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剛
(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 馬克思主義理論系,陜西 西安 710068)
道路他信:世界眼光中的中國道路
韓剛
(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 馬克思主義理論系,陜西 西安 710068)
中國道路的獨特性和持續(xù)成功,為提出“道路他信”概念提供了現(xiàn)實基礎(chǔ)。對“道路他信”問題的考察則為中國認識自己提供了世界眼光。爭取“道路他信”是拓寬我國發(fā)展戰(zhàn)略空間的現(xiàn)實需要:它是中國發(fā)展戰(zhàn)略機遇期的重要支撐,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助力器,是應對輿論挑戰(zhàn)的現(xiàn)實要求,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初步經(jīng)驗。從爭取相對的“道路他信”而言,理論上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認知障礙,實踐中也表現(xiàn)出向好的發(fā)展趨勢,所以“道路他信”是可能的。
“道路他信”;中國道路;中國模式
國際社會對中國道路的誤讀和誤解,甚至歪曲和攻擊,給我國的發(fā)展帶來了不小的困擾。利益和思維的國際差異是無法消除的,所以我們必須想辦法了解“他們”是如何思考、如何認識中國、如何認識中國道路的,如此才能真正了解緣何誤讀和誤解,乃至歪曲與攻擊。經(jīng)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中國道路要想行穩(wěn)致遠,與“道路自信”相伴的還有一個“道路他信”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要爭取世界各國對中國夢的理解和支持”,實際上就是要爭取“道路他信”?!暗缆匪拧睘槲覀冇^察中國道路提供了一個新視角,爭取“道路他信”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提出“道路他信”概念,意在考察國際社會對中國道路(外媒習慣稱之為“中國模式”)的認識和看法。中國道路的持續(xù)成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和興趣,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社會認識中國、讀懂中國的愿望變得愈加強烈?!白x懂中國”潮流的興起,加上中國道路區(qū)別于西方民主模式的獨特性,為討論“道路他信”問題提供了邏輯前提和現(xiàn)實條件。
首先,提出“中國道路”是出于對我國發(fā)展和安全利益的現(xiàn)實考慮。國際社會希望“讀懂中國”,是出于各自利益的考慮,我們想讀懂“國際社會對中國道路的認識和看法”,首先是出于對我國發(fā)展和安全利益的現(xiàn)實考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統(tǒng)籌國內(nèi)國際兩個大局,統(tǒng)籌發(fā)展安全兩件大事。從“兩個大局”和“兩件大事”的思維出發(fā),與“道路自信”相伴的還有一個“道路他信”問題。我們常說國際社會對中國有太多的誤讀和誤解,但是如果站在“他們”的立場來考慮,問題遠沒有這么簡單。我們沒有辦法讓“他們”像我們一樣思考,所以我們必須想辦法去了解“他們”是如何思考的。
其次,“道路他信”為我們觀察和認識“中國道路”增加了頗具價值的世界眼光。不同的認識主體觀察“中國道路”的視角不同,“他們”與我們的視角不同,“他們”之間的視角還可能不同。如果“道路他信”納入了我們的視野,就等于為我們增加了一類、而不是一個觀察視角。這一類視角可以彌補“中國道路”自我認知的局限性,同時,由此掌握的國際社會的認識和反應,無疑是“中國道路”決策的重要參照系。
從內(nèi)涵上講,“道路他信”指國際社會對中國道路富有信心和給予信任的認知狀態(tài),是對中國長期發(fā)展前景的一種積極的、樂觀的預期。我們認為,“道路他信”可以劃分為五個層次:一是相信中國道路“自己可以”;二是相信中國道路“于我無害”;三是相信中國道路“于我有益”;四是相信中國道路是在西方自由民主模式之外“另辟坦途”;五是相信中國道路“可為榜樣”。劃分這五個層次,是為了從紛繁復雜的現(xiàn)實情況背后,找出“道路他信”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為考察“道路他信”提供一個理論框架。圍繞“道路他信”,需要和值得研究的是一個結(jié)構(gòu)化的問題群,下文僅就“必要”和“可能”兩個基本問題進行初步的探討。
在對待“道路他信”問題上,“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的思維頗有市場,不少人對“道路他信”很不以為然,甚至有將“道路自信”和“道路他信”問題割裂開來的傾向,強調(diào)“道路他信”情況越差,我們越要“道路自信”。習近平指出:“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盵1]273今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國際關(guān)系格局已經(jīng)形成,不可逆轉(zhuǎn),已經(jīng)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做到,走自己的路而完全不受別人的影響。對中國而言,國際社會對中國道路的認識和看法,不僅涉及中國道路的國際合理性,而且已經(jīng)構(gòu)成中國道路的一部分。爭取“道路他信”是必要的,我們一定要把“道路他信”當回事。
