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青唐城

        2017-01-16 13:01:11劉大偉
        雪蓮 2016年23期
        關(guān)鍵詞:茶馬吐蕃西寧

        劉大偉

        環(huán)繞城市一圈,看看它風雨剝蝕的舊城墻、柏香繚繞的古寺道觀和虬枝婆娑的幾棵老樹,也就理解了它的歷史。

        其他的,都在變化著。一些變化從經(jīng)濟學視角來看,是發(fā)展,是好事,但從文化層面來看,可能就是令人扼腕嘆息的事情——舊東西日漸被新規(guī)劃所取代,文化也就慢慢消隱了。

        西寧是一座不大的高原城市,然而自古以來卻是西北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尤其在絲綢南路和唐蕃古道的開辟和運行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五代及宋初時期,吐蕃贊普后裔建立唃廝啰政權(quán),其政治中心就在青唐城。那時候的青唐城就是現(xiàn)在的西寧,其大致輪廓為——東至共和路,南達玉樹路,西到長江路,北抵七一路,周長近八公里。就今日的城市發(fā)展情況而言,這一區(qū)域幾乎涵蓋了西寧所有的繁華地段。

        現(xiàn)在的西寧,在城市發(fā)展速度規(guī)劃上與內(nèi)地很多大城市并無二致,可喜的是它還保留了一段長約300米的土筑古城墻。這些古舊的城墻就屹立在南繞城路快速路北側(cè),不時有疾馳而過的車輛穿過它高大微傾的背影。

        每當夜幕降臨,數(shù)十盞明燈同時映照著它的風雨滄桑。那些明明滅滅的光點,猶如時間的芯片,儲存并昭示著青唐古城舊有的輝煌。九百多年過去了,人們完全可以借一樹丁香的盛開追根溯源,去尋覓那些有關(guān)西寧的古老記憶。

        穿過遙遠的古羌邊地,時間的腳步就到了漢代的西平郡,及至唐代,西寧被稱作鄯城。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吐蕃乘機從唐軍手中奪取了鄯城。當時,鄯城及其周邊植被厚實,青翠蔥蘢,故而被吐蕃稱為青唐城。青唐城群山環(huán)抱,地勢險要,遂成為唃廝啰政權(quán)所在之地。

        唃廝啰實際上是一個被冠以佛法名號的一個人,這個人本名叫欺南陵溫,是吐蕃王室的后裔。年幼時期,他曾流落于高昌(今新疆吐魯番,一說西藏日喀則南),后被一位名叫何郎業(yè)賢的商人把他從高昌帶到河州(今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由于欺南陵溫相貌非凡,又具有王室血統(tǒng),當?shù)匦欧鸬耐罗司桶阉馂椤皢g廝啰”,意為“佛子”。

        作為“佛子”的唃廝啰很快引起了吐蕃各部的注意,一些酋豪更視唃廝啰為非凡人物,企圖利用他作為旗幟,達到影響或者號令其他部落的目的。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年少的唃廝啰就先后被河州大姓聳昌廝均、宗喀(今青海省樂都一帶)首領(lǐng)李立遵及邈川(青海省民和一帶)首領(lǐng)溫逋奇所挾制。但唃廝啰“志蘊沉雄,性資端亮”,并不愿受制于他人。經(jīng)過差不多20年的艱苦努力,唃廝啰最終擺脫了別人的羈絆,并通過“立文法”的形式,在青唐城建立了自己的政權(quán)。所謂“立文法”,是當時河湟地區(qū)吐蕃部落之間訂立誓約,結(jié)為同盟的一種形式。其中起主導(dǎo)作用的大族強豪,還往往通過拘押“質(zhì)賬”的辦法,控制其他部落。唃廝啰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加上個人才干,將這種部落聯(lián)合體強化為政權(quán)組織,并逐漸發(fā)展成為河湟地區(qū)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政治實體,從而也成為宋夏兩個王朝競相爭取的對象。

        作為唃廝啰首邑的青唐城究竟是怎樣一幅狀貌呢——宋人李遠在《青唐錄》中做了詳細的記錄:

