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林再 龔 勛 張 翔
(海南西部中心醫(yī)院呼吸內科,海南 儋州 571700)
1 中安聯(lián)合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2 北京交通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
3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醫(yī)藥衛(wèi)生管理學院
·呼吸系統(tǒng)疾病·
抑郁癥對海南省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及治療
蔡林再 龔 勛1,2張 翔3
(海南西部中心醫(yī)院呼吸內科,海南 儋州 571700)
目的觀察和比較抑郁癥對海南省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臨床預后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171例老年COPD患者,采用抑郁自評量表和漢密頓抑郁量表-17 對入選患者的抑郁狀況進行調查。結果171例老年COPD患者中,伴有不同程度抑郁癥107例;64例無抑郁癥的COPD患者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占預計值比例均高于COPD合并抑郁癥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兩組年齡、性別、病程、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認知能力、日常生活自理情況、家庭支持、醫(yī)療費用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COPD患者抑郁癥發(fā)病率較高,應在情緒調節(jié)、心理疏導、藥物選擇等方面給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同時盡量改善患者的生活環(huán)境,提高診療效果。
抑郁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同時這部分患者的抑郁癥發(fā)生率也較高。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發(fā)現(xiàn),COPD患者合并抑郁癥發(fā)病率約占COPD患病總人數(shù)的50%,其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5倍〔1,2〕。本研究旨在探討抑郁癥對老年COPD患者的影響情況及治療方案選擇。
1.1資料來源 選擇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海南西部中心醫(yī)院呼吸內科收治住院的171例老年COPD患者,其中男108例,女63例,平均年齡(66.8±4.7)歲,男性平均(64.7±3.2)歲,女性平均(68.1±5.7)歲?;颊呔茉卺t(yī)護人員或家屬的幫助下有效配合和回答調查問卷。按照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公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3〕對收治住院的老年COPD患者進行診斷和對癥治療。排除其他類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精神類疾病者。
1.2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4〕和漢密頓抑郁量表-17(HAMD)〔8〕對老年住院患者的抑郁狀況進行調查。SDS由20個問題組成,由患者本人或其家屬在充分理解患者表述內容的基礎上征求患者本人同意填寫,分為“從無、有時、經(jīng)常、持續(xù)”4個等級,將20個項目得分相加乘以1.25得到標準分,<50分為無抑郁,50~59分為輕微至輕度抑郁,60~69分為中至重度抑郁,≥70分為重度抑郁。HAMD主要包括焦慮、體重、認識障礙、日夜變化、阻滯、睡眠障礙、絕望感,總分>24分為嚴重抑郁,17~24分為輕或中等度抑郁,<17分為無抑郁癥狀。運用肺功能儀對所有老年患者進行肺功能測定,對最大通氣量(MBC或MVV)、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氣容積 (FEV1)及FEV1%、最大呼氣流量(PEF)等得分進行分級,其中,肺功能Ⅰ級27例,Ⅱ級35例,Ⅲ級54例,Ⅳ例55例。所有量表評分均由3年及以上相關臨床經(jīng)驗的醫(yī)生進行填寫,確保信息無誤。
1.3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2.1COPD患者合并抑郁癥發(fā)病情況 171例老年COPD患者中,伴有不同程度抑郁癥107例,其中,肺功能等級越高抑郁癥發(fā)病率越高,呈現(xiàn)逐漸遞增的趨勢。Ⅰ級7例(25.93%),Ⅱ級17例(48.57%),Ⅲ級36例(66.67%),Ⅳ級47例(85.45%)。
2.2COPD患者病情比較 無抑郁癥COPD患者FEV1/FVC及FEV1占預計值比例(59.47%±3.46%,65.93%±6.17%)均高于COPD合并抑郁癥患者(48.31%±7.28%,50.06%±7.34%;t=-5.019,-7.134,均P=0.000)。
