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親緣》探析巴特勒筆下的仿真敘事與時空跨越

        2017-01-12 01:43:33龐好農(nóng)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1期
        關(guān)鍵詞:巴特勒弗斯親緣

        龐好農(nóng)

        (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上海,200444)

        從《親緣》探析巴特勒筆下的仿真敘事與時空跨越

        龐好農(nóng)

        (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上海,200444)

        巴特勒在《親緣》里采用時間旅行的超現(xiàn)實主義表現(xiàn)手法,揭露奴隸制的黑暗,抨擊種族壓迫的反人性。她把現(xiàn)實與幻想有機結(jié)合起來,消除了外祖母悖論、雙向時差悖論和跨時空物品悖論可能引起的邏輯混亂和思維紊亂,繼承和發(fā)揚了黑人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習俗等方面的傳統(tǒng)。巴特勒還把意念和時空轉(zhuǎn)換做了能動的結(jié)合,在小說中設(shè)置了非控制式時空轉(zhuǎn)換、能動式時空轉(zhuǎn)換和意念沖突式時空轉(zhuǎn)換。此外,巴特勒還采用了警方介入、目睹體驗和史實呼應(yīng)的策略,沖破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的樊籬,精心建構(gòu)其時空轉(zhuǎn)換的可信性,從主觀內(nèi)省的角度,展示跨時空的超現(xiàn)實場景。

        奧克塔維亞·E·巴特勒;《親緣》;仿真敘事;時空跨越;超現(xiàn)實主義

        奧克塔維亞·E·巴特勒(Octavia E. Butler, 1947—2006)是20世紀下半葉的著名美國科幻小說家,其科幻小說主要探索種族和性別問題對未來社會的巨大影響。她的代表作是《親緣》(Kindred, 1979)。在這部小說里,她采用時空旅行的超現(xiàn)實主義表現(xiàn)手法,揭露了奴隸制的黑暗,抨擊了種族壓迫的反人性,披露了悲壯而慘烈的19世紀黑奴生活。美國學界給予《親緣》很高的學術(shù)評價。著名學者帕米拉·貝多利把該書譽為新奴隸敘事的經(jīng)典之作,認為巴特勒借古喻今,揭示了美國南方種族問題的歷史淵源。[1](73)基思·布克和安瑪莉·托馬斯認為巴特勒吸取了拉美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精華,在沉痛反思美國黑人歷史時,奮力開鑿“文化巖層”,展現(xiàn)了種族歧視和種族偏見給黑人帶來的巨大災難,從西方文明的視角去重新審視黑人文化傳統(tǒng)。[2]珍妮·戴維斯認為巴特勒通過荒誕、怪異的描述手法,將現(xiàn)實夸張、變形,從而更深刻地描繪出南方奴隸制的真實狀況。[3](29)近年來,中國學界開始關(guān)注這部小說。林曉從心理學角度探討了憂郁在非裔美國人達娜自我身份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頌揚了黑人在被客體化過程中的抗爭精神。[4]魏艷從女性主義的視角研究了跨種族戀情與美國種族價值觀的沖突,抨擊了白人男性對黑人女性的種族歧視和性別壓迫。[5]吳素貞把種族之間的語言選擇問題視為一種權(quán)力爭奪,認為美國非裔人的語言爭奪是為了爭取自我解放和實現(xiàn)自我書寫。[6](72)中外學界對該小說的主題思想和文體特色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但對其敘事策略的探究還不多見。其實,該小說的跨時空敘事策略獨具特色,可以視其為對法國后現(xiàn)代理論家讓·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年)“仿真敘事”理論的文學圖解。鮑德里亞認為,“仿真敘事運用類像的基本原理,站在后現(xiàn)代的立場,拋棄一切對現(xiàn)實真實的應(yīng)用而轉(zhuǎn)向超現(xiàn)實,即一個由擬像構(gòu)成的世界,認為擬像模型和符號可以形成結(jié)構(gòu),消解模型與真實之間的差別?!盵7](56)因此,仿真敘事是不依據(jù)于任何先于寫作的目的、意圖、本質(zhì)規(guī)律或原則,而是通過跨時空的戲仿方式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本生產(chǎn)的一種敘事策略。[8](164)巴特勒在這部小說里通過歷史事件的仿真描寫,生動再現(xiàn)了美國南方奴隸的生存狀況和社會發(fā)展史,建構(gòu)了文本中的“真實”歷史。該小說所采用的仿真敘事不但深化了作品的主題,而且拓展了后現(xiàn)代小說敘事的新空間。因此,本文擬采用鮑德里亞“仿真敘事”理論的基本原理,從三個方面來探索巴特勒在《親緣》里所采用的仿真敘事與時空跨越之間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跨時空時差悖論的消解、意念與時空轉(zhuǎn)換和仿真敘事的自證策略。

