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英
(邢臺市老科協(xié),河北邢臺054000)
果樹盛開科技花
——崗底村科技脫貧致富調查
張士英
(邢臺市老科協(xié),河北邢臺05400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yè)出路在現(xiàn)代化,農業(yè)現(xiàn)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毙吓_市內丘縣的崗底村,就是一個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實現(xiàn)脫貧致富的太行明珠。
崗底村位于河北省內丘縣太行山深處的侯家莊鄉(xiāng),全村215戶,約700人。30年前的崗底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80元,被稱為“九龍崗下窮山莊,窮傻愚名傳四方”。自1984年以來,在全國十六大黨代表、村支部書記楊雙牛的帶領下,崗底村轉變農業(yè)發(fā)展方式,堅持科技治山,高標準治理了533hm2山場,栽種以紅富士蘋果為主的各類果樹20萬株,使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了“花果山”“聚寶盆”,走出了一條靠科技種樹、科技管樹、科技富民的科技扶貧之路。
如今的崗底村山清水秀,果樹漫山遍野,群眾生活富足。村里成立了河北富崗食品有限公司,家家戶戶是股東,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3.5萬元,僅蘋果一項就達到2.6萬元,成為太行山最綠最美的地方。
崗底村以驕人的科技成果,先后榮獲“全國科教興林示范村”“國家級農業(yè)標準化示范區(qū)”“國家園藝植物標準園”“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文明村鎮(zhèn)”等榮譽。生產的“富崗”牌蘋果先后被評為“99世博會銀獎”“中華名果”“中國馳名商標”等,被指定為2008年奧運會專供蘋果。曾經到富崗山莊考察工作的全國政協(xié)原副主席宋健,稱贊富崗山莊是“山區(qū)建設的一面旗幟,太行山中一顆星”。
崗底村依靠科技由窮變富的實踐,充分體現(xiàn)了“知識改變命運,科技就是財富”的真理,為山區(qū)貧困農村依靠科技實現(xiàn)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了經驗借鑒和啟示。
談起崗底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村里群眾都會伸出大拇指說:“多虧了我們的好支書楊雙牛啊”。楊雙牛20世紀80年代初解甲歸田后,靠經營貨棧貿易成了村里的富戶。但面對崗底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期盼眼神,楊雙牛毅然放棄了自己的生意,關了貨棧,走馬上任村支部書記,發(fā)誓要帶領群眾把荒山變成綠水青山、金山銀山,讓全村父老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怎樣才能讓崗底富起來,突破口在哪兒,楊雙牛瞄上了村后荊棘叢生的荒涼山場。楊雙牛和支部一班人始終堅信科技的重要作用,通過考察市場和專家建議,他們把種植“紅富士”蘋果作為荒山綠化、打造富民產業(yè)的首選樹種。從1984年起,一場歷時10年的治山種果的戰(zhàn)役在崗底村打響了,全村勞力齊上陣,放炮、劈山、打壩、修梯田,十年間動土石180萬m3,建了上百個水窖,修了3座塘壩,植樹20多萬株,荒山變成了“花果山”。蘋果樹種上了,怎樣才能種出特色、生產出國際一流的蘋果,癡迷科技的楊雙牛又瞄上了知名大專院校、專家教授,四處拜師,到處求援,執(zhí)著終于換來了回報。中國農業(yè)大學教授胡小松擔任了“富崗”蘋果的常年質量顧問。河北農業(yè)大學教授李保國是崗底“編外村民”,一住就是20多年,手把手為果農講解果樹栽植、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要點,真正把農民變成了專家,把自己變成了農民。崗底村還與河北農大、邢臺農校等建立了合作關系,把崗底做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基地。打鐵還得自身硬,做為領頭人的楊雙牛在抓好科普的同時,沒有放松自身科技素養(yǎng)的提高,積極鉆研果樹技術,參加相應培訓,先后參與完成了科技成果20多項,其中9項獲省、市山區(qū)創(chuàng)業(yè)獎,7項獲河北省科技成果證書,6項獲省、市科技進步獎,成為廣大群眾學科技的典范。