        有二十里至青唐城,城枕湟水之南,廣二十里;旁開八門,中有隔城,偽主居。城門設(shè)譙機二重,譙樓后設(shè)中門,后設(shè)儀門。門之東,契丹公主所居也;西為絕(唃)及夏國公主所居也。過儀門二百步為大殿,北楹柱繪黃,朝基高八尺,去坐丈余矣。碧琉璃磚環(huán)之,羌呼‘禁圍。凡首領(lǐng)什殿白事,立琉璃磚外,犯者殺之。傍設(shè)金冶佛像,高數(shù)十尺,飾以真珠,覆以羽蓋。國相廳事處其西,國王親屬廳事處其東。直南大衢之西,有壇三級,縱廣百畝,每三歲冕祭天于其上。西域無慮數(shù)千家,東城惟陷羌人及陷人之子孫,夏國降于闐,往來賈販之人數(shù)百家……吐蕃重僧,有大事必集僧決之,麗法無不免者。城中之屋,佛舍居半。維國主殿及佛舍以瓦,余雖主之宮室,亦土覆之。

        顯然,青唐城的東、西二城就是南涼所建西平城的南、西二城。南城在湟水之南,西城在南川河以東。兩城各有四門,旁開八門,夾在兩城之間的王宮大約是隔城。隔城將城一分為二,東城內(nèi)住著漢人及來自西夏、于闐等國的商人,西城內(nèi)住著唃廝啰部眾。宮城在西城內(nèi),譙機、中門、議門、大殿是宮城中軸大道上的建筑。契丹公主住在儀門后東側(cè),唃廝啰首領(lǐng)和夏國公主、回鶻公主住在儀門后西側(cè)。

        據(jù)史料可知,隔城和西城是王室成員及軍戶的主要活動區(qū)域,東城以普通居民為主,兩城人口相對稀少。為防御侵襲,吐蕃王朝將南、西二城的城墻連接起來,并在原有基礎(chǔ)上進行了加固增高,形成了方圓8公里的青唐城。

        九世紀中葉,吐蕃王朝瓦解后,包括西寧在內(nèi)的河湟地區(qū)名義上歸唐,實際仍處在大大小小的吐蕃部落分散割據(jù)的狀態(tài)。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逐步結(jié)束了中原地區(qū)的混亂局面。西域的回鶻和于闐等地方政權(quán)紛紛遣使進貢,與北宋保持著頻繁的朝貢貿(mào)易關(guān)系。于是,冷清了很久的絲綢之路開始熱鬧起來——祁連山下一時間車水馬龍,商旅如流。在絲路貿(mào)易逐漸得到恢復(fù)的最初幾十年中,往來于西域和內(nèi)地的貢使團和商人多取道靈州、涇源道,穿過河西走廊。

        隨后,活動于今寧夏、陜北一帶的黨項族逐漸強大起來,他們不僅控制了貢使團和商人們必經(jīng)的靈州、涇源道,而且逐漸也控制了河西走廊地區(qū)。特別是元昊建立西夏以后,不斷向河西走廊地區(qū)用兵,最終于1036年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地區(qū)。此后,對于過境的貢使和商旅,西夏統(tǒng)治者每每苛以重稅,極盡盤剝之能事。據(jù)史書記載,西夏各地的官吏對過境貢使、商人十分苛刻,不僅嚴加盤查,還要抽取十分之一的貨物作為稅收,往來貢使和商人叫苦不迭,卻又無計可施。有時候,西夏的將士還會扮成土匪模樣,搶劫過境貢使和商旅的錢財,使他們蒙受巨大損失不說,精神上也屢遭創(chuàng)傷。這樣一來,起初暢通無阻的絲路北線開始頻頻受阻,人們不得不繞道而去,改走青唐城,經(jīng)由青海湖南部至柴達木盆地,一路西去。從此,青唐城在絲路南線及唐蕃古道上承擔起了貿(mào)易重鎮(zhèn)和交通樞紐的重要作用。

        歷史的確是一面可資對照的鏡子。當西夏王朝對過往客商及使節(jié)大肆劫掠的時候,唃廝啰官方卻在其轄境內(nèi)設(shè)置驛站接待往來客商,同時還要求各個部族要對過境商人友好相待,為他們提供良好的食宿環(huán)境和安全保障,商人們也樂于支付相應(yīng)的費用或貨物。為了保護攜帶大批貨物的貢使團和商隊安全出入境,官方還專門派兵護送。對于留在其境內(nèi)做生意的外國商人,不僅允許他們自由從事交易活動,而且還特意劃撥出一片土地,專門供外國商人修建房屋貨棧之用,從而吸引了大批西亞和西域商人前來定居貿(mào)易。