        一、跨時空時差悖論的消解

        時間旅行(Time travel),或稱時空旅行、時光旅行、穿越等,泛指人或物由某一時間點移動到另外一個時間點。[9](52)事實上,所有的人都順著時間一分一秒地自然前進,所以時間旅行單指違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時間變化規(guī)律,或者進入未來的某個時間,或者回到過去的某個時間。時間旅行的概念最早出現(xiàn)在19世紀的科幻作品中,以H·G·威爾斯(Wells, 1866—1946)為代表的英國作家幻想了一個時間機器。人登上時間機器,利用控制系統(tǒng)來確定任何一個日期(過去或未來),然后時間機器就可以在瞬間將他帶到過去或?qū)淼哪硞€時刻?,F(xiàn)代人進入未來空間和過去空間的事件必然會引起現(xiàn)代人與過去的人或未來的人之間的交往、沖突和融合。這樣的交往通常會導致各種悖論的出現(xiàn)。如果這些悖論處理不好的話,這些作品會被讀者視為荒誕的狂想曲。正如鮑德里亞所言,“仿真敘事的后現(xiàn)代性在于:類像與真實之間的界限被模糊化,文本的‘現(xiàn)實’成為‘超真實’的,不僅真實本身在‘超真實’中得到升華,而且,真實與想象的沖突也得到相應(yīng)的化解?!盵7](26)因此,為了增強仿真敘事的親和力和可信度,巴特勒在《親緣》里主要消解了三類時差悖論:外祖母悖論、雙向時差悖論和跨時空物品悖論。

        首先,巴特勒在《親緣》的小說情節(jié)建構(gòu)中以跨時空救援的方式化解了外祖母悖論。外祖母悖論主要是指:如果一個人真的“返回過去”,并且在其外祖母孕育其母親之前就殺死了外祖母,那么這個時間旅行者本人還會不會存在呢?這個問題很明顯:如果沒有外祖母,就不會有母親;如果沒有母親,也就不會有旅行者本人;因此,他又怎能“返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外祖母呢?[10]外祖母悖論是時間旅行中一個難以消解的悖論。在《親緣》中,巴特勒也面臨如何解決外祖母悖論的問題。小說主人公達娜·富蘭克林(Dana Franklin)的外祖母的父親是白人奴隸主魯弗斯·韋林(Rufus Weylin)。他生活在19世紀上半葉,犯下了奸淫、殘害和販賣黑奴的罪行。生活在20世紀70年代的達娜通過時間旅行或時空倒流的方式進入了100多年前的美國南方社會。魯弗斯每次遇到危險時,都是達娜通過跨時空的方式趕去施救。達娜目睹了魯弗斯從四五歲幼童發(fā)展成為兇殘奴隸主的主要過程。在這期間,達娜由于憤恨奴隸主的荒淫殘暴,多次產(chǎn)生了不救他的念頭,但是如果不救他,他就會死去;如果他死了,她的外祖母黑格(Hagar)就沒有出生的機會了,而作為黑格的后代,達娜也無法出生了。達娜作為后世之人,熟知家譜。因此,她不得不維系自己與魯弗斯的關(guān)系,不得不每次都及時出手施救。只有通過這樣的描寫,巴特勒才能保證在自己設(shè)計的時光倒流中不會出現(xiàn)外祖母悖論之類反歷史和反邏輯的敘事。

        其次,巴特勒在《親緣》中還設(shè)置了雙向時差悖論。這個悖論指的是時間在兩個世界(現(xiàn)世時空和昔世時空)中的運行速度不一致而引起的悖論。巴特勒在《親緣》中所設(shè)計的時空分為兩個體系:一個是達娜和凱文(Kevin)所生活的現(xiàn)世體系,時間是1976年6月9日至7月4日,共20多天時間,這個時間是大多數(shù)現(xiàn)代國家都采用的時間體系。另一個是魯弗斯所生活的昔世體系,大概是從1819年6月至1840年7月。達娜的第一次時間旅行開始的現(xiàn)世時間是1976年6月9日,到達的昔世時間是1819年6月9日。達娜從河溝里把落水的魯弗斯救上岸,所花的時間在現(xiàn)世時空體系里不超過10秒,但在魯弗斯的時空體系卻長達數(shù)小時;當時魯弗斯只有四五歲。第二次時間旅行中,達娜去魯弗斯家撲滅他引燃的窗簾大火,魯弗斯那時大約七八歲。在現(xiàn)世時空體系里她的消失時間只是兩三分鐘,但在魯弗斯的時空體系里卻是數(shù)天。第三次時間旅行是達娜帶著凱文去救助從樹上掉下來、摔壞了腿的魯弗斯,當時魯弗斯已經(jīng)12歲。在現(xiàn)世時空體系里達娜的消失時間不到一天,但在魯弗斯的時空體系里卻長達兩個月;從魯弗斯的昔世時空回來后,達娜在現(xiàn)世時空的家休息了8天,但凱文沒能和她一起返回。第四次時間旅行出現(xiàn)在1976年6月19日,達娜去營救被黑奴埃塞克(Issac)打得快要斷氣的強奸犯魯弗斯,當時魯弗斯看上去已有十八九歲。在現(xiàn)世時空體系里,達娜消失的時間只有大約三個小時,但在魯弗斯的時空體系里卻長達八個多月。第五次時間旅行是達娜去昔世空間探望因痢疾臥床不起的魯弗斯。在現(xiàn)世時空體系里,魯弗斯只有幾天沒與達娜見面,但在其時空體系里已有六年未見達娜了。在第五次時間旅行里,達娜成功地把凱文帶回現(xiàn)世時空,并和凱文在現(xiàn)世時空的新家呆了15天。第六次時間旅行出現(xiàn)在愛麗絲(Alice)上吊自殺之時,達娜在心靈感應(yīng)中身不由己地被帶入時間旅行,前去告別死去的好友——其血緣上的曾祖母愛麗絲。在現(xiàn)世時空體系里達娜消失了大約三個小時,但在魯弗斯的時空體系里卻是三個月??偠灾吞乩赵谶@部小說里設(shè)置的是以敘述人為軸心的時差觀?,F(xiàn)世時空的26天相當于昔世時空的20多年。魯弗斯第一次召喚達娜時還只是一個小孩,但在小說結(jié)束時他已經(jīng)長大成25歲的成熟男性了。為了解決昔世時空和現(xiàn)世時空的時差悖論,巴特勒特意把現(xiàn)世時空設(shè)置為基準,這樣達娜就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往返不同的時空。這樣的情節(jié)設(shè)計有助于小說主人公在有限的現(xiàn)世時空遨游無限的昔世時空,雙向時差悖論的消解也有利于敘事時空的視角能動轉(zhuǎn)換。

