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林剛
(營口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營口 115003)
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對復雜性肛瘺的治療價值分析
畢林剛
(營口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營口 115003)
目的 探討復雜性肛瘺采用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復雜性肛瘺患者中隨機抽取124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為復雜性肛瘺?;颊呔橥狻?24例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與對照組(切開掛線術)。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手術治療有效率為96.8%,高于對照組的77.4%,結果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創(chuàng)面恢復時間均少于對照組,結果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結果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在復雜性肛瘺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用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能取得較切開掛線術更為顯著的效果,且并發(fā)癥少,安全可靠,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
復雜性肛瘺;切開掛線;對口引流
復雜性肛瘺是指2個及2個以上瘺管較長并彎曲的肛瘺[1]。該病若不及時進行治療,或治療方法不當,都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肛門失禁、肛門疼痛、肛門狹窄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以往,臨床上多采用傳統(tǒng)切開掛線術進行治療,但該方法對患者的損傷較大,易出現(xiàn)愈合慢、肛門畸形等問題[2]。本研究以124例復雜性肛瘺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復雜性肛瘺患者中隨機抽取124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為復雜性肛瘺?;颊呔橥狻?24例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62例患者中,男55例,女7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37.6±3.6)歲;病程3個月~11年,平均病程(5.3±2.0)年。對照組62例患者中,男54例,女8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37.9±3.3)歲;病程3個月~11年,平均病程(5.1±2.1)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可對比。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 方法:觀察組采用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治療:引導患者取截石位,實施骶管麻醉,并對患者會陰部進行常規(guī)消毒。對患者內外口的數(shù)目、位置等進行探查。經(jīng)由瘺管道在肛內置入探針,確保其探出內口,將一2.5 cm的人造切口作于患者相應肛門后方正中處,確保標志探針與人造外口探入的探針自同一個內口探出。切開齒線以下主管道,自內口中拉出其余部分,并做結扎處理。將切口作于支管外口,對增生部分進行切除,將外口擴大,清理支管壞死部分,確保引流通暢,隨后在切口處做結扎處理。
對照組采用切開掛線術治療:采用與觀察組相同的人造外口方法,確保標志探針與球頭探針充分會和后,放射狀切開低位管道部分,對外口的壞死、瘢痕組織進行清理。對肛門外括約肌深部及恥骨直腸肌的高位管道做結扎處理,切除支管。
1.3 療效評定標準:治療后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創(chuàng)面愈合,視為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好轉,創(chuàng)面未愈合,視為有效;治療后癥狀及創(chuàng)面無改善,視為無效[3]。
1.4 統(tǒng)計學分析:以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計量資料均用(±s)表示,以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療效對比: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8%(2例無效,20例有效,40例顯效);對照組則為77.4%(14例無效,28例有效,20例顯效)。兩組對比,結果有顯著性差異(P<0.05)。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創(chuàng)面恢復時間對比:觀察組住院時間、創(chuàng)面恢復時間分別為(15.0±1.2)d、(19.2±1.6)d,均少于對照組的(24.2±1.9)d、(30.0±2.2)d,結果有顯著性差異(P<0.05)。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2%:1例肛門疼痛,1例肛門畸形。對照組則為21.0%:4例肛門狹窄,3例肛門失禁,3例肛門疼痛,3例肛門畸形。兩組對比,結果有顯著性差異(P<0.05)。
肛瘺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可發(fā)于任何年齡段,以男性青壯年最為常見。該病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考慮與患者肛周膿腫惡性潰爛、肛門靜脈血液流通受阻等因素有關。而復雜性肛瘺一直是肛腸外科難治性疾病,或治療不當,會導致肛門狹窄、畸形、遷延不愈、反復發(fā)作等[4]。
以往,臨床上多采用傳統(tǒng)切開掛線術進行治療,主要是經(jīng)由絲線的慢性機械作用,對病灶血供進行阻斷,具有操作簡單、方便快捷等特點。但傳統(tǒng)切開掛線術僅適用于高位肛瘺患者,而復雜性肛瘺多伴有部分深部死腔,單純應用該方法進行治療的效果不理想,臨床應用受到限制。而且,傳統(tǒng)切開掛線術在手術操作過程中極易損傷患者肛門括約肌,導致其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5]。而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在任何復雜性肛瘺患者中均能獲得較好臨床效果。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能對患者內口進行正確處理,徹底清除死腔竇道內及支管內的感染物質,確保創(chuàng)口清潔,引流通暢。而且,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不會給患者肛門括約肌功能造成影響,有利于促使患者術后創(chuàng)面盡快愈合。而且,在充分確?;颊邇瓤谝魍〞车那疤嵯?,實施對口引流,能有效減少瘢痕的產(chǎn)生,并能減輕對患者括約肌的傷害,從而對其肛門功能進行保護,防止患者出現(xiàn)肛門畸形等并發(fā)癥[6]。
此外,在對復雜性肛瘺患者實施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治療時,需注意以下幾點:①復雜性肛瘺患者多存在1個或多個內口,這就需要在手術過程中對內口進行準確尋找與處理。②對死腔及支管內感染物質進行徹底清除,確保支管死腔有足夠的空間與主管道切口進行會和,從而確保引流通暢,順利排出感染物質及壞死組織。③手術操作過程中避免損傷患者陰道及尿道,降低其術后出現(xiàn)肛門畸形等并發(fā)癥的概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治療的觀察組、實施傳統(tǒng)切開掛線術治療的對照組手術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6.8%、77.4%(P<0.05)。結果表明,在復雜性肛瘺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用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能取得較切開掛線術更為顯著的效果。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住院時間、創(chuàng)面恢復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在復雜性肛瘺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用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能促使患者創(chuàng)面盡快愈合,有利于早日康復。而且,觀察組、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3.2%、21.0%(P<0.05)。充分凸顯出在復雜性肛瘺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用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的安全性與優(yōu)越性。
綜上所述,在復雜性肛瘺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用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能取得較切開掛線術更為顯著的效果,且并發(fā)癥少,安全可靠,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
[1] 邵明.切開掛線對口引流治療復雜性肛瘺64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6,25(3):107+109.
[2] 劉國濤.低位掛線高位擴創(chuàng)引流術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的臨床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5,21(18):45-46.
[3] 林軍,葉細杰,林曉燕.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的臨床觀察[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4,20(4):237-239.
[4] 茆海兵.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治療110例復雜性肛瘺臨床觀察[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1,32(24):60-61.
[5] 劉會彬.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治療復雜性肛瘺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4):656-657.
[6] 繆俊.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治療復雜性肛瘺52例[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13,19(6):703-704.
R657.1+6
B
1671-8194(2017)31-00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