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英
(山西昔陽縣農業(yè)廣播電視學校,山西昔陽 045300)
1.1.1 分蘗時間:玉米分蘗最早可能發(fā)生在發(fā)芽出苗期;在穗花期以后發(fā)生的分蘗一般不會對產量造成太大影響,可不必防治。大多數情況下玉米分蘗發(fā)生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左右,正是玉米對水肥敏感的生長時期,所以對玉米以后的生長和產量的形成十分不利。
1.1.2 分蘗部位:玉米分蘗一般發(fā)生在根莖部,因病害而導致的分蘗或分枝表現為全株性癥狀,即在大部分節(jié)上都長出分蘗,個別還表現整株矮化和分蘗叢生現象。
玉米為什么會產生分蘗?
(1)玉米分蘗是禾谷類作物中存在的正?,F象。玉米植株產生分蘗的時間大多發(fā)生在出苗至拔節(jié)階段,形成分蘗的原因主要是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削弱了玉米植株的頂端優(yōu)勢作用所致。
(2)形成分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①品種特性:密植品種分蘗多些,稀植品種分蘗少些。②密度:同一個品種,種植密度小的時候,容易發(fā)生分蘗現象,種植密度大的時候,不容易發(fā)生。
③播種時間:同一個品種,播種早的分蘗多一些,播種晚的分蘗少一些。
④土壤肥力:玉米在苗期,如果底肥施用過多,土壤肥力比較高,同樣對玉米的分蘗有利。
⑤苗期高溫干旱:在高溫和強光照條件下植株又可制造較多的光合產物,植株體內充足的有機營養(yǎng)反過來促使植株形成較多的分蘗。
(3)解決措施:分蘗用不用摘除?
試驗表明:在常規(guī)玉米生長后期,有80%的分蘗會枯萎,大約有10%左右分蘗會發(fā)育到1m以上,有的甚至與玉米主莖一樣高。一般分蘗不結果穗,分蘗葉片產生光合產物大部分轉移到主莖果穗上,因此,有分蘗玉米千粒重顯著高于無分蘗玉米,雙穗率也很高。兩年的測產結果表明,保留分蘗可使玉米增產約8%左右。
因此,建議農民保留分蘗,既節(jié)省用工,還可能增產。
玉米絲黑穗病一般在穗期表現典型癥狀,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典型病癥是雄性花器變形,雄花基部膨大,內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雌穗受害果穗變短,基部粗大,除苞葉外,整個果穗變成一個大的黑粉包,后期散出黑粉,露出絲狀物。受害嚴重的植株,在苗期可表現各種癥狀。
(1)玉米絲黑穗病的苗期癥狀:
幼苗分蘗增多呈叢生形,植株明顯矮化,節(jié)間縮短,葉片顏色暗綠挺直,有的品種葉片上出現與葉脈平行的黃白色條斑,有的幼苗心葉緊緊卷在一起彎曲呈鞭狀。
(2)玉米絲黑穗病的成株期癥狀
黑穗:黑穗病穗除苞葉外,整個果穗變成一個黑粉包,其內混有絲狀寄主維管束組織,故名為絲黑穗病。受害果穗較短,基部粗,頂端尖,近似球形,不吐花絲。
變態(tài)畸形穗:由于雄穗花器變形而不形成雄蕊,其穎片因受病菌刺激而呈多葉狀;雌穗穎片也可能因病菌刺激而過度生長成管狀長刺,呈刺猬頭狀,長刺的基部略粗,頂端稍細,中央空松,長短不一,由穗基部向上叢生,整個果穗呈畸形。
傳染原因有如下幾種:(1)土壤中病殘株是傳染的主要來源。(2)帶菌種子也可以傳播。(3)玉米連作年限長,耕作粗放的田塊發(fā)病重。(4)氣候環(huán)境。
玉米絲黑穗病是以土壤傳播為主、苗期侵染的系統性病害。發(fā)病輕重取決于品種的抗病性和土壤中菌源數量以及播種和出苗期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病菌侵染的最適時期是從種子萌發(fā)開始到一葉期,也就是種子萌發(fā)到出苗期。此時若遇到低溫干旱,則延長了種子萌發(fā)到出苗的時間,加大絲黑穗病菌的侵染機率。
(1)選用抗病品種(詳見種子包裝袋說明):大豐26、晉單48等。
(2)實行輪作倒茬,拔除田間病株,減少菌源。
(3)種子包衣:使用含有戊唑醇、烯唑醇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捎?%立克秀按種子量0.2%拌種。
(4)適期播種,提高播種質量、加強苗期管理。
根倒:即玉米根露出地面,根倒多發(fā)生在大風大雨后,這類倒伏可在雨后進行扶起培土,對產量影響較小。
莖倒:即植株從節(jié)或節(jié)間倒伏,莖倒對玉米產量影響較大,莖倒又分莖折斷和莖未折斷
彎倒:即植株從中上部發(fā)生彎曲,屬于輕微倒伏,對產量影響也較小。
主要原因有:品種抗倒性差;種植密度過大;多年不深耕深松;苗期肥水管理不合適;病蟲為害,植株受損;災害天氣,特別是暴雨強風天氣后。
(1)合理選用抗倒品種和種植密度。
(2)增施鉀肥:在播種時或在出苗后施用硫酸鉀或氯化鉀10~20kg/667m2,可防止玉米植株倒伏。
(3)苗期蹲苗:應在苗期進行中耕蹲苗,以控制基部莖節(jié)的旺長、促進根系發(fā)育。
注意:適期追氮。拔節(jié)期玉米基部莖節(jié)開始快速伸長,生產上一般不提倡在拔節(jié)期追施氮肥,在施用種肥或苗肥的前提下,氮肥可延遲到大喇叭口期再追施。這樣既可促進果穗的發(fā)育,同時也會減輕倒伏的發(fā)生。
(4)中耕培土:培土可以促進地上基部莖節(jié)氣生根的發(fā)育,增強植株抗根倒的能力,是防止玉米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培土可在拔節(jié)至封壟之前進行,中耕深度一般5~8cm、凈培土高度一般8~10cm。
(5)化控防倒:對高肥、高密度的地塊,可選用玉米健壯素、縮節(jié)胺、矮壯素等,按說明書施用。在拔節(jié)前施用控制玉米下部莖節(jié)的高度,在拔節(jié)后施用則控制玉米上部莖節(jié)高度。
(6)土壤深松深耕。
[1]賈曉紅,劉志峰.試論玉米生產在山西農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J].農業(yè)技術與裝備,2008(2):19.
[2]武學斌.淺析甜玉米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業(yè)科技通訊,2009(5):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