        最后,巴特勒所提出的跨時空物品悖論指的是把一個時代的物品通過時間旅行而帶入另一個時空。在《親緣》里,時空穿越中的物品悖論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把昔世空間的泥土、打濕的衣服和滴著血的傷口帶回現(xiàn)世空間;二是把現(xiàn)世空間的阿司匹林等藥品帶入昔世空間。每次達娜在昔世空間遇到生命危險時都會突然地、出乎意料地昏厥過去,從而回到現(xiàn)世時空。鞋上的泥土、衣服上的水、被人打傷的軀體和滿面的鮮血等都是昔世時空的產(chǎn)物或昔世時空里他人行為所留下來的痕跡。這些東西和狀況以原樣出現(xiàn)在現(xiàn)世時空,這非常有助于建構(gòu)穿越的藝術(shù)真實性。此外,達娜發(fā)現(xiàn)現(xiàn)世時空的很多物品在昔世時空里都沒有。于是,她把現(xiàn)世時空的止痛藥、刀子等物品帶入昔世時空。魯弗斯對現(xiàn)代的藥品非常信賴,甚至還產(chǎn)生了依賴感。他每遇到頭疼,都會服用阿司匹林之類的藥品。然而,間隔了100多年的藥品怎么繼續(xù)保持療效?有100多年時空隔離的濕衣服怎么還是濕的?按常理,藥品的療效是有期限的,濕衣服上的水分幾天后是會蒸發(fā)掉的。為了解決這一悖論,巴特勒采用了把昔世時空與現(xiàn)世時空無縫銜接的方式,漠視時空差異對物品的物理性影響,使帶入另一時空的物品超越人們的常識和傳統(tǒng)觀念,繼續(xù)保持原有狀態(tài)和功效??鐣r空物品悖論的消解使現(xiàn)世時空的物品可以穿越到一百多年前的昔世世界,昔世時空的物品也可以穿越到現(xiàn)世世界。這樣的描寫帶有陌生化敘事的特色,對跨時空物品悖論的此種消解不但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性,而且還避免了文本描寫中可能出現(xiàn)的邏輯混亂。

        簡而言之,跨越時空的時間悖論是通過對過去場景的再現(xiàn)來表達生活現(xiàn)實的一種創(chuàng)作手法。時間旅行是工具,表現(xiàn)生活現(xiàn)實才是目的。用超現(xiàn)實主義的手段將現(xiàn)實和幻想有機結(jié)合起來,展示給讀者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相混合的世界,其中的主客觀事物也失去時間界限的束縛。巴特勒是要“創(chuàng)造一種既超自然而又不脫離自然的氣氛;其手法則是把現(xiàn)實改變成像神經(jīng)病患者產(chǎn)生的那種幻境”[11](399)。他對外祖母悖論、雙向時差悖論和跨時空物品悖論的消解是仿真敘事在超現(xiàn)實主義小說層面的具體運用。在巴特勒的筆下,文學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很難從真實與虛構(gòu)這一對矛盾的演繹來描述。該小說既沒有真實地再現(xiàn)或重建現(xiàn)實的主體性意愿, 也沒有虛構(gòu)超越幻想的文學自足世界。巴特勒對19世紀美國南方種植園生存狀況的超現(xiàn)實主義描寫,在仿真敘事的能動作用下成功地糅合了現(xiàn)實性文學敘事與傳奇性文學敘事的基本元素,極大地提升了新奴隸敘事作品的文學魅力。

