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聰
(云南文獻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云南大理文化名人趙式銘
劉 聰
(云南文獻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本文通過對趙式銘生平研究,解讀其在歷史文化方面的卓越貢獻,對后代白族語言、文字和文化歷史研究工作影響深遠。
趙式銘;歷史;文化;白語
趙式銘(1873~1942年),字星海,白族,近代云南著名文化人物。他是著名學者、近代著名的愛國詩人、歷史學家、民族語言學家,他還是云南白話文運動的先驅(qū)。他留下很多作品成為白族近代史中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趙式銘1873年出生于劍川金華鎮(zhèn)白族世家。8歲的時候,父親在江東村設(shè)館授徒,他隨侍在旁,學到不少東西。17歲的時候赴大理應州試,名列第一,人稱“龍首”。1894年赴昆明應甲午科試,因當時國家民族不斷遭受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他滿腔憤懣,故在試卷中放言時事,表達了強烈的憂國憂民之情。文章雖獲閱卷考官賞識,卻受到主考官的貶斥,僅名列副榜。 應試受挫后,趙式銘赴木河村教書。在教書的同時,他用心讀完《史記》《漢書》《唐宋詩醇》等書。
1895年,康有為聯(lián)絡(luò)應考舉人“公車上書”。趙式銘看到翻印的奏本,受變法維新思想的感動,立志從事教育,走教育救國的道路。趙式銘與青年學友舉辦讀書會、演講會、放足會(宣傳纏足婦女放足)、運動會等,積極宣傳維新變革,振興中華的主張?!疤?,定婚喪,放纏足”“積極宣傳抵御外敵、維新改革、振興中華主張,地方風氣為之一新”。
1903年,趙式銘再次參加了科考,在經(jīng)文中引近事來解古訓,副考官認為“陶冶新舊,會通古今”,主考官卻對他標新立異的做法不予認同,于是趙式銘再一次落榜。
1906年底,應麗江知府彭繼志聘請,趙式銘任麗江中學、師范兩校國文教員,兼《麗江白話報》的主編,用“精愚”筆名,在《麗江白話報》上發(fā)表了大量文章,提倡改良維新,反對“蹂躪人權(quán),作踐女界”,主張開辦男女生學堂,提倡國民教育,表達救亡愛國心聲,對封建愚昧的思想及落后的社會現(xiàn)狀痛加譴責。《麗江白話報》提倡白話文,傳播奮發(fā)圖強的愛國思想,受到廣泛的歡迎。趙式銘主編的《麗江白話報》,比起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雜志上發(fā)表提倡白話文的《文學改良芻議》,還要早12年,堪稱我國白話文運動的先驅(qū)。
1908年,趙式銘隨彭繼志調(diào)永昌(今保山) ,在那里創(chuàng)辦滇西第二個民眾讀物《永昌白話報》,大力提倡用口語白話寫文章,把語言文字合二為一,使廣大讀者易讀易懂。這一見解與行動,早于1917年胡適發(fā)表的《文學改良芻議》,趙式銘實為國內(nèi)白話文運動第一人。他在《永昌白話報》發(fā)刊詞中針對英帝主義在“虎踞”“天馬”兩關(guān)之外虎視眈眈,隨時企圖入侵云南的危局,發(fā)出“可愛者此永昌,可危者此永昌”的警號,呼吁同胞們覺醒,把富國強兵的舉措付諸實施。
1910年,陳榮昌領(lǐng)導的云南自治籌備局委任趙式銘為局中編纂院。趙式銘來到昆明與錢平階、由云龍創(chuàng)辦《云南日報》,具體主持時評。錢平階評論趙式銘文章:“文有電氣,讀之手顫”。此前云南沒有日報,他們?nèi)顺闪嗽颇系谝环萑請蟆对颇先請蟆返膭?chuàng)辦人。在云南首辦日報,并且是白話報,這是首創(chuàng)。趙式銘這一時期的活動,在祖國西南,與當時內(nèi)地的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遙相呼應,相互支持,為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探索救國救民之道,為迎接辛亥革命的到來制造革命輿論。
