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杰婷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
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
鄒杰婷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目前,我國十分重視大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理解他人、包容不同文化和習俗的胸懷,使他們具備與他人協調合作中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的能力。但是現在由于獨生子女學生占高職院校學生的比例逐年上升,而獨生子女家庭培養(yǎng)子女團隊意識以及與他人協調能力的有些不足。本文從馬克思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視角下研究培養(yǎng)高職院校學生的團體意識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了培養(yǎng)高職院校學生團隊意識的途徑。
高職院校;團隊意識;全面發(fā)展;拓展訓練
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面發(fā)展就是“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1]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理論告訴我們,人的本質是豐富的、多層次的,是在人的需要、勞動、能力、社會關系和個性的全面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中不斷生成的,人本質上是在一定社會關系中通過勞動歷史實現其需要、發(fā)揮其能力和表現其個性的存在物。因而,馬克思所講的人的全面發(fā)展,其具體含義就是人的需要、人的勞動、人的能力、人的社會關系以及人的個性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2]
首先,人的能力既包括人的動手能力又包括動腦能力;既包括融入社會的能力,又包括其自身素質和審美能力等。
其次,人的個性的全面發(fā)展。馬克思認為,在人類最初的社會形態(tài)和資本主義社會,由于人對人和物的依賴關系,人的個性難以形成和發(fā)展;要使人的個性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就必須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才能沖破這種依賴關系,從而才能實現我們的社會是由各種個性的自由人組成的社會。
最后,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fā)展。社會關系指的是一定的生產方式所決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社會關系是人類所特有的本質聯系。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個人的全面發(fā)展離不開其自身周圍的環(huán)境和周圍的社會關系,人的存在無不受到其自身周圍社會關系的制約,社會關系的變革決定著個人的發(fā)展。
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3]馬克思主義認為個人與社會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人的發(fā)展更需要社會提供種種條件;任何一個社會的存在和發(fā)展,都是所有個人及其集體努力的結果,一切個人活動的總和構成社會的集體運動及其發(fā)展。所以人要實現全面發(fā)展離不開團體,離不開社會;社會的進步也需要我們個人的全面發(fā)展,這是相輔相成的。教育部長周濟部長指出:“高等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的學生既要能動腦,更要能動手,經過實踐的鍛煉,能夠迅速成長為高技能人才。當前中國高職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務,就是要以制造業(yè)為重點加速培養(yǎng)高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養(yǎng)?!彼晕覀兏呗氃盒E囵B(yǎng)的學生是應該迅速能走入技術崗位的人才,而現在的工作講求的是分工與合作,在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技術的同時更應該對學生的團隊意識進行培養(yǎng),使其走入工作崗位后能順利的融入團隊,更好的完成工作。
(一)培養(yǎng)學生團體意識是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人要獲得全面的發(fā)展,就必須從事“全面的活動”,必須與外部世界建立起豐富的對象性關系。而個人的能力始終是有限的,我們必須樹立起團隊的意識,重視集體的力量,才能獲得全面的發(fā)展。但是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有些同學與同學之間的關系、同學與老師之間的關系變成了金錢與競爭的關系,而忽略了相互幫助,相互尊重的最基本原則。有些同學更以經濟狀況作為交友的準則,缺少互幫互助的熱情,交往關系上過于注重利益。而這種自私的利己意識不利以后學生走向工作崗位,不利于其順利的融入社會。
(二)當今社會需要具有良好團隊合作精神的人才
當今時代,人們之間的工作與生活都是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工藝分工更為精細,而一個人能掌握的知識和信息不管怎樣都是非常有限的,因而要求我們具有團隊意識,在團隊精誠協作中完成一項項重要的工作任務?,F在,用人單位的一項最重要的考察條件就是看是否具有團隊意識,能在團隊中完成企業(yè)任務才是企業(yè)最需要的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就必須對在校的學生進行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是順應時代的要求。
(三)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有利于完善學生的人格
素質教育對學校教育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塑造學生完善的人格。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正是對這一要求的具體實現。團隊意識要求團隊成員必須在張揚個性的基礎上精誠團結、相互協作。因此,只有充分理解團隊意識的人,具有理解、辨別和感受不同情境的能力,他們在工作與生活中更加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一)加強拓展訓練,增強大學生團隊意識
