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璽 張裕嶺
中共濉溪縣委黨校,安徽 濉溪 235100
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
陸 璽*張裕嶺
中共濉溪縣委黨校,安徽 濉溪 235100
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思想的主旋律是“忠”和“孝”,主要指導思想是儒家的“仁義”理論。以皇權為中心的私有制,不可能產(chǎn)生健康的政治生態(tài)。以科學執(zhí)政理念的中國共產(chǎn)黨,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應以嚴肅黨內(nèi)政治生活為抓手,凈化空氣和水源,讓陽光普照大地;為共和國的植被選擇優(yōu)良健康的種苗;利用好黨章和黨規(guī)這些工具加強田間管理等系列工程,才能建成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tài)。
政治生態(tài);忠孝仁義;陽光、空氣、水土;優(yōu)良健康種苗;管黨治黨工具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期間再次強調:“一個地方要實現(xiàn)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須有良好政治生態(tài)。政治生態(tài)污濁,就會滋生權欲熏心、陽奉陰違、結黨營私、團團伙伙、拉幫結派等一系列問題,侵蝕黨的思想道德基礎。”[1]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是因為“嚴肅黨內(nèi)政治生活、凈化黨內(nèi)政治生態(tài)是偉大斗爭、偉大工程的題中應有之義,是我們黨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重要法寶,是我們黨實現(xiàn)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抓住了這個點,我們黨就能更好凝心聚魂、強身健體?!盵2]
政治生態(tài),主要是指政治系統(tǒng)內(nèi)部各要素之間以及政治系統(tǒng)與其他社會系統(tǒng)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所形成的政治發(fā)展環(huán)境,它是政治生活狀態(tài)的集中反映,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綜合體現(xiàn)。[3]
中國從上古的堯舜禹開始,管理社會、治理國家就是以“仁義”為核心價值,以儒家文化為主要特征的政治生態(tài)。
《禮記·禮運》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盵4]這就是以天下為公、大道之行的安民、利民和諧幸福的大同社會。也是我國上古從三皇五帝到堯、舜,再到文、武周公時代政治家開創(chuàng)的社會政治局面。他們行德政,愛護、教化萬民等,初步體現(xiàn)了自由、民主,君臣和睦的政治氣氛。他們之間通過“禪讓”實現(xiàn)的政治權力交接,體現(xiàn)了“選賢任能”的用人原則,希望“賢能”原則能夠突破血緣原則。但是從夏代開始,“天下為家”就取代了“天下為公”。
孔子之后直至清代結束的兩千多年間,中國在政治體制上始終未能突破家天下的框架?!凹姨煜隆?,各家有個家的偏好,各家有各家的做法。先秦重法,術和勢?;杈┱蛹槌几瘮∈沟们匮杆贉缤觥?/p>
接著,鄉(xiāng)下小亭長劉三兒一步登天成了漢高祖,建立了新的王朝。初期很沒規(guī)矩,因為他嫌秦朝那一套禮儀太繁瑣而全廢了。結果在朝堂之上,群臣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一邊喝酒一邊表功,鬧急了干脆拔出劍來砍柱子,把坐在上面的他給嚇個半死。后來有個叫叔孫通的儒生站了出來救駕,說這是上朝議政,不是酒館兒聚會。得定朝儀,讓大家伙兒都講規(guī)矩。于是叔孫通就帶著他一大票弟子開始制定朝儀,然后教會群臣。再上朝時候,大家伙兒全都規(guī)規(guī)矩矩,該站哪兒站哪兒,沒人敢大聲說話,更沒人敢拔劍亂砍,就算皇帝賜酒,也都按照一定順序來先舉杯敬賀皇帝,然后再喝。[5]從此,漢代的政治社會從尊黃老無為而治,到抑黜百家而獨尊儒術,逐漸塑造了官場上的政治生態(tài)。
三國兩晉南北朝,這動蕩的幾百年,崇黃老,好玄學,空談無為,世家掌權、部落掌權等,你方唱罷我登場。到了唐朝,則法德并重,唐的德不單指儒家文化也包含佛與道文化。宋則崇文抑武,文學與儒術,經(jīng)、學并重。元明清是以程朱理學為指導思想。兩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史,多以中央集權體制,有文武并重,有輕徭薄賦,也有皇親國戚、宦官專權,武夫悍將跋扈等等。政治生態(tài)應以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的嗜好為標準。
