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匠是神秘的。
他的衣著講究,不一定名貴,但是得體、挺刮、利索。他的皮膚白凈,手指細長,聲音細軟。這和他的手藝相當(dāng)般配。打銀子,是精致的活兒,粗手大腳,邋邋遢遢還叫銀匠么?
但人們還是感到好奇,人們見過的其他串莊的手藝人和生意人,都是衣衫粗陋,大呼小叫,不知道這個與眾不同的人打造出的東西會是什么樣子。
銀匠走在村路上,招攬著生意:打銀子,打銀子哩。大姑娘小媳婦們只是看著他,并不急著叫他停下,而是互相轉(zhuǎn)告:銀匠來了,打銀子的來了。她們約了幾個人,先是羞怯地看著他,你推我讓地叫一個人先跟他說話。他發(fā)覺了,停下步子,放下?lián)?,伸手劃一下遮到眼瞼的發(fā)梢,似乎也有些羞怯,輕聲問:打銀子么?
他很快就贏得了人們的好感和信任,不一會兒工夫,他的擔(dān)子邊就圍滿了人,有人拿來了銀幣,有人拿來了舊銀飾。
隨著工作的開始,人們對他又多了一層神秘感。人們看著他拉開風(fēng)箱,火苗躥上來了,銀子在容器里化成了水,注入了模具,接著拿出了砧子、鉗子、錘子、銼子。他一聲不吭地做著這些活,人們也不吭聲,仿佛怕驚動了銀子的魂魄。
他敲著,剪著,刻著,磨著,沉浸在手藝的世界里。
一個銀項圈出來了,一副手鐲出來了,一枚銀戒指出來了,它們發(fā)出月光的清輝,靜靜地躺在主人的手心。啊,主人輕聲贊嘆著,聲音似乎是從眼睛里發(fā)出來的。人們看到他不僅將銀飾鏨上了花紋,還鏨上了文字。他在項圈上鏨上“前程似錦”,在手鐲上鏨上“天長地久”,這是他對主人的祝福,讓主人平添了喜悅和感動。
銀匠抬起頭,笑微微地看著主人的表情,他的目光是自信的,但沒有任何自傲,依然很沉穩(wěn),他的表情更讓人敬佩他了,這說明人家手藝過硬,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了。主人的目光與他對接時,才從恍惚中想起一件事,急忙付錢。銀匠隨意往銀柜子下的抽屜里一放,又隨意推上,然后,隨意拉起了風(fēng)箱。
偶爾閑下來時,人們也跟他聊幾句,問他哪里的,他不說詳細,只說是南方的;問他多大做手藝的,他說13歲就開始了。人們不問了,他也就不說了。好像除了做手藝,他對別的都不感興趣。
可是,有一天,這個銀匠竟然做出了一件叫人震驚的事:他把村里一個姑娘拐跑了。要說,這種事情,在我們平原上也是常有的,安徽賣菜刀的,河南耍把戲的,浙江賣布的,山東彈棉花的,在村里待了一段時間,和某個姑娘看對眼了,就雙雙私奔了??蛇@些人都有個共同特點:能說會道。而這個銀匠呢,他嘴很拙,不說什么話,也沒見他和那個姑娘單獨交往,怎么就一下子帶她走了呢?
人們覺得他更神秘了。
這個被他帶走的姑娘,是蒲先生的女兒,叫小槿子。蒲先生是當(dāng)?shù)赜忻慕處煟瑢⒆雍車?,出了這樣的事,他可受不了,在家里躺了幾天。
人們?nèi)袼f銀匠是個不錯的小伙子,姑娘跟他不會有罪受,想開些。
蒲先生想不開,愣了半天,丟下一句話:她永遠別想踏進家門半步。
人們走了,都知道這是氣話。以前那些姑娘和外地人走了,哪家不是這樣說,到頭來,等姑娘有了孩子,一家?guī)卓诨貋砹耍€不是親親熱熱的?這叫“親不親,打斷骨頭連著筋”。
可蒲先生的脾氣很犟,女兒小槿子走后一年,托人帶話回來,說想回家看看,蒲先生直擺手:我死了都不想見他們!
幾年后,蒲先生要過60壽辰,親朋好友都勸他,讓小槿子一家回來吧。蒲先生還是搖頭:不行,我是不會認他們的!
蒲先生60壽辰那天,小槿子和銀匠帶著女兒回來了。帶了很多禮物,其中有一方壽匾,里面鑲著一棵松樹,是純銀打制的。村里人可算開了眼。
蒲先生還是不搭理,躲在房間不出來。
小槿子和銀匠就跪到他面前。小槿子說:“爸,你可以不認我,可我不能不認你,你過生日我是一定要回來的!”銀匠接著說:“爸,對不起,以前是我的錯,以后我會好好孝敬您老?!比藗円娏诉@陣勢,趕忙叫蒲先生拉孩子起來,蒲先生終于開口了——起來吧。
親友們這才把銀匠送的壽匾掛起來。蒲先生不看。
吃完飯,有人問銀匠還打不打銀子了,銀匠說打,然后拿出一個箱子,里面裝著打銀子的器具。很快,銀匠又被人們圍了起來。有人拿來一個舊銀飾,叫銀匠翻新。銀匠翻新好了,這人問多少錢,銀匠還沒張口,旁邊響起一個聲音,原來是蒲先生,“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收什么錢!算了!”銀匠趕忙說,算了算了。
銀匠在村里待了三天,每天都忙著打銀飾,分文不收,人們硬要給,銀匠說,爸不讓收錢。蒲先生終于開心起來。
【閱讀指津】 《銀匠》通過描寫一位衣著得體、性格沉靜的銀匠在村中為村民打造銀器,最后竟然把村中蒲先生的女兒給拐跑了一事展開故事,展現(xiàn)了富有鄉(xiāng)土鄉(xiāng)情特色的愛情、親情矛盾。最初蒲先生不肯承認女兒的這段婚姻,后來蒲先生原諒銀匠并不是因為他在自己過生日時帶回一塊鑲著純銀,刻著松樹的壽匾,而是銀匠對自己的孝順和對鄉(xiāng)親的尊重讓蒲先生在村里人面前覺得有了面子,所以愿意接受這樣一個女婿,讓讀者在當(dāng)今紛繁復(fù)雜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下一窺真實、充滿著善良和溫情的平原鄉(xiāng)村生活。
閱讀這篇小說,我們理應(yīng)思考三個問題:
第一,文章講敘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如何刻畫銀匠神秘的?
