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片已經(jīng)不像它們在上世紀30至60年代那樣普遍了,雖然每隔一兩年我們還是能看到幾部,但這些屈指可數(shù)的歌舞片大都在原地踏步,已無法恢復鼎盛時期的天真與爛漫。此番《愛樂之城》能夠脫穎而出,正是由于它返璞歸真地采用好萊塢傳統(tǒng)歌舞片的形式及法國導演雅克·德米(Jacques Demy)歌舞片的技法,去講述一場通俗化的愛情故事。從服裝、歌曲到編舞都在創(chuàng)造一種懷舊的基調,使人懷念舊時的歌舞片。不過它依然現(xiàn)代感十足,以免疏遠當代觀眾。對于歌舞片的探索精神也延伸至故事層面,就像《藝術家》的默片形式,《愛樂之城》是用歌舞片的子類型(包括:傳統(tǒng)的米高梅歌舞片、華納歌舞片、大爵士及當代的樂隊片、演唱會電影)在各段落相映成趣,有傳承,又能帶出類型演變,擁有歷史底蘊的積淀。它們同時又能服務于愛情主題,做到內外兼修。
《愛樂之城》,就是一場絢爛、又有一點不真實的夢。就如同影片的英文名一樣,La La Land字面意指天使之城洛杉磯,但在美式俚語中,它也有“自我沉浸的夢想世界”的意思。這是一個再絕妙不過的雙關,《愛樂之城》發(fā)生在洛杉磯,在眾多洛杉磯地標取景,而它的故事,就像被部分人詬病的一樣,充滿了理想主義的情節(jié)。到現(xiàn)在《愛樂之城》的上映,票房不如預期的同時卻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討論狂潮,正反面觀點一股腦的占據(jù)了朋友圈。本篇文章試圖從技術層面簡要分析導演是如何通過鏡頭語言將一個看似單調簡單俗套的故事講的引人入勝,引人落淚。
影片從首映之初就打著“黃金歌舞片的回光返照”的旗幟掀起一番熱潮。自歌舞片與上世紀20年代與有聲片一同誕生之初,這種從音樂劇演變來的電影類型就被賦予了造夢的屬性。無論是《爵士春秋》中奄奄一息的導演吉德安躺在擔架上看著舞臺上的舞者們瘋狂的演繹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幕;亦或是《歌廳》中打掉腹中胎兒緊接著重回舞臺振臂高歌的舞者麗莎。他們都將在傳統(tǒng)劇情片中難以表達的情感用最具視覺、聽覺沖擊力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
而在《愛樂之城》中,雖然沒有鮑勃·福斯天馬行空一般的想象力,也沒有金·凱利、金杰·羅杰斯或者弗雷德·阿斯泰爾那樣精準到如同超級計算機一樣的舞步。但達米安·查澤雷《愛樂之城》中的歌舞片段卻和整體敘事做到了最大化的融合。自第一幕銀幕從4:3開屏到Cinemascope(2.55:1)的5分鐘高速公路長鏡頭起,絢爛、多元、熱情似火,數(shù)十名舞者連同諸如小輪車、滑板、跑酷等特殊群演,隨著笨重的膠片攝像機的流暢運動一同將觀眾的眼睛死死的鎖到屏幕上。而這不僅僅是一段無聊的炫技而已,看過一次之后在返回來看這一場,“翻山越嶺,我想要爬上高峰,追尋那閃耀之光”,Another Day of Sun這首歌也唱出了在洛杉磯追夢的人心中對未來無限的憧憬。
而隨后的幾段歌舞基本都用在影片前兩章冬、春中男女主角Mia和Seb從在高速公路上的“冤家初識”到格里芬天文館中的星空共舞之間。這些都讓兩人在傳統(tǒng)敘事下略顯草率的情感構建變得合理起來。
