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六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要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其實,對于我們普通人而言,也應該增強定力,這就要做到“六知”。
知止儒家經(jīng)典《大學》開篇講到:“知止而后有定?!敝?,就是要明確底線,知道人
生該在哪里止步。有的人在潛規(guī)則面前,沒有選擇知止,而是突破底線、逾越紅線。有了第一步,內(nèi)心的貪欲就像吸毒一樣,吸上第一口就產(chǎn)生致命的毒癮。
要保持定力,首先要從不邁第一步、知止第一次做起,牢記“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知恥孟子講,“羞恥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來,人們一直把“禮義廉恥”作為“國之四維”。中華民族知恥的文化血脈,傳承了無數(shù)仁人志士的佳話。
文天祥把投降視為奇恥大辱,寧愿選擇慷慨赴死,最后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絕句,這就是孔子講的“知恥近乎勇”。
知恥之人,才會立天地之正氣,塑造完美人格。有了知恥之心,才會有畏懼,才會自守。
知恥,關鍵要從誠意、正心、修身做起,從系好人生的第一??圩幼銎?,在思想源頭上注入知恥的基因。有了知恥的靈魂,才會雷打不動、刀槍不入。
知人孟子講“知人論世”,老子講“知人者智”。知人是一種智慧,也是一門學問。看一個人的境界,主要看他身邊的朋友。
交友之道,要有一雙慧眼,親善君子,遠離小人。如果你長期與勢利小人為友,最終栽在這些自以為最親密、最信任的人手里。所以,平時一定要凈化自己的朋友圈,真正有一片山清水秀的交友天地。
知足人的欲望就像一個無底洞,可謂欲壑難填。古人講,貪如火,不遏則自焚;欲如水,不遏則自溺。比如,有的領導干部從農(nóng)家子弟成長起來,忘記了人生的起點,結果職務上去了,靈魂沒跟上,貪欲之心愈演愈烈,結果走上不歸路。
對于普通人來說,不知足的生活就會充滿攀比,充滿抱怨、欲望,就會被生活所累,很難有幸福感。
懂得知足常樂,時刻保持一種健康平和的心態(tài),才能夠堅守正道、行穩(wěn)致遠。
知恩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不知恩、不感恩的人,自己的人生路也走不長遠。
知恩,關鍵要知道“我是誰”“為了誰”,弄清自己成長的源頭,弄清個人進步的源泉。有了這份清醒,才能放低身段,內(nèi)斂自省,忠誠自律,做一個大寫的人。
知法法是懸在我們頭上的利劍,知法才能知敬畏。法是一條紅線,只要遠離紅線,人生就真正進入了保險箱。只有知法、懂法、守法,才能在這個社會中享受到真正的自由。
(《 學習時報》2017.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