學生的團隊精神是高職院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內容之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關鍵是要形成良好的團隊氛圍,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集體氛圍。
第一,加強人際溝通訓練。增進集體的溝通和了解,提高在校大學生團隊意識。使隊員盡快熟悉彼此,加深陌生隊員間的情感,在隊員之間建立信任,同時通過互相交流使隊員了解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印象和地位。隊員們可以通過實踐作業(yè)來感受交往技巧的積極作用。在團隊活動中隊員可以體會到團隊的力量,增強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并做好團隊分別的情緒處理。
第二,自我拓展訓練。自我拓展訓練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變那些具有不同背景的團隊成員,而是學會和他們相處,并成為團隊的一員。因此反省自己、拓展視野,提高個人敏銳性是拓展自我的方法和途徑,以此養(yǎng)成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的習慣。所以在拓展訓練中首先要學會設定團隊目標,為了實現目標,每一個成員都應該擔負起責任。團隊成員應該主動承擔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任務。在訓練中團隊成員應該互相幫助,實現目標。有與團隊同榮辱的意識。其次在具體活動中,學會分析自己的長處和不足,觀察和了解他人的優(yōu)勢與能力傾向。根據不同的能力特長,自主承擔和分派任務。
(二)鼓勵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
雖然學生社團是一個學生組織,但是仍然有著比較健全的組織機構、活動章程,以及比較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社團要定期召開會員大會,定期進行換屆選舉,定期開展社團活動……而活動的內容,也通常是由社團成員集體討論決定。在社團內部,社團成員之間可以平等地交換意見,沒有所謂的權威,擁有較為濃厚的民主氣氛。尤其是組織開展社團活動還要解決活動方案的設計、經費、設備、場地等一系列難題,這就要求全體成員的積極合作完成可以完成的事情,比如:全體成員廣泛突出意見與建議完善活動方案的設計;并且要求成員學會與社團外的人溝通,取得他人的支持與幫助,比如經費的籌集、場地設備的租用等。這些既能培養(yǎng)大學生相互幫助的精神,又能培養(yǎng)大學生自立、自信、勇往直前的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較強的適應能力,這樣就為學生將來步入社會、適應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構建培養(yǎng)大學生團隊意識培養(yǎng)的大氛圍
首先是學校方面。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最主要場所,作為教育者的教師,在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團隊意識過程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每當新生入學的時候,學校老師都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可以介紹學校的歷史,光榮的傳統(tǒng),可以介紹學校成功的校友。這樣可以樹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還可以樹立他們學習的榜樣;同時將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解釋清楚,以便學生適應新團隊,早日融入新的學校生活。當然學校作為教育和管理者也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規(guī)章制度來維護學校的基本秩序,但更多的應該是實現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的能力,而學校只發(fā)揮著監(jiān)督引導方面的作用。這樣,學生既學到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又有著對學校一種主人翁意識,學生便會更好的融入學校。當然,這并不是說學校就可以放棄對學生的適當管理,畢竟,學生作為被教育者在水平和能力方面還是有待提高的,特別是年輕人還有著沖動、不成熟的特點,還需要學校以及老師予以正確的引導,所以他們的自治只能是在一定范圍內的。
其次是家庭方面。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單靠學校的力量就會顯得過于單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相互補充的。如果學生能有一個和諧、互助互愛的家庭氛圍,對于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意識是非常有助的。家庭中父母應幫助子女形成良好的、我們所提倡的社會主義新型人際關系。父母在子女的交往過程中,應該起著積極的指導作用:首先,父母應該為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與人的交往不應該是利益化的,而應該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的。與人交往最大的標準不應該是金錢的衡量,而應該是其品格的高低。其次,父母在發(fā)現子女的不健康交往中,應該循循善誘、積極的將其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克服其不良的思想。最后,父母應該從自身做起,給子女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師,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最好的教育。
因此,只有通過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才可以有效地使學生將團隊意識的由認知內化為一種道德情感。它能使學生在進入社會以后能更好的適應社會,能準確而迅速地為自己在社會中定位。
[1]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2]羅洪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34.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G
A
1006-0049-(2017)12-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