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辰飛
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民法典編纂背景下我國商事立法的完善
付辰飛
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作為我國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法典具有重要作用,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已然深入人心,然而民法典關于“民商合一”的方面仍存在較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原則與具體規(guī)劃上。本文通過對民法典與商事立法的相關論述,提出相應的完善措施。
民法典;商事立法;完善
對于我國的法律而言,民法是重要的法律之一,它的制定必須與時俱進,同時也是建設市場法律制度的重要任務,民法典中關于商事立法還需要國家立法部門盡心深入的探討,只有這樣才能完善我國的商事立法,使是民法典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我國歷來重視民法典與商事立法的協(xié)調(diào),然而隨著歷史的演化,逐漸分為四種模式:第一,民商的絕對分離,即同時編纂民法與商法。第二,民商的絕對統(tǒng)一,即在民法中涵蓋商法內(nèi)容。第三,民商的相對分離。第四,民商的相對統(tǒng)一。對于傳統(tǒng)的觀念而言,不論是絕對的分離還是絕對的統(tǒng)一,都具有明顯的弊病,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開始逐漸摒棄對于絕對分離與統(tǒng)一的認同,因此民商的相對統(tǒng)一與分離成為學者關注的焦點,隨著《民總建議稿》的頒布,此問題得到了相對的解決,即學者認同民商的相對統(tǒng)一。之所以民商統(tǒng)一觀念未能深入人心,正是由于民法與商法之間存在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造成此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民法中存在與商法類似的基本原理,使得民法的地位堅如磐石。其中較為相似的原理主要包括平等與誠實信用原則。民法中的多項具體內(nèi)容涵蓋了商法的內(nèi)容,使得商法并非可獨立存在。除此之外,民法與商法為一般性私法,因此私法的原則同樣適用于二者,使得商法無法與民法脫離。
其次,由于民法具有強大的包容性與開放性,因此其外延不斷得到擴展。作為民法的兩大主要內(nèi)容,物權與債權被應用于社會的多方面,因此在商法中也得到了較多的應用。同時在商法中的某些特殊規(guī)定在歷史演變中逐漸受到民法的青睞,而成為民法中的一部分。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共進行4次民法典的修改工作,目的在于是民法典與時俱進,在一定程度上與商事立法進行協(xié)調(diào)。按照社會的普遍觀念,可采取以下的幾點措施是民法典與商事立法進行協(xié)調(diào):第一,對民法與商法進行分離,并在民法頒布實施后在進行商法的確立。第二,采取民商合一的方式,即在民法的總則與分則中分別添加相關的商法內(nèi)容。第三,對民法與商法采取模糊的分立模式,在民法典的編纂中為商法典留有一定的空間,當民法典頒布實施的同時制定相應的商法總則與分則,待民法典實施一定時間后在進行商法內(nèi)容的編纂。
然而經(jīng)過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大眾經(jīng)過認真的審時度勢,提出了對第一條路徑與第二條路徑的否定。針對于第一條路徑主要有幾下幾點原因:首先,自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民商合一的觀念深入人心,若需對此改變則需要較多的時間。其次,人們對于編纂民法典具有強烈的使命感與緊迫感,對于民法與商法的爭議則需被暫時擱置,以確保民法課盡快問世。再次,由于民商分立需花費較高的成本,不具備可行性。針對于第二條路徑,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二者在本質(zhì)上存在差異。第二,受國外民商法分立的而嚴重影響。第三,我國的民法中有諸多內(nèi)容已經(jīng)無法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趨勢,因而無法被商法采用。第四,不符合民法典體系化的相關要求。
最終只有第三條路徑被社會大眾認可,原因主要由以下幾點:第一,現(xiàn)今世界流行模糊哲學,既受到多外的影響,同時實行模糊分立原則與我國發(fā)展的實際相結合。世界上不存在民法與商法匯集與同意不法律的國家,因此實行模糊分立原則有符合世界的發(fā)展趨勢。第二,在我國進行民法修改時,為民法的編纂提供了理論準備與實踐探索,同時為商法的確立留有一定了空間,使得模糊分立原則得到了認可。第三,由于我國開始了《商法通則》的編纂工作,為民法中《商法總則》的編纂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第四,根據(jù)國外的一些實例,使得我國在進行模糊分立時需要進行通盤考慮,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五,雖然受到國外因素的影響,然而在我國并未進行過民法典或者商法典的編纂工作,其法律內(nèi)容與形式是否符合中國實際必須經(jīng)過長期的討論與觀察。在進行民法典編纂工作的同時進行《商法通則》的編纂,有利于消除社會大眾的偏見,為我國的對外貿(mào)易與進口制定了相適應的法律準則,維護了我國的形象,同時為商法典的編纂提供了強有的保障與依據(jù)。
作為我國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法必須得到更高程度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為商法的設立提供相應的依據(jù),才能逐漸的使民法與商事立法得到協(xié)調(diào)的發(fā)展,為我國法律的建設做出重要貢獻。
[1]夏小雄.民法典編纂背景下商事規(guī)范的“法典化”表達[J].法學,2016(12):41-49.
[2]謝維華,袁泉.民法典編撰背景下的商事行為制度選擇[J].中國商法,2015(1):560-565.
[3]趙旭東.民法典的編纂與商事立法[J].中國法學,2016(4):40-54.
D
A
2095-4379-(2017)22-0200-01
付辰飛(1988-),女,遼寧盤錦人,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