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 語
學會尊重人
□ 吳 語
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但要達成這個愿望,首先得學會尊重別人。
尊重是什么?尊重就是行路相遇時的一聲問候,就是別人敘說時的耐心傾聽,就是為別人付出努力的雙手鼓掌,就是對環(huán)衛(wèi)工人、交通警察辛勤工作的行動珍惜,就是社交上的禮儀、公交上的讓座、生活上的謙遜,就是對不同觀點的容納、對不同性格的接受、對不同層次的平視,就是給人一縷春風的吹拂、一泓清泉的滋潤、一顆舒心丸的溫暖……
尊重是一種大智慧。“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懂得放低自我,用尊重的表情、尊重的語言、尊重的動作給人以信心和希望,給人以溫暖和激動,給人以奮發(fā)和勇氣,也必將贏得別人尊重。集書畫印三絕于一身的大師齊白石,在當時比他年齡小35歲、名望還比他低得多的張大千辦畫展時,不但不諷刺,而且親自登門拜訪?!拔以妇湃獮樽吖?,三家門下轉(zhuǎn)輪走”,齊白石以他高尚的情操和磊落的胸懷不僅尊重了別人,也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尊重是一種素養(yǎng)。在前一段時間央視的一檔節(jié)目上,主持人董卿為了便于和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沖交談,在3分鐘內(nèi)跪蹲3次。這種區(qū)別于其他采訪的姿勢,被很多網(wǎng)友點贊,稱“這一跪,跪出了素養(yǎng)”。這種素養(yǎng),實質(zhì)正在于“尊重”。生活中似乎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卻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素養(yǎng)高低:別人饒有興致講述時岔開話題或東張西望;老弱病殘上公交車時裝作不見或漠不關(guān)心;未經(jīng)主人同意而進行資料翻閱或亂挪物品;對待環(huán)衛(wèi)工人的輕蔑態(tài)度或污辱言行等等。
尊重也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方法。每個人都有被關(guān)懷、被肯定、被尊重的渴望。但尊重不是單向的,不是獨立的,不是靠埋怨可以取得的。要想收獲別人的尊重,得到別人的歡迎,自己也得尊重別人,從這個意義上講,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西周政治家周公非常尊重人才,吃飯時聽說有人來拜訪或投靠時,如果嘴里正嚼著飯食就立刻吐出來,因為怕門外的賢人等待時間久了,覺得怠慢了人家,所以后來有了曹孟德“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千古名句。
要尊重自己相遇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偶遇的還是長處的,無論是富裕的還是貧窮的,無論是當官的還是平民的,無論是有勢的還是孤寡的,無論是滿腹經(jīng)綸的教授還是大字不識的百姓??匆粋€人,不要因為他沒有本事就看不起他,更不要因為他很有本事就很看得起他;不要因為他沒有錢就看不起他,更不要因他很有錢就很看得起他;不要因為他沒有權(quán)就看不起他,更不要因為他很有權(quán)就很看得起他。人生時刻在發(fā)生變化,“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事經(jīng)常發(fā)生,只要他還有閃光之點、善良之處,我們就應該尊重,就是對罪犯,我們也不能放棄尊重之禮。
尊重是相互的,平等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尊重往往會呈現(xiàn)出一種單向性:學生尊重老師、下級尊重上級、后輩尊重前輩等,這樣的尊重當然是提倡的。但在當今這個尊重表象的格局下,我們還必須提倡老師尊重學生、上級尊重下級、前輩尊重后輩。有了這樣的尊重,后者就能更加地敬重前者,就能更好地挖掘聰明才智,就能呈現(xiàn)出“一浪還比一浪高”的壯麗前景。
學會了尊重人,你就會贏得人心、贏得機會。一家國際知名大企業(yè)在中國招聘一名員工,有5名年輕人從幾千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其中2個博士、2個碩士,只有1個是本科生。經(jīng)過面試,不少人都認為本科生必將淘汰,但結(jié)果卻令人大跌眼鏡:本科生勝出了。面對人們的質(zhì)疑,公司老總給出了答案:“最后這5名年輕人,都非常出色,但在面試開始時向考官遞交個人簡歷時,只有這位本科生是雙手遞的,還有在考試場地上有一張紙,只有這位本科生發(fā)現(xiàn)并撿了起來,這位先生做事認真的態(tài)度,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更看出他對別人的尊重?!?/p>
尊重是一朵花,一朵開在心間的花;尊重是一條路,一條通往美好的路;尊重是一團火,一團溫暖你我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