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向煜
請君入“戲”給戲劇插上夢想的翅膀
記者 向煜
第二屆青年戲劇節(jié)以“其實你是一個演員”為主題,這是因為戲劇本就是一門由人扮演,結合語言、動作、舞蹈、音樂等元素的綜合藝術,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每個人都可以享受戲劇表演的樂趣。
青戲節(jié)在蘇州市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說明更多的戲劇愛好者加入了進來,戲劇文化在蘇城的影響也越來越廣泛。從第一屆青戲節(jié)僅有兩個民間戲劇社團能夠獨立編排、演出一整部戲,到今年,共有四個社團帶來了自己的原創(chuàng)戲劇,我們看到的是,通過青戲節(jié)的平臺,越來越多愛好者真正走上舞臺,參與、體驗戲劇表演,享受作為演員的趣味。
每個人來到世上走一回,看似只能扮演一個角色,但戲劇表演能夠讓人體會各色人生。在有限的生命力,讓我們“貪心”地在舞臺上體驗更多精彩吧。
“一群熱愛戲劇的人,一起做著和興趣有關的事情,是很有意思的”,YY是幸福莊戲劇工作坊(蘇州)管理團隊成員,“吾來哉城市劇場”第二季正式成員,主演過話劇《陰道獨白》和體驗劇《哈姆雷特vs汪國真》,是幸福莊戲劇工作坊首批戲劇師。
“吾來哉城市劇場”是“幸福莊”于2015年成立的第一個城市劇場,初衷是為廣大熱愛戲劇表演、熱愛話劇演出的伙伴所搭建的平臺。經過近兩年的發(fā)展,已經擁有了60多位固定成員,且都是熱愛戲劇的普通人。
“讓更多的普通登上專業(yè)舞臺,享受戲劇帶來的快樂,圓一個屬于自己的戲劇夢想,是我們‘幸福莊’一直以來的信念”。就是這些普通白領,在2015年和2016年完成了《陰道獨白》、《哥本哈根》、《暗戀桃花源》等多部作品的演出,其中,《陰道獨白》在第一屆青戲節(jié)的“短劇競演”單元還贏得了銀獎,并獲得了“青苗扶持基金。”
“讓更多的人來體驗戲劇,熟悉戲劇,愛上戲劇,是我們的終極使命!”這是“幸福莊”發(fā)布在豆瓣上的一句話,其實說起“幸福莊”還是很有內容的。2015年正式成立,如今在蘇州、上海、南京都成立了自己的城市劇場,希望能夠召集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參與到戲劇中來,體驗人生中某些不一樣的東西。
YY告訴我們,其實戲劇帶給了她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皼]有入‘莊’之前,園藝、攝影、烘培、瑜伽各類愛好幾乎占據(jù)了整個業(yè)余生活,但細細思索我真正喜歡的到底是什么?直到遇上戲劇,才讓我從迷茫中走了出來?!?/p>
她說,起初對戲劇并沒有多大的了解,覺得不就是一群愛折騰的年輕人在一起嬉鬧玩耍么,加入“幸福莊”這個大群體后,才知道原先的想法很膚淺,“話劇來源于生活,是百味人生的一個個縮影,它可以讓你體味別樣的人生風景、置身原先無緣的場景,可以讓你發(fā)現(xiàn)更多元的自己,尋求更多的突破、釋放更多內心的渴望。”
事實上,從接觸戲劇、到了解戲劇、再到融入戲劇,是一個無比享受的過程,它能豐盈自己,通過戲劇能體會到任何事情不是想出來、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現(xiàn)在我們以‘零難度戲劇體驗沙龍’、‘專業(yè)戲劇師課程’和‘劇本朗讀會’為主要內容;通過莊內專業(yè)訓練的戲劇師來進行授課和活動引導;同時,我們也會從事公益性質的社會推廣課程,還啟動了‘幸福莊兒童戲劇學院’的課程,希望能夠通過戲劇表演課程能夠幫助孩子們建立自信心,培養(yǎng)他們勇敢、大方的個性,因為自信心是最直接影響孩子學習態(tài)度的最重要的心理素質和非智力因素?!?/p>
