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時一日三次并非三餐前后
誤區(qū)一:把“1日3次”當成“三餐前后”“1日3次”是藥物學家根據(jù)實驗測定出藥物在人體內的代謝速率后規(guī)定的,意思是將一天24小時平均分為3段,每8小時服藥一次。只有按時服藥才能保證體內穩(wěn)定的血藥濃度(血液中藥物的濃度),達到治療效果。如果把3次服藥時間都安排在白天,會造成白天血藥濃度過高,給人體帶來危險,而夜晚又達不到應有的血藥濃度。
“飯前服用”則是指藥物需要空腹(餐前l(fā)小時或餐后2小時)服用以利吸收。因此,如果患者在飯前吃了一大堆零食,那么此時的“飯前”便不等于“空腹”。反之,“飯后服用”則是指飽腹(餐后半小時)時服藥,以利用食物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或促進胃腸對藥物的吸收。同樣,如果患者飯前剛吃了不少零食,也不必非要等到飯后才服藥。
誤區(qū)二:躺著服藥躺著服藥,藥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僅影響療效,還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炎癥,嚴重的甚至損傷食道壁,埋下食道癌隱患。所以,最好站著或坐著服藥。
誤區(qū)三:干吞藥片一些患者為了省事,在服藥時不喝水,而是直接將藥物干吞下去。其實,這也是非常危險的:一方面,可能與躺著服藥一樣損傷食道,甚至程度更嚴重;另一方面,沒有足夠的水來幫助溶解,有些藥物容易在體內形成結石,例如復方新諾明等磺胺類藥物。
(《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