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濤 方勝蘭
(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湖北 武漢:430080)
?
高職學生的高考志愿填報行為及其影響因素
游 濤 方勝蘭
(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湖北 武漢:430080)
以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2016級新生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問卷并輔之以訪談的方式,對高職學生高考志愿填報行為及其影響因素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大部分的考生會在自己事先了解過或至少聽說過的學校中選擇就讀學校;考生初次接觸到這些學校的主要途徑是同學和學長的介紹;擇校時考慮的首要因素是就業(yè)前景;填報志愿大都由自己決定;考生希望在高考結束后到填報志愿前這段時間里能得到學校的招生咨詢服務,服務的形式首選招生老師親臨指導和網絡在線咨詢。并以此為基礎,對學校的招生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
高職;高考;考生;高考志愿;招生;高考志愿填報
高考志愿填報,是一項重要而復雜的工作。面對數百所學校的數十個專業(yè),考生的選擇對他們大學階段的學習和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都有深刻的影響。而對招生的學校而言,在生源日趨緊張、校際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如何為考生的高考志愿填報提供服務,以招到合適的考生,并使考生讀到滿意的專業(yè),對學校的生存發(fā)展、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社會聲譽也有重要影響。因此,高職院校把招生工作作為學校的龍頭工作,放在學校各項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上。隨著互聯網技術地快速發(fā)展,學生了解報考學校的途徑和填報志愿的方式都依靠網絡來進行,再加上平行志愿、征集志愿等招生政策的實施,對高職學生高考志愿填報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本文依據相關調查數據,對高職學生高考志愿填報行為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討論,并對高職院校的招生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
1.1 問卷設計
問卷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戶籍類別、學校所在地、學校的性質、高考類別等。問卷的第二部分是問卷的主體,由九個問題組成,分別是:填報志愿前是否了解學校?通過什么途徑了解學校?填報學校時考慮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主要聽取什么人的意見?是否登錄過學校的網頁?高考咨詢期間得到過何種形式的服務?什么時段的開展招生咨詢和宣傳最有效等。
問卷的題型為選擇題。每個問題,均根據實際情況設置了多個可供選擇的答案提供給參選對象選擇;考慮到影響高考志愿填報行為的因素比較復雜,問卷最后設置了一個開放式的問題,以便獲得更科學和更詳細的數據。
1.2 調查方式
本次問卷調查采用的是集中填答法。以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2016級新生為調研對象,由各班級輔導員利用課間或課后10分鐘,現場發(fā)放問卷,限時作答,當場回收。全部調查問卷由課題組驗收核實后,利用Excel進行統計分析。
1.3 樣本情況
本次問卷調查總共發(fā)放問卷2600份,回收有效問卷2532份,有效回收率為97.4%。樣本的基本情況如表1。
高考填報志愿是人生當中的一次重要選擇,考生們在填報志愿時必然是斟酌再三。但志愿的選擇又受多重因素的影響,是多重因素影響的結果。因此,統計分析各種因素對考生高考志愿填報行為的影響非常重要。
表1 樣本基本情況
2.1 考生填報志愿前對學校的的認識
(1)目前,在湖北省招生的高職高專學校有544所[1],在這么多學校中,考生要一個一個看,一個一個選擇,幾乎是無法辦到的。即便是湖北省內的高職院校,也有60所,想要每一所都去了解,也很困難。面多眾多的學校,考生會如何選擇?統計表明,考生在填報志愿前,對報考學校了解的有537人,占回收問卷的22%;聽說過學校的有1119人,占比45%。二者合計為65%(詳見圖1)。這說明大部分的考生填報志愿時,會在自己了解的和聽說過的學校中選擇。在填報志愿前,完全不知道報考學校的有804人,占回收問卷的33%。通過訪談得知,這類考生都是在填報志愿的那幾天才接觸到學校的有關信息,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查閱到了學校的資料,認為正適合自己的選擇;二是聽到同學和老師的推薦;三是臨時得到招生人員的指導;最后一種情況是亂點鴛鴦譜。