明朝太監(jiān)劉瑾很貪、很黑、很壞,就是人渣中的極品,他究竟貪污了多少錢?根據(jù)史學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記載,換算成今天的購買力,約合人民幣255億元。[6]清朝乾隆年間權臣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這就是明清兩朝突出的政治生態(tài)。因此,明清兩朝讀書人,哪怕到80歲,也要參加科舉考試。“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是動力所在。
自漢代起,以儒家經(jīng)典承載的文化價值成為政府官員的選拔標準,之后逐漸形成的科舉考試選拔官員制度,體現(xiàn)了不拘出身門第“選賢與能”的原則。以孔子為宗師的君子儒們的最高政治理想是突破政治權力家天下的模式,代之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賢人政治,實踐體現(xiàn)“仁義道德”價值的“內(nèi)圣外王”之道,要讓“天下為公”與“大道之行”。[7]他們希望政治清明,民風醇厚,綱紀修舉,國泰民安。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8],以皇權為中心的私有制,以“仁義”為指導思想,以“忠”和“孝”為主旋律的理論,解決不了行政、司法、社會、文
化的問題,更解決不了經(jīng)濟、國防軍事等問題,經(jīng)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嚴重地不相適應,政治生態(tài)不可能健康。整個封建社會大廈,從上至下,沒有明確的法規(guī)條文可資遵循,只能依靠抽象的道德習慣和人事手腕應付一切,即使明君治下的所謂盛世,即使有海瑞一樣正直的讀書人,即使也會出現(xiàn)像商鞅、魏征、王安石一樣的政治家、思想家,但也只能曇花一現(xiàn),個人道德之長仍不能補救組織和技術之短。即使以儒、道、釋三體合一的理論作為社會發(fā)展的指導思想,也建設不了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大同社會。這樣的政治生態(tài)只能依靠明君或能人,偶爾會出現(xiàn)“治世”,而非宣揚的“盛世”。但永遠不能跳出“其興也渤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
民國時期的政治生態(tài)應是封建帝制的延續(xù)。同時還多了個軍閥混戰(zhàn)。
只有在延安那短暫的時期,我們的政治生態(tài)是比較健康的。幾乎所有到過延安和有機會與中共接觸的正直人士都有著高度的共識。1945年到延安的美軍觀察組評論說:“在共產(chǎn)黨那里,有一種生機勃勃的氣象和力量?!盵9]1940年,陳嘉庚先生訪問延安后,他滿懷信心地對同行者說:“中國有了救星,勝利有了保障,大家要更加努力!”同行者心照不宣,知道陳所說的救星是指中國共產(chǎn)黨[10]。至今,我們還懷念延安那種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生活氛圍。共和國成立后,我們經(jīng)過了文化大革命這場嚴冬,一切生物遭到了史無前列的霜凍。改革開放后,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百花齊放,但這個百草園也良莠不齊,各種毒草害花乘機而入,互相傳染、嫁接,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歷史的車輪駛入21世紀。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她是有先進的執(zhí)政理念的共產(chǎn)黨執(zhí)政,理應形成全面凈化的黨內(nèi)政治生態(tài)。但是,一個時期以來,由于一些地方和單位管黨治黨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一些病毒瘟疫趁機侵入黨內(nèi),對黨內(nèi)政治生活造成了嚴重危害,在黨的肌體上留下了種種“病灶”。曾幾何時,我們的各級管理階層的辦公場所,甚至村委會辦公大樓,也建成了古代宮殿,《紅樓夢》里的大觀園,甚至超越美國的白宮。越來越威嚴,越來越奢華,越來越離老百姓遙遠。豪華衙門向南開,百姓膽顫難進來。用民脂民膏建成的辦公大樓,變成了“鬼子”的碉堡。那些西裝革履的“官老爺”,戴名表,穿名牌,打著耀眼的領帶下鄉(xiāng),不給他們修一條水泥路,也就只好“背著”他們過田埂。至于工作上“輪子轉”、“杯子轉”、“裙子轉”司空見慣。一頓吃了一頭牛,屁股下坐著一棟樓也不新鮮。鄉(xiāng)村干部,住在城里,遙控指揮,瞎眼亂撞,能不掉進到陰溝里嗎?不說假話、空話、大話能辦成事嗎?一長制,一支筆,也就一言堂,老子天下第一,哪容他人置喙。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黨員干部中,理想不堅定,對黨不忠,山頭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盛行。尤其是一些一把手搞家長制,獨斷專行、頤指氣使。這些突出問題使黨內(nèi)政治生活變得低級庸俗,導致一些人是非判斷標準十分模糊。如果任其發(fā)展下去,必然嚴重挫傷廣大黨員干部的積極性,敗壞政治風氣和社會風氣,嚴重污染政治生態(tài),使一批黨員干部走上歧途,乃至亡黨亡國。
