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旭研
青少年的成長離不開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特別是家庭和學校。良好的家風家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成人和成才。反之,父母疏于教育與教育不當,青少年易受不良影響。良好家風家教來自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受到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影響,源于父母春風化雨的浸潤,重在青少年自身一言一行的實踐。
家風家教青少年影響建議庾信《哀江南賦》曰:“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中國自古重視家風家教,當前,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智識教育興盛,而價值教育式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睉撊绾蝹鞒袃?yōu)良家風、重視傳統(tǒng)家教,從而發(fā)揮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正能量,影響和教育每一位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圩?,是每個家庭都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什么是家風家教
度娘告訴我,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家教是子女在家庭接受的影響和教育。家風家教固化于典籍中,我國自古家風書籍頗多,有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宋代朱熹《家訓》、晚清曾國藩《家書》、當代《傅雷家書》等,概括起來不外乎家國天下、耕讀傳家、積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幾個關鍵詞;家風家教深植于每個家庭成員的靈魂深處,傳承于子孫后代,內化于道德修養(yǎng)、人格品性之中,也外化于言談舉止、待人接物之中。
二、家風家教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
墨子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鼻嗌倌甑某砷L離不開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特別是家庭和學校。每個孩子生來都是一張白紙,在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引導下,孩子們自己繪就精彩人生畫卷,有的人成了一幅精致細膩的工筆畫,有的人成了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畫,有的人成了一幅艷麗明快的油畫,而有的人則成了一幅墨跡斑斑的稿紙。所以,良好的家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網傳的十大世界頂尖家族的家訓,包括肯尼迪家族、蓋茨家族、孔子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居里家族、瓦倫堡家族、托爾斯泰家族、達爾文家族、泰戈爾家族、拉塞爾家族,這些家族人才輩出,家風歷久彌新,無不有力證明了良好家風家教及其背后隱藏的價值觀對孩子成長深刻的影響。揚州何園有《何氏家訓十一則》,包括孝親敬長、隆師親友、待人接物、鞠育教養(yǎng)、讀書寫字、出處進退、節(jié)義勤儉、飲食服御、量度權衡、撐持門戶、保守身家,何氏家族精英滿門,出現了“祖孫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畫家”“姐弟院士”等代代有出息的兒孫,這些都與其嚴謹的家風家教密不可分。
反之,缺少良好的家風家教,就好比花草樹木在成長中缺少了園丁的精心呵護和科學養(yǎng)殖,缺少了陽光雨露和修枝施肥,要么發(fā)育不良,要么成為了枯枝敗葉。2009年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欄目《網癮之戒》節(jié)目中,主持人分別對來自全國各地約100多名網癮少年及其家長做了現場調查,對網癮少年的問題是:“認為父母只管自己的事情而不顧及孩子的”,“認為自己在家庭中非常孤獨的”,“認為自己非常想和父母溝通、需要愛的”等;對家長的問題是:“曾經對孩子使用暴力的”,“曾經對孩子有過度溺愛的”,“由于忙于自己的事務而不顧及孩子的”,“認為家庭里有問題和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有關系的”等,約有一半或三分之二以上的少年及其家長都舉手作了肯定回答。根據對某市40名社區(qū)矯正的未成年犯罪人員的調查統(tǒng)計,父母離異的占25%,留守兒童占22%,流動兒童占28%,其他占25%;在這些未成年人中,輟學在家的占84%,父母一方初中文化以下的占82%。以上數據表明,由于兒童父母離異、外出打工、文化程度較低,容易導致家庭教育缺失,方法不科學,兒童易受到不良影響,甚至導致違法犯罪。所以,孩子的錯,父母的過。有的父母錯誤地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家庭只要給孩子吃飽穿暖就行了,有的父母對孩子過度溺愛驕縱,沒有規(guī)則意識,有的則認為棍棒出孝子,缺少愛的溫暖。實踐證明,無論是監(jiān)護缺失型、溝通不暢型、家庭殘缺型,還是過度溺愛型、方式不當型等模式,都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著不同程度的傷害。一個人在童年累積的心理創(chuàng)傷,會不斷自我強化,外化在自己的成長歷程之中。
三、引導青少年傳承良好家風,健康快樂成長