2.3COPD患者合并抑郁癥相關因素單因素分析 兩組年齡、性別、病程、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認知能力、日常生活自理情況、家庭支持、醫(yī)療費用等進行單因素分析,其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研究表明,抑郁癥的發(fā)生與生活環(huán)境、遺傳、神經(jīng)結構和生化改變、心理個性特征都有關聯(lián),一般獨居、性格內向且孤僻、經(jīng)濟收入較低、患病且生活保障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患抑郁癥〔6〕。Schneider等〔7〕和Hayashi等〔8〕研究結果提示,老年COPD患者抑郁癥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抑郁癥與COPD均容易引起老年氣喘、呼吸窘迫等癥狀且易相互影響,導致惡性循環(huán),從而加重病情。本研究結果與劉若陽等〔9~11〕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肺功能減退不僅會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容易產(chǎn)生負性情緒,增加心理壓力,由此提示,臨床肺功能指標對了解老年COPD患者病情,預防其因合并抑郁癥而導致惡性循環(huán)有重要意義。在臨床治療中,應依據(jù)患者病情有針對性地開展呼吸肌訓練、通過中醫(yī)養(yǎng)生和太極運動中的縮唇腹式呼吸訓練和吐納呼吸法等方式改善缺氧狀態(tài)和呼吸肌疲勞,延緩病情進展〔12〕。
對老年COPD患者合并抑郁癥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得知,年齡較大、病程較長、喪偶或離異、文化程度較低、家庭收入較低、認知功能一般、家庭支持缺失的老年合并抑郁癥者人數(shù)明顯高于他他類型,這可能因患者年齡增長,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內分泌功能明顯減退,病情嚴重且病程較長導致消極負面情緒;老年人經(jīng)濟收入相對年輕人而言較少,醫(yī)療費用較高且生活環(huán)境相對較差,若缺乏家庭支持和家人精神鼓勵,情緒波動往往較大。由此提示,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必須對老年COPD患者給予更多的心理慰藉,要求家屬一起配合治療,強調家屬和患者全程參與治療過程,尤其是在情緒調節(jié)、心理疏導、藥物選擇等方面給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同時盡量改善患者的生活環(huán)境,從而提高診療效果。
1李 茗,崔玉琴,王 飛.試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癥的中醫(yī)病機與治療〔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5;11(21):63-4.
2張宗學,張 偉.從“肺主憂”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癥發(fā)病機理〔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14;37(6):20-2.
3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36(2):484-91.
4段泉泉,勝 利.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9): 676-9.
5Goodwin RD,Lavoie KL,Lemeshow AR,etal.Depression,anxiety,and COPD:the unexamined role of nicotine dependence〔J〕.Nicotine Tob Res,2012;14(2):176-83.
6陳亞紅,王 辰.2015年更新版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治療和預防的全球策略簡介〔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5;7(2):34-9.
7Schneider C,Jick SS,Bothner U,etal.COPD and the risk of depression〔J〕.Chest,2010;137(2):341-7.
8Hayashi Y,Senjyu H,Iguchi A,etal.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Japanese male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Psych Clin Neurosc,2011;65(1):82-8.
9劉若陽,王 明.抑郁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6;54(34):85-7.
10廖建軍,戚好文,楊 娜,等.文拉法辛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焦慮抑郁治療中的應用〔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6;43(2):291-3.
11李登紅,楊文東.呼吸內科老年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發(fā)生情況及其干預方法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5):32-4.
12許銀芳,韓淑華,林 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焦慮抑郁障礙的相關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5):3180-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No.71373091);湖北省衛(wèi)生計生科研基金資助(No.WJ2015Z048);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開放基金資助(No.2015YB001)
張 翔(1968-),男,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健康管理政策研究。
蔡林再(1981-),男,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老年呼吸系統(tǒng)疾病研究。
R749
A
1005-9202(2017)20-5086-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0.059
〔2017-07-18修回〕
(編輯 郭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