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和:詩可以抓住瞬間,讓人們停頓下來凝視世界
李英和,畢業(yè)于新加坡管理大學,土生土長在新加坡的她,在2012年由于丈夫工作調(diào)動的原因,舉家一并搬到了蘇州工業(yè)園區(qū)。
李英和生活在一個非常傳統(tǒng)的新加坡家庭,有一個弟弟,父母在照顧他們起居的同時,也不忘文化教育的輸出?!拔覌寢屖侵袊?,她從小是學著四書五經(jīng)長大的,在她身上,能看到中國傳統(tǒng)女性賢良淑德的所有良好品質(zhì)。媽媽是我的偶像,在她的床頭永遠會放著一本詩集,自打我識字以來,就經(jīng)常會翻閱媽媽的‘私藏’,所以我也算是個資深的中國詩詞愛好者。”
和許多新加坡家庭一樣,李英和家也是一個“雙語家庭”,但由于媽媽的關(guān)系,李英和家里幾乎是用中文交流的,而且家中的藏書最多的也是中文書籍,這一切都對李英和的詩詞愛好奠定了基礎(chǔ)。
李英和的弟弟李謙和也是個中文詩詞愛好者,他們經(jīng)常在茶余飯后會一起讀詩,還會一起討論詩詞。而討論詩詞的這個過程,會讓原本感情本來就很好的姐弟,感情更加親密,有時,姐弟關(guān)系還會變成“師徒關(guān)系”。比如在理解杜甫的《天末懷李白》末兩句“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時,弟弟謙和由于不知道這個典故,會把“汨羅”直接理解成為一條“河”?!澳悴荒芫瓦@么簡單地理解,汨羅不是一條普通的河,它背后有屈原投江的典故,不知道這個,杜甫寫這句詩就沒有意義了?!?李英和會給弟弟適當?shù)匮a充知識。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唐詩里的典故太多,比如“紅豆”代表相思,“青梅竹馬”指代兩小無猜。為了盡量懂得更多的典故知識,姐弟兩個買了許多書。“只要看到跟唐詩、跟詩人有關(guān)的書就買回來看。要翻譯好一首詩,你至少得了解詩人是個怎樣的人,這首詩是在什么樣的背景里寫的,詩里提到的那些意象、符號意味著什么?!?李英和說。
李英和告訴記者,在新加坡使用古詩詞的機會其實并不少,她說:“古詩詞是中國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學習古詩詞能夠了解古人的思想境界,有凈化思想的功能;在書面語中,偶爾使用一兩句古詩詞能為文章增色不少。”
她認為中國古代詩詞中的絕句律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韻律感,又具有良好的意境。在新加坡也會有中國古詩詞的教學,老師會將詩詞朗誦與音樂、表演結(jié)合在一起,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的熱情,提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我的中文老師是改一個很出色的中國文化教授者,她會根據(jù)許多中國古文設(shè)計淺顯的故事情節(jié),讓我們在笑聲中走入宏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海洋。由好萊塢影片《捉鬼敢死隊》引出鐘馗捉鬼的故事;通過排演情景劇《年獸》介紹中國的春節(jié)風俗;從‘冬至吃餃子’開始介紹中國的餃子文化……”。李英和坦言,她對中華文化“無法抑制”的喜愛,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老師的啟發(fā)。”
吟誦和學習中國古詩詞不但讓自己受益匪淺,還能夠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和品位。
“以詩言志、以詩寄情是中國古代詩人最常用的表現(xiàn)形式?!?李英和說,“不少愛國主義詩人通過贊美山河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寄情于景。我身邊有許多海外留學生在想家的時候,看了這類詩詞,會更加增強他們的歸屬感。”
李英和告訴記者,在14歲那年,她在新加坡兀蘭圖書館隨手翻閱,第一次讀到了李賀的《蘇小小墓》:“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jié)同心,煙花不堪剪?!敝袊瞥娙说膽n郁吟唱,讓還是少女的李英和更加癡迷唐詩和中國古典文學。自此她欲罷不能,沉迷期間。在茶余飯后、工作之余,喜歡捧讀吟誦王維、李白的詩句,達到一種忘我之境。每每說到興起,也總是起身從書架上抽下一冊唐詩,找到要解讀的原詩,用漢語大聲朗讀起來。
雖然喜歡唐詩,但問起愿意生活在哪個朝代,李英和說愿選擇活在南宋,因為“南宋的生活是比較享受的,我不會希望生活在唐朝的,太危險了”。
李英和告訴記者,另一個她非常珍視詩詞的原因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匆匆忙忙,每一個瞬間出現(xiàn)又很快消失。而詩可以抓住某個瞬間,讓人們停頓下來,凝視它。中國古詩里有一些很日常性的東西,它抓住的那個瞬間也許忽然就會變得神奇而魔幻,它讓生活值得流連。
在李英和看來,詩詞不只是象牙塔里的東西,文學應(yīng)當是生活的一部分,雖然古老,但古詩所歌頌的自然和倡導的精神離今天并不遙遠。
最后,用電影《死亡詩社》里教授的一段話結(jié)尾:我們讀詩、寫詩不是為了因為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沒錯,醫(yī)學,法律,工程,商業(yè),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