        二、意念與時空轉(zhuǎn)換

        根據(j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只要你超光速運動,就會看見時光倒流的現(xiàn)象,似乎時間旅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在當今社會,對于“我們能否回到過去?”這個話題,還沒有定論。迄今為止,能輔助人進行時間旅行的機器或工具還沒有出現(xiàn),穿越時空只是一些科學家的猜測。能趕上光的速度,也許只有人類的意念。意念是“人腦輕度入靜后所產(chǎn)生的一種亞無極思維狀態(tài)。它摒棄了一切介質(zhì)元素,具有無障礙的穿透力和時空超越力”[12](51)。鮑德里亞把意念所引起的“類像”內(nèi)化為人物自我經(jīng)驗的一部分,把意念、幻覺與現(xiàn)實混淆起來,體驗時間的斷裂感和無深度感,實現(xiàn)時空轉(zhuǎn)換的虛擬化。[7](98)因此,在《親緣》中,巴特勒采用意念之法的仿真性來實現(xiàn)人在今昔兩個時空之間的能動轉(zhuǎn)換,使文學意義上的時光倒流得以實現(xiàn)。巴特勒把意念和時空轉(zhuǎn)換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演繹出仿真敘事中時空轉(zhuǎn)換的三種形式:非能動式時空轉(zhuǎn)換、能動式時空轉(zhuǎn)換和意念沖突式時空轉(zhuǎn)換。

        在《親緣》里,巴特勒為了使仿真敘事更加生動逼真,首先采用了非能動性時空轉(zhuǎn)換。這種時空轉(zhuǎn)換指的是在時間旅行中人們無法按照自己的意志決定時間旅行開始的時間和地點,只能被動地接受時間旅行的任意性。巴特勒特地把生命意念導入時間旅行的設(shè)置中;生活在19世紀上半葉的白人奴隸主魯弗斯被設(shè)計成生活在20世紀60年代的黑人作家達娜的祖先。對生命的尊重成了聯(lián)系這兩個跨地域、跨時代、跨年齡的人物的紐帶。魯弗斯從三四歲起,只要在成長過程中遇到溺水、火災、摔斷腿、被毒打等危及生命的意外事件,他都會在第一時間里用意念召喚達娜去營救。保住魯弗斯的性命是達娜終身必須執(zhí)行的首要任務(wù)。魯弗斯在什么時候和在什么地方會出現(xiàn)危險,達娜無法預測,也無法感知。達娜通常是在自己正常生活或工作途中突然感到一陣眩暈或惡心,然后就失去在現(xiàn)世時空里的知覺;當她再恢復知覺的時候,已經(jīng)是處于過去某一時間段的昔世空間里。當達娜生活在昔世空間時,也無法預知或感知將在什么時候能回到現(xiàn)世空間。但是當她在昔世時空的生命處于意外的危險或遭遇生存威脅時,也會陷入眩暈,在失去意識的狀態(tài)中返回到現(xiàn)世時空的家中,并對經(jīng)歷過的事件記憶猶新;這樣的回憶成為仿真敘述內(nèi)容的重要源頭。

        這部小說的大多數(shù)時間旅行都是在非能動式時空轉(zhuǎn)換中進入昔世時空或返回現(xiàn)世時空的,但為了增添小說的趣味性,巴特勒還設(shè)置了能動式時空轉(zhuǎn)換。這種時空轉(zhuǎn)換是指當事人在時間旅行中有意識地預見或為時空轉(zhuǎn)換的出現(xiàn)做預備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時空旅行來臨的無法預知性,增加時間旅行者的主觀能動性。[13]在《親緣》描寫的第三次時間旅行中,達娜的丈夫凱文緊抓著達娜,得以順利進入昔世時空,并在那里生活了五年。達娜進入昔世時空是無意識的,但凱文的時間旅行是有意識的。在這之前,他親眼目睹了達娜的兩次人形消失,事后得知達娜人形消失后進入昔世時空的各種軼事。出于作家對新奇事物的天然好奇心,凱文終于在達娜跨入第三次時間旅行時抓住她的手,得以進入到一個多世紀前的美國南方奴隸制時空。由于那時美國的物質(zhì)生活水平遠遠低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因此,達娜有意識地為自己準備了一個大口袋,里面裝有阿司匹林等藥品,還有電筒、折疊刀等物件。因時間旅行的出發(fā)時間沒有預告,達娜只好隨時都把那個口袋帶在身邊,拿在手上。她提前準備好的物品被她成功帶入19世紀上半葉的時空,她用阿司匹林等藥品醫(yī)治魯弗斯等人的疾病,并且用自己帶去的小刀割腕自殺,使自己得以順利返回現(xiàn)世時空。在第五次時間旅行后,達娜和凱文在家呆了半個月。凱文把達娜認為有需要的東西,如衣服、刀子、鞋子等裝滿了一包,系好袋子,交給達娜。達娜把自己上次在魯弗斯的世界的經(jīng)歷都告訴了他,夫妻倆一起探討了遇到危險時如何自保的策略。此外,她還專門帶上了地圖、偽造的自由證書和路條,以備不時之需。巴特勒關(guān)于能動式時間旅行的設(shè)置顯示了現(xiàn)代人的智慧和探索精神。