1.“道路他信”是我國發(fā)展戰(zhàn)略機遇期的重要支撐。維護和延長我國發(fā)展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至少有兩個重要的支撐要素,一個是“我們怎么做”,一個是“他們怎么做”,前者為本,后者為標。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我們最大的機遇就是自身不斷發(fā)展壯大”,“要爭取世界各國對中國夢的理解和支持”。今天的中國,不僅要做到“走好自己的路”,而且要爭取“別人認為我們走得對、走得好”。中國道路得到國際社會的理解、認同和支持越多,對中國的發(fā)展越有利。
“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利益仍是各國處理國際關(guān)系的基本考量。相信中國道路“于我無害”,是國際社會接受和認同中國道路的底線,是中國道路國際合理性的基點。如果相信中國道路“于我有利”,“他們”就會在與中國的交往和合作上,抱持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進一步講,如果相信中國道路是“另辟坦途”,并以中國道路為學習的榜樣,那么,與中國結(jié)成“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維護和延長我國發(fā)展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就有了更可靠的外部保障。
2.“道路他信”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助力器。習近平強調(diào),要提升我國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做好對外宣傳?!暗缆匪拧闭菑摹爸v好中國故事,做好對外宣傳”到“提升國家軟實力”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和轉(zhuǎn)化機制?!败泴嵙Α备拍畹奶岢稣呒s瑟夫·奈說:“當一個國家的政策被外界視為合理時,其軟實力也會相應增強?!盵2]PⅫ約瑟夫·奈所說的“合理”和“道路他信”其實是一回事,當中國道路被國際社會視為合理時,就意味著“道路他信”。約瑟夫·奈的“軟實力”理論對中國有很好的啟示作用,他說:“軟實力是一種依靠吸引力,而非通過威逼利誘的手段來達到目標的能力。這種吸引力源于一個國家的文化、政治理念和政策?!盵2]Ⅻ“贏得和平比贏得戰(zhàn)爭要困難得多,而軟實力正是贏得和平的關(guān)鍵?!盵2]XVI“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是我國的國家戰(zhàn)略,如何把我國豐富的“軟實力資源”轉(zhuǎn)變成強大的“軟實力”,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大課題,“道路他信”恰恰可以幫助我們促成這一轉(zhuǎn)變。
我們甚至可以說,“道路他信”本身就是一種軟實力。信任和吸引力之間不過一步之遙,因為被信任,所以具有吸引力,而不被信任,會降低甚至喪失吸引力。約瑟夫·奈對美國2003年出兵伊拉克提出了批評,認為此舉導致美國在全球的吸引力急劇下降,從軟實力的角度講讓美國元氣大傷。他認為,對美國出兵伊拉克合法性的質(zhì)疑,引起人們對美國如何運用自身的優(yōu)勢力量的憂慮。[2]XV這從反面告訴我們,要重視爭取國際社會的信任,對美國是如此,對中國同樣如此。
3.“道路他信”是爭取輿論主動權(quán)的現(xiàn)實要求。爭取“道路他信”與應對輿論挑戰(zhàn),削弱和消除負面輿論的消極影響,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這里講的輿論挑戰(zhàn)主要指“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和“歷史終結(jié)論”,三種輿論雖然各說各話,但都是對中國道路的在某個層次和角度上的否定。“中國威脅論”要突破的是“于我無害”這個“道路他信”的底線,欲置中國于“失道寡助”之境地,成為眾矢之的?!爸袊罎⒄摗贬槍Φ氖恰白约嚎梢浴边@個“道路他信”的心理基礎(chǔ),通過各種聲調(diào)的“唱衰中國”,打擊和削弱人們對于中國發(fā)展前景的信心。“歷史終結(jié)論”看起來并非針對中國,但是中國卻是事實上的目標,它實際上否定了中國道路在西方民主模式之外“另辟坦途”和“可為榜樣”的可能性,挑戰(zhàn)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社會主義國家的存在依據(jù)和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中國的合法性。
