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瑩
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
試論行政公益訴訟的舉證責任
左 瑩
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隨著文明社會的發(fā)展,公民法治意識的不斷增強,行政公益訴訟作為一種解決糾紛的新型訴訟模式,逐漸引起社會公眾和各類媒體的廣泛關注,同時也成為立法部門討論的熱門話題,其對行政法目的的實現(xiàn)和法治政府的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閱讀大量的文獻和國外相關制度的基礎上,本文將從行政公益訴訟的舉證責任這一方面對該制度進行論述,深入理解該項制度在我國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行政公益訴訟;檢查監(jiān)督;法治政府;舉證責任
近年來,文明社會在不斷發(fā)展,公益訴訟的出現(xiàn)逐漸打破了人們對于傳統(tǒng)訴訟定紛止爭的認識。2013年新《民事訴訟法》中增加了公益訴訟制度,這標志著民事公益訴訟在我國的正式確立。但在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中并未明確規(guī)定行政公益訴訟,我國由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這項制度仍需要在實踐中前行。
(一)行政公益訴訟的概念
行政公益訴訟是指,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適格當事人基于公共利益,對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制度,該制度落腳點在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至于原告是否與行政行為具有利害關系,并不構成該制度的核心要件。
(二)行政公益訴訟的價值
1.法治價值
權力是保障權利和自由必不可少的力量,但為了確實保障權利和自由又為了必須限制權力在世界范圍內(nèi),必須運用強有力的手段進行規(guī)制,而法律便是最好的手段。長期以來,公權力呈現(xiàn)膨脹的趨勢,運作效率低下,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行政公益訴訟的出現(xiàn),將打破公權力的壟斷效果,針對侵害公共利益的行為,包括國家機關的違法行為、不當或者不作為等等。
2.經(jīng)濟價值
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是實力較強的公司或行政機關損害公共利益,而受到損害的大多都是無法確定的社會公眾的利益。如果由單個人員分別就他們的損害向法院提起訴訟,面對實力強大的對手,可能很多被侵權人將放棄訴訟,即使沒有放棄,提起訴訟,他們?yōu)榇硕冻龅木σ彩蔷薮蟮?。此外法院面對此類訴訟也將疲于應付。
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第34條規(guī)定:“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jù)和所依據(jù)的規(guī)范性文件?!边@一規(guī)定表明,我國行政訴訟制度中的舉證責任有一個特點,即《行政訴訟法》明確規(guī)定了舉證責任倒置,即應由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提供被訴行政行為合法的證據(jù),這不同于民事訴訟中的“誰主張誰舉證”。
而文章中所討論的行政公益訴訟是屬于行政訴訟范疇,只是因為其涉及公共利益而被稱為行政公益訴訟,其實質(zhì)仍然是特定主體針對行政機關不作為或非法作為,而進行的一種法律救濟監(jiān)督,因此,應當與普通的行政訴訟施行同樣的舉證責任,應當實行舉證責任倒置。但提起訴訟檢察機關本身又是國家機關,它具有優(yōu)于普通公眾作為原告時的便利條件,它享有充足的技術資源,人才的保障,它本質(zhì)上是法定的國家監(jiān)督機關,故檢擦機關作為公益訴訟的原告的舉證責任不能完全等同于普通公眾、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舉證責任。
同樣,舉證責任的分配也應根據(jù)具體的案件情況,以及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的性質(zhì)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既有具體行政行為又有抽象行政行為,既有作為行為又有不作為行為。顯然,對于這種情況,對于起訴人法律所要求的證明標準應當是不同的。
(一)損害公共利益,但是沒有特定受害主體的行政作為案件
此種案件比如違法減征稅、違法不征稅等,在這類案件中,受益人一般不會主動提供相關證據(jù),且存在受益人與違法的行政機關具有惡意串通的可能,因此取證會相對困難,故此時無論是檢察機關還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一般只需證明公共利益遭受侵害即可,由行政機關來證明其行為合法,若無法證明,則推定為行為違法,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二)規(guī)章以下的抽象行政行為損害公共利益
由于檢察機關沒有對抽象行政行為的主動審查權,因而無論是檢察機關還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均不承擔任何舉證責任,但是提起訴訟的人應當就抽象行政行為可能對社會公共利益造成損害提出相關的證據(jù)。
隨著世界民主法治進程的加快,公民參政議政意識的加強,人們對法治社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公益訴訟的適時出現(xiàn),有利于強化公民的自我保護意識,實現(xiàn)對公共利益的保護,從不同于傳統(tǒng)訴訟的角度化解糾結。當然,一個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國建立這項制度,應當充分結合我國國情,在已經(jīng)施行的行政訴訟法基礎上進行完善和創(chuàng)新,以保證行政公益訴訟在以后的司法實踐中能夠順利進行。
[1]周楠譯.羅馬法原論(下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2]王人博,程燎原.權力及其救濟[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
[3]于靜.行政公益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J].人民檢察,2015(14).
[4]別濤主編.環(huán)境公益訴訟[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D
A
2095-4379-(2017)16-0285-01
左瑩,女,回族,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人,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