        于是,青唐城內(nèi)商賈云集,甚至出現(xiàn)了鮮明的“異國風情”。據(jù)史書記載,當時往來于青唐城做生意的外國商人很多。當時的青唐城里不僅居住著本地卷發(fā)大眼的吐蕃人、黑發(fā)黃皮膚的漢人和來自東北的上層貴族,還有高鼻梁深眼窩的中西亞人和歐洲人。西域諸國的商人也不在少數(shù),主要有于闐、回紇、高昌、龜茲、婼羌等國的商人,也有南亞和印度河流域的尼泊爾和印度商人,還有兩河流域的大食(今阿拉伯地區(qū))、波斯(今伊朗)和歐洲的大秦(今意大利)商人。

        外國商人聚集在青唐城,一定程度上活躍了東西方的貿(mào)易市場。當時,往來于青唐城的外國人主要是商人和貢使。他們來到青唐城大多是為了駐足休息,消除勞頓之苦,補充物資之缺,然后繼續(xù)前進。鑒于青唐城便利而又安定的貿(mào)易環(huán)境,許多商人在這里逗留一年或數(shù)年后才愿離開,有的干脆在城中修建房屋,開始定居經(jīng)商的生活。不難想象,當時的青唐城已經(jīng)大大減弱了“草原氣息”,農(nóng)耕文明與商業(yè)文化不斷浸入這座荒涼的城市,并悄悄改變著它的氣質(zhì)類型。市場上,各色商品玲瑯滿目,品類繁多,不同膚色的商人、不同種類的語言交織在在這個歷史與文化的匯聚點上,讓青唐城彰顯出勃勃生機。據(jù)記載,當時青唐城里商人們交易的商品主要有瓷器、馬匹、犏牛、糧食、麝香、水銀、朱砂、牛黃、珍珠、珊瑚、生金、木香、三雅褐、花芯布、兜羅錦、絨毛、羚羊角、竹牛角、紅綠皮等土特產(chǎn),還有銀槍、鐵甲等手工藝品和兵器,這樣的貿(mào)易集會堪稱“沒有國別和期限的世界博覽會”。

        商業(yè)貿(mào)易的興盛,極大地促進了農(nóng)牧業(yè)的發(fā)展,青唐城的人口也慢慢增多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同處一城,語言的彼此交流,文化上相互碰撞,心理上的內(nèi)外閱讀,使得青唐城慢慢形成了極具包容性的一座城市。東西南北之間的文化交流,在此成為現(xiàn)實的可能。直到今天,西寧依舊保持了這種的氣質(zhì)。

        西北的茶馬互市興起于唐代,及至北宋時,青唐城已經(jīng)成為茶馬貿(mào)易之路上的重鎮(zhèn)。唃廝啰及其后繼者們接受了宋朝的冊封之后,每年通過朝貢的形式,將馬匹作為貢品進獻給宋朝。據(jù)實史料記載,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唃廝啰和李立遵等吐蕃首領(lǐng)向宋朝貢馬582匹;元豐元年(1078年),董氈貢馬463匹;元祐六年(1086年),阿里骨貢馬179匹。唃廝啰政權(quán)的熱情朝貢自然會得到宋王朝的稱贊與回饋。同時,出于支持青唐政權(quán)抗擊西夏的需要,宋王朝以“歲賜”、“月賜”等形式直接給吐蕃大小首領(lǐng)提供大量物資援助,其中包括茶葉、布帛、藥品乃至一些通常被禁止出邊的物資。如寶元元年(1038年),宋朝定例給唃廝啰彩絹1000匹,角茶1000斤,散茶1500斤。

        除了官方形式的朝貢之外,吐蕃各部還常常驅(qū)趕馬匹輾轉(zhuǎn)到秦(天水)、渭(隴西)一帶與宋朝交易。從此,茶葉和馬匹慢慢成為了宋王朝與青唐政權(quán)交流往來的的主要商品。

