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濤
(西南科技大學,四川 綿陽 621000)
基于CSSCI的我國信息服務領域研究熱點與前沿圖譜分析
武濤
(西南科技大學,四川 綿陽 621000)
以CSSCI收錄的信息服務領域相關文獻信息為數據源,借助知識圖譜工具CiteSpaceⅢ對2011-2015年間我國信息服務領域的908篇文獻進行分析,得出信息服務領域在不同時期的研究熱點;依據時區(qū)視圖中詞頻變動和頻次繪制信息服務領域的演進路徑圖譜,得出我國信息服務領域的研究前沿。研究發(fā)現,近5年我國信息服務的研究熱點分別是信息服務與圖書館、信息服務與信息服務產業(yè)、信息服務與公共信息服務、信息服務與信息服務模式、信息服務與知識服務;我國信息服務領域研究的前沿分別是政府電子信息服務、社會網絡分析、協同創(chuàng)新的信息服務平臺構建等。期望對我國信息服務領域研究提供參考借鑒。
信息服務;citespace;圖譜分析;CSSCI
信息服務是傳遞信息,滿足用戶信息需求的活動過程,但是隨著網絡與通訊技術的變革,傳統(tǒng)信息服務已經無法適應新的信息環(huán)境,不能及時滿足用戶眾多的信息需求,如何快速、準確地提供高價值的信息服務,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關注。筆者通過CiteSpaceⅢ對CSSCI收錄的學者們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可視化分析,探究信息服務領域的研究熱點分布,并借助視圖(time zone)對信息服務領域的發(fā)展趨勢進行分析預測[1]。
1.1 數據來源
以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2014-2015)來源期刊為源數據庫[3],在高級檢索中以“篇名=信息服務”或“關鍵詞=信息服務”方式進行檢索,檢索年限設定為“2011-2015”年,對檢索得到的數據進行篩選,最終得到908篇文獻,文獻涉及學科:圖書情報與文獻學(738篇)、管理學(43篇)、新聞學與傳播學(13篇)、統(tǒng)計學(2篇)等多個學科。將下載的數據進行篩選、整理,通過CSSCIREC將數據轉換成適于統(tǒng)計分析的格式[2]。
1.2 研究方案
引用陳超美教授發(fā)明的分析軟件CiteSpaceⅢ[2]對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不僅可以直觀呈現當前信息服務領域的研究熱點,還可以繪制信息服務研究的演化路徑,預測該領域前沿動態(tài)趨勢。
將檢索結果作為數據源導入Cite SpaceⅢ,設置Time Slicing為2011-2015,時間跨度為1年,設定文獻被引頻次、兩篇文獻的共被引頻次、文獻的共引系數為(2,2,20)(2,2,20)(2,2,20),Pruning設為Pathfinder算法, Term Source設為Burst Term。
2.1 信息服務研究熱點
高頻關鍵詞是對文獻主旨的高度體現,因此,可以用高頻關鍵詞來確定信息服務的熱點領域,通過CiteSpaceⅢ對2011-2015年908篇文獻關鍵詞共現進行分析,將節(jié)點設為Keywords,Top N設置30,運行CiteSpaceⅢ,最終生成關鍵詞共詞圖譜,其中有91個關鍵詞節(jié)點,123條連線,具體見圖 1所示。
圖1 信息服務領域的高頻關鍵詞共詞圖譜
節(jié)點的大小反應了關鍵詞出現的頻次多少,圖中最大的節(jié)點是信息服務,另外,頻次排名前十位的分別是圖書館(66次)、高校圖書館(66次)、公共圖書館(25次)、信息服務產業(yè)(24次)、移動信息服務(22次)、服務模式(18次)、個性化信息服務(16次)、公共信息服務(15次)、數字圖書館(12次)、用戶需求(11次)。這些節(jié)點較大,可以反映出信息服務領域的相關理論基礎和研究方向,下面具體闡述這幾類研究熱點。
2.1.1 圖書館
從圖1中可以看出圖書館方向研究在信息服務領域占較大比重,把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數字圖書館歸為一類。對于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研究,大部分是從四個維度著手的[4],首先是在圖書館的服務手段上,體現出與時俱進的網絡化、共享化,突破了傳統(tǒng)的時間、空間的限制。比如,基于web2.0、基于移動手機端、基于社交媒體等新的形式;其次是在圖書館服務內容上凸顯數字化、智能化,一方面是將紙質圖書轉換成電子格式的數字圖書,另一方面是將電子版圖書進行分類保存,通過網絡供讀者使用,而現有的數字圖書館有5種,分別是基礎組織型(將圖書館實體與數字圖書館相結合)、區(qū)域建設型(地區(qū)間的數字資源共享)、內容集成型(例如超星數字圖書館)、出版發(fā)行型、搜索平臺型[5];最后一個維度是體現在服務方式和服務理念上,目前對于圖書館服務的研究,更多的是側重以用戶為中心,提高服務水平,實現個性化服務創(chuàng)新,滿足讀者信息需求,例如根據用戶學科背景、閱讀習慣,對該用戶進行信息推送服務等。