我們向往翠綠的大地,瓦藍的天空,碧綠的河水,明媚的陽光,新鮮的空氣,五顏六色的花朵,肥沃的土壤……但是有一天,森林被燃燒,空氣被污染,土地被沙化,溪水變得污濁,大自然被恐怖的戾氣、瘟疫所籠罩,萬物的生存就要受到了威脅。習近平多次強調“自然生態(tài)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tài)也要山清水秀。”[11]并指出“政治生態(tài)好,人心就順、正氣就足”。可見政治生態(tài)關乎黨心、民心,是社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
要使政治生態(tài)山清水秀,首先要凈化空氣和水源,讓陽光普照大地,根須扎進土壤。政治生態(tài)中,正氣不足,邪氣有余,陽氣不足,陰氣有余,大氣不足,小氣有余。人只為自己不慮他人,氣必然邪而不正,不去擔當只求自保,氣必然陰而不陽,只求利益不問意義,氣必然小而不大。
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唯一的執(zhí)政黨,當然需要馬克思主義這個陽光照耀中華大地,讓陽光溫暖田野,灑滿山川。最為根本的是要做好理想信念固本培元的工作,在塑“魂”、補“鈣”上下功夫。這“魂”就是宗旨與主義,這“鈣”就是理想信念。共產(chǎn)黨員、領導干部精神之“鈣”充足了,組織“肌體”才能強身健體、正風提效。只有在加強理想信念上下足了功夫,才會有強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因此,必須緊緊抓住理想信念這個靈魂不放松。政治定力要堅如磐石、毫不動搖;理論武裝要常抓不懈、毫不含糊;黨性修養(yǎng)要千錘百煉、毫不松勁。讓陽光的利劍穿透空氣和大地,殺死霉變病毒、戾氣,刺穿一切妖魔鬼怪,清除一切烏煙瘴氣。同時也需要儒道釋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隨風潛入,無聲的潤物。
中國共產(chǎn)黨的根在人民群眾中,只有“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盵12]必需把大地母親——人民群眾精耕細作,把我們的根須深深扎進土里,才能根深葉茂,茁壯成長。
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習近平總書記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比作空氣。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和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既反映了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又繼承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同時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他是全中國人共同心愿的最大公約數(shù)?!耙购诵膬r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13]要積極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使黨風、政風、民風良性互動。
只有陽光明媚,空氣清新,水肥充分,土壤有機成分配比合理,才能枝繁葉茂,欣欣向榮,充滿浩然正氣,共和國的大廈才能巍然屹立。事實證明:黨的十八大以來進行的群眾路線教育、“三嚴三實”實踐活動以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活動行之有效。有了信仰,才有了黨員干部隊伍的堅強政治定力;有了宗旨,才有了生機和活力;有了理想,才有了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因此,我們要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進一步做好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的基礎工作。