        巴特勒筆下的意念沖突式時空轉(zhuǎn)換指的是現(xiàn)世時空的人和昔世時空的人在意念抉擇上發(fā)生沖突,導致時間旅行者在跨越時間長河時陷入危機。在《親緣》里,魯弗斯在達娜的生命護航和精心照料下,從一個四五歲的小孩成長為一名25歲的莊園主和兩個孩子的父親。在與達娜的長期交往中,倆人已經(jīng)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魯弗斯一直把達娜視為知己或精神戀人。當妻子愛麗絲自殺后,魯弗斯就越來越親近達娜,企圖讓達娜替代愛麗絲的位置。之后,他的性占有意念與現(xiàn)代人達娜的性自由意念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作為精通黑人歷史和家族史的作家,達娜不愿和自己的祖先發(fā)生亂倫之事。魯弗斯的強留意念與達娜的執(zhí)意拒絕導致魯弗斯在達娜即將進行時間旅行之際死死地抓住她的手。達娜新房子的墻被象征為現(xiàn)世時空和昔世時空的分界線。由于魯弗斯緊緊抓住達娜的一只手不松開,隨后,達娜的左臂被卡在墻上。最后,達娜帶著斷臂回到了現(xiàn)世時空。巴特勒通過時空旅行的危機揭露了美國奴隸主的貪婪和占有欲,抨擊了奴隸制對人性的踐踏。[14](167)巴特勒通過這個事件的描寫表明,時間旅行如果真的實現(xiàn),人類的亂倫事件難以避免;如果跨時空的亂倫事件發(fā)生,超越時代的嬰兒就可能產(chǎn)生,那么歷史的本真軌跡就會受到強烈的挑戰(zhàn),甚至被摧毀。

        《親緣》的時空轉(zhuǎn)換與人的意念密切相關(guān),但又不受制于人的意念。為了生動地再現(xiàn)這類時空轉(zhuǎn)換,巴特勒打破了傳統(tǒng)小說中時間順序的限制,敘述故事時常將過去、現(xiàn)在、將來隨意顛倒, 有時并行,有時交錯,有時跳躍。巴特勒的寫作手法一方面表明文學對生活的反映不能像攝影那樣原封不動,而應(yīng)當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正常邏輯打破, 重新加以安排,使作品具有藝術(shù)魅力;同時,巴特勒讓讀者在閱讀作品時參與故事情節(jié)的重建,使讀者通過自己的感悟和再創(chuàng)作,把作家打亂了的正常邏輯和留下的空白再重新加以組合和補充。總而言之,巴特勒的“仿真敘事”所描寫的不是依據(jù)任何先行于文學創(chuàng)作動機、主題本質(zhì)、情節(jié)建構(gòu)原則而刻畫的文學場景,而是作者按照自己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既定主題而設(shè)計的超現(xiàn)實主義表述。

        三、仿真敘事的自證策略

        時間旅行這個概念本身還是模糊不清的,人們對它極大的興趣恐怕還是源于對過去和未來的強烈好奇心。我們描述一種回到過去的情形,比如你乘坐時間機器回到了過去,看到了你自己,這意味著你必須在童年看到過一個成年的自己。否則就不能自圓其說,就不能稱為回到過去,充其量是見到一個與過去世界類似的世界。既然是回到過去,就不容一絲一毫的偏差。同樣,你所見到的那個“你”在未來同樣要乘坐時間機器再回到過去。而“他”的未來似乎已經(jīng)由“你”演繹了,同樣你的未來也已經(jīng)有一個“你”,也就是你童年見過的那個“你”。這似乎說一切都已經(jīng)確定了,大家都在演繹確定的歷史而已。鮑德里亞認為,“人在不同時空中形成自己的獨特類像,具有形象群的復制性,展現(xiàn)出形象與形象之間的摹擬性。這樣的‘類像’創(chuàng)造出的正是一種人造現(xiàn)實或第二自然,大眾沉溺其中看到的不是現(xiàn)實本身,而只是脫離現(xiàn)實的‘類像’世界?!盵7](45)巴特勒在《親緣》中采用仿真敘事來增加讀者對時間旅行的信任度。實際上,仿真敘事指的是介于虛構(gòu)與寫實之間的一種敘述視角和閱讀感受。巴特勒的敘述策略最大限度地使文學描寫接近真實,使讀者讀了后難辨真假,這是巴特勒小說最為突出的特征之一,也是作者能夠快速與讀者建立一種親近和信任關(guān)系的重要原因。在這部小說中,巴特勒采用了仿真敘事的三種自證策略來佐證其時空轉(zhuǎn)換的可信性:警方介入、目睹體驗和史實呼應(yīng)。