要想產出高品質的蘋果,打造百年品牌,就得有高素質的農民。楊雙牛認識到除了依托外面專家,還得培養(yǎng)自己的隊伍,培養(yǎng)有知識、有文化的新型職業(yè)農民。為此,崗底村從2009年以來,大力推進農民“持證下田”培訓工程。他們與當時正在開展“送教下鄉(xiāng)”的邢臺農業(yè)學校簽訂了農民“持證下田”培訓協(xié)議,明確該村208名農業(yè)生產勞動力必須經過學校培訓,達到一定水平并取得相關證書后,才能“持證下田”。為調動群眾學習的積極性,村里還規(guī)定:凡“持證下田”的果農種出的蘋果,每1kg收購價比無證者高2毛錢;年滿60歲的持證者享受村里的養(yǎng)老金比無證的多一倍;對參加培訓考試的前10名給予獎勵,第一、二、三名分別獎勵1500元、1000元和500元,第四至十名各獎勱200元。同時還制定了鼓勵本村學生考大學的獎勵辦法,在全村營造了崇尚科技、積極參加學習培訓的良好風氣。目前崗底村有62位農民是大專生,100位果農是中專畢業(yè),有191人獲得農業(yè)部頒發(fā)的初、中級果樹工技能證書,成為農民“持證下田”全國第一村?,F(xiàn)在,富崗蘋果基地的每個果園,都樹有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果園經營者的學歷、獲得證書級別、果農的承諾等,所有果園全部建立日志檔案,真正做到了“無證難上崗,持證好下田”。培養(yǎng)出的職業(yè)農民和蘋果專家,在管好自家果園之余,還經常到外村、外地指導果農科學種植管理果樹,被譽為太行山果樹技術推廣的“播種機”。
飽經市場經濟歷練的楊雙牛非常清楚,三流的企業(yè)靠苦力,二流的企業(yè)靠產品,一流的企業(yè)靠專利,超一流的企業(yè)靠標準。他邀請專家根據(jù)崗底的環(huán)境特點,制定了《富崗無公害優(yōu)質蘋果生產標準》《富崗蘋果檢驗檢測標準》和《富崗蘋果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在此基礎上,他們量身定做了蘋果生產“128道工序”,對果樹什么時候整枝、什么時候疏花、什么時候疏果、什么時候施肥、什么時候套袋、什么時候澆水、什么時候防蟲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規(guī)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讓果農像工人生產產品一樣,按照一道道工序生產蘋果。為保證128道生產工序落實到位,崗底人還定下“鐵律”:一道工序不到位,罰款100元;兩道不到位,罰款200元;三道不到位,罰款1000元,并收回果園的承包權;誰要說情,按“同罪”罰款。“鐵石心腸”換來了128道工序道道不少,道道做到不缺位。同時,針對消費者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富崗公司建立了國內第一個蘋果類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統(tǒng),消費者可根據(jù)蘋果上所貼的標簽碼,查詢到蘋果在生產、物流、銷售各個環(huán)節(jié)中59項安全信息,真正做到了從“果園”到“餐桌”的全程綠色監(jiān)控?!案粛彙碧O果每年還要隨機取果到中國農大食品學院檢測,以確保果品品質。重過程品質自然就好、價格就高,標準化生產出的“富崗”蘋果個頭、著色、果形、硬度、口感、風味等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成了世界果品中的上上品。目前富崗公司已在北京、石家莊、深圳等十多個大中城市建立了30多家富崗產品專賣店,還開通了阿里巴巴網和淘寶網網上商城,把專賣店設在5億網民的家門口,將優(yōu)質的“富崗”蘋果及系列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年經營額達到1.8億元。目前,“富崗”蘋果基地已帶動周邊山村種植蘋果3900hm2,輻射石家莊、邢臺、邯鄲、承德等市14個鄉(xiāng)鎮(zhèn)369個行政村,年產優(yōu)質果9000kg,直接帶動1.2萬戶貧困農民脫貧致富。
通過對崗底村的調查,筆者深感,如果把崗底村依靠科技發(fā)展果樹產業(yè)、實現(xiàn)脫貧致富的經驗推廣到全國,將會對各地打贏脫貧攻堅硬仗產生多么大的影響。
10.19590/j.cnki.1008-1038.2017.08.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