遆 帥,徐繼開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太原 030051)
體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動
遆 帥,徐繼開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太原 030051)
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動,對于促進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團結協(xié)作等高尚品質的養(yǎng)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學校體育的優(yōu)勢在于興趣培養(yǎng)與系統(tǒng)學習,群眾體育著重環(huán)境塑造及自我約束,競技體育追求公平和意志磨煉,三者的有機結合能夠潛移默化地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為新形勢下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學校體育;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大力加強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把德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體育是以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促進參與者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文化活動,其所具有的健身性、娛樂性、導向性等功能及其自身所蘊含的豐富的精神文化,對于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團結協(xié)作等高尚品質的養(yǎng)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能夠潛移默化地使大學生借助體育運動促進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更好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作貢獻。為研究體育本身和體育文化功能,促進體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動,筆者將從學校體育、群眾體育、競技體育三個方面深入探討體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旨在推動此方面的研究不斷走向深入。
學校體育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校園活動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特點是在校園內進行,參與對象是大學生群體,因此,學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有著最為直接的影響。在人們對體育的眾多見解中,相比較而言,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教材《體育概論》中對體育的定義最具有科學性,其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體育的內涵及作用。從廣義角度來看,體育(亦稱體育運動)是指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增強人的體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和促進精神文明為目的的一種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它是社會總文化的一部分,其發(fā)展受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jīng)濟的制約,并為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jīng)濟服務。從狹義角度來看,體育(亦稱體育教育)是一個發(fā)展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鍛煉身體的知識、技能,培養(yǎng)道德和意志品質的教育過程。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不僅是對人進行培育和塑造的過程,更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一個重要方面。高校教師在體育活動中通過自身行為對大學生予以啟發(fā)和引導,間接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種教育方式的最大特點是潛移默化,它克服了傳統(tǒng)的課堂說教模式,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在大學校園中,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會有一些特別深刻的體會,即體育運動不僅增強了自己的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在運動過程中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從而一直能夠保持著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在校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時間主要被學習所占居,難免使學生感到單一枯燥,而體育運動能為這一群體提供一種休閑方式,使大學生在體育運動中享受到在其他生活方式中所尋求不到的快樂,進而滿足大學生群體追求個人成就感、體現(xiàn)自身價值等高級心理需求。
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結合大學生自身所喜愛的體育項目來進行。任何教育只有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興趣是大學生打開通往知識寶庫的鑰匙,它之所以能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情感,是因為情感屬于人的精神世界中非理性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使人形成大多數(shù)有目的性的行為。當某一對象使大學生產生強烈的親切感和認同感后,會使大學生產生一定的效仿該對象的行為。只有將正確的認識與積極的情感結合起來,大學生才能夠在實踐中形成習慣進而形成思想道德。而學校體育正為大學生提供了這樣的平臺,使他們在具備了正確認知和積極情感的基礎上,通過體育運動磨煉自身意志并規(guī)范自身行為,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高校體育教師的知識儲備和訓練方法通常較為專業(yè),不僅可以使大學生接受較為系統(tǒng)的體育運動理論學習與實戰(zhàn)訓練,避免一些技術性錯誤與不必要的運動損傷,同時高校體育教師通過科學的教育與引導,可以實現(xiàn)體育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及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融合,借助體育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進而樹立起正確的認識、奮斗目標和社會價值觀,真正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體育教學的有效融合,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如果說智慧和道德是金字塔的頂端,心理素質則是承載這些上層內容的強大根基。體育運動的過程滲透著思想教育的內容,它要求學生應當具有相應的心理水平與之相適應。這些心理水平要求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素質教育層面的內容。第一,體育運動的過程是提升大學生的感覺、知覺水平的過程。大學生從事體育運動的過程,也是對客觀事物進行認知的過程,從根據(jù)一項體育運動的特點建立初級的感性認識到對該運動項目規(guī)律的把握,這一過程蘊含著對大學生認知水平的培養(yǎng)。第二,參與體育運動可以強化大學生自身的記憶水平。體育運動項目有其特定的技術動作,學生對這一技術動作進行重現(xiàn)的過程就是對學生的記憶水平不斷強化的過程。第三,體育運動過程伴隨著對大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和意志品質的磨礪。大學生探索研究一個項目運動規(guī)律的過程也是提升其思維能力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有受傷的風險、身體的不適等諸多問題,但這些問題的有效處理和解決也是對大學生頑強意志品質的磨礪,只有在實踐中去經(jīng)歷、體會和感受,才能使大學生體會到磨煉意志帶來的快樂。第四,體育運動的過程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對自身情緒的調控能力。勝利的喜悅和失敗的沮喪,順境的自信和逆境的質疑,都是體育活動中的常態(tài),也是體育的魅力所在,大學生如何去面對這種巨大的反差,如何冷靜地作出選擇,這些過程都是煉鑄大學生強大內心的必經(jīng)之路。
