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斐 孫 霞
(1.東北師范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吉林長春 130117;2.濟南市博文小學,山東濟南 250023)
“數字土著”與有效的數字化學習*
——對《早期學習和教育技術政策簡要》的解讀
☆ 王 斐1孫 霞2
(1.東北師范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吉林長春 130117;2.濟南市博文小學,山東濟南 250023)
目前的早期學習者是“數字土著”的一代,各種信息技術伴隨著他們的成長。然而早期學習者很難具有價值判斷和自我控制能力,他們無法準確選擇適合其身心健康發(fā)展以及可以促進有效學習的數字媒體。這就需要早期教育者、研究者以及家長共同努力,選擇出可供兒童積極使用的數字媒體。為此,美國教育部和美國健康及人力服務部在2016年10月率先發(fā)布了《早期學習和教育技術政策簡要》(以下簡稱“簡要”),該報告就此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此報告可以為我國的“數字土著”一代在數字媒體的選擇方面提供參考和借鑒。
數字土著;數字化學習;數字媒體選擇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數字技術在幼兒教育方面有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當前的兒童從一出生就處于信息社會中,他們的生活被各種數字技術設備(電視,手機,電腦,游戲機等)包圍并且他們無時無刻不在使用這些數字媒體。他們是典型的“數字土著”(Digital Natives)。2001年,美國Games2train公司的CEO Marc Prensky首次提出“數字土著”的概念,界定其為在數字時代出生、成長起來的一代人[1]。北京師范大學余勝泉教授進一步剖析數字土著的基本特征是在豐富的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中成長,對新技術的習得更具優(yōu)勢,并善于利用技術促進學習[2]?,F(xiàn)如今,這些“數字土著”們接觸數字媒體的年齡越來越小,使用數字媒體的時間越來越久。雖然各種新技術會在認知、社會、情感、身體發(fā)展、行為習慣等領域均對兒童發(fā)展有積極影響,且影響各有差異。但是,各種信息技術也有可能給兒童發(fā)展的上述領域帶來嚴重威脅與消極影響[3],例如:網絡成癮,網絡暴力,使身體健康受損,因瀏覽不健康的媒體內容易造成心理問題。兒童在早期缺少價值判斷和自我控制能力,他們無法確定該選擇什么樣的數字媒體,以及該瀏覽什么樣的內容。這就需要早期教育者、研究者、家長以及數字媒體應用開發(fā)者正確引導兒童有效地使用技術,擴大數字媒體對兒童的積極影響,努力消除使用媒體可能對兒童造成的消極影響。為了解決此問題,美國教育部(the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和美國健康及人力服務部(the 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在2016年10月率先出臺了一項報告,《早期學習和教育技術政策簡要》(以下簡稱“簡要”),該報告就此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對此報告的解讀有助于對我國“數字土著”一代數字媒體的選擇方面提供參考和借鑒。
“簡要”的提出是為有效地解決以下問題:(1)為早期教育者、早期學習項目、學校以及家庭在給兒童選擇技術方面提供建議;(2)對研究者、技術開發(fā)者以及州和當地領導者發(fā)出行動呼吁,讓他們必須確保有先進技術來促進兒童健康發(fā)展和學習。該簡要主要對2-8歲兒童使用技術的情況提供指導,此項指導原則可以使家長在給兒童使用技術方面做出明智的選擇,包括看電視、玩電子游戲、用視頻聊天、用電子工具創(chuàng)建內容等方面,幫助早期教育者和州及當地政策制定者更好地支持早期學習者積極地使用技術。
“簡要”雖然是針對家長或者早期教育者給兒童選擇技術提供指導原則,但該報告在正式提出指導原則之前,肯定了非電子的室外游戲對兒童身心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和早期教育者要明白,技術永遠都不能取代自由的、非電子的、互動的以及有創(chuàng)造力的游戲,而這些游戲是兒童學習的最好方法,與其它任何類型的媒體使用相比,自由的游戲對兒童大腦的發(fā)育更為有益[4]。兒童應該進行許多不同種類的游戲,包括教師指導的游戲、同伴之間的游戲以及獨立的游戲。在非電子的游戲中,兒童可以更加積極地去加工他們日常學習到的知識,形成與同伴和成人之間的社交技能。技術和媒體不應該取代兒童與真實世界的互動,其中,包括兒童與同伴及成人之間的游戲。已有研究表明,信息技術能拓展早期教育時空、提升人類早期教育與兒童學習能效、優(yōu)化早期教育環(huán)境、豐富早期教育內容與手段等,但技術本質上是負載價值的相對中性,技術應用的成敗與利弊取決于人,因此,信息技術無法取代人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與地位[5]。
“簡要”共提出四項指導原則[6]。
(1)第一項指導原則肯定了技術對兒童的發(fā)展是有益處的,但前提條件是必須適當地使用。適當地使用技術可以幫助兒童成長和學習,尤其當家庭和早期教育者發(fā)揮積極作用時,這種效果尤為明顯。早期學習者可以使用技術來探索新世界,積極參與和挑戰(zhàn)各種活動。對家長和早期教育者來說,如何來決定給兒童選擇適合他們身心發(fā)展的技術呢?簡要中對這一問題有詳細的闡述。家長和早期教育者應該基于以下三個原則來給兒童選擇合適的技術:內容、環(huán)境以及每位兒童的需求。
內容——這項技術如何幫助兒童學習、參與、表達、想象與探索。
環(huán)境——在使用技術前、使用技術中、使用技術后會發(fā)生何種社會交往活動(例如兒童與家庭或者同伴的交流)?使用技術會對兒童的學習進行補充并且不會打斷兒童的自然玩耍嗎?
