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四川近現(xiàn)代史上,劉湘是一位叱咤風云的人物,有“四川王”之稱。他從1921年擔任川軍總司令兼省長起,歷任四川善后督辦、川康邊務督辦、川康綏靖主任及四川省主席,有將近二十年的生涯是作為川省統(tǒng)治階級的當權(quán)人物而活躍在四川的政治舞臺上,對四川近代政局有著重要的影響。劉湘在軍閥混戰(zhàn)中脫穎而出,成為四川實際的掌權(quán)者,四川在“中央化”過程中,與蔣介石發(fā)生了激烈的斗爭,民族危亡之際,又毅然投身戰(zhàn)場,一生可謂傳奇。
【關鍵詞】:劉湘;軍閥混戰(zhàn);蔣介石;抗日
對于四川近現(xiàn)代史的研究,跳不過劉湘這一重要人物,與劉湘相關的記載,多散見于文史資料或個人回憶錄中,至于專題研究,代表性的著作為喬誠,楊續(xù)云兩位先生所著《劉湘》一書,對劉湘的生平事跡作了詳細的記載。
劉湘的一生頗為傳奇,在四川軍閥混戰(zhàn)中脫穎而出,成為四川第一把交椅;在1935年四川的中央化進程中,中央與地方?jīng)_突不斷,與蔣介石展開激烈的斗爭;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又毅然帶領將士出川抗日,因舊疾復發(fā)而犧牲,被追授陸軍一級上將。
劉湘與軍閥混戰(zhàn)
軍閥混戰(zhàn),是近代中國社會的特征之一。袁世凱去世后,中國進入軍閥混戰(zhàn)時期,直系、奉系、皖系、晉系、桂系等軍閥為爭奪地盤,進行了無休止的戰(zhàn)爭,給社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四川的軍閥混戰(zhàn),可謂全國之冠,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12年“省門之亂”到1935年中央軍入川,四川地區(qū)大小戰(zhàn)爭達四百次以上。劉湘在這些混戰(zhàn)中,一步步擴張,成為軍閥中重要的一支力量,并且在蔣介石的幫助下,結(jié)束了防區(qū)制,成為了四川的實際領導者,在眾多軍閥中脫穎而出,實屬不易。
劉湘1890年出生于四川大邑縣安仁鎮(zhèn)。劉湘的家庭算不上名門大戶,但也不是貧苦人家。他的祖父曾中武舉,父親經(jīng)營販谷生意,家境小康。劉湘年幼時,就讀鄉(xiāng)間私塾,1904年,考入大邑縣立高等小學堂,本想通過科舉考試改變命運。但是,清廷于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設立文武學堂,編練新軍。1906年劉湘考入陸軍牟目隊,1907年又進入四川陸軍講習所學習,1908年升入陸軍速成學堂學習。1909年劉湘從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畢業(yè),被派到四川陸軍第三十混成協(xié)第六十六標任尉級見習官,從此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趙爾豐督川,命尹昌衡辦講武堂,劉湘于宣統(tǒng)二年又入講武堂學習三個月。辛亥革命后,劉湘在第一師武備生張華封旅任連長。1914年,劉湘在熊祥生旅當營長。當蔡鍔率領護國軍入川,熊祥生旅擁護帝制,作戰(zhàn)甚力,尤以劉湘最為勇猛,被升為團長。1915年,被袁世凱任命為陸軍第十五師步兵第二十九旅旅長。1918年熊克武任四川督軍,以劉湘為第二師師長。管轄永川、榮縣、銅梁、大足、璧山、合川、武勝七縣,設師部于合川。從此,劉湘有了自己的地盤。1920年,在驅(qū)逐滇黔軍的戰(zhàn)斗中,劉湘被熊克武任命為四川第二軍軍長,并成為川軍中心。1922年,一二軍之戰(zhàn)爆發(fā),劉湘戰(zhàn)敗隱退。1925年,“統(tǒng)一之戰(zhàn)”擊敗楊森。1926年,劉湘與楊森等軍閥合力趕走袁祖銘,川內(nèi)再無外省軍事力量。1926年秋,廣東國民革命軍北伐,委劉湘為二十一軍軍長。此后劉湘的力量不斷擴張,但防地遠不如劉文輝之多,他認為能夠與他爭霸的只有劉文輝,于是決心解決劉文輝。于1932年10月發(fā)動“二劉戰(zhàn)爭“,打敗劉文輝,結(jié)束了四川軍閥混戰(zhàn)的時代。以上是四川軍閥混戰(zhàn)期間劉湘軍旅生活的大致概括。
