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童
冬至到防凍瘡
冬至意味著天氣變得寒冷,一些市民經常開展戶外勞作和活動,沒有注意到手、腳、耳、臉等部位防寒保暖,凍瘡在不知不覺中又準時來“報到”,久治不愈反復發(fā)作,讓人頗為心煩。提醒大家及時預防,不再遭受凍瘡的困擾。
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每年冬季,我國有2億人受到凍瘡的困擾,其中主要是兒童、婦女及老年人。
怎樣預防凍瘡?
凍瘡多發(fā)于嚴寒季節(jié),一般在氣溫5℃以下時發(fā)生,若能未雨綢繆,積極采取措施,可以有效減輕或防止凍瘡發(fā)生。
預防凍瘡首先是要進行耐寒鍛煉,增強人體的耐寒能力。平時堅持多用冷水洗臉、洗手和洗腳,是預防凍瘡的好辦法;經常搓手、按摩腳、耳等部位,促進這些器官的血液循環(huán),也同樣有助于預防凍瘡發(fā)生,同時,廣大群眾還應堅持適當?shù)亩惧憻?,促進血液循環(huán),進一步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
對于過去已生過凍瘡的部位,應特別注意保暖防濕。作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室內溫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對濕度50%左右。凡手套、鞋襪等保暖用品,要寬大、松軟、干燥。鞋襪不能太緊,以避免局部長期受壓,影響血液循環(huán)?;w織品吸潮性不如毛棉織品,并會產生“靜電效應”,使血管收縮,最好不要使用。
預防凍瘡還可以通過食物溫補和藥物預防。適當吃些牛肉、羊肉等溫性食品,改善營養(yǎng)供給情況,增強身體的耐寒力;有凍瘡體質者,可在寒冷前服用溫補腎陽的藥物,另外還要增加維生及礦物質的食入;市民在易受凍部位搽上凡士林或其他油脂類也能免遭凍瘡來襲。
此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肢體遠端血液循環(huán)差、手足多汗、營養(yǎng)不良、貧血等疾病會引起或誘發(fā)凍瘡,市民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疾病,防止凍瘡誘發(fā)。
長凍瘡怎么辦?
凍瘡后保暖十分重要,要穿適度寬松保暖的鞋襪;有些凍瘡的人發(fā)病后往往喜歡把手腳等凍瘡部位直接靠近火爐、暖氣等高溫熱源,其實這是不對的;同時要注意避免擦到或刮到凍瘡的部位。
凍瘡的治療方法有哪些?產生凍瘡后,輕度、皮膚未破者,可用復方肝素鈉軟膏,1天2至3次外搽患處;或用皮質類固醇軟膏如0.1%丁酸氫化可的松,1天2至3次外搽患處;也可兩者聯(lián)合使用;其他如10%樟腦軟膏、維生素E軟膏、氧化鋅軟膏(糊膏)及辣椒酊等外用患處也可。若凍瘡已破,局部可用5%硼酸軟膏、紅霉素軟膏外涂,用無菌紗布包扎,并要注意保暖,避免重新凍傷。
此外,云南白藥、風油精、京萬紅藥膏、十滴水等家庭常用藥,也能涂搽治療凍瘡。
冬至日四招對抗呼吸道疾病
12月晝夜溫差大,人們主要在室內活動,加之冬季人們習慣于門窗緊閉,室內通風不足,大大增加了呼吸道傳染病的發(fā)生幾率。其中流行性感冒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易在集體單位發(fā)生暴發(fā)。
為了預防冬季呼吸道疾病,公眾注意以下事項:
第一,注意居室通風,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
冬天很多人喜歡待在室內,而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shù)十倍。室內往往得不到充足的氧氣和光線,多種病毒、病菌容易滋生和繁殖。這些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都以群體存在,附著在固體或液體顆粒上,懸浮于空氣中,其中以咳嗽產生的飛沫帶的微生物最多,極易引發(fā)感冒、氣管炎等多種呼吸道疾病。因此,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但每次通風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或在室內放一臺小型高效負離子發(fā)生器,保持空氣流通,保證空氣新鮮。常開門窗換氣,污濁空氣可隨時飄走,而且室內也得到充足的氧氣和光線,多種病毒、病菌也難以滋生和繁殖。同時要定期采用食醋熏蒸、臭氧紫外線或者點衛(wèi)生香等措施給室內空氣進行消毒。
第二,提高室內空氣的相對濕度。
