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士云
中共湖南省委直屬機關黨校,湖南 長沙 410001
論新時期雷鋒精神的傳承
孫士云
中共湖南省委直屬機關黨校,湖南 長沙 410001
新中國成立以來,雷鋒精神就以鮮明的時代形象站在每一個中國人的面前。時至今日,在倡導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氛圍中,學習雷鋒精神就是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仰內化心中,這是一種永恒的精神價值。在形勢下需要提升雷鋒精神的發(fā)展空間,在基層黨建中使其發(fā)揮出精神的促進作用。
雷鋒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基層民眾
產生于半個世紀之前的雷鋒精神和當今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度契合的已然成為了共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是雷鋒精神的重要體現。[1]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它不僅僅只是代表這俠義的個人英雄主義,革命精神,而是與時俱進、不斷發(fā)展的。2012年在開展學習雷鋒的活動中將其具體概括為五個方面:理想信念、奉獻、敬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精神。結合黨的十八大報告可知雷鋒精神對促進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次具有非比尋常的價值。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也曾倡導建立學習雷鋒精神的常態(tài)化,這表明大力推行雷鋒精神是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方式,有益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可以從理論、價值、精神、道德等層次去劃分解讀,而雷鋒精神也可以從這主要層次去理解發(fā)揚,它的當代價值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出了生動的詮釋。雷鋒精神其一就是把黨、國家、社會、人民置于首位的理想信念。雷鋒在日記和生活中的言行始終體現把自己的追求融入到國家、社會的發(fā)展中,堅定信仰馬克思列寧主義,將國家的榮辱視為自己的榮辱,選擇踏實做一顆小螺絲釘,不斷為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做出貢獻。共同理想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是雷鋒同志畢生追尋的價值理想,也是雷鋒精神踐行的最高指向。雷鋒精神其二就是為人民服務、樂于助人不斷奉獻自我、燃燒自我的精神。雷鋒經常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幫助他人,不講求回報,這種無私精神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精髓,是先進文化方向的表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道德準則的精準體現。雷鋒精神其三最主要的表征體現就是奮斗自強、誠信愛崗的敬業(yè)精神和踏實肯干、敢于創(chuàng)造的創(chuàng)新精神。他干一行愛一行,敢于鉆研的行動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倡導創(chuàng)新精神的內涵。
簡言之,雷鋒精神無論是在所屬的時代,還是放置今日,都是屬于時代寶貴的精神財富?!袄卒h精神源于當代,但它的意義和影響卻遠遠超越了它所處的時代,被實踐確立為社會主義新文化的精神體現,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2]通過學習雷鋒精神系列活動知曉雷鋒形象的實質內涵,通過生動的事例來理解價值體系的豐富含義。
無論在處于時代的哪個階段發(fā)展、還是考察黨建歷史經驗都表明,雷鋒精神在促進人民群眾對國家、社會、公民三個方面的認同感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宣傳雷鋒精神時仍然未達到滿意的實效,其發(fā)展存在局限空間。
(一)雷鋒精神價值弘揚空間的局限不足
