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大同
編者按:學(xué)以修身,學(xué)以資政,學(xué)以經(jīng)世。知識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強大動力。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些躍動的思想火花化為一部部經(jīng)典,劃破歷史的長空,照亮人類前進的道路。閱讀經(jīng)典,意味著經(jīng)歷心靈的洗禮,對生活意義的更美構(gòu)建。閱讀經(jīng)典,可以使我們更從容地面對自我、面對自然、面對社會,養(yǎng)浩然之氣,塑高尚人格。
昔者仲尼與于蠟賓①,事畢,出游于觀之上②,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cè)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p>
“大道之行也,大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③,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④。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⑤,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p>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⑥,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shè)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 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⑦,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⑧,眾以為殃。是謂小康?!?/p>
【譯文】從前,孔子曾參加過魯國的蠟祭。祭祀完畢,他來到宗廟門外的樓臺上游覽,不覺感慨長嘆??鬃拥母袊@,大概是為魯國而慨嘆。言偃在他身邊問道:“老師為什么嘆息?”孔子回答說:“大道實行的時代,還有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當(dāng)政的時代,我孔丘都沒有趕上,我對它們心向往之?!?/p>
“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為天下人所共有。選舉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天下,人們之間講究信用,和睦相處。所以人們不單把自己的親人當(dāng)作親人,不只把自己的兒女當(dāng)作兒女,還使老年人可以安享天年,使壯年人有貢獻才力的地方,使年幼者能得到良好的成長,使年老無偶、年幼無父、年老無子和身體殘疾者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各盡自己的職分,女子各有歸宿的家庭。人們不愿讓財物委棄于無用之地,于是努力開發(fā),然而不必據(jù)為己有;人人惟恐自己不出力工作,可是并不是為自己私底的利益。因此,陰謀詭計被抑制而無法實現(xiàn),劫奪偷盜殺人越貨的壞事不會出現(xiàn),人們也不用關(guān)上門來彼此防范。這樣的社會就叫‘大同’世界?!?/p>
“如今大道已經(jīng)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財產(chǎn)。人人只孝敬自己的父母,只愛護自己的子女,財物和勞力,都為私人擁有。諸侯天子們的權(quán)力變成了世襲,成為固定的制度。又各自筑起內(nèi)外城郭、挖掘壕溝,來保衛(wèi)一己的領(lǐng)土。并且按照禮義來定出法度,去確立君臣的名分,加深父子的恩情,使兄弟和睦相親,令夫妻和諧相處。由此而設(shè)立各種制度,劃定田里疆界;以此推許勇敢和聰明的人,獎勵為自己效力的人。這樣一來,一切陰謀詭計就產(chǎn)生了,而戰(zhàn)爭也就由此而起。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都是這時代的代表人物。這六位賢君,沒有一個不是小心謹慎地運用禮制治國的。他們以此來確立行事的是非標準,養(yǎng)成百姓誠實守信的風(fēng)氣,又明白地指出人們的過錯所在,標榜仁愛,講求互相推讓,使百姓能有法規(guī)可去遵從。如果有人不按照這樣做的話。即使是有權(quán)有勢的,也會被罷免,而民眾都會視之為禍根。這樣的社會就叫做‘小康’世界?!?/p>
【題解】本文節(jié)選自《禮記》第九篇《禮運》,標題是另加的。【禮運】是講禮的進化的一篇文章。《禮記》是十三經(jīng)的一種,共四十九篇,和儀禮、周禮,合稱為《三禮》。禮記應(yīng)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儒講禮的文章的集成,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孔子以問答的形式,提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同”、“小康”概念。很明顯,禮運中的“大同”,是指沒有階級和等級的社會,也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會?!靶】怠笔侵肛毟环只笥须A級、等級的社會?!靶】怠笔菑摹按笸毖葑兌鴣淼?。禮制是“小康”社會的產(chǎn)物。在小康社會,人人為己,各親其親,所以必須講禮,社會才能正常合理地運轉(zhuǎn)。后代若康有為、鄧小平等人,又賦予“大同”、“小康”新的含義,是借用孔子概念而弘揚的結(jié)果。孫中山倡導(dǎo)“天下為公”也淵源于禮運?!抖Y記·大同篇》講述的是孔子心目中的完善的社會治理的場景,提出的是一個合格的國家社會治理應(yīng)達到的水平,描述的是一個以互助奉獻為榮的合作社會的狀態(tài),代表著儒家治國理政的理想。
(沉靜)
【注釋】①蠟(zha):年終舉行的祭祀,又稱蠟祭。②觀(guan):宗廟門外兩旁的樓。③矜:同“鰥”,老而無妻的人。 孤:年幼無父的人。獨:年老無子的人。廢疾:肢體殘廢的人。④歸:女子出嫁。⑤謀:指陰謀詭計。⑥篤:淳厚。⑦刑:典范。讓:禮讓。⑧埶(shi):同“勢”,指職務(wù)。去: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