圖1 考生填報志愿前對學校的認識程度
(2)考生在填報志愿前了解學校的途徑很多,排在第一位的是同學或學長推薦,占22%;以后依次是招生老師的宣傳占19%,《湖北招生考試》雜志占14%,學校的招生簡章占10%;有14%的學生是通過百度(8%)和學校網站(6%)知道和了解學校的。家長和考生都很少人參加招生咨詢會(只有1%);中學老師在學生填報志愿前幾乎沒有給學生推薦學校(6%)(詳見圖2)??梢?,同學之間的口口相傳、學長的介紹、招生老師的宣講,是考生初次接觸和了解學校的主要途徑。
圖2 考生初次了解學校的主要途徑
(3)值得注意的是,有65%的考生在報考學校之前登陸過學校網站,其中23%的考生多次登陸過學校網站(詳見圖3)。這可以理解為,考生通過同學間的口口相傳和招生老師的宣傳知道和初步了解學校后,會進一步通過網絡核實和深入了解學校的詳細情況。在信息高度發(fā)達的現代社會,任何信息都可以通過網絡獲得,因此,建設好校園網,維護學校的網絡形象,對于提高學校的招生錄取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沒有校園官網的支撐,靠招生人員豎立起來的學校形象可能因此毀于一旦。
圖3 考生填報志愿前登錄校園網的情況
2.2 考生的填報志愿行為
(1)高考填報志愿,其重要性猶如第二次高考,是社會的熱點、家庭的大事。有效填報志愿,就讀自己滿意的學校,對考生的在校學習及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有深刻影響。統計結果表明,63%的考生是自己決定填報志愿,23%的考生是聽從家長的決定(詳見圖4)。當然,考生的決定是多重因素影響的結果。盡管大部分考生高考志愿的最后的決定是自己做出的,但不排除學生、家長、老師、招生宣傳人員等對他的影響。因而這個結果,要結合圖1和圖2的結果來分析,方可據此得出客觀的判斷。
圖4 高考志愿的決定者
(2)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意識逐漸增強。在填報志愿的具體操作上,也體現了考生自主操作的特點。統計表明,在學校機房填報志愿的只有660人,約占樣本量的27%;而在自家電腦填報志愿的有984人,在親友家電腦上填報志愿的有316人,在網吧填報志愿的考生有458人,這三者合計達到69%(詳見圖5),而這三種場所都是學生自主性較強的場所。隨著電腦的普及和高考錄取方式不斷變化,考生填報志愿的獨立性會越來越強,中學機房作為考生填報志愿服務的功能已經逐漸淡化。
圖5 考生填報志愿的場所
(3)考生在選擇學校時,最看重的是將來的就業(yè)前景,選擇該項的考生738人,占被訪學生29%;其次是學校的專業(yè)特色,選擇該項的考生有528人,占比21%;再其次是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社會聲譽,占比13%。顯然,在就業(yè)的壓力下,學校的地理位置、生活條件、學費等,都放在了其次的位置(詳見圖6)。就業(yè)前景、專業(yè)特色、教學質量和社會聲譽三者聯系非常密切,相互包含,不能截然分開。就業(yè)前景好,就會表現為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社會聲譽好;專業(yè)特色影響就業(yè)前景,也是形成學校社會聲譽的關鍵因素。
圖6 考生填報志愿時考慮的因素
2.3 學校的招生咨詢服務
(1)考生接受的招生咨詢服務形式。目前考生接受的招生咨詢服務中,有近一半的是QQ或微信咨詢服務,二者合計達到46%。其次是電話咨詢服務,占23%。有21%的學生沒有選擇招生咨詢服務或者沒有得到過招生咨詢服務(詳見圖7)。接受現場咨詢的也只有10%。與考生交流得知,各種高考招生咨詢會雖然能直接與招生學校接觸,但由于時間、地點的限制,很多考生沒有參加。而且咨詢會的現場人數多、學校多,考生和招生咨詢人員之間只能短暫、膚淺接觸,無法深入交流。
圖7 考生得到的咨詢服務狀況
(2)在接收招生咨詢服務的時間選擇上,45%的學生希望在高考后到填報志愿前這段時間能夠得到咨詢服務;其次是填報志愿期間,占比27%。在高考之前,有咨詢服務需求的學生較少,且離高考時間越遠,咨詢服務需求越低(詳見表2)。
表2 招生咨詢服務的最佳時間
(3)最有效的招生宣傳手段是招生老師的介紹,占比達到28%,這種方式傳達的信息更直接、準確,能夠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可以解答學生的疑惑,更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其次是學校的網站(QQ、微信群)和學校的招生宣傳資料,分別是27%(見表3)。網絡作為信息量大、時效性強的資訊手段,得到了考生的廣泛關注,而且QQ和微信也是與考生一對一的交流,這種交流往往促成學生最后決定。招生簡章等宣傳資料畢竟為官方的正式文件,具有法定效力,也是打動學生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學的任課老師或許可以幫著推薦學校,但學生大都要經過與招生學校的接觸,才能最后確定。
表3 最打動考生招生宣傳方式
