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潔
【摘 要】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fā)展,高中語文教學也開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對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詩歌教學來說,做好改革工作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現(xiàn)階段的高中語文教材中,詩歌占據(jù)著大部分的比例,且隨著我國的不斷發(fā)展,詩歌有著極為深遠的歷史背景,其中所蘊含著的文化已經融入到了民族的血液中,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我國文化的發(fā)展?;诖?,本文針對高中語文教學中詩歌文本解析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
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詩歌教學 文本解析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認識也有了相應的提高,尤其是對于文化程度的要求也有了相應的提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詩歌進行準確的解讀就成為了教師首先要思考的問題。但是就目前來說,教師在開展詩歌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采取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這樣也就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就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詩歌的教學效果。
一、詩歌文本解析的含義與作用
對于文本解析來說,就是幫助學生提高文學審美與文學接受的過程,通過利用自身的知識來對文本進行解釋,從而實現(xiàn)對文本內容與含義上的突破,加之從讀者自身的心理感受上出發(fā),從而實現(xiàn)高效的學習。所以在進行本文解析的過程中,就要求學生要進入到文本中去,通過與作者實現(xiàn)情感上的交流來產生出共鳴,并通過自身的感悟與文化知識來將文本解析的更加深入。所以可以說,對詩歌本文解析就可以從生成性與體驗性兩個層面上入手,第一,在文本解讀中存在著大量的實施思想與解讀體系,這樣也就可以便于學生使用。但是隨著時間的不斷變化,其中的一些思想體系已經與現(xiàn)代的社會發(fā)展認知等方面產生出了差異,因此,在實際中就要做好解讀與分析工作。所以可以說,在進行文本解析的過程中,讀者的情緒等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也就要求讀者要感悟到詩歌中的意義,從實際的思想感情上出發(fā),在不違背作者本意的基礎上與時代發(fā)展觀念相契合,從而賦予其全新的理解。所以想要保證解讀的效果,就要不斷的進行探索與研究。第二,從本文解析的體驗性上來說,就是要讓學生在解讀的過程中可以從身心兩方面上出發(fā)來提高感悟,將文本中的意義傳到,出發(fā)學生的情感,從而詮釋好思想感情以及生命價值等[1]。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詩歌文本解析的措施
(一)注重提高學生的審美體驗
在實際中就要堅持以課程標準為目標,做好分析與研究工作,同時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審美體驗,陶冶好學生的情操。在詩歌中存在著大量的美,因此,通過閱讀詩歌,可以讓學生感悟到其中所富含的語言藝術,所以想要提高學生的審美體驗,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對其中的句子等進行品讀。如學生在學習《聲聲慢》的過程中,開篇就借助疊字來闡述作者的情緒感受,加之后續(xù)詞語上的表達,都凸顯出了作者孤寂愁悶的心境。因此,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深入的去體會其中的內涵,以此來感悟到作者情感上的變化,實現(xiàn)與作者的共鳴。其次,教師還要認識到本文中的陶冶性,做好學生情感上的培養(yǎng)工作,避免局限在知識的學習記憶上,通過利用豐富的歷史文化等來對學生的情感、思想等方面進行陶冶,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2]。
(二)誦讀詩歌,開展對話教學
對于詩歌文本解析來說,教師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不僅涉及到了掌握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情況,同時還要明確指示結構等方面。讓學生從自身的感受上出發(fā)來對詩歌進行分析,同時也可以在解析中掌握好文本的方向,提高學生的智力。所以教師在詩歌文本解析的過程中就可以先引導學生從誦讀開始,以此來培養(yǎng)好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心靈感受。通過對詩歌進行誦讀,還可以讓學生將其中所包含著的情感實現(xiàn)外化,從而加深體會。如學生在學習《念奴嬌》的過程中,其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就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波瀾壯闊與氣勢宏偉的感受。此外,在對詩歌進行本文解析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對話學習。但是還應當要明確的是,教師要避免從自身的理解與觀點上出發(fā)來影響學生的思想,而是要通過文本對話來增強學生的自主感受。所以說,通過與詩歌進行對話,可以讓學生快速的進入到詩歌中,從不同的層面與角度上出發(fā)來實現(xiàn)知識的拓展與延伸[3]。
(三)升華詩歌的深刻含義
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在詩歌文本基礎上進行教學知識最為基礎的一部分,想要提高閱讀能力以及語文學習能力,就要從不同的層面上入手來進行教學。且在傳統(tǒng)的詩歌教學中,對其進行文本解讀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一個問題只有一個解讀的方法,這樣也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因此,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在開展詩歌本文教學的過程中就要鼓勵學生進行想象,通過自己的語言與情感等方面來提高對詩歌的認識,如學生在學習《雨巷》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選擇“丁香”這一事物來進行拓展教學,通過鼓勵學生進行聯(lián)想等來突出詩歌教學的意向,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好的透過詩歌與作者進行交流,從而提高對詩歌的感悟與理解。
【結 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做好詩歌教學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運用好教學方法,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同時還要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陳世坪.高中語文教學中詩歌文本解讀分析【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版),2014(15)
【2】唐方翠.詩歌養(yǎng)目鑒賞養(yǎng)心——高中語文詩歌教學方法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
【3】邵曉東.高中語文教學中詩歌文本解讀探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