每位兒童的需求——兒童目前需要什么技術來促進其成長與發(fā)展?這項技術是否與兒童的需求、能力、興趣以及身心發(fā)展階段相匹配?
早期教育者應該牢記在早期教育中使用技術時候兒童的身心發(fā)展水平是一項重要的指標。我們首先應該考慮什么技術是對兒童健康發(fā)展最好的,接著應考慮技術如何幫助早期學習者達成學習目標。當技術應用于早期學習環(huán)境中,技術應整合到學習活動中去,與其它學習工具(例如書寫材料、游戲材料及書等)輪流使用,不能在學習過程中只使用數字工具[7]。當兒童在使用技術時,教育者還應該注意一些問題,例如:是否某一電子設備會取代兒童與教師或者同伴的交流?是否某些設備的一些特征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要想更好地理解如何給兒童選用合適的技術這一問題,家庭和早期教育者還應該明白兒童積極使用電子設備和被動使用電子設備的區(qū)別。被動使用一般發(fā)生在兒童只用電子設備來消遣,并未伴有思考以及想象,例如:當兒童使用電視或者電腦觀看一些并不需要思考以及參與的節(jié)目時。積極使用發(fā)生在兒童使用電子設備參與有意義的學習或者體驗中。例如:兒童可以通過圖片或者故事來記錄他們學習和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情,還可以利用電子設備來錄制自己的音樂,以及用視頻聊天軟件與家人聊天。
兒童使用電子設備時,會用手指在屏幕上點或者刷,有些成人會認為這種情況就代表兒童在積極地學習,這種看法是片面的。因為,如果兒童不是有意地從中學習,就不能認為兒童在積極地學習。要想讓兒童達到積極使用的效果,學習的內容應深入進行認知加工,以及容許兒童能在發(fā)展水平上進行有目的、有意義的學習。
(2)第二項指導原則指出,技術能增加所有兒童的學習機會,促進教育公平。該項原則提到,利用技術可以縮小數字鴻溝。對于一些處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而言,他們可能在家沒有機會去接觸數字技術設備及互聯(lián)網,而在學校教育環(huán)境中會給他們提供機會去學習如何使用這些工具,進而促進其更好地學習[8]。有研究表明,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齡前兒童,在家長或者早期教育者的指導下使用電腦,他們會對學習有更積極的態(tài)度,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9]。
(3)第三項原則指出,技術可以用來增強兒童與同伴,家庭成員以及早期教育者之間的關系。為了更好地促進家庭和學校之間的聯(lián)系,早期教育者在學校中可以使用電子檔案袋來記錄兒童的學校生活。其中,早期教育者可以通過圖片、音頻和視頻來記錄兒童的作業(yè)情況,這樣家長就會實時地了解兒童的學習狀況,還可以有機會參與到兒童的學習中去,給他們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補充。當兒童在進行人際交往存在距離或其他障礙(如健康)時,技術也可用于增進人際關系。從下面這個既典型又普遍的案例中就可管窺。一位軍人父親在服役期間,幾乎每天使用視頻聊天軟件與他的兩個年齡分別為2歲和4歲的女兒保持聯(lián)系。當這位父親回到家中時,兩個小女兒可以更好地接受他,因為視頻聊天已經讓父親更好地參與到她們的日常生活中了[10]。雖然技術可以解決諸如空間距離等問題,但是技術不應代替有意義的面對面互動。成人應采取預防措施,確保技術的使用不會妨礙兒童與成人或者兒童與同齡人之間健康的、真實的人際交往。
(4)第四項原則指出,兒童在使用技術時,如果伴有與成人或者同伴的互動,這樣會學到更多內容,學習會更高效。當兒童在使用電子設備時,父母可以積極地參與其中,鼓勵兒童把所看到的內容與真實生活中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11]。在此過程中,兒童可以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去,隨時與成人交流,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及批判性思維。在與兒童一起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應忽略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如何在兒童使用電子設備及互聯(lián)網時,確保他們的安全以及保護其隱私。當早期學習者達到合適的年齡,可以更加獨立地使用技術時,他們應該知道信息安全的知識,包括在上網時要保護好個人信息,注意網絡中各種廣告對自身的影響,點擊鏈接時要小心等,這些知識對那些可以在無人監(jiān)督情況下隨意使用電子設備的兒童尤為重要。早期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須確保網絡防火墻和過濾器在工作狀態(tài),以及確保兒童只能獲取經過學校環(huán)境批準的數字資源[12]。
除了要確保隱私和安全性之外,在下載應用程序之前,家長和早期教育工作者需要評估應用程序是否提供程序內置購買或廣告。許多應用程序,特別是免費的應用程序,會向用戶提供廣告或程序內置購買,這兩種服務通常不適合兒童[13]。因為許多在線廣告能夠跟蹤用戶在多個網站和網絡服務之間的行為,使兒童的隱私和安全處于危險之中。此外,家長還應評估應用程序是否包含廣告,特別是與兒童年齡不符的廣告。雖然成人有時可以通過給設備設置密碼或在設備中設置禁止程序內置購買,但最佳做法是成人為兒童選擇那些可以避免應用內置購買和廣告的軟件[14]。
以上這些指導原則雖能對家長和早期教育者針對兒童使用技術方面提供一定的幫助,但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家長或者早期教育者必須為兒童在選擇技術方面發(fā)揮“把關人”的作用,要隨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緊跟信息時代的步伐,經常去思考如何讓兒童在使用技術中更高效地學習,以及更好地實現(xiàn)人際交流這些問題。