        巴特勒在《親緣》里設(shè)置了警方調(diào)查跨時空引發(fā)的傷害案件的場景。一般來講,警方介入是指警察在刑事案件發(fā)生后所進行的調(diào)查、取證、對犯罪嫌疑人實施拘押等司法和執(zhí)法手段。巴特勒在這部小說的序言里描寫了失掉左臂的達娜躺在醫(yī)院接受救治的場景,警方積極介入,拘捕案發(fā)現(xiàn)場嫌疑犯——達娜的丈夫凱文,調(diào)查是誰導致達娜失去手臂。然而,警方的介入使現(xiàn)代司法和執(zhí)法陷入了一個不知如何處理跨時空案件的尷尬局面。[15](132)導致達娜失去左臂的不是當時美國社會的任何公民,而是100多年前的魯弗斯。如何去追究另一個時空里的人身傷害嫌疑犯的責任是當今法律的盲區(qū)。如果達娜關(guān)于手臂失去的自述是精神病誑語,那么她那血淋淋的斷臂和墻上消失的手臂都是客觀存在的。凱文對達娜說:“我把目睹的事實告訴了警察,我說在臥室里突然聽到你的尖叫聲,我跑到客廳一看,發(fā)現(xiàn)你拼命地從墻上的一個洞往外拔你的手臂,我去幫你,發(fā)現(xiàn)你的手臂不是粘在墻上了,而是被活生生地扯斷在墻里了。”[16](11)最后警察只好釋放了凱文,因為缺乏確切的證據(jù)來表明達娜的斷臂是由凱文造成的。警察是國家公信力的代表之一。警方介入引起讀者濃厚的興趣,讀者會情不自禁地提出一個問題:這是真的嗎?這個疑問同時也激起了讀者的求知欲望。這個佐證方式有助于增強小說仿真敘述的藝術(shù)魅力,拓展讀者的開放性思維。

        目擊是驗證事件真?zhèn)蔚膹娪辛κ侄沃?。為了消解讀者心中的疑惑,巴特勒采用了目睹體驗的驗證策略,增強仿真敘事的可信度。目睹體驗是指作者讓小說中的其他人物見證某種現(xiàn)象,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心理移情,從而增強作者所述事件的真實性和可信性。在《親緣》中,巴特勒把凱文塑造為時間旅行的第一目擊證人和第二體驗人。達娜的時間旅行不是心理幻想,因為其身體也會在開始時間旅行那一刻從現(xiàn)世時空中消失,在超時空隧道里穿越,在昔世時空里停留。奴隸主韋林夫婦在昔世時空也多次見證達娜的“遁形術(shù)”,認為達娜是鬼魂。達娜從現(xiàn)世時空中消失的時間可能是幾秒鐘、幾分鐘或幾個小時。達娜每次從昔世時空歸來,都會帶回來一些標記性的東西。達娜第一次時間旅行的結(jié)束是由于目睹魯弗斯父親湯姆·韋林(Tom Weylin)舉槍欲射殺的場景而被驚嚇回現(xiàn)世時空的。為救落水的魯弗斯,達娜淌進河里,全身被河水打濕?;氐浆F(xiàn)世時空后,她的衣服和鞋上沾有泥土,衣服也是濕的。值得注意的是,她身上的水和泥土都是從100多年前的昔世時空帶回來的。這樣的描寫增添了仿真敘事的可信性。達娜的第二次時間旅行是在樹林里與白人青年強奸犯的生死搏斗中被驚嚇回到現(xiàn)世時空的。回到現(xiàn)世時空時,她衣衫不整,多處皮外傷。達娜第三次時間旅行的結(jié)束是因為教黑奴小孩學文化被奴隸主韋林發(fā)現(xiàn)而遭到毒打。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達娜在驚恐中被嚇回現(xiàn)世時空?;氐浆F(xiàn)世時空時,達娜發(fā)現(xiàn)自己趴在浴室和臥室之間的地上,遍體鱗傷,鮮血直流。達娜的第四次時間旅行的結(jié)束是因為達娜和凱文的逃亡被魯弗斯截住,魯弗斯開槍向達娜射擊。達娜在驚恐中被嚇回現(xiàn)世時空。由于她與凱文相擁在一起,因此,她也把凱文帶回了現(xiàn)世時空。巴特勒讓凱文以另一個時空穿越者的身份來講述他在昔世時空中的五年生活經(jīng)歷。達娜第五次時間旅行結(jié)束的起因是黑奴山姆(Sam)因多次找達娜搭訕而被魯弗斯賣掉,達娜不滿魯弗斯隨意買賣奴隸的行為而進行勸說,卻遭到魯弗斯的迎面一拳。因不滿魯弗斯的暴行,達娜跑回自己的小閣樓,割腕自殺。在失血過多的昏迷中,達娜回到了現(xiàn)世時空的新家,凱文給她包扎了傷口。達娜第六次時間旅行的結(jié)束是因為魯弗斯想暴力占有她,達娜在反抗中用刀連捅了魯弗斯兩刀,但魯弗斯的手抓住達娜不放。結(jié)果,被魯弗斯抓住的那截手臂就留在了昔世時空,而斷掉了一只手臂的達娜回到了現(xiàn)世時空。巴特勒通過達娜每次穿越回來所攜帶的物品或達娜身上的新傷口來表明其時間旅行仿真敘述的逼真性和可信性。

