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近期的跌勢已經超過市場預期,10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再刷新6年以來的新低。據證券時報記者計算,自9月30日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已經跌去超過1 000個基點,貶值幅度超過1.5%,年初至今的貶值幅度已經達到4.28%。不過,10月份以來的貶值主要是受央行中間價引導,這說明中間價的設定在堅持市場化,貶值趨勢可能還會持續(xù)。
10月24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7690,在岸、離岸兩個市場的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則雙雙跌破6.77,截至昨日下午4:30,分別報6.7702和6.7758。這已經是人民幣匯率突破6.7、6.75之后繼續(xù)突破市場所謂的重要“關口”,而市場關于人民幣“鐵底”的論斷也一再被打破。
人民幣出現這種走勢,市場將主要原因歸結為美聯儲年底加息預期之下的美元指數走高,以及與此相應的非美貨幣走弱。如果與其他非美貨幣相比較,事實上,人民幣的貶值幅度確實不算大。另外,美聯儲以外的其他全球主要央行比如歐洲央行,近期在貨幣政策上的表態(tài),打破了市場此前關于“全球流動性出現拐點”的判斷,這釋放了一定的貶值預期。(摘自《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