這些論調(diào)影響我國的核心利益,不可掉以輕心。世界歷史上,大國的興盛無不伴隨著戰(zhàn)爭和掠奪,尚無和平崛起的先例。國際社會尤其是中國的周邊國家,很擔心中國走上“國強必霸”之路。而且隨著中國國力和軍力的不斷增強,這種擔心可能會不斷增強。“中國威脅論”正是利用這一心理大做文章?!爸袊罎⒄摗币庠谠斐蓪χ袊?jīng)濟發(fā)展前景的悲觀預期,引起全球范圍內(nèi)不利于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資源配置和流動,由此消減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動力。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崩潰論”的聲音小了許多,但是它的影響并沒有從根本上消除?!皻v史終結(jié)論”雖然遭到西方學者以及中國學者的批判,但其在國際社會影響顯著,卻是不爭的事實。
4.“道路他信”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寶貴經(jīng)驗。爭取“道路他信”,已經(jīng)在“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上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應該乘勢而上。中國道路是篇大文章,我們做得多、講得少,做得好、講得差。習近平強調(diào),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實際上是從另一個角度強調(diào)了爭取“道路他信”的必要性和重要途徑。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豐收,無疑首先要歸功于“中國道路走得好”,但不容否認的是,也與我們開始重視“講好中國故事”有很大的關(guān)系。
只有“道路他信”是可能的,爭取“道路他信”才有可行性,所以“道路他信可能嗎”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這里首先要想清楚,我們應該爭取什么樣的“道路他信”,也就是確定一個合理的目標,這與可能性有關(guān)。若要爭取讓所有的人百分之百地相信中國道路,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我們不追求絕對的“道路他信”,也不絕對地追求“道路他信”,我們追求能為我們所用的“道路他信”?!暗缆匪拧币欢〞幱凇氨茸詈玫那闆r差,比最差的情況好”的某個中間狀態(tài),現(xiàn)在是這樣,將來還會是這樣。我們要爭取的“道路他信”,不過是把這個“中間狀態(tài)”持續(xù)推向更有利于我們的均衡點。
“道路他信”這樣的認知活動,往往是跨文化、跨意識形態(tài)的,會面臨很多的障礙和困難。但是,這些障礙和困難并不排斥“道路他信”的可能性。如果“道路他信”反映的是一種發(fā)展大勢,那么終將會成為現(xiàn)實。中國道路的持續(xù)成功是“道路他信”的現(xiàn)實基礎(chǔ),但這不是本文要討論的重點。我們感興趣的是,在這之外的那些認知因素對“道路他信”的可能性有什么樣的影響。
1.從爭取相對的“道路他信”而言,不存在不可逾越的認知障礙。在“道路他信”認知活動中,利益、差異性和理性是我們意識到的三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利益是各國處理國際關(guān)系的基本考量,也是影響“道路他信”的首要因素。中國走的是和平發(fā)展、共同發(fā)展的道路,奉行的是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國際關(guān)系原則,中國的發(fā)展決不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這些不是掛在嘴上、用來忽悠他人的外交辭令,而是中國既定的發(fā)展戰(zhàn)略和理念,是經(jīng)得起時間和實踐檢驗的承諾。中國的發(fā)展是世界的機遇,而不是威脅。2016年,中國經(jīng)濟增長對世界經(jīng)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3.2%,對世界經(jīng)濟增長的貢獻率仍居首位。如果擁有13億多人口的中國處于貧窮、衰退的狀態(tài),反而會拖累世界。從這個角度講,國際社會沒有理由反對、拒絕,甚至敵視中國的發(fā)展。中國的發(fā)展當然會帶來更激烈的國際競爭,如果有人視此為“威脅”,那么,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他們恢復必要的理性,如若不然,就由他們?nèi)グ伞?/p>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之間存在差異,會以歷史、宗教、語言、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制度、地緣等為依據(jù)形成不同的群體,這些群體差異有時只是存在于人們的概念里。當人們觀察和認識母國之外的國家時,這些差異性意味著不同的價值立場、思維框架等,從而影響他們認知的過程和結(jié)果。雖然這類影響不是特別清晰,多數(shù)情況下也沒有利益因素的影響那么強烈和具有決定性,但卻是不可避免的。中國是一個具有獨特文明傳承、并追求有中國特色發(fā)展道路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的與眾不同,確實給國際社會認識和理解中國道路帶來了現(xiàn)實的困難,比如,西方國家因為意識形態(tài)差異而形成的對中國的偏見。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意識形態(tài)差異于大部分國家、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來說,都不構(gòu)成對“道路他信”的不可超越的影響。今天的世界,以意識形態(tài)劃線的“冷戰(zhàn)思維”已經(jīng)讓位于對發(fā)展利益的現(xiàn)實考慮。
