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愛麗
(泰安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山東泰安271000)
淺析農作物需肥規(guī)律及根外施肥技術
喬愛麗
(泰安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山東泰安271000)
在對農作物進行種植后,應保證其可以正常的生長,在這個過程當中,農作物的生長大多會出現兩個比較極端的現象,一種是養(yǎng)分律最大,一種是養(yǎng)分律最小。養(yǎng)分律最大主要指的是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會有一個最旺盛的生長階段,在這個階段農作物所需要的養(yǎng)分也是最多的;養(yǎng)分律最小主要指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在一個特定的時期所需要的養(yǎng)分最少,但是在這個階段,農作物對養(yǎng)分的需要也是最為迫切的,如果在這個時期得不到所需要的養(yǎng)分,會嚴重影響到農作物的產量。掌握好農作物的需肥規(guī)律和根外施肥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確保農作物的產量,促進農作物增產。
農作物;需肥規(guī)律;根外施肥技術
在對農作物進行種植后,其生長的過程是漫長的,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兩種常見的情況:最大養(yǎng)分律和最小養(yǎng)分律。通常所說的最大養(yǎng)分律是指在農作物整個生長過程中,會有一個最旺盛的生長階段,這一階段中農作物所需要的養(yǎng)分也要高于其他階段。同時,在農作物生長的過程中還存在另外一個關鍵階段,這一階段中農作物所需要的養(yǎng)分相對較少,但是卻非常迫切,這個階段就是常說的最小養(yǎng)分律。
在農作物生長的中后期,農作物根部對肥料的吸收能力會降低,此時如果大量地對根部追加肥料會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①造成養(yǎng)分的倒流,農作物會因肥料過多發(fā)生燒根現象影響到產量。②導致農作物出現倒伏現象,給收成帶來不可估量的后果。③在農作物生長的過程中,大量地使用肥料會使多余的化肥殘留在土壤中,或是固定在土壤中,無法發(fā)揮其應有的效力,得不到預期的效果[1]。④大量使用化肥還會給土壤和自然環(huán)境帶來污染,造成土壤酸化、重金屬含量增加、污染周邊的水源環(huán)境等,土壤中原有的養(yǎng)分也會流失,降低耕種的質量和農作物的產量[2]。一般情況下,自然環(huán)境里土壤中的pH值每下降0.5%,所需要的時間是100年。但是現實生活中對土壤的過度使用和開發(fā),在短短的10年里就達到了100年的“效果”;⑤過度地使用化肥會使農作物病蟲害產生抗藥性,不僅不能防治病蟲害,反而還會降低農作物的整體質量。
常見的農作物根外施肥技術的主要方法是對農作物的葉面進行噴肥,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解決農作物最小養(yǎng)分律階段對肥料需求量減少又迫切需求的現象,更好地掌控最大養(yǎng)分律和最小養(yǎng)分律階段對肥料的不同需求,保障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在小麥的生長過程中,如果葉子變黃或是出現生長無力的現象,可以在出現問題的地塊使用經過稀釋的氮素肥液,將其均勻地噴灑在葉面上,2次噴灑施肥的時間可以間隔7 d。沒有出現上述情況的小麥,可以噴灑0.4%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在生長的過程中,如遇到干熱風現象,將草木灰水當作肥料也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
葉面肥噴灑是水稻根外施肥中經常使用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水稻的莖葉不吸收養(yǎng)分,提升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在水稻生長的后期,為了避免脫氮和生長無力的現象,必須要對其使用氮肥,以提升水稻的生長周期。水稻生長到后期,一般會使用磷肥并且必須保證長期使用,這種做法可以使水稻的成熟期提前,保證質量、產出率。在水稻開始抽穗直到灌漿的這個周期中,一般使用2%的過磷酸鈣,按照一定的比例與水進行混合后噴灑,次數為2次。為了保證水稻抽穗的整齊度,可以噴灑含有硼、鋅的肥料,保證養(yǎng)分的充足。
根外施肥技術不光可以使用在小麥和水稻這兩種農作物上,還適用于蔬菜、水果、其他糧食作物上等,根外施肥技術具有運用靈活、經濟高效、增產保質的優(yōu)點。
眾所周知,在農作物生長的過程中會受到病蟲害的威脅,這時就需要適量地使用藥肥幫助其生長。在使用肥料時,應根據農作物的實際情況選擇農藥的品種和使用的劑量。同時,結合小麥和水稻的施肥規(guī)律和根外施肥技術對作物進行根外施肥,保證農作物的生長,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更好地促進我國農業(yè)產業(yè)的發(fā)展。
[1] 王素麗,范永建.淺談葉面施肥[J].吉林農業(yè),2011(07):110.
[2] 謝井軍.論農作物葉面施肥技術的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0(10):47.
1005-2690(2017)11-0087-01
S147
A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