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李彬 曹征宇 顧韻莉 周亞輝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201201)
鐵皮石斛仿野生栽培研究
郜李彬 曹征宇 顧韻莉 周亞輝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201201)
為滿足鐵皮石斛的市場需求,促進鐵皮石斛產業(yè)發(fā)展,采用不同種植密度在不同種植附主中進行了鐵皮石斛仿野生栽培試驗。結果表明,木屑中種植的鐵皮石斛苗在生長速度、新芽萌發(fā)數等方面顯著優(yōu)于石子中種植的鐵皮石斛,且均以行距10 cm、株距10 cm、每叢種植3株時的種植效率為最高。
鐵皮石斛;仿野生栽培;種植密度;附主;種植效率
鐵皮石斛為蘭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屬國家二級保護的貴重瀕危藥材。鐵皮石斛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歷代醫(yī)學經典均奉其為“藥中之上品”;現代醫(yī)學研究也表明,鐵皮石斛能顯著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抗衰老、抗疲勞、耐缺氧,具有輔助抑制腫瘤等功效。近年來,隨著鐵皮石斛市場需求的增加,對其人工栽培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為滿足鐵皮石斛的市場需求,促進鐵皮石斛產業(yè)發(fā)展,筆者在不同種植附主上,進行了鐵皮石斛不同種植密度的仿野生環(huán)境栽培試驗,以期研究出其最佳的種植條件,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匯報如下。
1.1 試驗材料
種植材料:鐵皮石斛組培苗。
種植附主:(1)石子片,鋪設在苗床底部,大約3 cm厚,并將小瓜子片鋪設在石子片上面,大約10 cm厚。(2)松樹皮木屑,大約15 cm厚。
1.2 試驗方法
種植環(huán)境為八型管棚,每棚種植3畦,畦寬1.05 m,長35 m,畦高0.15 m。種植密度設每叢分別栽種2、3、5株鐵皮石斛苗,種植株行距設5 cm×5 cm、10 cm×10 cm、15 cm×15 cm、25 cm×25 cm。栽種后7 d使用25%阿米西達懸浮劑1 000倍液進行殺菌。每隔30 d進行相關數據考察,采取每個處理隨機選取30株樣品的方法進行測量統(tǒng)計。
1.2.1 以石子為附主的不同種植密度栽培試驗
將經過煉苗的鐵皮石斛組培苗以石子為附主,按照不同的種植密度及株行距隨機進行栽種,即設處理:(1)5 cm× 5 cm、2株,(2)5 cm×5 cm、3株,(3)5 cm×5 cm、5株,(4)10 cm×10 cm、2株,(5)10 cm×10 cm、3株,(6)10 cm×10 cm、5株,(7)15 cm×15 cm、2株,(8)15 cm×15 cm、3株,(9)15 cm×15 cm、5株,(10)25 cm×25 cm、2株,(11)25 cm×25 cm、3株,(12)25 cm×25 cm、5株。每小區(qū)面積1.05 m2(長1 m、寬1.05 m),小區(qū)間間距為0.2 m,每處理重復2次。1.2.2 以木屑為附主的不同種植密度栽培試驗
將經過煉苗的鐵皮石斛組培苗以木屑為附主,按照不同的種植密度及株行距隨機進行栽種,即設處理:(13)5 cm ×5 cm、2株,(14)5 cm×5 cm、3株,(15)5 cm×5 cm、5株,(16)10 cm×10 cm、2株,(17)10 cm×10 cm、3株,(18)10 cm×10 cm、5株,(19)15 cm×15 cm、2株,(20)15 cm×15 cm、3株,(21)15 cm×15 cm、5株,(22)25 cm×25cm、2株,(23)25 cm×25 cm、3株,(24)25 cm×25 cm、5株。每小區(qū)面積1.05 m2(長1 m、寬1.05 m),小區(qū)間間距為0.2 m,每處理重復2次。
2.1 不同附主中組培種苗生長情況
