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珠
(江蘇省張家港市少年宮,江蘇 張家港 215600)
實踐探究,體驗感悟
——關于樂理教學實踐的幾點認識
李 珠
(江蘇省張家港市少年宮,江蘇 張家港 215600)
音樂是動的藝術,是活躍而極賦魅力的藝術。從這點說,音樂語言是最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做為開啟音樂藝術鑰匙的樂理教學應該得到人們應有的重視,教學體系、教學方法日趨合理化、科學化。
樂理教學;實踐;體驗;研究
目前在一些中小學及師范學校樂理教學中,仍存在一些令人憂慮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第一,教學忽視音樂本身的特點,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訓練,缺乏音樂的藝術性、感染力。音樂是情感藝術,不是一些高低長短的音符的機械組合。在教學中,應賦予音符節(jié)奏以生命力,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他們的感情。
第二,教學內容講授上枯燥呆板,讓學生讀音名、念唱名、記概念,跳躍的音符成了死氣沉沉的符號。這種教學方法,非但不能激發(fā)學生自覺主動學習的激情,而且,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使學生剛剛點燃的對音樂藝術渴望追求的希望之火泯滅。
第子,課堂講授滿堂灌,老師講的口干舌燥,學生聽的暈暈乎乎,課堂氣氛沉悶,單凋乏味,無教學效果可言。反而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造成心理障礙。
那么,如何使樂理教學走出目前這種境地?結合若干年來教學的實踐,通過借鑒中外科學的教學教法,筆者認為: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而如何“傳道、授業(yè)、解惑”可就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了,非下苦功夫不可。
1.教師要在分析講授教材時吃透教材,根據(jù)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授課方法,因材施教。如在教學當中,筆者針對某一問題會綜合采用多種方法,借此比較何種方法更科學,更形象,而且被學生理解、接受和掌握。如:音樂語言要素比較法、反復背記(背唱)強化法、啟發(fā)式教學法等。在講授知識前,充分估計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并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先做提示,再做練習,把力量放在如何啟發(fā)誘導學生身上。因為,在學生正式學習之前,有了提示,重點練習,他們便能很順利地通過教師所要求完成的課題。從而達到事半功倍、舉一反了、學以致用的目的和效果。給學生帶來學習的自信和樂趣。
2.樂理教學要與音樂美感教育同步。音樂語言以其自身特有的節(jié)奏,旋律和聲、曲式等多種要素構成豐富多彩的音樂作品,塑造音樂形象,提示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情感反映。因此,在樂理教學中,培養(yǎng)并豐富學生音樂的審美情趣是至關重要的。
例如,在講到力度速度記號時,筆者就結合歌(樂)曲的速度進行演唱演奏,使學生對音樂的表現(xiàn)力與審美標準聯(lián)系在一起。相反,如果教師只把力度、速度等i己號讓學生列表、抄筆記、背概念,而不結合音樂作品、結合實際進行理解與訓練,學生也很難通過音樂的各種符號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3.音樂借助于生動、鮮明、具體、富于表現(xiàn)力激情的藝術形象來認識世界、反映世界。因此,教師在安排教材、組織教材時,必須注意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對比性,以調動學生的感情,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想象。
例如,在講到—:和弦時,筆者把大、小、增、減四種三和弦先在琴上彈奏,讓學生聽辨其不同的音響效果。然后再從結構上分析為什么同樣是三和弦而產生的音響效果卻不同。使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為了加強學生對乏和弦的音響效果的記憶,老師又把四種了和弦加以形象的比喻—用天氣的不同變化來做對比,如:大子和弦表現(xiàn)晴空萬暈,天高云淡。用小乏和弦表現(xiàn)風和日麗,涼風習習。用增:和弦表現(xiàn)狂風大做,電閃雷鳴。用減三和弦表現(xiàn)烏云密布,陰雨連綿。學生有了具體形象的印象,就會思想活躍,開闊思路。有的學生就會舉一反乏,用人的性格、脾氣、自然界中的各種動物等等來形象比喻三和弦。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說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深刻鞏固的,感情是深化的。
因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之一,教師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夠領會掌握消化知識。實踐表明,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是富有成效的。
首先,要從感性知識人手,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找規(guī)律并得出結論。而且,注意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所學的知識概念會比較清楚,掌握得也會比較牢固,效果自然也是好的。
例如,在講到民族五聲調式時,筆者摒棄了傳統(tǒng)的先講要領再舉一兩個例子印證,形成老師拼命地“灌”,學生被動地“聽”的方法。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如何啟發(fā)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充分估計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先通過組織學生視唱五首民歌,分析由幾個音組成,結束音是什么?與學過的大小調作比較,層次分明,有條不紊地使學生認識了中國民族五聲調式的結構,找到了識別與判斷調式的重要依據(j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一種積極興奮的狀態(tài),學生自己找規(guī)律、分析特點、總結出結論,而老師在其中只是起到一種穿針引線的作用。
其次,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應用發(fā)現(xiàn)法,利用他們的求知欲,借以培養(yǎng)其對知識的探求和創(chuàng)造精神,學生會因自己有所“發(fā)現(xiàn)”而受到鼓舞,精神會集中。
如,當講到休止符時,為了加強記憶,啟發(fā)學生的聯(lián)系聯(lián)想能力,有的學生就用生活中臥、半臥、蹲、靠等進行比喻。這種教學效果有助于學生通過聯(lián)想,建立最初的音值概念。由于學生是自己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的,對知識的記憶會很牢固的。
以上是筆者若干年來在樂理教學中嘗試的具體做法與幾點體會,許多問題仍處在摸索階段,難免會有不妥之處。在此不過是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筆者也愿意和對此感興趣的專家與同仁共同商榷?!?/p>
[1]周智藝.淺談提高樂理教學質量的路徑研究[J].大眾科技,2015,12.
[2]仲崇連.反思樂理教學中的幾個問題[J].藝術科技,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