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芳
細節(jié)是螺絲釘,是確保課堂運轉不可或缺的部件。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從細節(jié)入手,合理安排教學,讓課堂生動而精彩,充盈而扎實。
一、明確教學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任何時候,我們的教學都應該是有計劃、有目標,絕對不能憑經驗就放棄鉆研教材,絕對不能憑主觀臆斷學生的喜好和反應,要遵守教學常規(guī),從教學目標出發(fā),認真審閱教材,抓住重難點,預設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為教學的開展做好充分準備。從精彩的導入、問題的設計到新知識的傳授、內容的拓展等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做到有的放矢。
在《螳螂捕蟬》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將教學重點放在“只顧眼前而不計后果”的道理,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同時能從生活當中領悟深刻的哲理。為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情況,讀好字音,讀準、讀通語段,夯實學生的基礎。對于重點詞語如“乘虛而入、悠閑、恍然大悟”等,以造句的形式加強理解。之后,激趣導入,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在大屏幕上采用動畫形式給學生演繹故事。問大家:“吳王應該出兵嗎?你是怎樣認為的?”學生們開始發(fā)言,并引用課文內容,說得有聲有色。通過這樣的討論,學生把握了課文主旨,能將“吳國、楚國、趙國”與“螳螂、蟬、黃雀”對應聯系起來,從而明確只顧眼前利益而罔顧身后卻隱伏禍患的道理。最后,聯系現實生活,搜集相關只顧眼前的實例。
二、巧妙設計問題,適時點撥引導
提問是小學語文教學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苯處熓褂脤W生感興趣的富有啟發(fā)性的語言,提出關鍵性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真正深入文本探究問題的答案。
在《三打白骨精》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將重點放在孫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處,從而體會孫悟空這個人物的特點。在授課之初,讓學生課下做了預習,還在平臺上放了相關視頻的鏈接。授課開始,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讓他們給大家復述課文,講解故事。有了課堂預熱,提出第一個問題:“《三打白骨精》,那么‘三打具體指什么?請大家找到每一打對應的自然段,據此為課文劃分層次?!庇谑?,提出第二個問題:“分好段后,每一段都寫了什么內容?”各個小組都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從旁做指導,并且提醒大家注意總分總的段落結構。這一問題保證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做到點面結合。在討論環(huán)節(jié)過后,提出了第三個問題:“學完這個故事后,你覺得孫悟空身上有什么特點值得你佩服?”同時,指出希望大家能結合課內或課外實例說明。這個問題喚起了學生對于孫悟空的崇拜之情,他們爭著說出自己心中美猴王的故事和身上的精神。
問題要精確,要到位,要起到串聯、引趣、激思的作用。在這堂課的學習中,學生們在教師幾個問題的點撥之下,能更為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人物形象,確實做到了教學的精確化、科學化、智慧化。
三、重視師生互動,鼓勵學生發(fā)言
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利于發(fā)揮出來。為此,從細節(jié)出發(fā),重視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fā)言,有了與同學、教師交流討論的機會和平臺,思想的火花就會被碰撞出來。同時,學生的自我體驗得到尊重和完善,他們也會信心倍增,從而投入到語文學習中。
在《西湖》一課的學習中,先一起回憶、背誦了《憶江南》,引發(fā)大家對“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中的杭州西湖的憧憬之情,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而后,聽了這篇課文的配樂朗誦,并解決了基礎知識中的問題。不同于過去的灌輸方式,采用的是提問、搶答、互問互答的形式,讓學生準確掌握生字詞,并能做到有感情地誦讀。在誦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注意到個別學生的翹舌音和后鼻音不太準確,就請其他學生給他做示范,一起克服這一問題。個性化的誦讀,讓我們看到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拔骱且粋€好地方,你眼中或者心中的喜歡是什么樣的呢?”大屏幕上,西湖美景撲面而來,學生們不禁感嘆:“真美!”而那些去過西湖的學生則主動為大家站起來暢談自己的感受和難忘的場景。聽著同學的發(fā)言,大家格外認真,適時引導,告訴大家有空應該多出去走走,不要錯過身邊的美。就這樣,在和諧而不失活潑的課堂氛圍中,誦讀了課文,欣賞了美景,交流了心得。
課堂交流體現“以生為本”的課改理念,是體現教學細節(jié)的一面鏡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的思維得到鍛煉,各方面得到提高,學習更有趣味。
總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小學語文教學絕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需要更加注重細節(jié),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更合理地設計教學,更科學地推進課堂進程,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的能力和認知,關注學生的課堂反饋,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責任編輯:鄧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