小說開篇就說“銀匠是神秘的?!苯酉聛韽囊轮皿w、挺刮、利索寫到皮膚白凈、手指細長、聲音細軟,簡短精煉的幾個修飾語就把一個神秘而又斯文的銀匠形象勾勒出來了。
接下來寫到銀匠招攬生意和其他的手藝人生意人不一樣,他發(fā)覺有生意來時,會“停下步子,放下?lián)?,伸手劃一下遮到眼瞼的發(fā)梢,似乎也有些羞怯,輕聲問”這些動作和神情的細致描寫,進一步說明銀匠與其他手藝人的不同,也為后文他能拐走蒲先生的女兒做了鋪墊。
隨著銀匠工作的開始,人們對他又多了一層神秘感,“他一聲不吭地做著這些活,人們也不吭聲,仿佛怕驚動了銀子的魂魄”,平淡的語言中體現(xiàn)出銀匠做事專注;“他在項圈上鏨上‘前程似錦,在手鐲上鏨上‘天長地久,這是他對主人的祝福,讓主人平添了喜悅和感動,”更進一步說明銀匠做事細致體貼,為人善良,因而家教極嚴的小槿子才會被他所吸引,繼而被他拐跑。走街串巷的手藝人拐跑姑娘在平原上也是常有的,但這些人都有個共同特點:能說會道,而銀匠嘴很拙,也沒見他和那個姑娘單獨交往,因此更加神秘了。
文章的前半部分圍繞開頭的“神秘”二字作文章,將許多生活中碎片化的情節(jié)串聯(lián)在一起,看似無意的二個字,實則獨具匠心,充滿著對生活的詩意體會,銀匠的神秘性一步步得到了展現(xiàn)。
第二,小說的結(jié)尾為什么“蒲先生終于開心起來”?“終于”二字說明蒲先生對這位女婿的行為心中一直耿耿于懷,即便是女兒女婿已經(jīng)生兒育女,在六十大壽的時候給自己送了一塊鑲銀的壽匾,讓村里人都開了眼界,這些都沒有讓這位當(dāng)?shù)赜忻睦辖處熃忾_心結(jié)?!八奖肌边@件事在傳統(tǒng)的鄉(xiāng)土社會畢竟是件丑聞,因此人品是否端正成為蒲先生能否接納自己女婿的唯一標(biāo)準。只有當(dāng)“銀匠在村里待了三天,每天都忙著打銀飾,分文不收;人們硬要給,銀匠說,爸不讓收錢。”這個時候,蒲先生才真正的解開心結(jié),承認了這個女婿,這種開心一是來源于女婿的聽話孝順,二是女婿的這種行為體現(xiàn)了平原人家淳樸的情感,也讓人看到在平原世界里純潔、善良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雖然只是平民百姓的尋常生活片段,但在現(xiàn)實社會的高樓大廈里難得一見,因此更容易觸動人們的心扉,引發(fā)讀者的想象與懷念,故事就顯得更加詩意和唯美。
第三,小說的主要任務(wù)除了敘述故事,刻畫人物,最重要的則是創(chuàng)造一定的時空情景,因此我們在讀完一篇小說后,理應(yīng)形成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見解。比如,本文作者的寫作風(fēng)格、表述方式、主題探究等等。對其中的某一點是否可以引起我們心靈深處的共鳴,并在現(xiàn)實生活中指導(dǎo)我們的行為?
閱讀王往的“平原詩意”小說,我總是不自覺地想起沈從文的《邊城》以及沈從文在《邊城》中創(chuàng)造的迷人的湘西世界;王往則在他的“平原詩意”系列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動人的“平原”,建構(gòu)出“詩意”的審美理想?!度?,詩意地棲居》,是德國19世紀浪漫派詩人荷爾德林的一首詩,后經(jīng)海德格爾的哲學(xué)闡發(fā),“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幾乎就成為所有人的共同向往。以“平原詩意”系列小小說而備受大眾矚目的作家王往,以一支充滿著柔情的筆,通過敘事方式和生活語言的詩意化,以波瀾不驚的故事情節(jié),將蘇北平原生活展露在讀者面前,為廣大讀者構(gòu)建了一個不同于現(xiàn)實世界的充滿著“真、善、美”的理想世界。
王小波說:“一個人擁有此生是不夠的,他還應(yīng)該擁有一個詩意的世界。”世態(tài)炎涼,風(fēng)雨人生,這些并沒有淹沒作家的詩意情懷,相反以詩心看世情,從銀匠的身上映照了傳統(tǒng)文化的靈魂,也體現(xiàn)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寫作深度,對生活在水泥森林的現(xiàn)代人們來說,為他們?nèi)找婵莺缘那楦猩衬⑷肓艘坏兰兂簻嘏那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