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兒子問媽媽:“媽媽,六一兒童節(jié),你送什么禮物給我呀?”有時,兒子會主動地說:“圣誕節(jié),我想要一輛托馬斯小火車?!痹谖壹?,每次過節(jié),兒子都能收到媽媽精心準(zhǔn)備的一份禮物。禮物似乎成為很多家庭節(jié)日的標(biāo)配。孩子的成長過程當(dāng)然是需要禮物的。不然,就不會有那么多人年復(fù)一年地期盼著生日、盼望著六一、盼望著圣誕老人了。
禮物怎么選?這是個問題。有“禮”未必“物”,但有“禮”必有“心”。有人說,為孩子準(zhǔn)備的每一份禮物,都代表著媽媽的一份“私心”。每一份精心準(zhǔn)備的禮物,都代表著家長的一份希望和期許。孩子可以從每次的節(jié)日禮物中成長多少,取決于成人在選擇禮物時用了多少心。兒子三歲的時候,媽媽送給他一個有放大鏡功能的觀察盒和一個小鑷子,后來,兒子就經(jīng)常帶著觀察盒到公園的小樹林里“探秘”,認(rèn)識了花大姐、 七星瓢蟲、 西瓜蟲等。有一位重慶的朋友,她說每年兒子生日,她都會給兒子寫一封信,在信里會給兒子提出一個小要求或小目標(biāo),兒子一般都是可以完成的。
禮物怎么送?也是個問題。禮物一定是要“包裝”的。一層層打開包裝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成長。我每次出差回來,兒子都會有點撒嬌地問:“爸爸,有沒有什么‘驚喜’要送給我呀?”有時,我也故作神秘地說:“你猜?”他會很興奮地去翻我的包。如果能找到好吃的零食或好玩的玩具,他便樂得合不攏嘴。如果找不到,他依然會充滿期待地說:“爸爸,包里沒有,你快把它變出來!”我會像魔法師一樣比畫幾個動作,把禮物“變”出來。如果的確沒有準(zhǔn)備,當(dāng)然是變不出來的。這時,我會給自己圓場說:“這幾天出差太累了,魔法不夠?!比缓髲堥_雙臂給兒子一個大大的擁抱。
禮物怎么用?是第三個問題。禮物未必是一件具體的“物品”,也可以是一次“機(jī)會”。不少家庭在對孩子的玩具和圖書的投資方面是比較慷慨的。華東師范大學(xué)李生蘭教授等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一半以上的家長為幼兒設(shè)立了專柜存放玩具。在一個玩具和圖書似乎有些“過剩”的時代,如何陪孩子讀,如何陪孩子玩,如何讓孩子在與大自然、大社會充分互動的過程中,挖掘每一本書、每一件玩具、每一片綠地、每一處場館的價值,做到物盡其用,不正是幼兒家庭教育重要的內(nèi)容嗎?期待本刊探索日、閱讀日、創(chuàng)意日欄目會在“物盡其用”方面給你幫助,期待本刊爸爸日、祖孫日、獨立日欄目會在“人盡其才”方面給你啟發(fā),更期待家庭日可以助你“家和萬事興”。
六一是兒童的節(jié)日,禮物是節(jié)日的標(biāo)配。但是,禮物怎么選?怎么送?怎么用?這是孩子的事,也是大人的事,更是教孩子如何長成為大人的家庭教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