        在這個貿(mào)易鏈條上,北宋王朝意欲更好地管控茶馬互市,于是在乾德五年(967年)出臺了相關(guān)政策法令,禁賣私茶。規(guī)定茶商必須持有官府發(fā)放的憑證——茶引,而且只能在官府指定的市場內(nèi)才可進行正常的貿(mào)易活動。這里所說的“茶引”,實際上就是宋朝官府頒發(fā)放給茶商的經(jīng)營執(zhí)照,商人們只有拿到茶引后才能從事合法交易。茶引的出現(xiàn),表明了宋王朝對茶馬互市的重視程度和對民族貿(mào)易控制的加強,同時也可窺見茶馬稅收在政府財政收入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神宗熙寧時期(1068—1077年),宋王朝直接在吐蕃部落雜居的熙(今甘肅省臨洮縣)、河(今甘肅省臨夏州)、洮(今甘肅省臨潭縣)、岷(今甘肅省岷縣)諸州,設(shè)置了許多茶馬場、茶場司等機構(gòu),由四川地區(qū)購運茶葉,與吐蕃各部展開大規(guī)模的茶馬互市。

        據(jù)《宋史·食貨志》記述,當時從四川銷至青海的茶主要有三種——茯茶、松潘茶和康大茶。茯茶又稱涇磚,原茶產(chǎn)于湖南,“茶商每年春季前往產(chǎn)區(qū)采購原茶,運至陜西涇陽后,分級以木機壓磚”,每塊重5斤,主要銷往農(nóng)業(yè)區(qū)。松潘茶又名大茶,“松潘之主要產(chǎn)地,在四川之安、潘二縣,大抵附近所產(chǎn)之茶類,皆運至松潘集中,故有松茶之名”,主要行銷于青海東部及黃河以南及果洛地區(qū)??荡蟛瑁爱a(chǎn)于川康邊境一帶”主要銷于玉樹地區(qū)。此外還有以陜西漢中紫陽茶和四川成都茶為主的細茶,頗受高原各族民眾的喜愛。

        上面提到的茯茶實際上就是黑茶。最早的黑茶產(chǎn)自四川,是一種由綠毛茶經(jīng)蒸壓而成的邊銷茶。那時候,四川的茶葉要運往西北地區(qū),由于當時交通不便,運輸較為困難,因此,如何減少茶葉的體積成為一個關(guān)鍵性因素。后來,茶商們想出將茶葉蒸壓成團塊的方法,極大降低了運輸成本。茶葉在加工成團塊的過程中,要經(jīng)過二十多天的濕坯堆積,因而毛茶的色澤逐漸由綠變黑,最后,成品團塊茶葉的色澤成為黑褐色,且風味獨具,從而以黑茶之名銷往西北。

        青海人常說:“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足見茶葉在人們?nèi)粘I钪械闹匾匚弧o論走親訪友還是下地勞動,抑或外出放牧,茶是青海人必不可少的飲用及饋贈物品。這種習慣應(yīng)該與青海人的飲食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典籍《唐史》中就有西北少數(shù)民族“嗜食乳酪,不得茶以病”的說法。名儒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說:“茶之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賴于此。”毋庸置疑,西北人善食牛羊肉,好飲用茯茶熬制而成的“熬茶”,是一直以來的傳統(tǒng)。另據(jù)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茯茶有去油止膩、降糖降壓脂、生津止渴解酒以及抵抗衰老等功效,這似乎可以成為青海牧區(qū)民眾體格健壯、極具運動天賦的直接作證了。日本茶道專家松下智先生在考察河西走廊時也發(fā)現(xiàn)了茯茶的這種功效,并驚嘆其為“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各民族生命之茶”。

        的確,從小至老,這種“生命之茶”一直伴隨著每個青海人,成為他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時候,經(jīng)常看到家家戶戶在鍋臺灶頭燎“茶罐子”的情景,當“咕嘟嘟”翻滾著的釅茶緩緩倒進“小龍碗”時,那撲鼻的香氣開始氤氳在低矮的屋宇間,令人沉醉。后來,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人們逐漸冷落了灶臺,擱置了火盆,用上了燃氣灶和電磁爐,盡管生活條件改善了,但晨起飲茶的習慣一直沒有改變。直至寫下這篇小文的這個早晨,筆者年逾耄耋的老奶奶仍在電磁爐上燉好了釅茶,等待著兒孫們起床喝茶吃饃。為此,我寫過一首叫做《燒茶的老奶奶》的詩歌:

        洗漱后的第一件事

        就是燒茶。像搜尋往事一樣

        從鐵盒子里扒拉出茶葉

        再輔以青鹽和圓溜溜的花椒籽

        做完這些,老奶奶就在一旁候著

        直至蒸汽掀開壺蓋

        越來越大的水花將茶梗推向一邊

        卻不小心拋出了自己。此時

        老奶奶拿出一條色澤斑駁的毛巾

        將它拭去。然后習慣性地擦擦眼角

        似乎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

        沒有了煙熏火燎的場景,她的眼睛

        也會敏感于一種遙遠的沉重

        傾注,端詳,吹拂,啜飲

        這是一連串層次分明的動作

        “如果覺得不習慣,我再放點姜片

        熱熱的,肚子會舒服一點”

        聽到這句話,我明顯地感覺到

        她悠然的話語里,含著一個暖暖的春天

        唐以后歷代政權(quán)亦以茶馬貿(mào)易之策羈制西北,茶馬貿(mào)易是借經(jīng)濟手段強化統(tǒng)治的舉措——不得不說,這絕對是一種委婉而又頗具實效的手法,它牽住了西北邊地的文化鏈條,人們開始不自覺地朝著它的方向行走。

        《明史·食貨志》云:“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則困以病,故唐、宋以來,行以茶易馬法,用制羌、戎?!薄蛾兾魍ㄖ尽芬舱f:“睦鄰不以金繜,控馭不以師旅,以市微物,寄疆場之大權(quán),其唯茶乎?!睆拇耍桉R互市不僅為朝庭換來了作為軍事裝備的西域良馬,而且在關(guān)鍵時期,可以關(guān)閉茶馬市場,用限制茶葉銷量之法來箝制西北。

        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提舉茶場李杞諫言:“賣茶買馬,同為一事,乞同提舉買馬?!鄙褡诋敿聪略t同意其請求,設(shè)“都大提舉茶馬司”,統(tǒng)一組織和運作茶馬交易活動。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群牧判官敦茂恂提議:“承詔議專以茶市馬,以物帛市谷,而并茶馬為一司”,到徽宗崇寧四年(1105年),皇帝下詔“命茶馬司總運茶博馬之職”。從此,茶、馬兩職合而為一,以提舉茶馬司統(tǒng)一管理茶馬貿(mào)易。

        當內(nèi)地的茶葉源源不斷進入西北地區(qū)時,青海的馬匹同時也大量輸入內(nèi)地。從文獻記載可知,吐蕃各部向宋朝輸出的馬匹總數(shù)中,青唐政權(quán)占據(jù)了甘青地區(qū)的最大份額。另據(jù)宋人統(tǒng)計,朝廷年均買馬2萬匹,其中絕大多數(shù)來自青唐所屬的吐蕃各部。

        茶與馬,就這樣以貿(mào)易的形式,成為溝通青唐政府與其他王朝的媒介,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條重要的茶馬文化之路。

        明代時,茶馬互市進入鼎盛時期。從洪武時期開始,明朝政府就在西北地區(qū)建立了河州、洮州及西寧三大茶馬司,主持與甘肅、青海地區(qū)藏族、撒拉族及撒里畏吾兒族(今裕固族先民)的茶馬互市。河州、洮州及西寧也就成為明代茶馬交易的三大中心。明朝統(tǒng)治者認為,以茶易馬,既可以“供邊軍征戰(zhàn)之用”,還可以“系番人向化之心”,有著政治、軍事及經(jīng)濟上的多重效應(yīng),所以,極力將茶馬互市嚴格控制在官府手中,成官府壟斷局面,并厲行私茶之禁。為了嚴明禁律,明太祖朱元璋還拿皇親開刀。其女婿歐陽倫就因違禁走私茶葉,在蘭州被一小吏告發(fā)后,朱元璋令其自盡。明王朝對茶馬市場的管控之嚴格,可見一斑。