通過考察統(tǒng)計2014年6月-2015年10月的苗情可看出,經過17個月的栽培,以石子為附主的鐵皮石斛苗生長較為緩慢,苗高從最初的4 cm左右最多長高到6.6 cm,其中處理(3)和處理(6)生長最為緩慢,苗高僅為4.9 cm和5.2 cm,處理(7)和處理(10)的苗最高,均為6.6 cm,其余處理間苗高差異不大,平均苗高均在6 cm左右。
以木屑為附主的鐵皮石斛苗生長速度相對較快,苗高從最初的4 cm左右最多長高到7.8 cm,其中處理(15)生長最為緩慢,苗高僅為5.5 cm,處理(22)的苗最高,達7.8 cm,其余處理的平均苗高均在7 cm左右。
表1選取了不同附主的鐵皮石斛種苗生長情況較好的處理,從表1可看出,經過17個月的培養(yǎng),以石子為附主的處理(4)、(5)、(7)、(10)的苗高最終在6.2-6.6 cm;從種植效率上看,以處理(5)即株距10 cm、行距10 cm、每叢種植3株的種植效率最高、種植效果最好。
以木屑為附主的處理(17)、(19)、(20)、(22)的苗高最終在7.4-7.8 cm;從種植效率上看,以處理(17)即株距10 cm、行距10 cm、每叢種植3株時的種植效率最高、種植效果最好。
圖1選取了不同附主中鐵皮石斛種苗種植情況最好的處理(5)和處理(17)進行比較。從圖1可看出,處理(17)的種苗高度達7.4 cm,比處理(5)多17.46%,差異顯著。
2.2 不同附主中鐵皮石斛新芽數量
不同附主中鐵皮石斛種苗經過8-9個月的培養(yǎng),在翌年2-3月發(fā)出新芽,每處理隨機選取30株進行新芽數量統(tǒng)計,結果表明見表2,以木屑為附主的鐵皮石斛種苗萌發(fā)新芽的平均數基本在3個以上,顯著高于以石子為附主的鐵皮石斛種苗。
表1 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不同附主的鐵皮石斛苗生長情況 (單位:cm)
圖1 不同附主中種植鐵皮石斛對比
表2 不同附主的鐵皮石斛種苗萌發(fā)的新芽數量(單位:個)
2.3 不同附主中鐵皮石斛新苗生長情況
鐵皮石斛新芽萌發(fā)后幼苗逐漸長大、長高,于2015年2-10月每月定期觀察新苗生長情況,觀察方法為每處理隨機選取30株樣品進行測量統(tǒng)計。
試驗結果表明(見表3),相對于鐵皮石斛組培種苗,新苗生長速度較快。經9個月的培養(yǎng),以石子為附主的鐵皮石斛新苗從0.4 cm左右最多長高到7.2 cm,其中處理(4)、(5)、(8)、(10)、(11)的新苗均長高到7.0 cm及以上,生長效果較好,處理(3)的新苗高度最低,僅為4.0 cm,從種植效率看,以處理(5)即株距10 cm、行距10 cm、每叢種植3株的種植效率為最高。以木屑為附主的鐵皮石斛新苗生長速度快于以石子為附主的新苗,經9個月的培養(yǎng),新苗從0.4 cm左右最多長高到10.7 cm,其中處理(16)、(17)、(19)、(20)、(22)、(23)的鐵皮石斛新苗生長效果較為理想,均長高到10 cm以上,而處理(15)的新苗生長效果最差,苗高僅為5.0 cm。從種植效率來看,以處理(17)即株距10 cm、行距10 cm、每叢種植3株的種植效率為最高。
表3 2015年不同附主的鐵皮石斛新苗苗長 (單位:cm)
圖2選取了不同附主中鐵皮石斛新苗生長情況最好的處理(5)和處理(17)進行比較。由圖2可看出,處理(5)的新苗高度為7.0 cm,僅為處理(17)的67.31%,差異顯著。
圖2 不同附主中鐵皮石斛新苗對比
通過在不同附主上進行不同種植密度的鐵皮石斛仿野生環(huán)境栽培試驗,可得出以下結論:(1)以木屑為附主的鐵皮石斛種苗生長速度較快,種植效果最好的是處理(17),種苗高度可達7.4 cm,比以石子為附主、種植效果最好的處理(5)的苗高多17.46%,差異顯著。(2)不同附主的鐵皮石斛種苗萌發(fā)新芽的時間均在翌年2-3月,以石子為附主的鐵皮石斛種苗新芽萌發(fā)數平均為2.35個,以木屑為附主的鐵皮石斛種苗新芽萌發(fā)數平均為3.27個,可見以木屑為附主的種植效果較好。(3)以木屑為附主的鐵皮石斛新苗生長速度快于以石子為附主的處理,以石子為附主、種植效率最高的處理(5)的新苗高度,僅為以木屑為附主、種植效率最高的處理(17)的67.31%。(4)在不同附主中,種植密度均以行距10 cm、株距10 cm、每叢種植3株的種植效率為最高。
201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