值得一提的是,“吾來哉城市劇場”作為城市一員,也不忘回饋于這座城市,他們經常會組織一系列的公益活動。比如在剛剛過去的3月11日,他們就在蘇州工人文化宮進行了一場“名劇匯演”的公益演出,由“吾來哉劇場”的演員們,為觀眾演出了11部名劇短片,“有200名左右的觀眾前來觀看,大家都覺得挺棒的,我們也會繼續(xù)組織類似活動,希望能為這座城市熱愛戲劇的人們,帶來更好的體驗?!?/p>
今年青戲節(jié)上,“幸福莊”帶來了《朱莉小姐》的演出。這是由瑞典著名劇作家斯特林堡創(chuàng)作于19世紀的作品,講述了性格孤僻的貴族朱莉小姐勾引一個名叫“讓”的男仆,自己卻深陷愛情泥潭無法自拔,而讓則企圖借助朱莉小姐的身份和財產進入上流社會,在雙方的私奔計劃失敗后,朱莉小姐在讓的慫恿下自殺。問世一百多年來,《朱莉小姐》因其涉及到的對男女關系的思考、對貴族作風的批判、對人本能的反映在歐洲戲劇界廣受青睞。
YY透露,2017年他們還會有更多新劇推出,《心心相印》、《思凡》、《女仆》、《床上的愛麗絲》、《女孩們,晚安?紀念遺憾》……“如果你喜歡戲劇,可以走進劇場;如果你想要表演,可以走進我們?!?/p>
去年年底,蘇州原創(chuàng)大型話劇《莎士比亞》上演,數(shù)百位觀眾現(xiàn)場目睹了這場經典的“劇中劇”——通過莎士比亞的親歷,無端地卷入一場兩難的政治斗爭中,試圖去呈現(xiàn)這位最“平庸”同時又最偉大的劇作家創(chuàng)作曠世經典《哈姆雷特》的心路歷程,這也是國內舞臺上首次出現(xiàn)“蘇版莎翁”。
這部戲劇就是由蘇州市普羅公園文化策劃有限公司制作完成的,在舞臺上,純粹的黑白配,讓整個舞臺的氣氛變得逼近人心,間歇流露出的音樂配效也配合著臺詞與人物的舞臺動作,沖擊觀眾的思維;喜劇與悲劇、劇作家與劇中人、墮落與救贖、忠誠與反叛、現(xiàn)實與幻想,這伴隨人性產生而無可避免的矛盾,在該劇中都被一一坦露出來,8位演員同臺圍繞著同一個場景,通過黑色外套的有無,而展開人物之間的對話,雖然沒有奢華的舞臺背景,但臺下的觀眾被劇情深深吸引。
這部劇,讓“普羅公園”這個名字在蘇城戲劇界愈發(fā)響亮。戴俊是“普羅公園”戲劇社一員,也是一名狂熱的戲劇愛好者,見到他時,他正在排練今年青戲節(jié)的參演作品《小城之春》,“起初,我只喜歡寫劇本,因為當你完成劇本的一瞬間那種快樂和滿足是無法表達的。但編劇需要刻畫每一個人物的狀態(tài),是用筆在表演,后來嘗試了幾次‘龍?zhí)住?,漸漸也愛上了表演?!?/p>
戴俊第一次主演話劇還是大學時期,在“東吳劇社”編排的話劇《控方證人》里出演程中清,“那部戲演了兩場,一場在獨墅湖影劇院,一場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是一次很棒的體驗?!贝髮W畢業(yè)后,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劇友”,就一起成立了“普羅公園”,“雖然最初并不是為了做話劇,但慢慢發(fā)現(xiàn)蘇州話劇市場可以有一番作為,關鍵自己興趣在此。”
“一個人的一生很快就會過去,大多數(shù)人一輩子只能扮演一個角色,但話劇舞臺卻能提供多種可能性,對我們來說,消耗同樣的時間,可以去過另一個人的生活,并能把另一種生活通過我來展現(xiàn)給更多的人看,是很奇妙的狀態(tài)”,戴俊認為,演員除了擁有更多體驗,也可以更好地釋放自己,“這是話劇表演的魅力,深深吸引著我。”
“普羅公園”的名字象征著自由,這也是話劇表演的一部分,武漢、上海、北京都有屬于自己的城市話劇小劇場,然而蘇州這方面還是空白,戴俊說他希望能夠在蘇城開啟這樣一個模式——小劇場+咖啡吧,用咖啡吧的經營收入,投入小劇場的發(fā)展,讓“普羅公園”在蘇州生根發(fā)芽、走向全國,也讓話劇文化可以在這座城市更好地傳播。