        明朝三大茶馬司建成以后,官府又向青海、甘肅一帶的藏、撒拉、撒里畏吾兒等各族部落頒發(fā)“金牌信符”,進一步確立茶馬征發(fā)制度。規(guī)定以三年為期,定時定額向各部落征收馬匹,同時發(fā)放茶葉作為“酬勞”,以示回饋。這一制度在明代叫做“差發(fā)馬賦”,征收的馬匹則叫做“差發(fā)馬” 。這種賦稅實際上就是明王朝向牧民征收的牧業(yè)稅,只是朝廷還要付給牧民一定數(shù)量的茶葉而已。金牌信符分為上下兩號,牌符額上鐫刻“皇帝圣旨”,下左鐫“合當差發(fā)”,下右鐫“不信者斬”,上號牌符由官府掌握,頒發(fā)給游牧部落的則是下號牌符。到了征收期,官民各以所持牌符比對,然后納馬中茶。據(jù)《明史》載,明代頒發(fā)的金牌信符,西寧衛(wèi)所屬藏族及撒里畏吾兒各部落共計16面,額定納馬總數(shù)為3296匹,河州衛(wèi)所屬藏族部落共計21面,額定納馬總數(shù)為7705匹,洮州衛(wèi)所屬藏族部落計4面,納馬3050匹。其中,西寧衛(wèi)及河州衛(wèi)所屬大多數(shù)的持牌部落都在今青海境內(nèi)。

        金牌制下的茶馬征發(fā),雖屬于賦稅征收的性質(zhì),但還是保留了一定的交易成份??墒怯文敛柯涞靥幤h,流動性又大,官府很難對他們進行嚴密控制,加上利益驅(qū)動下,茶葉走私貿(mào)易的禁而不止,牧民們將大量的馬匹用來與私商交易,差發(fā)馬的征收自然受到影響。加上其他因素的干擾,到正統(tǒng)時期,金牌制廢馳,恢復(fù)了普通的茶馬交易。此后,馬賦征收時舉時廢,但茶馬司主持的交易活動則始終未停,走私形式的民間交易更是久盛不衰。

        明代初年,官府在西北用來易馬的茶葉主要來自陜西、四川和湖南,運輸方式或者官運,或者招商。陜西主要以漢中茶為主,四川則以保寧茶為主。但這是就“官茶”而言的,民間的走私活動,即“私茶”中,湖南茶則因產(chǎn)量大且價格低廉及官府控制不嚴而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到明中后期,官茶也開始以湖南寶慶茶為主了。官茶采用湖茶除了價格上的原因之外,品性更適合西北游牧民的口味是一個很關(guān)鍵的因素:“漢茶味甘,煎熬易薄;湖茶味苦,酥酪相宜”,自然得到草原牧民的歡迎。到萬歷時,湖茶已在西北茶馬互市中取代陜茶、川茶,占據(jù)了主導(dǎo)地位。直到今天,在青海、甘肅牧區(qū)的茶葉市場上,湖茶仍然暢銷。

        清朝仍然沿襲了明朝制度,在西北地區(qū)開展茶馬互市。順治年間,清政府就分別設(shè)西寧、河州、洮州、莊浪(今甘肅省永登縣)、甘州(今甘肅省張掖市)五個茶馬司,由陜西茶馬御史統(tǒng)一管理,主持茶馬交易。同時,禁止茶葉走私,以保障官府在茶馬貿(mào)易中的壟斷地位。到雍正及乾隆時期,全國政局漸趨穩(wěn)定,大規(guī)模的戰(zhàn)事也逐漸減少,對馬匹的需求量急劇下降;同時,內(nèi)外蒙古、新疆等重要的產(chǎn)馬區(qū)都直接納入了清王朝大一統(tǒng)的統(tǒng)治體系之中,也大大減弱了對青海馬的依賴程度。因此,茶馬互市的衰落勢所必然。經(jīng)過清前期最后一段繁榮期后,官府終于宣布中止茶馬交易,原茶馬司改為茶司,成為單純的茶葉儲備和專賣機構(gòu)。在西北地區(qū)盛行了差不多千年之久的茶馬互市制度最終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身為“佛子”的唃廝啰病卒之后,時間過了39年——也就是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宋王朝改青唐城所在的鄯州為西寧州。

        從此,西寧這個名稱便沿用到了今天。

        今日的西寧是青海的省會所在地,也是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集全省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通、教育、醫(yī)療中心為一體,也是全省企業(yè)、人才、信息咨詢、文化交流最集中、最活躍的區(qū)域。在其2261米的平均海拔上,人們可以愜意地感受到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季平均氣溫18.3℃,氣候非常宜人,是天然的消夏避暑勝地,故而被譽為“中國夏都”。