社會弘揚效果不盡如意。2013年曾有一項針對在校大學生對雷鋒精神和社會主義價值體系關系的調研顯示,在校大學生對兩者的認知只停留在模糊的概念上,并不能準確理解兩者之間的意義。這從側面反映了在弘揚雷鋒精神的實效性并不那么顯著。在社會發(fā)展迅速的情形中,雷鋒精神所蘊含的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等理念已然被部分民眾所拋棄。在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盛行的環(huán)境中,對雷鋒精神的宣傳和認可不盡如意,甚至在網絡上出現雷鋒精神過時、落后的言論。在基層單位對雷鋒精神的學習教育活動的重視程度不夠,大多數在理論上進行空洞的陳述,并未聯(lián)系具體的實際,提出具體的學習路徑,真正提升自身水平修養(yǎng)。因此這種基層黨員對雷鋒精神理解并踐行的素養(yǎng)低下,導致民眾對雷鋒精神產生無用論的質疑。
宣傳覆蓋范圍不甚理想。在全國各地開展“學習雷鋒活動、舉行雷鋒活動月”活動大多數注重形式,大過于內容與效果。很多當時看來積極做好人好事的活動只持續(xù)學習期間,此后并未身體力行地去積極堅持踐行雷鋒精神。此外學習雷鋒精神形式單一。很多機關單位、高校僅僅采取閱讀瀏覽、書面報告等形式進行理論學習,并未切身號召進行實踐行動?;鶎痈刹恐煌ㄟ^傳統(tǒng)的形式接受思想學習,不積極主動創(chuàng)設新的方式去深入探究雷鋒精神。再者對雷鋒精神的覆蓋面不廣泛,很多基層比如廣大農村地區(qū)并未很好的調動起來。在高校開展的活動也只是一部分學生參與,沒有形成集體性的宣傳參加。
(二)雷鋒精神弘揚發(fā)展的實現可行路徑
對雷鋒精神弘揚發(fā)展路徑的建構,不應是如前所述形式化、短期化而是應建立一種常態(tài)的學習機制,將其內化為基層群眾的精神力量。只有這樣雷鋒精神在當代的實際意義才能體現出來,才能更好地承載和發(fā)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深入把握雷鋒精神本質,不停留在空乏理論淺層。雷鋒精神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一種體現在生活中的經驗匯總。他是在艱苦歲月中不斷鉆研馬克思列寧主義,并且將其作為艱苦環(huán)境中的生活準則。在這種時代中產生的思想精神并不是僵化的教條,是具有無限生命感染力的指引。廣大基層群眾和黨員干部需要學習的正是這種精神的內在力量,應該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實踐中去,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同時,深入挖掘雷鋒精神與當代實踐契合的部分,尤其對于廣大青年來說,要更加深入認識雷鋒精神的創(chuàng)新精神、愛崗敬業(yè)精神,不眼高手低,不唯利是圖,要將社會發(fā)展的責任內化為自己所處工作環(huán)境中的責任,在每一個崗位上樂于創(chuàng)新、愛崗誠信。雷鋒精神是連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橋梁,其蘊含的力量能夠激發(fā)群眾奮發(fā)圖強的斗志,“實踐證明,每一次遭遇群己、身心、人我關系上的迷茫和困惑之時,人們都會把目光投向雷鋒和雷鋒精神。人們在反思中使雷鋒精神超越時代的永恒價值不斷得到伸張,同時也使得現代社會的道德價值精神深入人心。”[3]
構建學習雷鋒精神的規(guī)范化,清除雜亂無序的格局。當基層民眾被動式的接受口號式的教育時,很容易滋生反抗情緒,因此要摒除以前雜亂無序的盲目作法,構建起一套學習格局藍圖,讓雷鋒精神的內涵潛移默化融入日常的生活中,成為自覺履行遵守的準則。首先各級黨政機關將雷鋒精神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頂層格局中。在規(guī)劃思想文明建設文件、通知、活動中自覺將雷鋒精神實質意義融入到教育中去,讓兩者融合內化為一種對精神的指導方針。
區(qū)域化的進行群體、類型的志愿者服務活動,強化實際效果。只有真正讓民眾看到行動中的效果才能徹底減弱排斥力,這就需要深入基層一線去幫助人們排憂解難。其一可以為積極參與志愿者服務活動的人們進行精神鼓勵,由有關單位牽頭頒發(fā)證書,“志愿者,是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的生力軍;志愿服務,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標桿,”[4]其承載雷鋒精神的作用不可小覷。其二為了鼓勵人們做好事,設立雷鋒基金,對造成損害的好人好事進行補償,對基金財務進行定期公示,告知查詢監(jiān)督通道。其三公布一些需要幫助的特殊團體,號召志愿者們加入相應的團體去施以援手。
