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曲穎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急救方式與經(jīng)驗分析
李曲穎
目的 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急救方式以及經(jīng)驗。方法選取2012年5月- 2015年5月于我中心救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患者的院前急救方式進行探究。結果 60例患者經(jīng)救治后,其中66.67%的患者救治效果顯著,28.33%的患者救治有效,3.33%的患者救治無效,而1.67%的患者死亡。結論 提升院前救治的有效措施及方法,為患者入院后的治療提供保證,降低死亡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院前急救;經(jīng)驗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腸懸韌帶(Treize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含食管、胃、十二指腸、胰腺以及膽管等,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嘔血,短時間內(nèi)出血超過250 ml可出現(xiàn)嘔鮮血;如在胃內(nèi)潴留時間長,經(jīng)胃酸作用,嘔吐物呈咖啡色??砂橛泻诒悖话愠拾赜蜆颖?,出血量較大時可呈鮮紅色大便。在數(shù)小時內(nèi)出血量在1 000 ml以上,如不及時有效治療,會對其生命造成嚴重威脅[1]。此研究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急救方式與經(jīng)驗,現(xiàn)將研究過程以及結果進行如下匯報。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中心于2012年5月- 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男45例,女15例,年齡為24~76歲,平均年齡為(53.3±4.4)歲。其中18例患者為消化性潰瘍,24例患者為肝硬化出血,6例患者為急性腦血管意外消化道應急出血,4例患者為酗酒引發(fā)出血休克,3例患者為胃癌出血,5例患者為其他原因。
1.2 臨床癥狀表現(xiàn)
此研究入選的60例患者均出現(xiàn)嘔血癥狀,其中5例患者出現(xiàn)意識障礙,呼叫“120”急救;其余55例患者出現(xiàn)早期出血癥狀,如面色蒼白、煩躁、心慌以及冷汗等,其中4例患者四肢出現(xiàn)厥冷以及心悸等,救護人員到達現(xiàn)場后對患者的出血量進行評估,26例患者出血量為500~1 000 ml,35例患者出血量在1 000 ml以上。
1.3 方法
1.3.1 電話指導 接到求救電話之后,對患者家屬進行電話指導,告知應使患者絕對臥床,可平臥位,抬升雙下肢至30°,保證心臟和大腦的供血。將其頭部偏向一側(cè),防止嘔血引起誤吸及窒息,應同時對患者保暖。安慰、鎮(zhèn)靜患者,消除其緊張和煩躁的情緒,積極等待救援。如患者已出現(xiàn)四肢濕冷、脈搏細速、神志改變等休克表現(xiàn)時,需及時清除將其口腔中的積血等分泌物,防止發(fā)生窒息。
1.3.2 現(xiàn)場救治 急救人員到達現(xiàn)場之后,需判斷患者是否意識障礙,查看氣道是否順暢,當產(chǎn)生氣道阻塞時,需進行現(xiàn)場翻身拍背、摳出血塊等急救處理,必要時需給予環(huán)甲膜穿刺,確保呼吸道通暢。觀察患者面色、口唇色澤等和呼吸頻率及節(jié)律,判斷呼吸是否正常[2]。如果患者無意識、停止呼吸或者無法觸及大動脈搏動,應立即心肺復蘇。隨后對患者的出血量予以評估,觀察患者的意識情況和四肢狀況、測量脈搏和血壓、觀察大便的顏色以及量,大致評估出血的嚴重程度,詳細詢問病史,判斷出血的原因。如果患者嘔血量大,估計大于1 000 ml時,需建立2條靜脈通道,迅速補充血容量,改善缺血缺氧狀況。合理采用鎮(zhèn)靜劑,防止患者由于緊張加重出血[3]。對于老年患者、出血量較大患者以及患有肝病患者而言,應在對其進行搶救的同時告知家屬患者的病情。
1.3.3 氧療 大部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因為血液灌注不充分會產(chǎn)生缺氧現(xiàn)象,通過吸氧提高患者的血氧濃度可避免多臟器功能衰竭的產(chǎn)生。
1.3.4 院前轉(zhuǎn)運 將患者迅速轉(zhuǎn)送至可開展內(nèi)鏡檢查和治療的醫(yī)院,盡量減少院外停留時間。轉(zhuǎn)運過程中需心電監(jiān)護,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血壓、血氧飽和度以及心電圖,進而對患者的循環(huán)情況和病情再次評估和判斷。監(jiān)測和記錄其生命體征、意識、瞳孔以及嘔血量等。特別是對患者的脈搏、血壓以及尿量進行觀察[4]。對于休克患者而言,需要對其肢體的溫度、濕度以及皮膚情況進行注意。在轉(zhuǎn)運過程中需要平穩(wěn),避免途中顛簸加重出血現(xiàn)象。及時與收治醫(yī)院聯(lián)系,告知患者的病情,從而減少交接時間。
1.4 救治效果評估
60例患者進行院前急救后對其救治效果予以評估,并對死亡情況進行歸納以及記錄。救治顯效表現(xiàn)為救治72 h后,患者病情顯著好轉(zhuǎn),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穩(wěn)定,未再出現(xiàn)出血,血色素水平有所恢復;救治有效表現(xiàn)為救治72 h后,患者依舊存在潛血現(xiàn)象,但無顯著出血現(xiàn)象,胃管引流液以及大便次數(shù)均有所減少;救治無效表現(xiàn)為患者和救治前相比無任何差異。
60例患者經(jīng)救治后,40例患者救治效果為顯效,占66.67%;17例患者救治效果為有效,占28.33%;2例患者救治效果為無效,占3.33%,1例患者出現(xiàn)死亡現(xiàn)象,占1.67%。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為內(nèi)科常見的一種急危重癥,起病較急,病情較為兇險,特別是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危險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為24 h內(nèi)出血超過1 000 ml,致使血流動力學產(chǎn)生紊亂,器官功能出現(xiàn)障礙,此類患者需要及時鑒別,并選擇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法,將其進行及時轉(zhuǎn)運,接診后需對其出血的嚴重程度予以評估[5]。
對患者出血量應準確把握,通常情況下患者的出血量在500 ml以下,占全身血量10%~15%,多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頭暈;出血量在500~1 000 ml,約占全身血量20%,血壓稍微下降,脈搏100/ min,患者出現(xiàn)眩暈、口渴或者眼花、尿少,甚至出現(xiàn)一過性暈厥;出血量大于1 000 ml,占全身血量30%以上,患者出現(xiàn)四肢濕冷、出汗,脈搏細速,神志改變,無尿或少尿。
上消化道出現(xiàn)的主要癥狀為黑便、便血或者嘔血,并且會伴隨失血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現(xiàn)象。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低血容量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表現(xiàn)頭暈、血壓降低或者心率加快等癥狀,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的嘔血或者便血癥狀,因此需要對癥狀不顯著者予以重視[6]。應注意的是,需排除口鼻處或者呼吸道病變出血引發(fā)的嘔血,還應排除服用鉍劑、鐵劑等藥物及進食動物肝臟、瘦肉等食物后產(chǎn)生的黑糞。