        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農(nóng)業(yè)區(qū)與牧業(yè)區(qū)、漢文化與藏文化結(jié)合部的西寧,逐漸形成了漢、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六個民族世居于此,佛教、伊斯蘭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的多元文化格局。這種文化格局逐漸養(yǎng)成了一種獨特的城市文化氛圍,那就是善于接納,樂于包容。

        著名學者鮑鵬山先生曾在青海從教17年,他在一篇題為《我和我的青?!返幕貞浶陨⑽闹?,深情地表達了對于西寧這座城市文化的激賞與難忘之情:

        到青海后,最讓我們欣喜的,還不是西寧的的繁榮與現(xiàn)代化,而是:這是一座移民城市。我們當時到青海教育學院中文系,系里二十來個老師,除了三四個青海藉的,其他來自上海,山東,天津,四川,陜西,甘肅……而在西寧的任何場合,一桌十個人吃飯,可能就是來自全國十個不同省份的。在全國,這樣的省會,我想,除了西北的拉薩,烏魯木齊,再沒有了。這是西寧最重要的素質(zhì),這是西寧給我的最大的財富,我后來跟所有人談到西寧,我都要說,即此一點,西寧就比絕大多數(shù)省會城市有魅力,因為它由此可以培育人的心胸和眼光。

        而就我的觀察比較,西寧人確實比絕大多數(shù)其他城市的人具有更開闊的胸襟,更開放的眼光,更高遠的目標。生活在移民城市的西寧人,他們知道,世界很大,品類很多,他們足不出西寧,就知道天下林林總總。

        所以,西寧人不會大驚小怪,而是大不驚小不怪——都見過了,驚怪什么呢?不大驚小怪了,就自然有一份從容,有一份自在。而這,是人生很難得的境界,西寧很輕松地就給了我們。

        誠如斯言,自古以來西寧就是西北的咽喉,歷朝歷代的經(jīng)濟貿(mào)易與文化交流都沒有繞開這座古老而偏遠的城邑。青唐城作為其特殊時段上的一個名稱,充滿了歷史的縱深感和文化的包容性。

        猜你喜歡
        茶馬吐蕃西寧
        Dynamical signatures of the one-dimensional deconfined quantum critical point
        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
        云南畫報(2021年10期)2021-11-24 01:06:54
        吐蕃金銀器知見錄
        紫禁城(2020年5期)2021-01-07 02:13:50
        吐蕃相論恐熱降唐考
        西夏及其周邊吐蕃語地名考釋舉隅
        西夏學(2020年2期)2020-01-24 07:43:26
        茶馬古道
        黃河之聲(2019年6期)2019-06-04 09:52:42
        《弟吳宗教源流》(吐蕃史)譯注(二)
        西藏研究(2018年4期)2018-10-30 01:12:20
        輕輕松松聊漢語——“中國夏都”西寧
        金橋(2018年7期)2018-09-25 02:28:28
        青海西寧蘭州格爾木往來更暢通
        石油瀝青(2018年5期)2018-03-23 04:49:19
        騎行“茶馬古道”
        国产av一区二区制服丝袜美腿| 欧美大屁股xxxxhd黑色| 四房播播在线电影| 亚洲亚洲人成综合网络| 国产剧情av麻豆香蕉精品| 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夜夜嗨|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高清| 亚洲天堂av中文字幕| 国产自拍偷拍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偷拍自产在线| 国产一极内射視颍一| 中文字幕经典一区| 亚洲伊人免费综合网站| 亚洲乱码av一区二区蜜桃av| 99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日本熟妇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色欲xxxxx视频|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久系列| 国产三级av在线播放| 国产自拍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狠狠色综合7777久夜色撩人ⅰ| 日产无人区一线二线三线乱码蘑菇|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本中文| 精品人妻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av一区二区| 女人天堂av人禽交在线观看| 午夜男女很黄的视频| 婷婷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视频 | 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无码伊人色 | 精品含羞草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永久免费观看国产裸体美女| 国产精品内射后入合集| 日本少妇按摩高潮玩弄|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a| 成人av综合资源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