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吉振勇++潘學春++盧國強
摘 要:鎮(zhèn)豇2號是以青豇80為母本,以之豇28-2為父本雜交后系統(tǒng)選育而成的豇豆新品種。中熟,花紫色,嫩莢翠綠色,平均莢長61.73 cm,寬0.8 cm,平均單莢質量25.28 g。從播種至采收嫩莢63.6 d;每667 m2產量平均
1 557.06 kg;田間對葉霉病和根腐病抗性強;種子腎形,平均百粒質量18.12 g;適合全國春秋露地栽培。
關鍵詞:蔓生豇豆;鎮(zhèn)豇2號;選育
中圖分類號:S6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3547(2016)24-0050-02
傳統(tǒng)的青色豇豆,因顏色深、纖維多、品質相對較差,不太受南方市場的歡迎。而傳統(tǒng)的綠白條豇豆,雖品質好,但因顏色淺、易鼓籽、不耐儲運等,市場受到限制。為此選育品質好,不易鼓籽的翠綠色豇豆新品種是市場之急。鎮(zhèn)江市鎮(zhèn)研種業(yè)有限公司從2004年開始豇豆雜交后代系統(tǒng)選育,經過多年多代的選育,培育出鎮(zhèn)豇2號豇豆新品種,目前市場反映良好,累計推廣面積達26 680 hm2次。
1 選育過程
母本青豇80,中熟蔓生,株高250~300 cm,主蔓分枝3~5個,花紫色,莢青綠色,平均莢長65 cm,橫徑0.9 cm,單莢質量26 g左右,一般667 m2產嫩莢1 500 kg,種子腎形、紅色。父本之豇28-2,株高
280 cm,花淺紫色,鮮莢綠白色,平均莢長60 cm,橫徑0.8 cm,單莢質量25 g左右,一般667 m2產量
1 400 kg左右,種子腎形、紅色。
2004年春配制雜交組合,當年秋季進行加代育種,按目標方向選育。經2005-2006年2 a 4代的純化,2007-2008年進行目標單株系統(tǒng)4代選擇,發(fā)現07-98-02表現最好。2009-2010年進行株系擴繁和品系對比,2011-2012年進行多點試驗,2014-2015年參加江蘇省豇豆新品種多點鑒定試驗。2015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委員會鑒定(蘇鑒豇豆201509),并定名為鎮(zhèn)豇2號。
2 選育結果
2.1 豐產性
①多點試驗 2011-2012年春季在鎮(zhèn)江、揚州、徐州3市進行多點試驗,以早豇4號為對照,采取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行距60 cm,穴距30 cm,每穴2株,小區(qū)面積20 m2,每667 m2 3 500穴,小區(qū)四周設保護行,常規(guī)栽培管理。結果表明,2011年鎮(zhèn)豇2號平均鮮莢產量1 658.30 kg/667 m2,比對照早豇4號增產16.11%;2012年鎮(zhèn)豇2號鮮莢產量為1 578.24 kg/667 m2,比對照早豇4號增產15.81%(表1)。
②鑒定試驗 2014年春季在南京、如皋、太湖、贛榆、沿海、宿遷6個縣市參加江蘇省豇豆新品種鑒定試驗,播種日期依次為3月26日、4月3日、4月5日、4月21日、4月22日和4月5日。以早豇4號為對照,采取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行距
60 cm,穴距35 cm,每穴2株。小區(qū)面積21.6 m2,每667 m2 3 200穴,小區(qū)四周設保護行,常規(guī)栽培管理。結果鎮(zhèn)豇2號鮮莢平均產量1 596.68 kg/667 m2,比對照增產10.76%。
2015年春季在南京、如皋、常熟、贛榆、沿海5個縣市參加江蘇省豇豆新品種鑒定試驗,播種日期依次為4月9日、3月26日、4月8日、4月10日、4月20日。以早豇4號為對照,采取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行距60 cm,穴距35 cm,每穴2株。小區(qū)面積21.6 m2,每667 m2 3 200穴,小區(qū)四周設保護行,常規(guī)栽培管理。結果鎮(zhèn)豇2號鮮莢平均產量為
1 517.43 kg/667 m2,比對照增產20.07%(表2)。
2.2 品質
調查結果表明,鎮(zhèn)豇2號平均莢長61.73 cm,單莢質量25.28 g,條形順直,鮮莢背縫線不明顯,纖維素含量少,蛋白質含量39.8%,口感評價為脆糯。
2.3 抗病性
經江蘇省2 a鑒定調查,鎮(zhèn)豇2號豇豆對根腐病表現為高抗,對病毒病、銹病、葉霉病表現為抗。
3 特征特性
中熟,花紫色,嫩莢翠綠色,平均莢長61.73 cm,寬0.8 cm,平均單莢質量25.28 g。條形順直,鮮莢背縫線不明顯,纖維素含量少,蛋白質含量39.8%,口感評價為脆糯。從播種至采收嫩莢63.6 d。667 m2產量平均1 557.06 kg。田間對葉霉病病和根腐病抗性強。種子腎形,平均百粒質量18.12 g,適合全國春秋露地栽培。
4 栽培要點
4.1 播種
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露地栽培4~7月均可播種。江蘇省內大棚栽培于3月中下旬播種;保護地采用地膜套大棚栽培,可于2月中下旬播種;秋播于7月中旬左右,每667 m2用種量2 kg左右。
4.2 定植
一般雙行定植,畦面連溝寬135~140 cm,株距25 cm左右,每穴2~3株,每667 m2栽培7 600~8 000株,搭高2.5 m以上的“人”字架。
4.3 肥水管理
667 m2施用有機肥800 kg、優(yōu)質復合肥50 kg作基肥。前期加強肥水促生長,中期控制肥水促掛莢,后期結合澆水增施速效葉面肥,增加返花,促進豐產。
4.4 病蟲草害防治
①加強田間管理 合理密植,做好通風透光,控制水肥比例和施用時機。
②病害防治 對葉霉病和銹病分別用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和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及時防治。
③蟲害防治 對蚜蟲和豆莢螟分別用吡蟲啉和氯氰菊酯及時防治。
④草害防治 畦作好后及時用單子葉除草劑噴施土壤表面,并覆蓋地膜以防雜草生長。生產過程中的雜草要及時采用人工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