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茂,王利華,葛雙成,瞿清清,劉超英
(1.溫嶺市水利局,浙江 溫嶺 317500;2.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0)
溫嶺市沙山塘防滲體隱患探測與分析
林森茂1,王利華1,葛雙成2,瞿清清1,劉超英2
(1.溫嶺市水利局,浙江 溫嶺 317500;2.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0)
為了更好地評價海塘安全情況,針對海塘工程和地基特點,采用探地雷達和地震波技術(shù)基本查明了閉氣土體(黏土)中存在的松散軟弱層(體)等潛在安全隱患和質(zhì)量現(xiàn)狀。探測結(jié)果與鉆探揭示等情況具有較好的相符性。
海塘;防滲體;隱患探測;探地雷達;地震波
1997年8月21日的“9711”號臺風造成溫嶺市域內(nèi)發(fā)生嚴重的洪、澇暴潮災害,沿海海塘毀壞嚴重。臺風過后,溫嶺市市委、市政府及時作出了“建百里海塘,保百萬生靈”的決策,實施了26條長54.97 km標準海塘的建設任務,2003年完成的沙山塘即是重要組成部分。鑒于沙山塘進行標準海塘建設后運行至今已過10 a,根據(jù)《浙江省海塘工程安全鑒定管理辦法(試行)》和《海塘工程安全評價導則》的要求,擬對海塘進行安全評價。為了更好地評價海塘安全情況,溫嶺市水利局申報了基于浙江省水利先進適用技術(shù)“水利工程病害隱患及疑難問題綜合物理探測技術(shù)”的科技推廣項目[1],該項目通過多種物理探測技術(shù)的聯(lián)合運用,基本查明了閉氣土體(黏土)中存在的松散軟弱層(體)等潛在安全隱患和質(zhì)量現(xiàn)狀,為海塘工程安全評價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jù)。
溫嶺市沙山塘地處樂清灣,全長約2.8 km,海塘按照4級海塘、20 a一遇防潮標準、采用陡墻式斷面結(jié)構(gòu)設計。設計堤頂高程6.13 m(1985國家高程基準,下同),寬度約4.0 m,堤頂表面為15 cm厚C20混凝土路面,下設10 cm厚C10混凝土墊層。背水坡表面為13 cm厚C20混凝土預制塊護面,預制塊中空處種植草皮。
現(xiàn)狀海塘的背水坡表面雜草叢生,混凝土預制塊被不同程度覆蓋,且發(fā)現(xiàn)局部預制塊凹凸現(xiàn)象。堤頂路面局部存在裂縫。海塘現(xiàn)狀堤頂高程5.20 ~ 5.84 m,總體沉降量較大,平均約0.65 m。
近期安全鑒定地質(zhì)勘察深度范圍內(nèi)的堤頂以下大致可分為8個土層,分別為:
第①- 1層碎石土:為堤壩上部填筑土,其中上部15 ~25 cm為混凝土路面?;?~ 灰黃色,松散 ~ 稍密,土質(zhì)不均勻;第①- 2層黏土:為堤壩主要防滲填筑土,灰黃色,可塑 ~ 軟塑,干強度較高,中等韌性,土質(zhì)均勻性一般;第②- 1層淤泥質(zhì)黏土:為上部堤基土,即“硬殼層”,灰色,濕,飽和、軟 ~ 流塑,干強度較高,中等韌性,土質(zhì)均勻性較差;第②- 2層淤泥:為本工程主要堤基土,灰 ~ 深灰色,濕,飽和、流塑,干強度較高,中等韌性,土質(zhì)均勻性較好;第③- 1層黏土:為下部堤基土,灰黃色,濕,飽和,可塑,干強度較高,中等韌性,土質(zhì)均勻性一般;第③- 2層砂礫石:為下部堤基土,灰黃色,濕,飽和,中密,土質(zhì)均勻性較差;第④層黏土:為下部堤基土,灰色,軟 ~ 可塑,干強度較高,中等韌性,土質(zhì)均勻性一般;第⑤層強風化凝灰?guī)r:主要巖性為紫紅色凝灰?guī)r,鉆孔巖芯呈碎塊狀。
分析堤頂以下土層特點,探測工作所涉及的主要介質(zhì)為黏土、砂、水、空氣、混凝土等,其物理性質(zhì)具有明顯的差異,實際工作中采用了探地雷達、瑞雷波和地震映像等技術(shù)[2-5]。