冬天的空氣干燥,濕度較低,導致病菌的滋生和傳播,加上暖氣和空調的使用,不少人感覺特別干燥,使人口干舌燥、流鼻血、嗓子疼、皮膚干燥發(fā)癢等,削弱了人體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誘發(fā)各種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肺膿腫、肺結核、支氣管哮喘等較嚴重的呼吸道疾病對室內環(huán)境比較敏感。其中,空氣濕度對呼吸道疾病的影響最大。研究證明,居室空氣濕度達到55%左右,比較有利于下呼吸道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多喝開水、室內晾一些潮濕的衣服、地面灑水等,均可提高空氣的相對濕度。
第三,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健康的身體是避免或減少冬季呼吸道疾病機會的根本辦法,尤其是年輕人,完全可以通過鍛煉身體預防呼吸道疾病。散步、慢跑、做廣播操、打太極拳等,均為不錯的辦法。但不管采用哪種方式方法,都應“因人而異,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同時,適當休息避免過度勞累、生活規(guī)律、保證充足的睡眠、減少心理壓力,也可提高機體抵御疾病的能力。另外應注意均衡飲食,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
第四,注意自我防護,盡量少去“高危場所”。
市民應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例如經常清洗上呼吸道,減少細菌、病毒在呼吸道內的存留。去一些人口密集的場所,最好戴口罩。如果身邊有流感病人則應及時采取消毒、隔離等措施。另外,有慢性基礎病的人群更要注意外界氣候變化對自身的影響,身體一旦出現(xiàn)不適時,應迅速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
冷鋒過境防心臟病發(fā) 下雪警惕雪盲癥
冬季最顯著的天氣特征是氣溫低,人們常常特別關注低溫寒冷對健康的影響,殊不知,冷鋒過境、陰霾天氣、凍雨和降雪等“壞天氣”對人體的健康和負面影響也很大。
冷鋒過境謹防病變
“冷鋒”是一個氣象名詞,具體是指冷空氣與暖空氣的交接面,而這個交接面是被冷空氣推動的(也就是冷空氣勢力更強大些)。冷鋒過境是一種天氣突變,主要表現(xiàn)于氣溫、氣壓、降水、風向風速的突然變化。按氣候規(guī)律,我國大陸各地冷鋒過境的次數(shù)均很多,時段也很長,從秋到春,以冬季最為頻繁。
冷鋒過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很明顯的,其中,心血管病患者對此最為敏感。每當冷鋒來臨,在氣溫由高變低、風力由小變大的轉換期內,心臟疾病發(fā)作頻繁,約有一半左右的心肌梗塞和冠心病患者,病情不同程度地加重。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對冷鋒過境也較為敏感,約有75%的關節(jié)炎患者,在冷鋒過境前12小時疼痛開始加強,冷鋒通過時疼痛最甚,冷鋒通過后疼痛逐漸減輕。此外,支氣管哮喘、肺結核咯血等病癥都隨著冷鋒的逼近而加劇。
陰霾天氣空氣污染嚴重
霾和霧很相似,區(qū)別在于水汽含量的大小——當水汽含量達到90%以上叫霧,低于80%叫霾。霾是由懸浮在大氣中的煙、塵埃或其他細小顆粒物構成的。霾就是空氣遭受污染的產物,對健康危害很大。因為特小的微??芍苯忧秩肴梭w呼吸系統(tǒng)、肺部和血液,引發(fā)哮喘、肺癌、心腦血管病和其他疾病。霾天還會影響人的情緒,人常常顯得沒精打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霾的形成和持續(xù),不僅與大氣環(huán)境的垂直分布有關(冬季逆溫時最容易形成霾),與局地小氣候也很有關系。專家研究表明,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迅速發(fā)展,大樓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數(shù),使風流經城區(qū)時明顯減弱。靜風現(xiàn)象增多,不利于大氣污染物向城區(qū)外圍擴展稀釋,并容易在城區(qū)內積累高濃度污染。這就是能促進“霾”生成并不容易消散的“樓區(qū)小盆地” 。
下雪需防雪盲癥
雪對人體健康有很多益處,民間就有“雪水是良藥”的說法,但也不可忽視雪對健康的一些不利影響。比如在城市,尤其是工礦城市,由于大氣污染比較嚴重,降雪的過程中以及形成積雪以后,雪顆粒都會吸收許多污染成分,從而產生類似酸雨的“酸雪”,人們如果飲用了這樣的“酸雪”,可直接加重哮喘患者的病情加重。
雪對健康最普遍的影響是容易導致雪盲癥,一般發(fā)生在雪后天晴、氣溫較低的白天。形成此病的主要原因是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經雪地反射到人眼的角膜,從而引起角膜損傷。其癥狀是畏光、流淚、奇癢、刺痛、水腫、異物感等。
此外,降雪之前的天氣形勢,一般不利于污染物向高空排放;而降雪后,一般都大幅降溫(即通常說的“雪后寒”);積雪中行走也容易跌摔。凡此種種,對人體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