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燕
作文離不開對生活的觀察,一旦脫離了生活實踐,作文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語言也就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力。新《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作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要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事物,養(yǎng)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庇^察作文就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為中心的作文訓練。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要求學生寫一篇觀察作文。本單元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是:觀察自己最感興趣的事物,選擇自己最想寫的內(nèi)容,寫出觀察中的新發(fā)現(xiàn)。在學生完成習作后,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不知道如何寫觀察作文,孩子們要么就是跑題,寫身邊發(fā)生的一件事;要么就是把觀察作文變成了一篇科普文,如寫觀察到了金魚睜著眼睛睡覺,但是大篇幅的內(nèi)容都在介紹金魚為什么睜眼睡覺,觀察的部分只有一句話。那又如何指導孩子們寫觀察作文呢?通過實踐,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途徑。
一、目標明確,讓學生觀察有的放矢
教師在布置作文時,總是強調(diào)要孩子們仔細觀察,卻不告訴孩子們觀察什么、如何觀察。因此面對觀察作文,很多孩子茫然一片,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對于剛上三年級的孩子而言,他們還不會自己主動尋找觀察對象,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文時,應該目標明確。筆者在教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時,便要求孩子們回家種豆芽,并且每日寫一篇觀察日記,觀察日記要記錄每天澆水情況、豆芽成長情況、自己的心情等。對于種豆芽的建議,孩子們本身就很感興趣,于是回家紛紛種豆芽,并且會按照老師的要求,寫成每日的觀察小日記。除了寫觀察日記外,由于一起種豆芽,孩子們有了共同語言,每天早上到學校后同學們都會進行溝通和交流,提出自己在種豆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的方法。
由于教師對觀察對象有了具體要求,孩子們一下子就明確了觀察目標,而同學們之間的交流,更有利于他們更好地觀察,每天的觀察日志則給將來的觀察作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那么除了種豆芽外,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們觀察一下我們身邊觸手可及的事物,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觀察泡茶、觀察家中的小動物等。這樣一來,孩子們在寫作文的時候就不會茫然,而是有針對性地觀察事物,讓孩子們在觀察時有的放矢。
二、體驗過程,讓學生切實感受
黃厚江老師在《作文教學,我們教什么》中提到:對于學生作文來說,“不教而教”,讓他們親歷寫作的過程,體驗寫作的過程,去經(jīng)歷體驗和積累種種寫作的感受,是作文教學最基本的教學內(nèi)容。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們寫觀察作文時,明確目標之后,就應該讓學生體驗觀察過程。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情都必須自己親身接觸,通過自己的接觸進行觀察,才能全面地了解事物,才能產(chǎn)生真實、深刻的感受;自己有了切身的體會,才能寫出生動有趣的文章。因此,我們教育學生寫觀察作文的時候,就一定要讓學生切實感受,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探究能力和發(fā)現(xiàn)能力,讓孩子們成為學習的有心人。
如我們要觀察泡茶,我們就可以讓孩子們在泡茶前,仔細摸摸茶葉,看看茶葉的樣子,聞聞茶葉的味道。通過摸、看、聞,孩子們得到了直接的感受,對茶葉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讓孩子觀察泡茶葉的過程,看看開水注入杯子時以及水平靜之后,茶葉有著怎樣的變化。最后讓孩子們再次看到茶葉泡開之后的樣子,聞聞茶水并品嘗茶水。泡茶葉通過孩子們切實體驗之后,孩子們得到了第一手資料,在寫作時便得心應手,能夠把觀察到的一切通過文字呈現(xiàn)出來。教師在教學當中,不能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感受去替代學生的體驗和感受,而應該讓學生產(chǎn)生協(xié)作體驗,只有自己有了體驗,才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豐富積累,讓學生觀察綻放光彩
學生有了明確的觀察目標,又有了體驗過程,按說作文應該可以完成得很好了,可是事實并非如此。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同樣一件事,同樣的參與,可是有的同學作文感情真摯,文采飛揚,而有的同學的作文則清淡得猶如一杯白開水。為什么孩子們擁有同樣的觀察體驗,可是作文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來卻不一樣呢?這就和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積累有關(guān)了。
語文教師都知道,語文學習積累是關(guān)鍵,特別對于作文的提高而言,積累更是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寫作而言,文章的感情和表達的思想才是最為重要的,如何判斷一篇記述文的好壞,可能關(guān)鍵就在于有沒有細膩的描寫?,F(xiàn)在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泛泛而寫,并不會描寫細膩,這也源于他們的積累不夠。對于同樣的事物,也許孩子們眼睛觀察到的是一樣的,可是表達起來卻千差萬別。例如觀察燕子的作文,同學在描寫燕子的外貌時就差別很大,有的人這樣描寫:燕子,身子小小的,羽毛黑黑的,尾巴像剪刀。還有的人這樣描寫: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相信大家讀了之后都會覺得后者寫得比前者好,其實后者是我們語文課本上的內(nèi)容,如果同學們在學習當中能夠把這樣的好詞好句積累下來,在寫作文的時候用上,就能比別的同學描寫得更為細膩。豐富積累,并將其應用到作文當中,那么學生的文章一定會綻放光彩。
責任編輯: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