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程婭楠吳紅霞
護士論壇
我驕傲 因為我的職業(yè)是護士
文 /程婭楠1吳紅霞2
作為學校第一批進入臨床規(guī)培的護理研究生,非常幸運的,我輪轉(zhuǎn)的第一個科室是急診科。本以為我的幸運是有較多的實踐機會可以為今后去其他科室打下基礎(chǔ),然而兩個月后要進行出科總結(jié)時才猛然發(fā)現(xiàn),真正讓我幸運的,是我在這里的深刻體會——“我驕傲,因為我的職業(yè)是護士”。
還記得臨床上第一次面對死亡時你在想什么嗎?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學生”,一次“聲勢浩大”的搶救足以讓我印象深刻。這是一個44歲的中年男性,他來的時候很“安靜”,在吵吵鬧鬧的搶救室還如此“鎮(zhèn)定”,最后又安靜地離開,我甚至不知道他的樣子。120 急救人員推著車進入搶救室的時候還做著心肺復蘇,他就安靜地躺在上面,后面跟著焦急又茫然的家屬。我的老師立刻開始用薩勃、除顫儀、吸引器,迅速且嫻熟,而我卻被突如其來的場面嚇得不知所措,只記得醫(yī)生不斷地重復著“除顫,來,再來一次……”當我終于平復好自己再去找老師的時候,看到她正整理他身下的床單,然后為他整理衣服,輕輕地說了聲“走好”,接著默默地走到一個女人身邊拉住她的手說了什么,大廳里就傳來了痛哭聲,我的眼淚也忍不住掉了下來,原來那是他的女兒。事后我問老師:“是不是在臨床久了,見過的生離死別多了,就不會再難過了?”老師搖搖頭:“孩子,你是第一次經(jīng)歷這樣的情況吧。我在剛進臨床的時候跟你一樣,但是有時候面對病人,我們有太多的束手無策,對于生命垂危的病人,大家都會有情緒波動,但是穿上白衣,我們就比別人多了責任,沒有那么多時間去宣泄情緒,因為只有我們在和病人一起戰(zhàn)斗。”
前幾天急診科發(fā)出了一封“生命召集令”,因為我們接收了一位特殊的病人。我跟老師接班的時候,他就處于昏迷狀態(tài),而他與周圍其他患者截然不同的是——床前沒有家屬。他的名字是老師們通過公交公司查到的,而派出所給出的反饋信息為:他屬于空掛戶,戶口上只有他一人,妻子、子女均查不到。但是復雜的情況并沒有影響醫(yī)院為他提供治療,大家一邊齊心協(xié)力地通過朋友圈、新聞媒體等為他尋找家屬,一邊加強對他的治療和護理,及時巡視、定時翻身,輪班的老師在他病情好轉(zhuǎn)可以進食后輪流給他買飯、喂飯,后來他的床頭桌上就滿是老師們送來的水果和牛奶。最讓我開心的是一次中午喂飯的時候,他竟然含糊不清地說了句“好人,你們吃吧”。突然地,我就覺得白衣天使這個詞很有畫面感。很多人贊頌護士像雨露,滋潤了患者干涸的心田,而此刻,我卻僅僅想把護士比作一滴水,給即將被沙漠掩埋的探險者的一滴水,就是這一滴水,讓他又有了生存的信念。雖然現(xiàn)在沒有家屬和朋友陪在身邊,但是我想,這位“身份特殊”的叔叔一定會以更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現(xiàn)況,以更堅強的心態(tài)與疾病斗爭。
由于父親在醫(yī)院工作,很久以前我就聽過一個說法:“醫(yī)院里最令人心酸的是父母為子女的哭泣”,卻沒想到,我剛來不久就遇到了。他家與別人都不同,病床周圍 360 度全是家屬,老的已經(jīng)頭發(fā)花白,小的也就剛會打醬油的年紀,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了。我好奇地翻看了他的病例,然而 30多歲的年齡和腦出血、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放在一起無比的刺眼,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老師告訴我他的瞳孔已經(jīng)散大了。這時我才看到角落里坐著一個奶奶在默默地流淚,她哭得很安靜,沒有撕心裂肺的叫喊,卻讓人很揪心,他是她的孩子,然而醫(yī)生卻“殘忍”地宣布了他的死亡。奶奶最后只說了一句話:“交給護士吧”。然而就是僅有的這句話,讓我深刻體會到了醫(yī)護在一個人生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當我們呱呱墜地時看到的首先是醫(yī)生和護士,生命殆盡時陪伴在側(cè)的也是醫(yī)生和護士。這個職業(yè)賦予了我們太多的愛與責任,同時更寄托了患者和家屬的信任,無論是生還是死,他們都愿意給予的這一份信任,永遠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盡管在急診只待了兩個月,但是每一天的經(jīng)歷都讓人難以忘懷,雖然有時候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都很疲憊,但我還是慶幸現(xiàn)在的規(guī)培讓我們接觸臨床,在職業(yè)生涯的開始就充滿了職業(yè)認同感。作為護士,也許我們很平凡,但是并不平庸;作為護士,也許我們不施粉黛,也沒有華麗的衣服,但是白衣白帽就足以讓我驕傲,因為我的職業(yè)是護士!
/1.山西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
2.山西省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