綜合所述的路徑只是弘揚雷鋒精神的些許方式,還可以創(chuàng)新宣傳手段、搭建事例學習平臺等等有益的方式去營造良好的社會學習氛圍,只有這樣,才能讓雷鋒精神在時代中重新煥發(fā)生機活力,才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輔相成,共促中國夢的實現。
2016年5月,深圳特區(qū)報社聯(lián)合其他單位進行一項“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大型采訪紀念活動,其中就包括了雷鋒精神,發(fā)揚的過程就是一種對精神的再認知。它的成功說明了民眾對這些精神的渴求和接受,說明了在當今時代雷鋒精神是具有發(fā)揚的價值。此外,“雷鋒精神發(fā)源地長沙市望城區(qū)團山湖村將弘揚雷鋒精神與基層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完美結合,創(chuàng)建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美麗鄉(xiāng)村示范基地”[5]的成功經驗表明雷鋒精神在基層建設中迸發(fā)活力。因此在全面倡導從嚴治黨的形勢中,用好雷鋒精神進行基層黨員干部黨性、黨風教育,倡導基層黨員干部向雷鋒同志深入學習,用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去傳承雷鋒精神是富有戰(zhàn)略性意義的。
在基層黨建工作中需要注入雷鋒精神。目前基層黨員干部作為承載基層除貧扶弱工作的重擔,被黨組織和基層群眾都寄予厚望。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基層干部需要全身心投入到經濟建設中來,能夠艱苦奮斗,真正為群眾謀福祉。在基層建設中,需要向雷鋒同志一樣樂于奉獻,甘于吃苦,享樂在后,堅守在一線崗位中為人民、集體服務,積極開拓創(chuàng)新。唯此才能讓基層建設穩(wěn)固前行,才能減少基層微腐敗的蛀蟲。
在基層黨建工作中做好模范帶頭作用?;鶎右痪€是接觸群眾最廣泛的地方,因此更加需要黨員干部做好模范帶頭作用,為基層人們樹立一個優(yōu)秀的“雷鋒”標榜,身體力行去感染基層群眾踴躍投身經濟文化建設中來。在治理整頓基層環(huán)境、文化各方面,都需要黨員干部走進群眾的生活中進行帶頭指導。
在基層建設中創(chuàng)設學習雷鋒交流平臺。平臺是引導群眾表達對學習雷鋒精神得出的經驗感悟,相互進行交流可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共同營造出人人學雷鋒、處處學雷鋒的環(huán)境。并且平臺也可以讓群眾有途徑表達對基層黨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督促黨員干部嚴格以雷鋒精神要求自我,改進工作服務態(tài)度。
在基層建設中打好實踐行動基礎。雷鋒精神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身體力行地參與實踐,在實踐中奉獻自我。按照“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主題規(guī)劃學習雷鋒實踐基地,用基層涌現的“雷鋒”榜樣進行號召基層黨政人員、人民群眾參與到基地實踐進行觀摩、互動、實習,甚至可以全程加入到基地的建設中。在基地中分享創(chuàng)新的理念、工作成效,因地制宜打造各類培訓班,鼓勵基層群眾進行培訓學習。加強基層各單位的協(xié)同工作,努力使得基層改革成果為人民群眾共享。
[1]楊峻嶺.試論弘揚雷鋒精神在鑄魂育人中的價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2:124.
[2]陳向芳.雷鋒精神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4:09.
[3]孫海霞.改革開放以來雷鋒精神的道德價值闡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54.
[4]本報評論員.志愿服務讓城市“四季花開”[N].馬鞍山日報,2017(001).
[5]李禮.弘揚雷鋒精神 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基于雷鋒精神的發(fā)源地團山湖村的調研[N].湖南日報,2017(008).
D
A
2095-4379-(2017)22-0274-02
孫士云(1979-),女,中共湖南省委直屬機關黨校,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