2.1.2 信息服務產業(yè)
信息服務產業(yè)是建立在信息化活動和信息產業(yè)發(fā)展基礎上的新型產業(yè)形態(tài)。對于信息服務業(yè)的研究比較寬泛,按照依托載體可以分為以印刷文本為主的傳統(tǒng)信息服務業(yè)和以網絡通信為主的現代信息服務業(yè);按照產業(yè)劃分可分為信息內容服務業(yè)、信息網絡服務業(yè)、信息技術服務業(yè)[6]。目前信息服務業(yè)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也引起了眾多學者的關注,例如信息服務業(yè)地域分布不均、信息服務企業(yè)競爭力較弱、企業(yè)體制落后等問題[7],可以預測我國信息服務業(yè)的發(fā)展策略研究將是今后研究的重點。
2.1.3 移動信息服務
移動信息服務是信息服務的一個分支,是傳統(tǒng)信息服務與時俱進適應互聯網、移動終端進行通信,服務于移動環(huán)境用戶的新樣式[8]。從目前相關研究文獻可以歸納出移動信息服務的研究熱點方向,一是移動信息服務的實踐應用,比如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圖書館信息服務、利用微博平臺進行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營銷等,這種應用方式是利用移動端的公眾賬號進行資訊查詢、閱讀,實現信息服務的[9];二是移動信息服務的理論研究,比如移動信息服務的組成要素、影響要素、發(fā)展模式等[10];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從用戶體驗的角度研究移動信息服務也是了解該領域的重要方向。
2.1.4 信息服務模式
當前對信息服務模式的文獻研究較多的是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檔案信息服務模式、農村信息服務模式、政府公共信息服務模式、企業(yè)情報部門信息服務模式等。李志民認為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主要有3種:展示型信息服務模式、推送型信息服務模式、互動型信息服務模式[11];張博認為檔案信息服務模式應當由傳統(tǒng)的館員中心模式、館藏中心模式向新型用戶中心模式轉變[12];由于受農村現實條件和農民自身文化素質的影響,農村信息服務模式比較復雜,但是普遍認同的農村服務模式是成立農業(yè)科技專家大院信息服務模式,相比網上信息展示、網上勞務咨詢等信息模式,更能貼近農村實際情況,滿足農民的信息需求[13];政府公共信息服務模式主要包括傳統(tǒng)政府公共信息服務模式、電子政府公共信息服務模式;企業(yè)情報部門信息服務模式主要是在圖書資料服務分析、競爭情報服務分析、信息資源獲取分析基礎上的知識管理信息服務模式,比較典型的是企業(yè)信息咨詢服務崗[14]。
2.1.5 公共信息服務
公共信息服務是指社會公眾在政府提供的公共信息集合體和服務渠道集合體的基礎上,獲取公共利益、公共政策等相關信息的信息服務活動[10]。當前對公共信息服務的研究較多的是以下幾個方向:公共信息服務體系構建、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公共信息服務質量問題研究、公共信息服務模式、公共信息服務政策。其中筆者認為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是最重要的,首先,信息服務平臺是以用戶為中心,是公眾獲取服務和應用的集成窗口,可以為公眾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務;其次,信息服務平臺涉及行業(yè)眾多,服務內容包羅萬象,不僅可以提供多方位的服務,更能消除部門、行業(yè)、個人之間的信息隔閡;最后,從宏觀的角度看,政府提供公共信息服務有利于政府的統(tǒng)一規(guī)劃,不僅可以避免出現經濟混亂,也是推進建設服務型政府重要途徑[15]。
2.2 前沿圖譜分析
為從時間維度上考察信息服務的演進過程,利用CiteSpaceⅢ選擇可視化方式為時區(qū)視圖(timezone),設置Top N為Top 30,依據2011-2015年信息服務研究領域的詞頻變動和頻次,確定信息服務研究的前沿圖譜。
圖2 信息服務領域的演進路徑圖譜
