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我們一邊看新聞,一邊吃飯。吃完飯刷了碗,我第一次沒有直接回到房間里,而是留下來幫媽媽剝毛豆。她要把毛豆剝出來,打算第二天中午炒肉吃。
我剝著毛豆,毛豆殼破開時,一排橢圓形的豆子被擠出來,有的豆子向上飛,不知落到哪個角落里。豆子從豆殼里擠出來的那一瞬間,能讓我感到一種特殊的樂趣。
我和媽媽有一陣子沒有怎么說話。在安閑而失去時間感的氛圍中,我們都珍惜這種安寧。新聞過后,電視里開始播一個人物評選節(jié)目,類似于《感動中國》,選出來的是孝子。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一個悲痛的故事,關于貧窮、疾病、失去工作、隱忍、承擔、恭順和無私。那些故事確實有很多閃光之處,只是看上去像是擺設。碩大的舞臺、亮閃閃的燈光、主持人的恭維和觀眾機械的掌聲總讓我想起古代的《烈女傳》《孝子傳》。
“我覺得應該多傳播一些積極正面的故事?!眿寢屟劢怯悬c濕,感嘆道,“你可能覺得我太老古董了吧?但我就是覺得社會上也不都是陰暗面,網(wǎng)上說得太陰暗了,總宣傳陰暗面,把人都教壞了。多宣傳一些光明的事情有什么不好?宣傳光明才能促進積極的事。”
“媽,媒體不是宣傳,是報道真實。”我說,“光明或陰暗,存在就是存在?!?/p>
“那也要講光明才對嘛?!眿寢屨f,“總宣傳陰暗的東西,社會會越來越陰暗。”
我低下頭繼續(xù)剝毛豆。媽媽是會贊同關閉掉BBS或者禁止一些言論的,她那么認真地希望社會充滿光明,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哪怕是紙上或屏幕上的。可是這個時候我不想爭論這些,這是爭不出結果的,誰也不會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這些爭論是我們的差異,但它們不再是決定性因素。我轉換了話題,跟媽媽談起她的健康,談起她的血糖和腿腳水腫,談起飲食和藥。
毛豆越來越少,露出了金屬盆光滑的底部。我有一點遺憾,如果毛豆能一直重復著剝到無窮,我們就一直這樣說話,也許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摘自《生于一九八四》電子工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