宣統(tǒng)皇帝登基,全國進行舉貢會試,趙式銘借《云南日報》派他赴南京采訪“南洋勸業(yè)會”的時機,到北京參加會試。這次,趙式銘被順利錄取。中榜后,他被分到四川任灌縣都江堰治河通判,負責調(diào)查和督修都江堰。到任后,他進行了認真勘察和深入調(diào)查,寫出了近萬字的《考察四川灌縣堰工利病書》,總結(jié)了歷史上兩千年來歲修的經(jīng)驗教訓,分析了前人違背李冰父子“深淘灘,低作堰”符合岷江規(guī)律施工而帶來的惡果,又對后人有所前進的做法給予肯定,有許多真知灼見。1980年《四川文史資料選輯》稱此文為:“有關(guān)都江堰歲修較為詳盡的近代史實,至今還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彼诳疾橹?,翻閱《蜀志》等史志,將有關(guān)的岷江傳說,寫成了一首《離堆》,充分描寫了那里雄偉瑰麗的大自然景色,抒寫了豐富的神奇想象。
1911年,趙式銘回鄉(xiāng)奔父喪。辛亥革命爆發(fā),經(jīng)趙藩推薦,返昆任云南都督蔡鍔記室,兼《云南光復志》編纂,所寫《光復起源篇》《建設(shè)篇——云南光復紀要之一》《西征篇(援藏篇)》,為光復史重要著作。
1913年,蔡鍔任命趙式銘為嶍峨縣(今峨山)知事。赴任方4月,冬至前夜凌晨,縣屬全境大地震,百姓死者千余,趙式銘長子趙進不幸罹難。趙式銘強忍家痛,以抗災救災為重,忘身赴義,日理振撫,使震后救災迅速見效,民心得到安定。趙式銘據(jù)漢儒天人感應之說,以災異自咎,堅請辭職。1913年末,趙式銘調(diào)云南省都督府,任樞密官、省團??偩值谝豢瓶崎L。悉心擬具全省章制,為安定地方、支援前線出力,并為唐繼堯都督草擬討袁重要文電。
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準備北伐。1918年,經(jīng)趙藩推薦,趙式銘出任廣州交通部綜核司司長兼八省鐵道督辦公署秘書。1919年,政局變動,隨趙藩還滇,供職省府督署。在護國、護法運動中,趙式銘獲“云南起義再造共和”三等嘉禾章及文虎章。1926年,因病返家,閉戶著書。后與次子趙適重操舊業(yè),教書自給。
1931年,云南通志館成立,周鐘岳任館長,趙式銘任副館長兼編纂委員。當時他回劍川老家已經(jīng)6年,飽受兵匪侵擾、垂老喪妻的痛苦煎熬,得到光大地方文化的機會,非常高興。趙式銘在通志館工作6年,1937年因病歸鄉(xiāng)。
1939年5月,周鐘岳出任國民政府內(nèi)政部長,推薦趙式銘主持館務(wù)任通志館館長。趙式銘重返昆明,時值日寇入侵,經(jīng)常有日軍飛機對昆明狂轟亂炸。趙試銘書寫了許多報仇雪恥、同仇敵愾、崇敬愛國將士和悼念陣亡將士之作,恨不得與三迤健兒一塊奔上前線奮勇殺敵,深為自己垂老多病,不能出征而悲哀。1941年,《新篡云南通志》編竣,省府于復函中評價趙式銘:“貴館長始終通志,于茲十年,巨業(yè)既成,偉績斯著,請仍任本府參議”。昆明各報以“滇文獻告一大成”為題刊登報道,盛稱趙館長(式銘)主持編政,勞績卓著?!缎伦朐颇贤ㄖ尽肪幊珊螅w式銘解職回鄉(xiāng)。次年回到家鄉(xiāng)劍川,準備修《劍川縣志》,正在收集資料時,不幸病逝。
1949年《新篡云南通志》出版,全書共266卷140冊, 計648萬余字。這部云南重要文獻著作,傾注了趙式銘的智慧和心血。趙式銘研究民族語言,他撰寫《方言考》部分,有《各族語之比較》《爨文考》《白文考》《么些文考》《怒子古宗傈僳文考》等,頗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點,尤其《白文考》一書,開系統(tǒng)研究白文之先河。周鐘岳稱“為滇中未開辟之新園田”。羅常培教授評論說:“于民家語(白語)作系統(tǒng)之研究者,當首推趙式銘之《白文考》。趙式銘著作,除9部33卷已輯入《新篡云南通志》外,下余手稿,由趙式銘長孫趙衍油印為《趙式銘先生詩稿》11卷,已由歐小牧先生精選出版。
[1]劉敬.漢字構(gòu)型與意義構(gòu)建的認知研究[D].燕山大學,2010.
[2]全秀貞.關(guān)于韓國學習者掌握漢字情況的分析[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
[3]劉聰.中國白語研究史回顧[D].云南大學,2012.
[4]郭楚江.華文教材漢字研究[D].暨南大學,2004.
[5]李義祝.云南鶴慶漢語方言和白語的語言接觸研究[D].暨南大學,2012.
[6]陳小麗.白語話題結(jié)構(gòu)研究[D].云南大學,2012.
K825.4
A
劉聰,研究方向:語言文學、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