在經(jīng)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浪潮中,國家間差異的影響,在有些方面明顯弱化了,比如意識形態(tài)、語言、地緣等,而有些方面有強化的趨勢,可能包括宗教、價值觀等。這些可能被強化的方面,恰恰由于中國的獨特性,而對“道路他信”的影響是有限的。至少中國“和而不同”的價值理念,弱化了這些差異。越來越多的國家與中國交好,在一定程度上就說明了這一點。退一步講,就算這種差異對部分國家的影響不可消除,它也只會影響“道路他信”的程度和層次,而不會導致絕對的、完全的不信。因為“道路他信”的客觀基礎(chǔ)是客觀實在,而非虛構(gòu)。不論人們持哪種價值立場和哲學思維,認知結(jié)果都不可能脫離實際太久、太遠。
部分情況下,僅靠“利益”和“差異性”似乎還不能提供令人滿意的解釋。我們常講起的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誤讀和誤解,只是部分地與“利益”和“差異性”有關(guān),這兩個因素包括不了的部分,我們將其定義為“理性”因素。在不了解情況時作出的盲目判斷、在了解情況不準確時作出的錯誤判斷,就屬于典型的非理性情形。西方學者開始反思這樣的問題,西方?jīng)Q策者和專家學者為什么一再誤解中國。邁克爾·皮爾斯伯里在《華爾街日報》上撰文稱:“我研究中國人40年后得出的答案是:問題不在中國,而在我們自己?!薄半S著中國的不斷崛起,我們第一步應該是丟掉自我感覺良好的想當然和虛假的現(xiàn)實。”德國學者桑德施奈德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專訪時講:“我們看到的不是中國人自己看到的中國,而是我們看到的中國,這使得對中國的討論總是很感情化?!盵3]91
2.從實踐的發(fā)展趨勢看,“道路他信”的前景是樂觀的。隨著中國道路的不斷成功,“讀懂中國”的潮流將一浪高過一浪,成為助力“道路他信”的最大“功臣”??释私?、接觸中國的國家會越來越多,對中國道路的了解會越來越全面、準確和深入,對中國的誤讀和誤解也會逐漸減少。同時,隨著中國政府和民間更看重“講好中國故事”,隨著中國擁有更多的國際話語權(quán)和自己的話語體系,必然會在“傳播中國好聲音”、樹立嶄新大國形象上大有作為。
十多年前,章家墩在他的《中國即將崩潰》一書中預計,5年之內(nèi)中國將崩潰,5年后他又預計“5年之內(nèi)中國一定崩潰”。直到現(xiàn)在,中國也沒有出現(xiàn)他預言的結(jié)果。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崩潰論”的聲音小了很多,但是并未煙消云散。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曾拋出“中國世紀從2015年開始”的觀點,對此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中國的經(jīng)濟增長面臨前所未有的下行壓力,中國增長“已經(jīng)看到上限”,甚至稱“好像不久中國時代就要結(jié)束似的”。[4]事實勝于雄辯,中國發(fā)展的持續(xù)向好,已經(jīng)把“中國崩潰論”擠到了墻角。
與“中國崩潰論”相比,“中國威脅論”帶來的麻煩要棘手得多。中國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可以讓“中國崩潰論”的叫囂者閉嘴,但是客觀上卻為“中國威脅論”提供了更多的口實。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之后,許多輿論開始炒作并不斷提前中國經(jīng)濟總量將超越美國的時間。斯蒂格利茨的“中國世紀元年”論更是強調(diào),按照購買力平價法,中國的經(jīng)濟總量已經(jīng)在2014年趕上美國。被看作是“中國威脅論”代言人的米爾斯海默堅持認為,中國不可能和平崛起,強調(diào)美國要警惕中國崛起帶來的威脅。[3]106
現(xiàn)階段,國際話語的主導權(quán)還掌握在西方國家手里,面對中國的崛起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也不意外。不過,我們還是從中看到了積極的變化,“中國威脅論”已經(jīng)不是之前的“一邊倒”情形了,反對“中國威脅論”的聲音越來越大?!败泴嵙Α钡奶岢稣呒s瑟夫·奈說:“中國變得富有了,中美雙方都會受益?!盵3]50世界近代史大師霍布斯鮑姆說:“因為中國的崛起,21世紀全球戰(zhàn)爭的危險要小于20世紀?!薄爸袊哪繕艘欢ú皇敲绹?jīng)做過的那些,特別是建立在強大經(jīng)濟力量基礎(chǔ)的上政治和軍事霸權(quán)?!盵3]215“中國威脅論”將長期存在,對此我們也不必過分擔心,它的聲音一定會越來越小,也不可能真正威脅到中國的發(fā)展。
“歷史終結(jié)論”的提出者福山承認,中國的崛起的確給他的理論帶來了挑戰(zhàn)。福山之前并不特別看好中國的發(fā)展,中國經(jīng)濟成功的持久性讓他感到意外。他說:“我沒料到中國經(jīng)濟增長帶來的沖擊會那么廣泛,就經(jīng)濟體制而言,它真的很有影響力。”[3]59中國道路的持續(xù)成功,促使福山不斷地修正自己之前的理論,以與實際更符合。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福山雖然在對西方的民主進行反思和批評,但始終沒有否定西方民主的終極價值。他也沒有公開承認過,中國模式是“另辟坦途”,他認為中國最終還是會走上西方的民主道路。西方與中國在發(fā)展模式認識上的根本分歧依然存在,但是,中國道路的持續(xù)成功,已經(jīng)讓西方的知識精英們在民主問題上感到信心不足。
