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玉
金國鳳,宣府人。崇禎中,以副總兵[1]守松山。十二年二月,大清以重兵來攻,環(huán)城發(fā)礮,臺堞[2]俱摧。城中人負扉以行[3]。國鳳間出兵突擊,輒敗還,乃以木石甃補[4]城壞處。大清兵屢登屢
卻,遂分兵攻塔山、連山,令銳卒分道穴城。國鳳多方拒守,終不下,閱四旬圍解。
帝大喜,立擢[5]署都督僉事[6],為寧遠團練總兵官。再論功,署都督同知[7],蔭錦衣衛(wèi)千戶。是年十月,大清兵復攻寧遠。國鳳憤將士恇怯[8],率親丁數(shù)十人出據(jù)北山岡鏖戰(zhàn)。移時矢盡力竭,與二子俱死。
帝聞痛悼,贈特進[9]榮祿大夫,左都督,賜祭葬,有司建祠,增世職[10]三級??偠胶槌挟犐涎裕骸皣P素懷忠勇。前守松山,兵不滿三千,乃能力抗強敵,卒保孤城。非其才力優(yōu)也,以事權專,號令一,而人心肅也。迨擢任大將,兵近萬人,反致隕命。非其才力短也,由營伍紛紜[11],號令難施,而人心不一也。乞自今設連營節(jié)制之法,凡遇警守城,及統(tǒng)兵出戰(zhàn),惟總兵官令是聽。庶軍心齊肅,戰(zhàn)守有資,所系于封疆甚大?!钡奂丛市兄?。及國鳳父子柩歸,帝念其忠,命所過有司給以舟車,且加二祭。其妻張氏援劉綎例[12],乞加宮保[13]。部議格不行,而請于世職增級外,再蔭本衛(wèi)試百戶世襲,以勸忠臣。帝可之。
當松山被圍,巡撫方一藻議遣兵救援,諸將莫敢應。獨副將楊振請行,至呂洪山遇伏,一軍盡覆。振被執(zhí),令往松山說降。未至里許,踞地南向坐,語從官李祿曰:“為我告城中人堅守,援軍即日至矣?!钡撛劤窍轮抡裾Z,城中守益堅。振、祿皆被殺。事聞,命優(yōu)恤。
(節(jié)選自《明史卷二百七十二第一百六十》)
【注釋】
[1]總兵:官名。明初,鎮(zhèn)守邊區(qū)的統(tǒng)兵官有總兵和副總兵。
[2]臺堞:古代守戰(zhàn)軍隊所筑用來了望守衛(wèi)的土堆高臺,臺上筑齒狀矮墻。
[3]負扉以行:扉,門扇。負扉以行,背著門板出行。
[4]甃(zhòu)補:甃,用磚砌。甃補,用磚石修補城堡被毀的地方。
[5]擢:提拔,提升,擢升。
[6]僉事:官名。
[7]同知:負責分掌地方鹽、糧等事務的官員。
[8]恇(kuāng)怯:懦弱,膽怯。
[9]特進:官名。始設于西漢末年。
[10]世職:指世代承襲的職位。
[11]營伍紛紜:部隊人員眾多而雜亂。
[12]援例:引用成例。援,引用。
[13]宮保:官職。明、清各級官員緣有虛銜,宮保是最高級榮譽。
【閱讀指津】
一、從行文的脈絡讀
傳主金國風是一名守將。守松山,勝;守寧遠,死。他的死在當年有何影響呢?都督洪承疇因他的死向皇上諫上一條法規(guī),崇禎帝允之;副將楊振步了他的后塵。圍繞著他的死及死后的影響,我們可以整理這篇傳文的順序;松山圍解——身死寧遠——帝念其忠——楊振效命。由此概括本傳主要內(nèi)容;傳主事跡(1、2自然段),傳主影響(3、4自然段)。
二、從內(nèi)容的縱深讀
理脈絡,已讀出了本傳的大致內(nèi)容,下一步應該理出最能表現(xiàn)傳主事跡和影響的核心語句,力求讀懂,能用白話文講解。
