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曦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淺談鄭聲及孔子的音樂主張
李茜曦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本文主要敘述何為鄭聲和孔子對“鄭聲”持的態(tài)度及從革新的保守派的政治立場上提出的“正樂”的主張??鬃拥奈乃囁枷胫杏兄鴼v史的和階級的局限,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他力圖以樂教來建構完美和諧人性結構的思想,以樂成人的觀點確實又有著超越時代、超越階級的因素。
鄭聲;雅樂;正樂
何為鄭聲,鄭聲在百科圖書中有兩種解釋,第一種是中醫(yī)病名,語言重復,語聲低弱,若斷若續(xù)的危重癥象,因正氣虛衰,精神散亂所致。鄭聲為心氣大虛。而第二種,也就是本文要探討的這種,指春秋戰(zhàn)國時鄭國的音樂。鄭聲被視為商紂之樂,視為靡靡之音亡國之音。這是污蔑不實之詞,因為鄭聲是在春秋時期在各國諸侯星期的民間音樂的總稱,也稱為“新樂”,“新”是與雅頌舊樂相對而言的,它只可能從地域原因在音律風格上繼承殷商之樂的某種特征,而不可能是殷商之樂,更不可能就是殷商之樂那樣的靡靡之音王國之音。鄭聲與孔子等提倡的雅樂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與雅樂相背的音樂,甚至一般的民間音樂,均為崇“雅”黜“俗”者斥為“鄭聲”?!班嵚暋迸d起于春秋后期??鬃訌囊魳分黝}、歌唱內(nèi)容及表現(xiàn)形式三個角度認定“鄭聲淫”。“鄭聲”是由職業(yè)藝人創(chuàng)造和傳播的,是人性解放的音樂。“魏文侯問于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鄭、衛(wèi)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禮記·樂記》)。由此可看出,“鄭聲”是在孔子生活的年代鎖興起的新型的音樂形式。
當時“鄭聲”這種新型的音樂體裁形式已經(jīng)流行起來了,所以才會引起孔子對這種音樂體裁形式的著重判斷?!班嵰艉脼E淫志,宋音燕女溺志,衛(wèi)音趨數(shù)煩志,齊音敖辟喬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有害于德”(《禮記·樂記》)。鄭音淫于色,這自然是指男歡女愛的主題過多了。并且從“鄭聲”做演唱內(nèi)容上來看,不能“立于禮”那就“淫”了。如果內(nèi)容描寫是“發(fā)乎情,止乎禮”,那就是“樂而不淫”,即使是“止乎禮”造成的愛情痛苦,那也是“哀而不傷”。由此我們可以推斷“鄭聲”中男女的交往、愛情的表白、相思的傾訴是比較直露的,不那么含蓄的,比較“無禮”的。所以孔子對于“鄭聲”的態(tài)度就是“子日‘行夏之時,乘殷之駱,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按人鄭聲淫,蛋人殆?!?。但就此來看,此處孔子所說的也還就只是“鄭聲淫”而非“鄭詩淫”。
那就此我們又有新的研究問題了,此處的鄭聲我們知道并不是所謂的靡靡之音殷商之音,那為什么孔子要將次鄭聲看做與自己所推崇的雅樂看成相背持的音樂呢。因為鄭國建立比較晚,是新興的國家,舊意識比較少。并從《左傳》記載當時鄭國交通最為便利,商業(yè)最為發(fā)達思想也隨之最為開放。《呂氏春秋·本生》“靡曼皓齒,鄭衛(wèi)之音,務以自樂,命之曰伐性之斧”《荀子·樂論》說“姚冶之容,鄭衛(wèi)之音,使人之心淫”從中看出,所謂的淫色的比例也是不小的??鬃油瞥绲闹姓胶偷摹罢龢贰彼枷?,孔子要用禮樂之音來反對其他非禮之樂,鄭聲就是典型代表,正月代表的是為‘禮’服務的樂,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從整個思想體系和政治傾向來看,孔子是一個保守派的,他最為一個沒落的奴隸主貴族所以對人民的疾苦和奴隸主的殘暴都是有深刻認識的,說孔子是一個保守派,但是他不是一個頑固的保守派,而是一個具有革新精神的保守派。真是因為他是一個具有革新精神的保守派,孔子提出的正樂思想的主張。他所謂的正就是有革新整頓的意思。當時孔子的正樂是他對于西周的禮樂制度的向往,而當時是個“禮崩樂壞”大變革的時代,社會解體與觀念解放總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舊的權威被打破后,一方面人們對未來更理性地思考,另一方面,長期受束縛的人性得到解放,人們可以盡情地享樂乃至縱欲。為了挽救這一局面,孔子提出的正樂思想。一切的保守派,都是要維護現(xiàn)存的秩序和利益,孔子也不例外。禮就是現(xiàn)存秩序的象征,所以孔子把禮作為正樂和一切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最高標準。正是因為殷商之禮不足,所以孔子就把自己看成周禮和西周文化的繼承人,把繼承著一切文化和禮看做自己的責任,所以每每孔子談論詩樂都離不開禮。而孔子不斷談論自己所支持的正樂的同時也是在極力排斥當時新興的音樂鄭衛(wèi)之音也就是所說的鄭聲。《周禮·大司樂》;“凡建國禁其淫聲過聲兇聲慢聲?!薄耙暎羿嵭l(wèi)也”,這里就是很明白的把鄭衛(wèi)之聲成為淫聲了。而《禮記·樂記》對于淫聲全是的更詳細;“世亂則禮匿而樂淫,是故其聲哀而不莊,樂而不安,慢易以犯節(jié),流湎以忘本,廣則容奸,狹則容欲,感條暢之氣,而滅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賤之也”。這說的就是鄭衛(wèi)之淫聲,就是不合禮法的音樂。所以孔子在支持自己堅持的正樂的同時,對于這與正樂相背持的鄭衛(wèi)之音是堅決的加以反對的??鬃硬粌H是對鄭衛(wèi)之音反對,對一切與自己正樂體系之非禮之樂,他都反對。
孔子作為奴隸制時代的思想家,是想通過“正名”、“正樂”來挽救當時的奴隸制和已經(jīng)崩壞了的禮樂,他對新樂的不理解和仇恨,視之如洪水猛獸?!墩撜Z·衛(wèi)靈公》他對鄭聲做出的判斷,給以“淫”的來詮釋,也是不足為奇的。我們不用覺得是圣人的詮釋而否定鄭聲原本的含義。我們也不能因為否定前人強加給鄭聲的“淫”淫邪,而將孔子“鄭聲淫”本來所具有的淫意淫邪也一并否定。因為孔子的鄭聲與前人所持的鄭聲并不完全具有相同意義。而我們現(xiàn)在在說的鄭聲,是在我們探討孔子對于他所支持的正樂來判定的鄭聲??鬃油瞥绲氖怯兄谒Y義制度的正樂,反對的是與他制度相背持的他所詮釋的鄭聲?!?/p>
[1] 蔡仲德.孔子的音樂美學思想[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2] 蔣孔陽.評孔丘的“正樂”思想[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