治理一個國家,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這一條道,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來。我們用事實宣告了“歷史終結(jié)論”的破產(chǎn),宣告了各國最終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為歸宿的單線式歷史觀的破產(chǎn)。對于中國道路的光明前景,我們充滿信心。
除了西方的精英階層之外,西方民眾對中國的認知也在發(fā)生著積極的變化。中國外文局課題組于2016年1月至3月開展的第四次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5]中國整體形象穩(wěn)步提升,在經(jīng)濟和科技領(lǐng)域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備受期待。歷史悠久、充滿魅力的東方大國是中國最突出的國家印象,越來越多的海外民眾希望來華旅游、工作和學習。海外受訪民眾普遍認可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積極作用,認為中國樂于在經(jīng)貿(mào)方面與他國開展合作,他們也從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中獲得了利益。61%的海外受訪民眾對中國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表示認可,甚至超過了中國民眾自己的認可度(57%)。與發(fā)達國家(46%)相比,發(fā)展中國家對與中國的合作舉措持有更積極的態(tài)度,更加認可加強兩國科技合作帶來的益處(72%)??梢钥闯觯袊鴩H形象的內(nèi)涵發(fā)生較大提升,正在向積極方向轉(zhuǎn)變。
我們認為,現(xiàn)在提出“道路他信”正當其時,中國的發(fā)展需要“道路他信”。我們無法左右國際社會對中國道路的認知,但是我們可以進行主動和恰當?shù)母深A。我們有必要也有能力在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的同時,爭取“道路他信”。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美]約瑟夫·奈.軟實力[M].馬娟娟,譯.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3.
[3]谷棣,謝戎彬.我們誤判了中國——西方政要智囊重構(gòu)對華認知[M].北京:華文出版社,2015.
[4]2015是中國世界元年嗎[N].環(huán)球時報,2014-12-27.
[5]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課題組.2015年度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diào)查分析報告[J].對外傳播,2016(09).
[責任編輯 郭彥英]
TheW orld’s Recognition of China Road
HAN Gang
(Department of Marxism,PLA Xi’an Institute of Politics,Xi’an,Shaanxi 710068,China)
The initiative and success of China road pave the way for the world’s recognition from which China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socialist path.A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China,the world’s recognition of China road helps the country to grasp opportunities in critical period and enhance national soft strength.As an important step in major power diplomacy and guiding public opinions,the world’s recognition shows that there is no insurmountable barrier of notions but a favorable trend in the Socialist pat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recognition of China road;China road;Chinamodel
A8;D616
A
1674-0955(2017)03-0065-05
2017-01-05
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邏輯理路和戰(zhàn)略意蘊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6AKS001。
韓剛,男,陜西寶雞人,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