在隔板上豎放幾皮瓦,猶如放在書架上的書、梵高油畫中的筆觸。(如圖4)無論是平放還是豎放都挖掘了瓦優(yōu)美的造型,既形成瓦庫中的虛性的隔斷,用以劃分空間,同時又形成了美的空間意象,形狀如風如水如書如畫,都和茶文化的主題相呼應。
2.4 廢舊建筑材料和傳統(tǒng)生活用品的再利用
瓦庫中再利用了一些從老房子上拆除下來的廢舊建材,舊的磚瓦、木材、石雕等;收集使用了多件傳統(tǒng)的生活用品,如石碾、石磨、水缸、陶罐、石臼等。對舊的材料再利用不僅能節(jié)約資源,降低成本,符合環(huán)保、低碳的現代觀念。比如王澍獲得普利茨克獎的作品寧波博物館,在建造中使用了大量的舊城改造留下的青磚、龍骨磚、瓦、打碎的缸片,從而比一般建博物館用大理石材料的費用節(jié)省了近50%。而且最重要的是廢舊材料本身帶有的記憶和故事性,是其他新材料所不能替代的,它們使空間意象更具有傳統(tǒng)蘊味和鄉(xiāng)土氣息。當下中國的城市面貌幾乎千篇一律,特別是各個城市的新城區(qū),看不到城市的記憶,彌漫著冷漠的視覺表情。而使用傳統(tǒng)建材,不失為一種改善這一病癥的良藥。
瓦庫的設計帶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看似是用的舊的材料和器物,但是用現代的設計理念對已有材料的再利用,本身就是創(chuàng)新。但對材料的使用要根據不同的環(huán)境性質,茶館空間的特性給選擇傳統(tǒng)材料創(chuàng)造了契機。設計師在合理的范圍內對材料的形式和功能兩方面進行了全新的設定。
第一,舊的材料,新的形式。瓦片作為傳統(tǒng)的防水隔熱材料,一般用于室外屋頂,但在瓦庫中變?yōu)榱遂`活多變的裝修材料。設計師挖掘了瓦的造型特點,以字畫瓦、瓦檐、隔斷,即點、線、面的新形式和組合,用以營造室內的空間意象。設計師用現代設計手法使舊的材料以全新的面貌出現。有了新的形式,舊的材料不再陳舊和落伍,既保留了傳統(tǒng),又新穎特別,適應了現代商業(yè)空間的要求。
第二,舊的材料,新的功能。舊的材料在其物理屬性允許的條件下,可以開發(fā)出其新的用途。比如在瓦庫的入口處的臺階,其中一級是由豎起的平瓦構成,另外一級是由平放的石磨形成的。在茶館內這樣靈活應用舊材料的例子還有很多。舊的木作梁柱變?yōu)榱烁魯嗉?、衣帽鉤、指示牌;原來的勞動工具石臼變?yōu)榱讼词峙瑁阂呀浬杂袣埰频奶展拮兂闪嘶ㄅ?,等等?/p>
但同時需要強調一點的是,無論新的形式還是新的功能都需要和空間意象營造的目的相吻合。
瓦庫的空間意象如果用一組詞匯來描述,就是:輕松愜意。這也符合茶館空間的設計目的和顧客的消費意愿。瓦庫中包括瓦在內的傳統(tǒng)建材打破了傳統(tǒng)的固定使用方法,以一種自由、放松的姿態(tài)出現,從而營造出了輕松愜意的空間意象。在消費者休閑、體驗的訴求背景下,設計師以瓦為帥,輔以其他的傳統(tǒng)材料,對茶文化的中國味、鄉(xiāng)土味、人情味進行了空間意象化的解讀。
[1]彭一剛.空間組合論[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
[2]李健康.武安市京娘湖風景區(qū)景觀空間意象探析 [D].武漢理工大學,2003
[3]王小雨.中國當代茶館室內空間設計研究 [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6
李健康(1981-),男,河北邯鄲人,碩士研究生,洛陽理工學院藝術設計系教師,研究方向:環(huán)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