1.良好家風家教來自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中國古代家風家訓,是中華燦爛文化的巨大寶藏和無聲力量,影響著每個青少年的成長?!办o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是《諸葛亮集》對修身養(yǎng)性、治學立志的叮囑,“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是李毓秀《弟子規(guī)》對學習和實踐辯證關系的闡述,“入則孝,出則悌”,是《弟子規(guī)》對孝敬長輩,兄弟和睦的要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分別是朱子《治家格言》《曾文正家訓》對勤儉節(jié)約的訓導,“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是《顏氏家訓》防止驕奢淫逸的告誡,“忠信篤敬,是一生做人根本”是《張園先生全集》對為人處世的原則,“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過者,益友也;其諂諛褻狎,導人為惡者,損友也”,是朱熹《朱子文集》對識人交友的辨別。細品味,慢咀嚼,這些傳世家風對修身、治學、立志、齊家、敬業(yè)等方面做了嚴格的規(guī)定,倡導崇尚知識、胸懷大志、道德規(guī)范、尊老愛幼、勤儉節(jié)約、誠實守信、敬業(yè)勤業(yè)等多個方面。這些傳統(tǒng)家風家訓當下仍然不過時,是家庭,特別是青少年應該遵循的規(guī)范和準則。建議宣傳、教育、婦聯(lián)等部門應在學校、社區(qū)、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處開設父母、青少年家風課堂、國學課堂,邀請專家教授、優(yōu)秀父母和青少年講授中華民族優(yōu)良家風及其傳承與實踐,讓家風的熏陶與濡染成為青少年成長的第一塊基石。
2.良好家風家教受到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影響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國人民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家風是經過歷史積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一宏觀一微觀,兩者互為補充,互為影響。揚州中學生徐礪寒,撞壞寶馬車貼字條留言,被網友譽為“最誠實的中學生”;駕駛員吳斌,在高速上行駛時被鐵塊砸中,忍著劇痛完成安全停車措施后,全車24名乘客無一受傷,自己卻傷重不治,被譽為“最美司機”;揚州老中醫(yī)李太初堅持義診20年,花費10年撰寫近萬字持家之道,鐫刻在自建的“醒世亭”上,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每個家庭形成的誠實守信、愛崗敬業(yè)、助人為樂、孝老愛親等優(yōu)秀家風匯聚成了民風社風,影響著千千萬萬的家風,也激勵著青少年形成優(yōu)秀的道德品格。建議各大傳媒,包括各種新媒體要發(fā)揮媒體正面引導功能,加強好家風家訓、好人好事的宣傳和引導,讓媒體正能量成為引導家庭文明新風和青少年成長的重要影響力量。
3.良好家風家教源于父母春風化雨的浸潤
司馬光《家范》曰:“君子之于子,愛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遵之以道而勿強言,心雖愛之不形于外,常以嚴莊蒞之,不以辭色悅之也”,“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愛而不知教也”,昭示了為父之道愛子有方,約束有度,為母之道教育勝于溺愛。有人說,大家族才有成文的家風家訓,這好像和一般人沒有什么關系。一般家庭雖然沒有成文的篇章,但是家風家教便在父母的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之中。在我咿呀學語時,媽媽每天晚上給我講一個故事;幼兒園時,媽媽和我一起讀拼音繪本;上了小學,媽媽買了許多簡明讀本讓我自主閱讀;初中以后,媽媽又讓我再讀原版名著名篇,不知不覺中,書成了我的最愛。在我印象中,媽媽從不打我,也很少罵我,媽媽喜歡給我講道理,雖然寬容慈愛,但很有原則,愛憎分明,她教會我正直善良、樂觀自信、寬容大度、誠信友善的品質。媽媽有時候說話也不算數,說好了周末陪我,但忙起工作來就忘到了九霄云外,我給媽媽扣了一頂不講誠信的“大帽子”,現在,媽媽對我是一言九鼎,不敢食言。孩子的優(yōu)秀品質源于父母的影響,孩子的缺點也能從父母身上找到根源。建議教育、婦聯(lián)等部門開設父母課堂,按孩子年齡段,進行學前、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父母課堂學習,實行積分制;建議每位父母都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學好科學家教知識,爭當合格父母,既要秉大義,又要重小節(jié),做好孩子一生最好的榜樣。
4.良好家風家教重在自身一言一行的實踐
現在有不少家庭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績,父母問孩子最多的是“作業(yè)寫了嗎”“考了多少分”“排第幾名”“上補習班去”,卻放松了對孩子生活能力、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和鍛煉。劉清之《戒子通錄》說,“教子有五:導其性,廣其志,養(yǎng)其才,鼓其氣,攻其病,廢一不可。養(yǎng)子弟如養(yǎng)芝蘭:既積學以培植之,又積善以滋潤之”。就是說,教育孩子,要引導優(yōu)秀品格,樹立遠大志向,培養(yǎng)突出才華,鼓舞堅強勇氣,克服不良缺點,缺一不可,既要積累學識,又要以真善美情操滋養(yǎng)。有德無才是次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無才無德是廢品。曾國藩說過,看家族是否興敗,一看子孫睡到幾點,二是子孫是否做家務,三看子孫是否讀圣賢經典。我的許多同學,包括我自己,周末經常睡懶覺,在家很少做家務,借口學習忙,習慣了父母當保姆;現在生活好了,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淡化了,買零食、上飯店、穿新衣、用智能手機,都是稀松平常的標配,我在這方面也有些小小的奢靡之風,還需要加以改正。不過,在媽媽的影響下,我每年拿出自己的部分壓歲錢,捐給貧困兒童上學,還到社區(qū)參加敬老助殘志愿服務,既幫助了別人,也快樂了自己。建議學校不要擠占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實踐教育,并對孩子實行積分制,作為評先評優(yōu)的依據;建議同學們在家多幫父母做家務,在學校多參加集體活動,在外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勤儉節(jié)約,戒驕戒奢戒懶;建議家長把孩子從補習班解放出來,與自然和社會親密接觸。讀萬卷書能增長我們的知識,行萬里路能拓展我們的視野,開闊我們的心胸,檢驗我們的能力。莊子說,古書留下的東西非常有限,只有一個腳印、一個鞋印。我們雖然走路只留下一串腳印,但我們卻可以擁有更加廣闊的思維和更加生動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