通過對2016級新生的高考志愿填報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大部分的考生會在自己事先了解過或至少聽說過的學校中選擇就讀學校;
(2)考生初次接觸到這些學校的主要途徑是同學和學長的介紹、翻閱湖北招生考試雜志或學校的招生簡章;
(3)考生擇校時首先考慮的是該校為考生提供的就業(yè)前景;
(4)考生填報志愿大都由自己決定,而且是在家里、網吧、親友家里等能夠充分自主的場所填報志愿,但是家長、同學、親友、老師等周邊的人會對考生的決定有影響;
(5)考生希望在高考結束后到填報志愿前這段時間里能接收到學校的招生咨詢服務,服務的形式首選招生老師親臨指導和網絡在線(QQ、微信)咨詢兩種方式,其中招生老師的指導是最能打動學生的方式;
(6)大部分考生會在填報志愿前登陸報考學校的校園網。
基于以上結論,學校要做好招生工作,為考生報考學校提供服務,必須注意以下三點:第一,從長期來看,要以就業(yè)為導向,努力提高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社會聲譽,提高畢業(yè)生就業(yè)質量,這是做好學校招生工作的基礎;第二,高考前要盡可能讓考生接觸和了解學校,對學校有初步的印像,最好能建立起一定的聯系通道;第三,填報志愿前要有招生人員為考生提供直接的招生咨詢服務,要建設維護好校園網,要給考生建立可以直接一對一咨詢的QQ和微信互動圈。
本文的結果和結論,是針對所有考生不加分類地統計分析得到的。實際上,不同特征類型的考生,如不同戶籍類型、屬地類型、學校類型的考生,其志愿填報行為及其影響因素有較大的區(qū)別。關于這些問題,作者將在另文中予以分析。
[1] 湖北招生信息網.湖北省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高職高專文理類錄取院校平行志愿投檔線[EB/OL].(2016-8-14)[2016-10-15].http://zsxx.e21.cn/e21html/zsarticles/gaozhao/2016_08_14/78287.html.
[2] 徐云慧,聶恒凱,姚亮.高職院校招生困境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14(33):26-29.
(責任編輯:李文英)
Factors Affecting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andidates’ Choices of Universities
You Tao Fang Shenglan
(Wuhan Engineering Institute, Wuhan 430080, Hubei)
Taking freshmen of 2016 of Wuhan Engineering Institute as objects, this paper runs a statistical survey on factors affecting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andidates’ choices of universities with the aid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It is noticed that most of the candidates would choose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they’ve learnt about or at least heard about from classmates or senior schoolmates. When choosing universities, promising prospect of good jobs is always put first. Most of the students made their own choices. Students expect colleges to provide enrollment consulting services from teachers responsible for enrollment in person or online. Students also give their ideas and suggestion to enrollment in Wuhan Engineering Institu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andidates; choices of universities; enrollment
2016-10-18
湖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4年度立項課題《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與實踐》(2014B438)的階段成果
游 濤(1962~),男,教授,正高級工程師.Email:12372613@qq.com.
G718.5
A
1671-3524(2016)04-00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