該“簡要”從研究者、開發(fā)者以及早期學習項目管理者三個視角提出了行動指南。美國教育部鼓勵研究人員、開發(fā)人員和管理人員繼續(xù)在這一領域尋求重要的研究問題,并制定政策以確保技術在早期學習中的最佳使用,以滿足家長和早期教育者的需求。
其中,對研究者而言,他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5]:
(1)研究者需要進行縱向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兒童如何用技術來學習,以及使用技術進行學習有哪些短期和長期影響。具體研究內容包括:了解兒童在不同年齡段使用技術類型的發(fā)展變化,并繪制隨著時間的推移,兒童的學習和技術使用的軌跡,以及研究技術使用與兒童健康(包括飲食和體育活動)之間的相互作用。
(2)研究者需要注意,兒童在不同發(fā)展階段分別會花費多少時間來使用數字技術。其中,應明確區(qū)分主動和被動使用技術,并考慮到使用技術的環(huán)境。
(3)研究者需要重視使用移動和手持設備等新技術對兒童認知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還需要研究幼兒使用虛擬現(xiàn)實,增強現(xiàn)實和數字機器人等新興技術對有效學習和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有什么影響。
對開發(fā)者而言,他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6]:
理想情況下,媒體和應用程序開發(fā)人員應該與學習科學家和兒童發(fā)展專家密切合作,開發(fā)研究內容。開發(fā)人員還應該與研究人員和從業(yè)人員合作。那些不了解認知科學、教學設計或學習科學基礎的開發(fā)人員可能設計不出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或者認知規(guī)律的產品。
對早期學習的管理者而言,他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7]:因為從出生到8歲的兒童會有不同的成人來照顧他們,所以需要確保照顧每個年齡段兒童的成人可以獲得關于早期學習者如何有效使用技術的信息。兒童可以很好使用技術的一個很重要因素是:家長或者早期教育者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18]。在早期學習環(huán)境中的教師特別需要技術培訓和支持,因為兒童早期課程在技術投入方面往往資金不足,而且在技術使用方面的專業(yè)發(fā)展不被重視。教師需要獲得足夠的技術支持和專業(yè)發(fā)展支持,才能在課堂上成功使用技術。
美國教育部和美國健康及人力服務部聯(lián)合出臺的這項報告,從四個方面對家長和早期教育者為生活在“數字土著”一代的兒童如何選擇數字技術,如何讓他們的學習更有效,身心發(fā)展更健康提供了建議和指導。本報告還基于全球化條件下的研究人員、開發(fā)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視角提出了行動指南。該“簡要”的提出也在我國數字化教育推動過程中,為“數字土著”一代的兒童數字技術的選擇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1][2]任友群,隋豐蔚,李鋒.數字土著何以可能?——也談計算思維進入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中國電化教育,2016,(01):2-8.
[3][5]吳蘭岸,劉延申,劉怡.促進還是阻礙:全球視域下信息技術早期教育應用的SWOT分析及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6,(10):3-17.
[4]Ginsburg,Kenneth.The Importance of Play in Promoting Healthy Child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ing Strong Parent-Child Bonds.[EB/OL].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19/1/182,2016-11-20.
[6][11][12][13][14][15][16][17][18]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Early Learning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olicy Brief[EB/OL].https://tech.ed.gov/teacherprep/.pdf,2016-10-20.
[7][8][9]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Future Ready Learning:Reimagin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EB/OL].http://tech.ed.gov/files/2015/12/NETP16.pdf,2015-12-20.
[10]Chalmers,M.Social media allows military families a deeper connection.[EB/OL].http://usatoday30.usatoday.com/news/military/story/2011-11-28/military-deployment-social-media/51349158/1,2015-12-10.
G434
A
1671-7503(2017)19-0010-03
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國家一般課題“北美面向青少年的數字教育資源建設機制研究”(課題編號:BCA150052)。
[編輯:鄭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