劉湘與蔣介石的聯(lián)合與斗爭
自“二劉大戰(zhàn)”后,劉文輝敗退西康,劉湘成為四川的第一把交椅,他的主要競爭對手也發(fā)生了變化,四川的各軍閥已無實力與劉湘爭奪,國民黨最高領袖蔣介石成了他的主要對手。劉湘與蔣介石之間,最初因共同的利益走到一起,后來也因利益糾紛而交惡。
“三·三一”慘案的發(fā)生,就可以看出劉湘與蔣介石走的是一條道路,下東川戰(zhàn)爭爆發(fā)時,蔣介石排除眾議幫劉湘運輸軍火,對劉湘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起了很大的作用。1929年春,蔣桂戰(zhàn)爭發(fā)生時,劉湘命唐式遵率部出發(fā)討桂。蔣、馮、閻中原大戰(zhàn)時,劉湘亦支持蔣介石。因此種種,蔣介石輔佐劉湘當上四川省主席,成為四川最有實權(quán)的人物。但是,國民黨中央與地方勢力之間的矛盾不可調(diào)節(jié),蔣介石的目標在于四川的中央化,完全控制四川,而劉湘等地方實力派,一心維護自己的權(quán)益,盡最大的努力把持川政,防止中央插手四川事務,尤其是四川,本身就有較強的排外主義,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矛盾,在四川顯得尤其突出。國民黨中央與四川之間的矛盾,主要體現(xiàn)在蔣介石與劉湘之間的斗爭。
自1935年蔣介石入川后,與劉湘之間的合作逐漸轉(zhuǎn)變?yōu)閷?。康澤的別動隊所負任務有二,一是反共,二是反劉??禎捎旨鎱⒅\團的訓政處長,未來之前該處先就擬定了一個‘五運計劃’,即在四川大搞軍運、匪運、學運、紳運和商運活動,用以破壞秩序,制造混亂,企圖乘機搞垮劉湘。劉湘為了掌握蔣方內(nèi)部情況,他的督辦公署以冷開泰為首的土特務,搜集參謀團活動的各種情報,與之進行爭鋒相對的斗爭。劉湘與蔣介石之間的矛盾,為了政局的穩(wěn)定,不會輕易公開,但劉湘與康澤之間的矛盾,在當時確是明顯存在的,并達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蔣劉之間的矛盾,還體現(xiàn)在“峨山軍官訓練圖”,訓練的目的既然在于拉攏和分化川軍,當然就有一些公開和不公開的活動,如集體入國民黨;蔣親自分班接見旅長以上軍官;陳誠對團長以上軍官約見并會餐,如有向他揭發(fā)川軍內(nèi)部情況,反對現(xiàn)任官長、特別是反對劉湘的,更受陳誠歡迎,必定秘密約談多次;利用各種特殊關系來串連拉攏等等,這就具體說明峨訓是作收買人心的買賣的,買賣有的公開進行,有的在袖筒內(nèi)秘密進行。劉湘的大將唐式遵、王纘緒等以后逐漸傾向蔣方,與峨訓就不無關系。
對于蔣介石的步步緊逼,劉湘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劉湘對外切實聯(lián)絡兩廣、云南各反蔣派,以作聲援,先后派張斯可、李星輝、劉亞休到兩廣活動,派魏子銑、李樹堯到云南接洽。龍云也派胡郁蓀為代表,長駐重慶,另外劉湘還分別派有代表去聯(lián)絡山東韓復榘,河北宋哲元、商震,山西閻錫山及陜西楊虎城等地方實力派。雖然劉湘在蔣、桂戰(zhàn)爭時曾通電討蔣,但后來劉湘與李宗仁、白崇禧日益親近,與廣西方面聯(lián)系日深。1936年兩廣事變發(fā)生后,劉湘暗中調(diào)兵遣將,欲與兩廣配合行動,以謀倒蔣。蔣介石對此非常氣憤,劉湘幕僚鄧漢祥經(jīng)楊永
(下轉(zhuǎn)第頁)
(上接第頁)
泰向蔣介石解釋,才化解此事,但兩人之間的矛盾又加深一層。
西安事變發(fā)生后,蔣劉之間的矛盾更是浮出水面,差點兵戎相見。當時劉湘在大邑養(yǎng)病,聞訊即于14日回成都,急召左右親信計議,傅常、潘文華等仍主張立即采取行動,調(diào)集軍隊包圍軍校、行營等中央機構(gòu)。另有傳聞,在西安事變中,劉湘曾密電張學良,主張對蔣介石采取斷然處置。
