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鐵,蔣小平
(榆樹市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吉林榆樹130400)
整合資源搞好農民培訓 多措并舉提高農民素質
李 鐵,蔣小平
(榆樹市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吉林榆樹130400)
時代在發(fā)展,科技在進步,農民也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fā)展步伐。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是發(fā)展農村經濟的關鍵。為了做好農民培訓,相關部門要創(chuàng)新農民培訓的思路,確保新型農民培訓質量,促進農業(yè)發(fā)展與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農民培訓;新型;問題;對策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培養(yǎng)一批有文化、有技術、懂經營的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在國家新農村建設政策的指導下,新型農民培訓登上歷史舞臺,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1.1 農民整體素質不高
農民多以小學及初中文化程度為主,整體素質不高。相關調查顯示,在一年內接受過專業(yè)培訓的農民僅占1/4,而外出務工農民也多為拿低薪干重活。農民的整體勞動素質逐年下降,是由于農民都涌入城市,導致農村勞動力銳減。
1.2 農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高
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農民受過專業(yè)培訓的人數只占總數的20%左右。農民參與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小農意識強,思想保守,對農業(yè)生產的要求不高,只相信傳統(tǒng)種植技術。想致富,又不敢做出改變,把農產品的銷售、市場風險等都寄托在政府身上;二是利益目標不遠大。一些農民看的只是眼前利益,對日后發(fā)展沒有打算,認為培訓和證書沒有用,農活是用不上證書的;三是自我封閉。一些農民只愿意呆在自己的圈子里,對國家惠農政策不理解,也不愿意學習法律知識維權。
1.3 培訓機構培訓方式落后
新型農民培訓需要培訓機構在調研市場基礎上,對農民進行新觀念灌輸和新技術的指導。但目前的培訓內容前瞻性不強,與農民切身需要聯系不大,與產業(yè)承接聯系不緊密。農民比較喜歡的是一對一的指導和培訓,培訓時間根據農閑時間進行,培訓技術必須實用。有一些村委派骨干人員參加培訓,結果骨干人員回來后沒有將培訓內容傳達給村里農民,導致培訓鏈條斷開,還有一些農民參加的是重復的、交叉的、不實用的培訓。
2.1 整合資源
整合培訓資源是新型農民培訓的首要問題。目前,許多培訓機構都是師資少、管理人員少、設施不全,無法滿足培訓的正常進行。在資源相對短缺的情況下,需要多個部門相互配合,進行資源整合。一是可以依托專家、業(yè)內人士和地方能人提高師資隊伍力量,增加培訓內容的實效性;二是上級管理部門和下級聯合之后簡化培訓的組織形式,使培訓更加準確得力;三是與有名的農資企業(yè)聯合,將實用的農業(yè)技術宣傳并應用到農業(yè)生產中,幫助農民科學選擇農用機械等。資源的整合意味著新型農民培訓向市場化、社會化轉變,在提高農民素質的同時,也提高了培訓的效果。
2.2 加大宣傳力度
一是通過電視、手機、報紙等多種傳播渠道進行農業(yè)政策的宣傳,讓農民了解國家更多惠農政策,同時明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提高農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二是新型農民培訓是一項適用性強、見效慢、投入大的工作,通過電視等做深入的培訓內容的報道,可以讓農民了解培訓時間、要求和內容,為培訓做好準備工作;三是要對新型農民培訓工作建立檔案并進行整理,做好回訪工作,對好的成果及時上報,并通過電視、網絡等進行宣傳,對出現問題的要及時解決,以促進下一次培訓更好的進行。
2.3 加大財政投入
新型農民培訓是一項公益性比較強的工作,培訓過程不收取任何費用,所有經費都由政府來支持,所以財政投入很重要。為了保證培訓質量及效率,應當加大新型農民培訓的財政投入,盡量解決培訓機構的經費問題。
2.4 完善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是農民最關心的,只有對農民有幫助的培訓內容,他們才愿意參與其中。因此培訓內容要全面、豐富,滿足農民所需。
新型農民培訓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國家和政府相關部門給予高度重視,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加大培訓宣傳力度,整合資源,完善培訓內容,切實發(fā)揮新型農民培訓的作用,提高農民素質和收入水平。
[1]張廣花.優(yōu)化農民培訓模式的實踐與對策——以徐州市農民創(chuàng)業(yè)培訓重點班為例[J].江西農業(yè)學報,2009(03):188-189.
[2]張麗君.新型農民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2,18(24):5-6.
G434
A
10.14025/j.cnki.jlny.2017.16.002
李鐵,大專學歷,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新型職業(yè)農民科技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