由圖2可以直觀看出除了信息服務本身外,可以發(fā)現2011、2012、2013年圖書館的出現頻次都比較多,說明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研究是眾多學者關注的重點,比如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數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學術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同時也看到移動互聯網被引入到信息服務中,打破了時間、地域等諸多限制,體現出以用戶為中心的信息服務理念。通過對2014和2015年間的主題詞分析,確定出我國信息服務領域的研究前沿,例如,協同創(chuàng)新的信息服務平臺構建、協同創(chuàng)新的信息服務增值、政府電子信息服務、在社會網絡視角下的個性化信息需求等,可以發(fā)現信息服務的研究方向正在變得多元化,信息服務的內容更加綜合化、人性化,見表1所示。
表1 信息服務研究前沿一覽表
本論述基于引文計量分析的視角,以繪制知識圖譜的形式,研究2011-2015年間信息服務的研究熱點和前沿,通過CiteSpaceⅢ對信息服務領域的908篇相關文獻進行分析,得出了以下三點結論:第一,關鍵詞共現圖譜表明,信息服務研究成果的關鍵詞共現網絡相對集中,都是圍繞信息服務開展的研究,研究方向的多樣性體現出信息服務研究的橫向擴展,實現了不同學科之間的學術交融;第二,從研究前沿時序圖可以發(fā)現,信息服務研究主題較多,主題變化較快,除圖書館信息服務方向較為穩(wěn)定以外,其他方向研究較少,研究對象都是小范圍的,研究層次不夠深入;第三,通過圖譜分析明確了信息服務領域的前沿熱點是政府電子信息服務、信息服務模型研究、信息服務平臺研究,這也預示了今后信息服務領域的發(fā)展趨勢。
[1] 趙蓉英,徐燦.信息服務領域研究熱點與前沿的可視化分析[J].情報科學,2013,31(12):9-14.
[2]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EB/ OL].[2015-07-01],http://cssci.nju.edu.cn.
[3] 陳悅,陳超美.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33(02):242-253.
[4] 李金秀.圖書館信息服務創(chuàng)新理論基礎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3(05):78-81.
[5] 周杰,蘇靜,曾建勛.下一代數字圖書館的發(fā)展思考[J].圖書情報工作,2013,57(08):35-39.
[6] 匡佩遠.信息服務業(yè):定義和統(tǒng)計框架[J].統(tǒng)計教育,2009 (05):20-26.
[7] 丁玲華.我國信息服務業(yè)發(fā)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1,33(11):51-54.
[8] 茆意宏.移動信息服務的內涵與模式[J].情報科學,2012,30 (02):210-215.
[9] 肖金克,劉曉陽.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高校移動信息服務設計與實現[J].圖書館雜志,2016,15(08):83-85.
[10] 張建彬.面向用戶的公共信息服務集成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2(01):114-118.
[11] 劉媛筠,李志民.當代圖書館的三種信息服務模式[J].圖書館雜志,2013,32(01):26-31.
[12] 張博.檔案館檔案信息服務模式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4.
[13] 陳立平.農村信息服務途徑和模式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6.
[14] 高雁.現代企業(yè)情報部門信息服務模式研究[D].黑龍江:黑龍江大學,2012.
[15] 王偉軍,孫晶.我國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初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7,33(12):33-36.
G250
:A
DOI 10.3969/j.issn.1672-6375.2016.12.006
2016-9-18
武濤(1989-),男,漢族,山東臨沂人,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服務與用戶、競爭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