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登榕
摘 要: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應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思維方式發(fā)展的關鍵期和轉折期,思維上體現了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綜合特征.如何適時應用直觀性教學手段,以領悟數學知識為媒介,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是數學教育工作者應當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實物直觀;模像直觀;模式直觀;語言直觀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重視直觀,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系”、“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 [1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應該盡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圖像放在面前,讓學生去看看、聽聽、觸觸 [2 ].”美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杜威提出了“做中學”,“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他明確提出:“從做中學要比從聽中學更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3 ].”這些教育思想中無不說明直觀性教學的重要性.
下面就應用直觀性教學手段以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領悟方面談談筆者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1 通過實物直觀教學,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
以新北師大版數學教材(下同)為例,列舉一些運用實物直觀教學來深化學生對數學關系的領悟的例子,比如在“九年級上冊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這一章節(jié)中,結合教材資源提問:用折紙和剪紙的辦法(如圖1)如何得到一個菱形或正方形,并說明道理.
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和演示,讓他們嘗試解說從折到剪的全過程,力求能夠做到具體、形象地講解圖形的邊、角、對角線的內在關系,并辨析圖形變化前后的數值和位置關系.筆者讓學生思考和驗證:上述方法能否剪出一個(不是正方形的)矩形,為什么?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課堂活動進入了新的高潮.從而深化了學生從邊、角或對角線的角度,對菱形、正方形間的內在關系的領悟和掌握.
又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這一章節(jié)中,通過準備好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剪刀、美工刀、卡紙等教具,在課堂演示操作,適時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實驗,讓學生準確地把握圖形的形狀、數量和位置關系。通過直觀的實物展示,促進了學生對相對復雜的空間關系的認識,準確把握了長方體和圓柱體的截面形狀、組合體的三視圖以及其間正方形的分布位置、組合體中正方體最多或最少個數問題等的解決方法;為了進一步深化領悟,再設置了如下問題:用一個平面截一個正方體,截面形狀能否是七邊形?請同學們切割用白蘿卜制成的正方體,并說說你在切割中的發(fā)現.實物直觀教學發(fā)展了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提高了他們發(fā)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如,事件的“可能性”、“頻率與概率”,讓學生參與摸紅球、轉轉盤、擲骰子、拋硬幣、拋圖釘、擲飛鏢等游戲活動中,通過親身經歷和實際操作,感知數學規(guī)律的真實性與存在性,深化了學生對應用古典概型或幾何概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的領悟,從根本上把握不確定事件的數學關系.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實物直觀本身也存在局限性,如圖形的變換(縮放、平移、旋轉、對折等),想通過實物直觀教學手段來深化學生對知識的領悟的難度是很大的,所以實際教學中借助了其他直觀手段加以實現.
2 通過數學模像直觀教學,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
一般地,觀察與教材相關的模型與圖像(如PPT、圖片、圖表、視頻等),形成表象的方法被稱為模像直觀。它是實物直觀的有效補充.
數學模像直觀主要是通過前景或背景顏色的強調、形狀的縮放、動作路徑的設定、對象的參照等手段形成實物中非本質特征的強度改變,從而突出數學教學中需要概括的數學對象的本質因素.用動畫形式表現圖形的變換(縮放、平移、旋轉、對折)、呈現點、線、面、體的動態(tài)過程、展示相關數學關系之間的互相轉換等,實際教學中可利用的資源有很多,教師亦可自己制作課件,實現圖像動態(tài)效果的易用軟件包括PPT、Flash、幾何畫板等.
例如,七年級下冊“第五章生活中的軸對稱——探索軸對稱的性質”,如果教學過程中只停留在性質的驗證和應用上,課堂學習將會變得枯燥無味,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也將無法得到充分的體現.通過實物展示也可能受阻,因為這節(jié)課的相關圖形已經從生活中抽象成了數學圖形,現在又要倒退回去,這不是折騰嗎?如果我們通過動畫,利用顏色對比和動作路徑設定,讓圖形自己會說話,學生能直接地感知到圖形中每個對應量之間的位置及數量關系,特別是對稱點的連線與對稱軸之間的關系.學生容易得到以下結論(如圖2):AD=A/D/,∠1=∠2,∠3=∠4,以及AA/被對稱軸l垂直平分等類似的關系,同時對稱軸的位置也顯得十分直觀,不容懷疑.模像直觀彌補了實物直觀的不足,便于學生對數學對象本質屬性的理解和把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 運用模式直觀,促進思維的遷移,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
所謂模式直觀,是通過相對比較具體的、先前已經熟悉的、具有普遍協(xié)調感的、容易接近的模式作為背景,使得人們能夠進一步把握和理解更加抽象、更為深刻的思維對象[4 ].模式直觀是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習中經常運用的教學手段.
比如有理數、實數、無理數乃至代數式的運算教學,通過類比小學已學的運算律、運算順序等已有的算法模式和計算經驗,化未知為已知,成功拓展了數的范圍,深化了對數的運算關系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