根據(jù)海塘結(jié)構(gòu)和地質(zhì)勘察綜合情況,探測測線布置在距防浪墻2.5 m的內(nèi)坡肩上,該處大致為原防滲土體中部。全線采用100,400 MHz頻率的工作天線進行雷達探測,并在局部堤段或位置布置瑞雷波測試點和地震映像法探測線。雷達探測使用美國SIR - 20型探地雷達,采用100,400 MHz兩種頻率的天線進行單通道連續(xù)剖面測量,采樣率512,時窗分別為150,75 ns,帶通分別為25 ~ 300,100 ~900 MHz。瑞雷波和地震映像法探測采用北京水電物探研究所研制的SWS - 1G型工程勘探與檢測系統(tǒng)及相應的分析軟件系統(tǒng),采用24磅大鐵錘加鐵墊板激震。瑞雷波檢波器頻率為4 Hz,震源道間距為1.00 m,偏移距為10.00,15.00 m,采樣間隔為0.50 ms,采樣點數(shù)為1 024個。地震映像法檢波器頻率為28 Hz,道間距為0.50 m,偏移距為4.00 m,采樣間隔為0.25 ms,采樣點數(shù)為2 048個。
根據(jù)物理探測資料及工程具體情況的綜合解釋,可得堤頂以下堤身的重點介質(zhì)異常和潛在隱患總體情況:- 1層碎石土和第①- 2層黏土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介質(zhì)異常和潛在隱患,主要表現(xiàn)為較軟弱或密實性差和異常高速體,還有一些區(qū)段的局部松散軟弱或異常高速交錯現(xiàn)象。其中,局部位置的介質(zhì)異常和潛在隱患更明顯,如:樁號0 + 300 ~ 0 + 320 m位置0.8 ~ 5.2 m深處相對較軟弱或密實性差;0 + 535 ~ 0 + 575 m位置0.3 ~ 6.1 m深處相對較軟弱或密實性差;0 + 670 ~ 0 + 686 m位置1.7 ~ 7.0 m深處局部夾異常高速體、1 + 253 ~ 1 + 265 m位置1.0 ~ 7.2 m深處相對較軟弱或密實性差;1 + 396 ~ 1 + 424 m位置0.3 ~ 7.0 m深處相對較軟弱或密實性差;1 + 521 ~ 1 + 560 m位置1.1 ~ 7.3 m深處相對較軟弱或密實性差;2 + 444 ~ 2 + 456 m位置1.3 ~ 7.6 m深處相對較軟弱或密實性差。
此外,樁號0 + 100 ~ 0 + 200 m位置0.9 ~ 1.5 m深處存在相對松散軟弱層。樁號1 + 700 ~ 2 + 000 m位置的第①- 2層黏土中表現(xiàn)出整體性的較軟弱或密實性差現(xiàn)象,樁號1 + 000 ~ 1 + 100,1 + 300 ~ 1 + 400,1 + 600 ~ 1+700,2 + 200 ~2 + 300,2 + 500 ~ 2 + 600 m等位置的第①- 2層黏土中表現(xiàn)出局部松散軟弱或異常高速交錯現(xiàn)象。
根據(jù)重點介質(zhì)異常和潛在隱患分布情況,在局部位置進行了鉆探驗證。對比鉆探揭示情況和探測結(jié)果,物理探測所發(fā)現(xiàn)的堤身“異常高速體”主要是防滲體(黏土)中的塊石;而探測所發(fā)現(xiàn)的堤身“相對較軟弱或密實性差”,一是堤頂和防滲體之間的碎(砂)石土層中夾有角礫、黏土等異常介質(zhì)所致;二是堤身防滲體(黏土)中夾有砂石、碎石等異常介質(zhì)及黏土本身的不均勻所致。
探測工作表明,探地雷達、瑞雷波和地震映像等物理探測方法及其綜合運用,可以較有效地查明海塘防滲體質(zhì)量現(xiàn)狀和安全隱患,指出可能導致滲漏甚至毀損的松散軟弱層(體)等異常的位置和深度。
溫嶺市沙山塘探測所發(fā)現(xiàn)的重點介質(zhì)異常和潛在隱患分布情況,已被局部位置的鉆探所驗證。
[1] 葛雙成,孫伯永,張民強,等.里墩水庫大壩滲漏的雷達探測與分析[J].浙江水利科技.2004(2):22 - 23.
[2] 葛雙成,沈水土,孫從炎,等.海塘工程隱患探測技術(shù)應用實例簡述[J].浙江水利科技,2008(5):33 - 34,43.
[3] 葛雙成,許江南,王良,等.探地雷達在海塘防滲注漿效果檢測中的應用試驗[J].浙江水利科技,2012(3):66 - 67.
[4] 劉超英,陳式華,王良,等.堤防堤身填筑質(zhì)量無損檢測方法研究與應用[J].浙江水利科技.2015,202(6):68 - 70,79.
(責任編輯 黃 超)
TV698
B
1008 - 701X(2017)02 - 0087 - 02
10.13641/j.cnki.33 - 1162/tv.2017.02.024
2016-11-10
林森茂(1962 - ),男,工程師,大專,主要從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E - mail:Wlslls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