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耕
政壇不倒翁
譚延闿,湖南茶陵縣人。先為立憲派首領,辛亥革命中奪得湖南政權,聽命袁世凱。后緊隨孫中山、再追蔣介石,先后任湖南省省長、湘軍總司令,直至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
義救黃興
譚延闿中了進士,錄用到翰林院后,請假回湖南省親。正好這個時候,黃興想在長沙起義,欲炸湖南巡撫,結果被人告密,黃興尚且不知。
當時黃興的公開身份是明德中學的體育老師。譚延閩是明德中學校董之一。他急忙通知黃興及時躲藏起來。巡撫全城搜捕,卻撲了個空,恨恨不已。
后譚延闿以翰林身份出面,悄悄打點各方關系,終使黃興逃出了長沙,到日本去了。
悍將嘆服
武昌起義之后,湖南革命在焦達峰領導下取得成功。但咨議局議長、立憲派譚延闿奪了政權,當起了大都督。
表面上看,譚延闿是個處事圓滑的老夫子,說話呵呵哈哈的窩囊廢,既不懂政事、又不諳經濟,湖南的政客、將軍都不把他放在眼里,還給他個“譚婆婆”的綽號。他擔任湖南都督后,集軍政大權于一身,可他管轄的5個師長對他不屑一顧。
有一次,譚延闿邀請各師將官賽馬。在衛(wèi)兵的攙扶下,譚延闿悄悄擠進賽馬行列。競賽十分激烈,一個個選手紛紛落馬,不斷退出,只有一匹馬越跑越快,后來居上。到50圈時,只剩下一匹大白馬仍在奔馳。大家仔細一看,居然是“譚婆婆”在策馬揚鞭。此舉讓那些看不起他的人感到意外。
廣西將軍王芝祥、趙恒惕北上長沙,湘軍將領特邀譚延闿在小吳門外校場觀看打靶表演。王芝祥善射,在校場表演,雄姿勃勃,拔出手槍一連放了10槍,只有兩槍未中,觀者叫好,王芝祥十分露臉。
王對譚說:“請譚都督也放幾槍!”“譚婆婆”慢吞吞地接過槍來,猶猶豫豫,似乎想射,可又下不了決心。大家心中都埋怨他不該此時亮相,一旦在客人面前出丑,會讓同行們下不了臺。哪知他舉槍連擊十發(fā),彈彈命中靶心,無一虛發(fā)。圍觀者掌聲雷動,喝彩不絕。
真人不露相,一露必驚人,“譚婆婆”的百步穿楊之功,叫那些驕兵悍將無不瞠目結舌。自此湘軍將士再也不敢怠慢這位書生意氣的譚都督。
為毛澤東題字
五四運動后,毛澤東在長沙創(chuàng)辦“文化書社”,找譚延閻為書社題寫招牌。
論官職,譚延闿是湖南督軍,一省之長,湘軍總司令;論功名,他是前清的進士、翰林;論書法,他被公認為“民國四大書法家之首”。真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譚延閻本不想給這個根本不認識的年輕人題字,因為不久前這個年輕人在《大公報》上寫文章把他的“湖南自治”罵了一通,他的氣還沒消呢。但最后“譚婆婆”不僅題了字,而且到場為書社開業(yè)剪彩賀喜。10年以后,譚延閩從報紙上看到報道江西的“朱毛共匪”大舉進攻長沙城的消息時,不禁向身邊的孫科等人一聲長嘆:“唉,早曉得會這樣,當初我去剪什么鬼彩喲?派兩個兵去把毛澤東一抓,何至于今日勞師動眾?”
書法大家
譚延闿為民國真、草、篆、隸四大書法家之首。
于右任的草、吳稚暉的篆、胡漢民的隸、譚延闿的真,這四人均為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且都是活躍于政壇的頂尖文人。
譚延闿的字亦如其人,有種大權在握的氣象,鋒藏力透,氣格雄健,結構嚴正精卓,顧盼自雄。幼時,翁同龢對之曾有“偉器也!筆力殆可扛鼎”的贊嘆之語。
民國以來,寫顏體的人沒有出譚延闿右者。
中山陵巨大石碑上“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的大金字,即為譚氏手書。
好吃不好政
譚延闿一生好美食,下館子是他的一大嗜好,南京所有有名的飯店都讓他吃遍了。他吃得異??季浚闪酥拿朗臣?。他親自實踐,使“譚廚”名揚海內,常制菜譜,豐富烹飪門類,提高技術。湘中“組庵豆腐~組庵肉~組庵魚翅”等皆出自他手。
魚翅,更為譚延闿所獨鐘,每餐必進,非魚翅不飽,幾至成癖。有一次赴某君招宴,席間主人大談魚翅之不足食,味同嚼蠟,譚氏對此唯唯。酒至半酣,魚翅未見上席,而主人遍請賓客隨意點菜,詢及譚氏時,譚莞爾以答曰:“如蒙不棄,請賜嚼蠟如何?”
譚延閨離不開美食,即使行軍打仗,也有兩名專做海味和湘菜的廚師不離左右,以致后來得了高血壓,便接受醫(yī)生勸告,每天做溫水浴和電療一次。他風趣地對友人說:“我平生好吃,現在自身每天被清蒸一次,燒烤一次,大概是對貪嘴的報應吧?!?/p>
好吃,也是政治斗爭手段,一旦吃到好吃不好政,好吃懶于政,那就吃到不再被蔣介石視為“眼中釘”的最高境界了。
政壇不倒翁
譚延闿處事圓滑,八面玲瓏,通權達變,善測政治風向,混了一生。從三次任湖南都督到擔任國民政府主席,到最后出任第一任行政院院長,構成了他整個民國時期名位鼎隆的顯赫篇章,從而成為動蕩時局中為數稀少的政壇不倒翁。
1930年9月,譚延閻到軍營騎馬檢閱,不慎墜馬,患腦溢血不治,不久去世。國民政府下令國葬,其墓就建在中山陵東。
世人對他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休休有容,庸庸有度”的大政治家,有人稱他為“黨國柱石”“藥中甘草”,也有人說他是八面玲瓏的“水晶球”“伴食畫諾的活馮道”。有人為之撰寫挽聯,稱贊譚延閻的中和之道:景星明月歸天上,和氣春風生眼中。
亦有諷喻之挽,勾畫其一生之特點:混之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搖大擺,命大福大,大到院長;球的本能滾而已!滾來滾去,滾入滾出,東滾西滾,滾進棺材。
(青海湖摘自《團結報》2016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