劉湘出川抗日
劉湘在兩廣事件、西安事變中的表現(xiàn),蔣介石都看在眼里,決定召開川康整軍會議,削弱劉湘的軍事實力。在會議期間,發(fā)生了盧溝橋事變,日軍全面侵華。在此危急存亡時刻,會議草草結(jié)束,川軍出川抗日。劉湘先被任命為第二路預備軍司令長官(鄧錫侯為副司令長官)。按中央部署,川軍編成兩個縱隊,分兩路出川,后蔣介石又改任劉湘為第七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但離開四川后,蔣介石就想方設法打散川軍,以致川軍全部脫離了劉湘的建制。劉湘出川后,全身心的投入抗戰(zhàn),不辭辛勞,舊疾復發(fā),于1938年1月20日逝世于漢口萬國醫(yī)院。1月22日,國民政府明令褒恤,追授陸軍一級上將,并準予國葬。
政治人物總是復雜的,所接觸的人和處理的事都與一般人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對于政治人物的評價,也是復雜的,不能一概而定。就劉湘而論,他與楊森等四川軍閥之間的復雜關系,利合則聚,利盡則散,完全沒有道義可講,劉湘與蔣介石之間的分合,亦是如此。劉湘可謂軍閥的典型代表,以自己手中的軍隊為資本,為了爭奪地盤而與其他軍閥進行戰(zhàn)爭,帶給人民慘重的損失,四川境內(nèi)的百姓,生活平困,家破人亡,劉湘這樣的軍閥難逃其咎,可謂歷史的罪人。但七七事變后,國家危急存亡之際,劉湘又義無反顧的挺生而出,堅決抗日,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又可謂是民族英雄。
參考文獻:
[1]僑誠、楊續(xù)云:《劉湘》,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年。
[2]匡珊吉、楊光彥:《四川軍閥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
[3]溫賢美主編:《四川通史》(第七冊),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4年。
[4]王斌:《四川現(xiàn)代史》,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年。
[5][美]羅伯特·A·柯白著,殷鐘崍,李惟健譯:《四川軍閥與國民政府》,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6]喬誠:《劉湘與“三·三一:慘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四川重慶市文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重慶“三·三一”慘案紀事》,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年。
[7]周開慶:《民國川事紀要》,臺北:四川文獻研究社,1974年。
[8]謝本書、馮祖貽主編:《西南軍閥史》(三),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
[9]謝本書、牛鴻賓著:《蔣介石和西南地方實力派》,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10]鄧漢祥:《劉湘與蔣介石的勾心斗角》,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5輯),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11]黃應乾:《劉湘死后川局波瀾記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12輯),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