其次,要選擇優(yōu)良品種,為共和國的植被挑選茁壯健康的種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選什么人就是風向標,就有什么樣的干部作風,乃至就有什么樣的黨風”。糾治不良風氣、優(yōu)化政治生態(tài),必須在選準人、用好人上下功夫?!顿Y治通鑒》諄諄告誡我們:“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者,善無不至矣;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14]這正如“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毒品”之比喻。組織人事部門要學習蒙牛集團的用人之道: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yǎng)使用,無德有才限制使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各級黨委是選種育苗工作的第一責任者,要嚴格執(zhí)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改進干部考察方法。進一步規(guī)范初始提名、民主推薦、組織考察、討論決定等任用程序,盡量擠壓領導個人意志的影響力和自由裁量空間。進一步明確動議環(huán)節(jié)操作程序、醞釀范圍、方案確定和責任擔當。延長干部考察線,擴大考察面,堅持全面、歷史、辯證地考察干部。實行干部任用追責和不合格干部召回制度,杜絕“次品”、“廢品”上市,把“毒品”消滅這萌芽之中。為保證種苗的質量,還要經(jīng)常性體檢、篩查,打好“預防針”,及時“咬耳朵”“扯袖子”,切實改變那種有了小毛病沒人管、出了大問題才處理的現(xiàn)象。加強對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重點部門、關鍵崗位干部的管理監(jiān)督,讓他們時刻感到身后有無數(shù)雙眼睛在盯著,做到心存敬畏、謹慎用權,做到既干事又干凈,防止個人不檢點帶壞一批干部。只有這樣,天公才能重抖擻,共和國的大地上才能長出棟梁之材,才能形成山清水秀的局面。
再次,山清水秀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更需要加強田間管理。田間管理主要是對8900萬中共黨員,450多萬基層組織的嚴格管理。農(nóng)諺有“夏天的莊稼若不管,秋天的麥穗無顆粒。”還有“田間管理如繡花,一針一線不能差?!?/p>
政治生態(tài)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綜合反映,但黨風是關鍵?!吨袊伯a(chǎn)黨章程》集中體現(xiàn)了黨的性質和宗旨,體現(xiàn)了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黨的重要主張,黨員的作用以及全黨必須共同遵守的總規(guī)矩。它是共產(chǎn)黨員的“圣經(jīng)”,從中既可以吸收水肥的養(yǎng)料,又可以噴發(fā)出防治病蟲害的藥物,有著土、肥、水、管等多種生物生長要素的復合功能。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提高免疫力。所以,我們要把黨章這個重要工具的作用發(fā)揮好。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認真學習黨章,嚴格按照黨章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做遵守黨章的模范,敢做高山頂上一青松。
中期管理,要充分發(fā)揮管理工具的作用。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擺在重要戰(zhàn)略位置,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堅定的政治勇氣推進黨的建設,以一系列帶有突破性的重大舉措開辟了管黨治黨的新境界。從制定實施八項規(guī)定,健全領導干部施政行為規(guī)范,到出臺《中國共產(chǎn)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chǎn)黨紀律處分條例》和《中國共產(chǎn)黨問責條例》,再到十八屆六中全會出臺《關于新形勢下黨內(nèi)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chǎn)黨黨內(nèi)監(jiān)督條例》,一個個管黨治黨的利器的置備,將發(fā)揮很好的作用。目前,我們要認真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嚴肅黨內(nèi)政治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及時修枝打杈。依法依規(guī),從嚴、從快、從重治黨治吏。
嚴肅黨內(nèi)政治生活,關鍵是要推動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化、經(jīng)?;?、規(guī)范化,為凈化政治生態(tài)營造好的“氣候”環(huán)境。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是政治機體永葆生機活力的法寶。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要始終堅持按原則辦事、按程序辦事,強化民主意識,善于集思廣益,做到總攬而不包攬、果斷而不武斷,防止關鍵少數(shù)凌駕于組織之上;班子成員要增強全局意識、協(xié)作意識,自覺在大局下行動、在合作中履職。努力讓黨內(nèi)外讓百花齊放,萬紫千紅。