        巴特勒為了使自己描寫的場景具有歷史真實性,在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專門設(shè)置了訪問歷史事件發(fā)生地的場景,使小說中所提及的歷史事件與現(xiàn)實中的歷史遺址相對應(yīng),形成史實呼應(yīng)的文本藝術(shù)效果,以佐證作者所述事件的真實性。在《親緣》中,巴特勒從三個方面來建構(gòu)其作品的藝術(shù)真實:家譜、南方莊園遺址和歷史上的書報文獻記載。在小說一開始,作者就聲稱自己家譜中外祖母黑格的父親是白人奴隸主魯弗斯,母親是黑奴愛麗絲。巴特勒寫道:“外婆黑格·韋林出生于1831年。她的父親名叫魯弗斯·韋林,母親叫愛麗絲·格林,家族的姓氏都是韋林?!盵16](28)為了使家族的發(fā)展不違背歷史,達娜小心翼翼地呵護魯弗斯的生命,殷切地期待黑格的降生;因為沒有黑格,就沒有她和其家人的生命。當達娜從第六次時間旅行回來后,她和凱文專門去考察了祖先曾生活過的巴爾的摩城和伊斯頓小鎮(zhèn),觀看韋林莊園的遺址。之后,又從當?shù)嘏f報紙和歷史文獻的查閱中得知,魯弗斯死于一場大火,莊園的大部分也因此而被毀;他死后,莊園的黑奴都被賣掉了。因此,達娜和凱文當時認識的許多黑奴的命運皆不得而知。在達娜殺死魯弗斯時,黑奴奈吉(Nigel)站在門口目睹了一切。達娜推斷:她逃走后,奈吉為了掩蓋她的殺人罪證,就故意放火燒了莊園。巴特勒通過達娜在昔世時空和現(xiàn)世時空的往返和反思,立體地建構(gòu)歷史,增添其所述事件的歷史可信性。

        在《親緣》里,巴特勒沖破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的樊籬,轉(zhuǎn)而從個人主觀內(nèi)省的角度,展現(xiàn)了從未有過的、全新的超現(xiàn)實場景。該小說描寫的黑白親緣關(guān)系和種族沖突展示了作者獨特的視角、深徹的感悟和深遠的寓意。巴特勒的實證策略印證了新奴隸敘事的歷史真實性,搭建了歷史與現(xiàn)實的橋梁,使不可思議的超現(xiàn)實故事具有令人信服的現(xiàn)實性,凸顯了仿真敘事的歷史還原性和本真性。

        四、結(jié)語

        巴特勒在《親緣》中從現(xiàn)代女權(quán)主義的視角審視了19世紀初美國黑奴制下女性黑奴的生存狀態(tài),其采用的時間旅行敘事策略再現(xiàn)了南方種植園生活,使讀者身臨其境,有助于現(xiàn)代人去了解和探索19世紀美國奴隸制的黑暗,反省美國種族問題。該小說不是歷史小說,但卻勝似歷史小說;其魅力來源于對相關(guān)歷史事件的入情入理的描寫和讀者與小說人物的情感交融。巴特勒以獨特的、多種多樣的結(jié)構(gòu)形式來反映史實,超越了傳統(tǒng)的時空觀、生死觀、現(xiàn)實觀和夢幻觀,跨越現(xiàn)實與史實的鴻溝,把不同時間、空間里發(fā)生在不同人物身上的事件,甚至把活人與死人都集中到同一敘事層面上,完完全全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敘事手法。巴特勒不是按照情節(jié)的順時序發(fā)展和嚴密的生活邏輯來建構(gòu)小說, 而是用不受意念控制的時間旅行來安排跨度很大的故事情節(jié),從過去、現(xiàn)在、夢幻等不同角度去攝取生活的鏡頭。巴特勒的時間旅行是關(guān)于回訪過去世界的一種超現(xiàn)實主義描寫,與H·G·威爾斯《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 1895) 造訪未來世界的時間旅行相映成輝。巴特勒所采用的仿真敘事巧妙地規(guī)避了現(xiàn)實主義作品的寫實束縛, 從而給自己作品插上了在思維空間里自由翱翔的翅膀。巴特勒小說敘述的仿真性給人以真實可信、親切自然的閱讀感受;人際交往的跨時空性與親緣關(guān)系隔代性的反轉(zhuǎn)形成的張力讓小說顯得緊湊而又富于變化;關(guān)鍵情節(jié)的暗示、多解與空白增強了小說情節(jié)要素在結(jié)構(gòu)層次和主題意義上的內(nèi)涵和外延。巴特勒用再現(xiàn)史實和重構(gòu)歷史的超現(xiàn)實主義描寫,開拓了美國黑人小說后現(xiàn)代敘事的新領(lǐng)域,對21世紀的黑人小說創(chuàng)作,特別是對托尼· 莫里森(Toni Morrison, 1931—)、哈爾倫·埃里森(Harlen Ellison, 1934—)、塞繆爾·R·德蘭尼(Samuel R. Delany, 1942—)等的新奴隸敘事寫作風格有著巨大的影響。

        [1] Bedore, Pamela. Slavery and symbiosis in Octavia Butler’s kindred [J]. Foundation: 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cience Fiction, 31.84 (Spring 2002): 73?81.

