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智慧 楊金濤
(國有洛寧縣全寶山林場 河南 洛寧 471700)
林木蟲害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發(fā)生與防治
雷智慧 楊金濤
(國有洛寧縣全寶山林場 河南 洛寧 471700)
本文通過對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形態(tài)特征、生態(tài)習性的詳細介紹,總結出這兩種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
星天牛;光肩星天牛;形態(tài)特征;生態(tài)習性;防治措施
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具有分布廣、食性雜、繁殖快、防治難、危害重等特點,給林業(yè)生產帶來嚴重影響。針對這兩種蟲害的發(fā)生特點及規(guī)律,本文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指導林農生產,以減輕危害。
1.1 星天牛。卵長橢圓形,長5~6mm,寬約2.4mm,乳白色,具光澤,孵化前黃褐色。蛹紡錘形,長約30mm,乳白色,羽化前褐色,復眼卵圓形,觸角伸于腹部在第2對胸足下呈環(huán)形卷曲。幼蟲體黃白色,頭棕色,大顎發(fā)達黑褐色,胸部粗大,背板前緣后有橫向褐色曲紋1道,足退化。腹部各節(jié)背面的移動器橢圓形,中央凹陷并有橫鉤,周圍具不規(guī)則隆起,密生細刺突。成蟲體長25~35mm,寬8~13mm。體黑色,光亮,頭和腹部腹面被銀灰色細毛。觸角鞭狀,第1、2節(jié)黑色,其他各節(jié)基部1/3有淡藍色毛環(huán),其余部分黑色;雌蟲觸角超出身體1、2節(jié),雄蟲觸角超出身體4、5節(jié)。前胸背板前方有2個小突起,兩側各有1個刺狀突起。鞘翅基部有許多顆粒突起,每翅面有白色毛斑約20個。
1.2 光肩星天牛。卵長橢圓形,乳白色,后呈淡黃色,長5~7mm。蛹初期乳白,后期淡黃,長30~35mm。幼蟲乳白色到淡黃色,體長40~66mm。頭部褐色,前胸背板大而長,有“凸”字形斑。成蟲體長21~36mm,黑色具紫色光澤,頭黑色,唇基褐色,從后頭經頭頂至唇基,有1條縱溝,頭頂深凹。觸角鞭狀12節(jié),第1節(jié)粗大,第2節(jié)短小,第3節(jié)最長。雌蟲觸角超出體長3節(jié),最后1節(jié)末端灰白色。
2.1 星天牛。河南地區(qū)2年發(fā)生1代。以幼蟲在樹干基部或主根蟲道內越冬。來年3月份開始活動,4月份幼蟲老熟,成蟲5月上旬開始羽化,7月中下旬達羽化盛期。成蟲羽化后,在蛹室內停留5~8d后,從羽化孔外緩緩爬出,順樹干攀援而上,取食嫩葉及枝皮。該蟲在無風的晴天最為活躍,中午有強光高溫時,多停枝端休息,大部分成蟲從樹冠上飛落樹干基部,在背光一側,頭部朝下,尾部向上,觸角翹起或貼地面,靜止不食不動。下午3:00左右又上樹取食,黃昏前交尾,交尾后約1周開始產卵,其卵多在夜間涼爽時產出。雌成蟲在樹干下部或主側枝下部產卵,產卵前先以銳利的大顎在樹皮上咬深約2mm,長約8mm的“T”或“人”形刻槽,產卵穴開好后,成蟲調轉頭,將產卵管插入刻槽一邊的樹皮夾縫中產卵,一般每個刻槽產卵1粒。6月初至6月末為產卵盛期,1頭雌蟲一生最多可產卵70粒,產卵期約30d。成蟲一般飛翔40~50m。成蟲壽命40~50d。幼蟲孵化后在樹皮下蛀食1個月左右,形成不規(guī)則的扁平坑道,隨后向木質部深入2~3cm后轉而向上蛀坑并向外蛀穿1個排糞孔,排出黃色蟲糞和蛀屑。
2.2 光肩星天牛。該蟲在河南鄭州地區(qū)2年1代。以幼蟲越冬。翌年寄主植物樹液流動(4月)越冬幼蟲開始取食、活動。5月老熟幼蟲移近到蟲道上部頂端,作室化蛹,蛹期20d,5月初成蟲羽化后,咬一圓形羽化孔,成蟲爬出孔后,補充營養(yǎng),取食嫩枝皮層和葉柄。成蟲喜在白天10:00~16:00進行飛翔、取食、交尾、產卵等活動,當氣溫低時,成蟲靜伏在樹冠陰暗處,8月中旬(鄭州)仍可見到極少的成蟲。卵多產在樹干和枝條上,產卵前雌蟲在樹上先啃一個指甲印橢圓形卵槽(穴),每槽產卵1粒,產后分泌黏液將刻卵槽時的木屑碎片粘在一起,把產卵孔封住。卵期15d左右,初孵幼蟲在皮下取食木屑、蟲糞,樹皮不斷從蟲孔排出,3齡后幼蟲向木質部蛀入,棗樹由于木材硬度大、水分少,幼蟲多不向內部蛀入,而在蟲道內越冬。
一是人工捕殺。在成蟲活動盛期,利用成蟲午息的習性,人工捕殺。成蟲有在樹干地面60cm以下處產卵的習性,可根據卵穴及褐色蟲糞進行人工剜卵或幼蟲。二是刷涂白劑。用生石灰1份,加清水4份,攪拌均勻后,自主干基部圍繞樹干涂刷0.5m高,防治星天牛產卵。三是毒殺幼蟲。用竹(木)棉簽蘸敵敵畏藥液,先用無藥的一端試探蛀孔的方向、深度、大小,后將有藥的一端插入蛀孔內,深4~6cm,每蛀孔1支,毒簽插后用黃泥封口,以防漏氣。
[1]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中國森林昆蟲[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3.
[2]陳貽金.棗樹病蟲及其防治[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