“所以今年青戲節(jié),我們做了《小城之春》這樣一部和蘇州有關系的話劇”,他告訴我們,這是一部脫胎于蘇州導演費穆經典電影的話劇,講述了在戰(zhàn)后廢墟上發(fā)生的愛情故事;戴禮言體弱多病,是落寞貴族的代表,他與妻子結婚八年卻與妻子少有言語。妻子周玉紋郁郁寡歡,在煎熬中度日。一日,戴的少年舊友如今已是留學歸來的醫(yī)生章志忱突然造訪,卻發(fā)現(xiàn)昔日初戀情人已為人妻,章志忱的突然出現(xiàn)喚起了周玉紋對愛的渴望。
故事沒有明顯的矛盾沖突,一切如流水一般緩緩流淌,在靜靜的江南煙雨中,抒寫了一曲動人的情詩。這部話劇透過其細膩的話語表達構造出荒涼凄美的畫境,并力圖通過這捕捉到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的幽遠與哀怨,借助契訶夫式的散文化和格洛托夫斯基的質樸戲劇,力圖將四個大寫的“人”呈現(xiàn)給觀眾。
蘇州人對擁有百年歷史的東吳劇社太熟悉了,1908年,蘇州大學前身東吳大學校園內,一群對“文明戲”有著極度熱情的大學生組建成立東吳劇社,劇社就此成為中國最早成立的校園劇社之一,后來因為種種原因解散過,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源于一次教學的需要,蘇大學生在課余排演了一部大學生校園生活話劇《人生第一樂章》,在校內連演三天,場場爆滿。演出結束后,學生決定成立一個戲劇社團。巧合的是,并不知百年前東吳劇社故事的學生再一次為社團取名“東吳劇社”。
這樣一個百年劇社,走出了一代又一代對戲劇有著濃厚興趣的熱血青年,很多人即使不是相關專業(yè)的,也會選擇將戲劇作為自己未來發(fā)展方向或是職業(yè),唐銀華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青戲節(jié),東吳劇社排演的阿加莎名劇《控方證人》在蘇藝上演,而唐銀華也排演了一部名為《跳墻》的短劇,參加了“全民競演”的展演?!斑@是第二屆烏鎮(zhèn)戲劇節(jié)‘小鎮(zhèn)獎’的得獎作品,我第一次是南廣學院看到它的,當時就覺得整部戲都太棒了,想著如果有一天自己能排演多好”,所以當?shù)弥小叭窀傃荨杯h(huán)節(jié)時,他就決定拿這部戲參演。
這是一部絕對小成本的演出,唐銀華說建組那天甚至可以說有點寒酸,“空空蕩蕩的東吳劇社里,只有我和兩名演員,我跟她兩說,既然小成本制作,我們也沒必要要太多資源,燈光、音效、場記這些,我們后期再看需求吧”。最后這部戲全部工作人員也就7人——唐銀華自己是導演,兩名演員,一位燈光,一位音效和兩名場記。舞美也是非常簡單——兩名演員的僧服,外加一塊紅布和一個木魚,“把簡單做到了極致,但效果非常好,這也給了我很大鼓舞。”
“其實,在進東吳劇社之前,我的興趣完全不是話劇,最初我想讀的專業(yè)是播音主持,偶然的情況來到蘇州大學,又‘必然’地加入了東吳劇社,進過四年的排練、導演、演出,東吳劇社給予了我太多太多”,唐銀華笑著說,自己可能是因為愛上東吳劇社,才愛上戲劇的吧,“我想,我的未來應該都會和戲劇有關系了?!碑厴I(yè)于鳳凰傳媒學院的他,曾是2015學年東吳劇社社長,如今正在準備研究生復試的他,選擇的也是和戲劇關系非常緊密的專業(yè)。
戲劇帶給過去和未來的感召力是一脈相承的,百年東吳劇社從排演經典,再到做自己的原創(chuàng)劇目,都令人印象深刻。而從東吳劇社走出去的每一位學生,都會對這個社團戀戀不忘,對戲劇藝術充滿興趣,甚至將其作為終身職業(yè)。每年,很多人的戲劇夢從這里出發(fā),去尋找更廣闊的舞臺,也會有很多人走進這個“夢劇場”,開始新一輪的“戲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