“國鳳多方據(jù)守,終不下,閱四旬圍解。”此句要注意因果關系,多方據(jù)守的結果是松山?jīng)]有被清軍攻下,松山之圍被解除。另外,“閱”是“經(jīng)歷”的意思。這里可講解為“直到”。因為句前有“二月”一詞,由此推斷句中“四月”應為四月中旬。時間之長,抵抗之久,轉義“直到”符合語境。全句可理解為,金國鳳想盡辦法多方拒敵堅守,松山始終沒有被清軍攻下,直到四月中旬松山之圍才解除。
“國鳳憤將士恇怯,率親丁數(shù)十人出據(jù)北山岡鏖戰(zhàn),移時矢盡力竭,與二子俱死?!贝司湟攸c推敲三個詞語,“憤”“出據(jù)”“移時”。憤,怨也;出,應為出城,因為鏖戰(zhàn)之地在北山岡;據(jù),依托;移時,“移”為“易”,移時,一段時間,表時間的推移,可理解為不久或過了一會。全句可譯為,國鳳怨將士膽怯,自己親率護衛(wèi)親兵幾十人出城,依托北山岡有利地勢,與清兵激戰(zhàn),不久,國鳳箭矢耗盡,精疲力竭,與兩個兒子一同陣亡。
“乞自今設連營節(jié)制之法,凡遇敵守城,及統(tǒng)兵出戰(zhàn),惟總兵官令是聽?!贝司渥⒁馐÷跃浜唾e語前置句??勺g為,(我)乞請從現(xiàn)在開始設置連營節(jié)制的法規(guī),凡是得到警報守衛(wèi)城池,以及帶兵出戰(zhàn),都只聽從總兵的軍令。
“獨副將楊振請行,至呂洪山遇伏,一軍盡覆。振被執(zhí),令往松山說降。未至里許,據(jù)地南向坐,語從官李祿曰:為我告城中人堅守,援軍即日至矣?!贝司渥⒁馐÷缘闹髡Z。可譯為,只有副將楊振愿意領兵前往,他們走到呂洪山時遭到清軍的埋伏,全軍覆滅,楊振被捉。(清軍將官)命他前往松山勸降。楊振沒走一里多路,就蹲在地上,向南而坐,對屬官李祿說;替我告訴城里人堅守城池,援軍今天就到。
三、從作傳或選文的意圖讀
《金國鳳傳》所傳達的是忠烈義勇精神。忠烈義勇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元素之一。金國鳳為國守土、舍身效命的精神是值得歌頌,值得載入史冊的。崇禎年間,金國鳳以錦州副總兵的身份駐守松山。松山處于外圍城防,根本不是戰(zhàn)略要塞,所以城防條件極為惡劣。且守城將士不足三千,面對的是清朝皇帝皇太極親率的八旗勁旅。而金國鳳帶領軍民戮力同心,英勇抵抗,竟讓清軍傷亡慘重!
這場勝利恐怕是金國鳳創(chuàng)造的明末戰(zhàn)事中罕見的戰(zhàn)斗奇跡!但這年十月,豪格、多鐸率清兵再次攻打寧遠(今遼寧興城)。守城將士卻顯出與上次作戰(zhàn)時完全不同的精神風貌,恇怯不前,懦弱無能!這令金國鳳大為震怒,但悍敵當前,自己卻無計可施。竟至于最后不得不只身率親丁數(shù)十人出城,在北山岡與清兵鏖戰(zhàn)。金將軍明知道自己和家丁數(shù)十人絕不可能和百萬雄師對抗,但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以一種自殺式的戰(zhàn)斗方式來表達自己誓死抗戰(zhàn)的決心!這是出于怎樣的無奈或義勇!
是的,結局沒有懸念:金國鳳終因寡不敵眾、矢盡力竭,和兩個兒子一同壯烈陣亡。我們?yōu)榻饘④娹湟话淹闇I之余,不禁掩卷深思,歷史終究為金國鳳定格了一幅令后人振奮的畫面!我們聽到了都督洪承疇關于軍法的諫言,接著又看到楊振和李祿兩位勇士前仆后繼。如果我們再把中國歷史、特別是近代史的黃頁翻開,我們的面前將呈現(xiàn)一個龐大的英雄戰(zhàn)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