大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紀律的重要性。首先,大學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紀律與自由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一方面,所有體育項目尤其是競賽類體育項目都是在特定規(guī)則下展開的,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否則體育項目很難進行下去。學生對體育規(guī)則的遵守可以使自身在實踐中逐步增強紀律意識。另一方面,在規(guī)則的范圍內發(fā)揮學生自身的潛能,展示自己的運動天賦和精湛的技藝,彰顯人性魅力和人性光輝,從這個角度來看,學生又是自由的。學生在遵守體育規(guī)則基礎上的自由發(fā)揮是學生對紀律與自由辯證關系的認知過程。其次,裁判員對惡劣體育行為的判罰以及場下觀眾對違反體育道德行為的噓聲,對學生都是一種紀律教育,學生可以從裁判員判罰的尺度中感受到公平的真諦。此外,對體育規(guī)則和競賽規(guī)程的學習,也有利于大學生養(yǎng)成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增強自身的紀律意識。
群眾體育亦稱大眾體育,是為了娛樂身心、增強體質、防治疾病和培養(yǎng)體育后備人才,在社會上廣泛開展的體育活動的總稱。群眾體育作為社會大環(huán)境的一個重要層面,因其空間選擇性強、人際環(huán)境氛圍好,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著顯而易見的促進作用。
群眾體育運動往往在公眾場合進行,參與活動的人們來自各行各業(yè),共同的體育愛好促使人們走到一起,共同享受體育帶給人們的樂趣。這樣的環(huán)境氛圍,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加強與不同行業(yè)人們的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
大學生在參與群眾體育活動過程中,會受到運動環(huán)境的影響,這一不同于學校體育的特殊環(huán)境所形成的環(huán)境繞力會使大學生感受到意志上的磨礪、情感上的熏陶、思想上的震撼和行為上的自律。這種客觀環(huán)境對于大學生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在激勵環(huán)境下產生的環(huán)境激發(fā)力能激勵參與其中的大學生積極向上,引導他們走向真善美。激勵性的運動環(huán)境氛圍能促使大學生朝著團結一心、相互協(xié)助、突破自我、挑戰(zhàn)極限的方向發(fā)展,有利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其次,約束性的群眾體育環(huán)境可以規(guī)范大學生的行為,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群眾體育活動中,由于成員彼此間不是十分熟悉,極易激發(fā)參與者的求勝欲望和運動潛能,個人的體育行為表現(xiàn)出來之后,會在其他參與者以及周圍人的眼中產生一定評價,好的評價會使參與者的內心得到極大的滿足,個人自信心得到增強,促使其繼續(xù)保持這種積極行為;而差的評價會對參與者形成輿論壓力,迫使其內心遵從輿論的指向,不斷調節(jié)自身的行為,以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在群眾體育中大學生調節(jié)自身行為的過程,也是其對自我行為進行反省、在潛移默化中進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大學生對自身行為進行調節(jié)之后,往往會引起周圍人新的評價,從而繼續(xù)加深或改變人們對他的印象。這種約束性運動環(huán)境產生的環(huán)境約束力,將促使大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激勵,并不斷向積極的方向轉化,可以起到與思想政治教育相同的作用。
競技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動,有利于促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規(guī)范和價值指向,充分開發(fā)并利用好競技體育這一載體,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至關重要。
競技體育最大的魅力在于其公平性。沒有公平,競技體育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石。每項運動都有其自身的規(guī)則,如果運動員違反了規(guī)則,就會被裁判判罰犯規(guī),輕則給予警告,重則失去比賽的機會,而一切在規(guī)則范圍之內的行為都是被允許的,這也正是以公平為基礎的競技體育的顯著特點。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競技體育這一載體來進行。參與競技體育比賽的大學生通過對比賽公平性的切身感受,可以升華自身的道德水平。在參與競技體育過程中,大學生可以享受領先時的喜悅,也能體會到落后時的焦慮,競技體育的精神力量與激勵作用,能促使大學生的內心逐漸強大,更好地應對走向社會后所面臨的挫折。體育比賽的過程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其進程的跌宕起伏就像是人生的起承轉合,有順境也有逆境,充滿了未知,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只有相信自己,勇敢地前行,勇于面對困難,并運用自己的能力去戰(zhàn)勝它,才能使自己的內心真正強大并走向成熟。
體育比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不僅僅體現(xiàn)在參與者身上,對旁觀者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奧林匹克運動會等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由于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因而具有廣泛的文化影響力,對青年群體特別是大學生群體的影響已經(jīng)越來越深。大學生在觀看自己喜歡的體育比賽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如在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在不被外界輿論看好的情況下,面對重重阻力迎難而上,最終奪得了奧運會冠軍。不斷拼搏、永不放棄的女排精神使大學生群體受到巨大的精神洗禮,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大學生不畏艱險、埋頭苦干,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中國男籃雖然在里約奧運上沒能取得像女排那樣的成績,但中國男籃的表現(xiàn)同樣對大學生群體有著巨大的激勵作用,使大學生明白體育的真正意義不只在于追求最后的結果,更為重要的是實現(xiàn)對自我的不斷突破和超越。
由此可見,競技體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具有深度教育功能,能夠改變部分人消沉困惑的不佳精神狀態(tài),引導人們以自尊、自信、自強的面貌去積極應對各種挑戰(zhàn)和風險,激勵大學生在與困難的奮力較量中去感受生活的樂趣、品嘗勝利的歡欣、體驗人生的真諦,尤其對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國家意識教育和以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為主體的文化認同教育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1〕金光輝.思考體育:關于百多年來中國體育思想演化的梳理和反思〔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
〔2〕盧元鎮(zhèn).體育的社會文化審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
〔3〕徐 濤,張世忠.開放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與體育教學的多元融合〔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8):120-122.
責任編輯 馮耀明
G807
A
1009-1203(2017)05-0126-03
2017-08-30
遆 帥(1991-),男,山西運城人,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徐繼開(1945-),男,遼寧蓋州人,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