        [2] Booker, Keith, Anne-Marie Thomas. The time-travel narrative [M]. West Sussex: John Wiley & Sons, 2012: 16.

        [3] Davis, Jane. Kindred and its authoress [J]. Masterplots II: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 67(Fall 2014): 15?25.

        [4] 林曉. 跨越憂郁: 巴特勒《家族》黑人女性人物達娜的解放[D].湖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2011: 3.

        [5] 魏艷. 論巴特勒小說《親緣》中的歷史書寫[D]. 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2013: 34.

        [6] 吳素貞. 論《親緣》中的“語言”訴求[J]. 當代外語研究, 2015(7): 72?75.

        [7] Baudrillard, Jean. Simulacra and simulation [M]. Trans. Sheila Glaser. East Lansing: U of Michigan P, 1994.

        [8] 支宇. “仿真敘事”: 從“符號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到“去現(xiàn)實化”——一個西方后現(xiàn)代主義文論關(guān)鍵詞在中國的話語個案[J]. 社會科學研究, 2009(6): 162?166.

        [9] Friend, Beverly. Time travel as a feminist didactic in works by Phyllis Eisenstein, Marlys Millhiser, and Octavia Butler [J]. Extrapolation, 23 (Spring 1982): 51?55.

        [10] Sandra Y. Govan. Connections, links, and extended networks: Patterns in Octavia Butler’s science fiction [J]. Black American Literature Forum, 18 (Fall 1984): 82?89.

        [11] 龔翰熊. 現(xiàn)代西方文學思潮[M]. 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 1990: 399.

        [12] Jesser, Nancy. Blood, genes and gender in Octavia Butler’s Kindred and Dawn [J]. Extrapolation, 43 (Spring 2002): 50?58.

        [13] Thomas, Sheree R. Dark matter: A century of speculative fiction from the African Diaspora [M]. New York: Warner Books, 2000: 65.

        [14] Rushdy, Ashraf. Families of orphans: Relation and disrelation in Octavia Butler’s Kindred [J]. College English, 55 (February 1993): 167-168.

        [15] Long, Lisa. A relative pain: The rape of history in Octavia Butler’S Kindred and Phyllis Alesia Perry’S Stigmata [J]. College English, 55 (February 1993): 130?139.

        [16] Butler, Octavia E. Kindred [M]. Boston: Beacon, 2003.

        Emulation narrative and space-time transference in Octavia E. Butler’s Kindred

        PANG Haon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a)

        Applying the surrealist ways of time travel to Kindred, Octavia E. Butler reveals the evils of slavery and makes invectives against the dehumanization of race oppression. She organically infuses fantasy into real life, overcomes the logical and ideological disorder caused by grandmother paradox, paradox of double-orientated time difference, and trans-space-time paradox, and develops the traditions of black fairytales, folklores and religious customs. Butler makes a dynamic combination of ideation and space-time transference, designing the non-controlled time-space transference, the dynamic time-space one and the ideational conflicting space-time one. In addition, Butler resorts to the tactics of police investigation, injury witness, and real life alternating with bygone events to elaborate the structure of space-time transference,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realism and shows its surrealist scenes from the subjective introspective angle.

        Octavia E. Butler; Kindred; emulative narrative; space-time transference; surrealism

        I106.4

        A

        1672-3104(2017)01?0154?06

        [編輯: 胡興華][編輯: 胡興華]

        2016?06?24;

        2016?10?29

        龐好農(nóng)(1963?),男,重慶人,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通俗文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美國文學

        猜你喜歡
        巴特勒弗斯親緣
        谷子近緣野生種的親緣關(guān)系及其利用研究
        作物學報(2022年2期)2022-11-06 12:11:02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藥用植物親緣學研究中心
        總得有人去擦星星
        愛心樹(上)
        菊科藥用植物遺傳多樣性及親緣關(guān)系的ISSR分析
        西西弗斯的神話
        航空世界(2018年12期)2018-07-16 08:34:32
        閣樓上的光
        “律法之前”與“刑具之后”:巴特勒律法述行思想的文學闡釋
        事不關(guān)己
        NBA特刊(2017年17期)2017-11-11 07:44:07
        乖乖蛋,不搗亂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传媒在线视频| 加勒比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黄片在线观看大全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中文| 国产黄色三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一区二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极品粉嫩嫩模大尺度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本久久精品一区| 伊人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中国农村熟妇性视频|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狠狠| 风韵丰满妇啪啪区老老熟女杏吧| 91色综合久久熟女系列| 亚洲第一女人av|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久久 | 夜夜综合网| 中文字幕午夜AV福利片|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可免费观看的av毛片中日美韩| 亚洲av日韩av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日韩久久久黄色一级av|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广区| 最新国产女主播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99在线播放视频| 女人被躁到高潮嗷嗷叫| 亚洲成人av一区二区| 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 好大好深好猛好爽视频免费| 免费毛片性天堂| 日本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美女啪啪国产|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嫩模福利一区二区蜜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