在對患者進行液體復蘇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則:(1)選擇液體。臨床中常用的液體復蘇為生理鹽水、血漿、全血、平衡液以及等滲葡萄糖液以及相關血漿代用品。然而不管是否可以獲得血液制品或者膠體液,通常需要輸入晶體液[7];(2)限制性液體復蘇以及控制液體。如果患者為門靜脈高壓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補充血容量應適量,如輸液過度會產(chǎn)生再出血。正常人的補液量應在2 000~3 000 ml,如果患者出現(xiàn)休克現(xiàn)象,每3小時的補液量應在1 000~2 000 ml;腎功能不全患者的補液量應在1 000 ml以下;對心力衰竭患者進行輸液的時,其輸液速度應在65~100 ml/h;對于年齡較大以及患有心肺腎疾病的患者而言,應減少輸液量,防止產(chǎn)生急性肺水腫;(3)采用血管活性藥物。在對患者進行補足液的基礎上,如患者的血壓水平依舊未達到正常水平,為確保重要臟器的血液灌注,可選擇相應的血管活性藥物,例如多巴胺等[8];(4)液體復蘇的目標:將患者的收縮壓控制在90~120 mmHg(1 mmHg=0.133 kPa),每分鐘心率控制在100次以下。
判斷患者是否持續(xù)性出血。(1)嘔血現(xiàn)象反復,并且具有較多的嘔血量;(2)黑便次數(shù)增加或者黑便呈現(xiàn)紫紅色;(3)對患者進行血容量補充之后,依舊出現(xiàn)冷汗或者心悸等現(xiàn)象,心率未降低,血壓未升高;(4)腹部聽診腸鳴音表現(xiàn)亢進。
治療藥物的選擇。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邦亭)和注射用血凝酶(巴曲亭)均為凝血酶,此兩種藥物為不含毒性的酶性止血劑,并具備凝血酶樣以及相似凝血酶樣的效果,對凝血因子的合成起到促進作用,加強血小板的凝集效果,從而減少出血時間以及出血量。大量臨床研究證實,此藥物和奧美拉唑進行聯(lián)合應用,當胃內(nèi)的pH值在6以上時,出血部位的血痂不會被溶解,可明顯降低再次出血的發(fā)生率。
經(jīng)上述研究可知,引發(f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潰瘍以及胃癌。而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和出血量、出血位置、出血性質(zhì)、患者年齡以及循環(huán)功能代償能力存在相關性[9-10]。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發(fā)展較快,病情較急,因此在救治的過程中需要遵循抗休克以及補充血容量原則,如果患者出血現(xiàn)象未止住或者錯失治療時機,會發(fā)生休克直至死亡。為此需要對其進行及時識別,將引發(fā)出血的原因以及位置予以明確,對患者的出血量以及再出血風險進行評估,并進行有效的院外救治,對患者及時轉(zhuǎn)運和病情監(jiān)護。
[1] 衣建政,王翠云.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急救及護理體會[J]. 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1):318,319.
[2] 楊晶. 62例院前急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32):99-100.
[3] 趙素紅. 淺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急救體會[J]. 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20(19):2740-2741.
[4] 符開強.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診方法分析[J]. 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6,7(1):53-54.
[5] 秦蓉. 淺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急救護理[J]. 醫(y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12):626,627.
[6] 劉曉群,張衛(wèi)紅.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前緊急救治方法[J]. 飲食保健,2016,3(13):201-202.
[7] 孫勝利.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診斷與急救方法探討[J]. 河南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13,25(3):272-273.
[8] 馮艷紅.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護理[J].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3(4):35-35.
[9] 靳秀花.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與治療新進展[A]. 第十一屆全國院前急救學術大會論文集[C]. 2015:604.
[10] 林秀仁. 重癥壓瘡治療護理技巧[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21):162-163.
Analysis of and Experience on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for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LI Quying Emergency Medical Department, Quanzhou Emergency
Command Center, 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of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Methods A total of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methods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60 cases were cured, among 66.67% of patients,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signifcant, 28.33% of patients with effective treatment, 3.33% of patients were invalid, 1.67% of the patients died. Conclusion Effective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pre hospital care, to provide assura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after admission, to reduce mortality.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pre-hospital emergency; experience
R573.2
A
1674-9316(2017)02-0040-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02.026
泉州市急救指揮中心急救科,福建 泉州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