強化黨內(nèi)監(jiān)督,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tài)的基本保障。當前,一些黨員、干部和黨組織奉行好人主義,對損害政治生態(tài)和黨的形象、影響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的行為不敢監(jiān)督,導致政治生態(tài)惡化。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必須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chǎn)黨黨內(nèi)監(jiān)督條例》,確保黨內(nèi)監(jiān)督?jīng)]有禁區(qū)、沒有例外。管好“關鍵少數(shù)”,特別是一把手。強化黨內(nèi)監(jiān)督,重在日常、貴在有恒。領導干部要主動接受監(jiān)督,為強化黨內(nèi)監(jiān)督營造良好環(huán)境,促進政治生態(tài)的凈化優(yōu)化。
必須下大力“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一只蟲會致死一棵樹,一棵樹會殃及一片林,一片林則可能給整個綠色生態(tài)帶來毀滅性的破壞?!靶扌拗?、治治病,拔爛樹、去雜樹”,更好地形成綠色政治生態(tài)。庸政、懶政、怠政是公權力的異化,是政治生態(tài)不良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一些黨員、干部寧愿不做事,但求不出事;消極怠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貪圖安穩(wěn),對應該承擔的責任上推下卸。身在崗位不作為、拿著俸祿不干事,這也是一種腐敗,會嚴重污染政治生態(tài)。因此,要采取有力舉措解決黨員、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動力不足不想為、能力不足不能為、擔當不足不敢為等問題。各級黨委要做好護林員,當好護花使者。
實現(xiàn)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建設良好政治生態(tài)是偉大斗爭、偉大工程,任重道遠。每個黨員干部都應當認真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積極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建設山清水秀的大好河山,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1]新華社.一個地方要實現(xiàn)政通人和必須有良好政治生態(tài)[N].揚子晚報,2017-03-08(A02).
[2]新華社.嚴肅黨內(nèi)政治生活凈化黨內(nèi)政治生態(tài) 為全面從嚴治黨打下重要政治基礎[N].人民日報,2016-06-30(01).
[3]包心鑒.不斷凈化優(yōu)化黨內(nèi)政治生態(tài)[N].人民日報,2016-12-19(07).
[4]胡平生,陳美蘭.禮記·孝經(jīng)[M].北京:中華書局,2016,01:127.
[5]馬伯庸.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5.02.
[6]呂崢.明朝一哥王陽明[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01.
[7]楊丹荷.堯舜禹儒家典范時代與孔子的政治理想[N].中華讀書報,2016-06-07(15).
[8]佚名,崇賢書院,釋譯.圖解詩經(jīng)[M].合肥:黃山書社,2015,01:219.
[9]王紀剛.第三只眼看延安[N].光明日報,2014-09-28-(11).
[10]趙賡.“中國希望在延安”——1940年陳嘉庚延安之行[J].黨史文匯,2012(6).
[11]范正偉.政治生態(tài)如何“山清水秀”.人民日報,2015-03-10(05).
[12]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9.
[13]新華社.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01).
[14]思履.資治通鑒全解[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5,01:8.
陸璽(1977-),男,安徽淮北人,安徽濉溪縣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黨史黨建。
D
A
1006-0049-(2017)20-0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