那兩人從無聊的泳池派對出來來到格里芬公園夜幕下共舞的那一場戲來舉例。Seb說話之間抱著路邊的燈桿就是一個180度的繞桿,這對即使不是資深影迷的人來說也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信號,這個對于《雨中曲》的致敬就像一個信號,兩人從這里開始對唱,“只可惜這里只有我和你,浪費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歌詞中兩人從一開始的互相“嫌棄”和“埋怨”,曖昧情愫不言而喻。隨后踩著樂點起舞,即使偶爾一兩個動作沒有完全合拍,但其中蘊含的情感力量也讓兩人的感情也迅速升溫,要不是來得不是時候的電話,早在那一晚兩人就已定情。
這就是歌舞之于《愛樂之城》的作用,它是敘事的載體而不是電影的重點。影片進入后半段,歌舞片段幾乎消失,所以《愛樂之城》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吸收了傳統(tǒng)歌舞片的養(yǎng)分,不僅僅是情緒上,也是細節(jié)的致敬上,融入到整體敘事中。又通過最后的7分鐘那場令無數(shù)人心碎落淚的回溯蒙太奇,混剪歌舞片段和現(xiàn)實回憶,將Seb心中對于這段錯過的愛情的所有追憶以情感程度最大化的形式展現(xiàn)在銀幕上。這就是《愛樂之城》中歌舞片段的意義,它沒有試圖像黃金時代歌舞片用絢麗無比的編舞和舞技來打動觀眾,它融合了現(xiàn)代的先進技術(前兩段歌舞的長鏡頭),加之無限的情感表達,將傳統(tǒng)劇情片敘事體系下難以明說的角色情感用最直觀的造夢方式展現(xiàn)。
《愛樂之城》在金球獎七提七中之后,又在奧斯卡上獲得了14項提名,追平了《泰坦尼克號》與《彗星美人》的紀錄,導演達米恩·查澤雷曾在采訪中說《愛樂之城》里面有許多彩蛋,致敬的經(jīng)典影片從歌舞片黃金時代輪轉到新世紀。下面是我就前幾個篇章進行分析。
《瑟堡的雨傘》
講述了凱瑟琳·德納芙飾演的雨傘店老板娘女兒,同尼諾·卡斯泰爾諾沃飾演的汽車修理店員工間悲歡交織的愛情故事?!稅蹣分恰分?,無論是女生閨房里簡約又飽和度十足的色彩搭配,舒緩的爵士風音樂,還是米婭在夜晚穿過的街道,甚至男女主角間陰差陽錯的宿命愛情的設計,都帶有明顯《瑟堡的雨傘》的痕跡。米婭為了挽救自己瀕臨崩潰的演員生涯,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出獨幕劇,而獨幕劇女主角和凱瑟琳·德納芙在《瑟堡的雨傘》中所飾演角色的名字是一樣的,都叫Geneviève?!稅蹣分恰分?,米婭個性張揚的室友同“瑟堡”男主角另娶的妻子,都選用了同樣的方式將頭巾圍在頭上。
除了《瑟堡的雨傘》,查澤雷在《愛樂之城》中引用和借鑒最多的電影應該就是《卡薩布蘭卡》。這部經(jīng)典愛情片講述二戰(zhàn)時期,握有通行證的商人里克與反納粹人士的妻子伊爾莎舊情復燃,兩人面對著感情和政治雙重矛盾的挑戰(zhàn)。本片在第16屆奧斯卡獎上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三項大獎?!稅蹣分恰分?,“卡薩布蘭卡”的女主角英格麗·褒曼稱得上是米婭的奮斗目標和不老偶像。米婭所居住的復古公寓的床頭,就掛著巨大的英格麗·褒曼的大幅畫像。亨佛萊·鮑嘉所飾演的神秘商人里克開班的夜總會名叫Rick's,而高斯林飾演的塞巴斯蒂安后來開設的爵士音樂俱樂部則叫 Seb's,這也是米婭為它取的名字。
《無因的反抗》(1955)
《愛樂》中,石頭姐飾演的米婭獲得了一次試鏡的機會。當她把消息告知塞巴斯蒂安時,米婭表示這是一部劇情有點兒像《無因的反抗》的電視劇。塞巴斯蒂安一語道出了影片中的經(jīng)典臺詞,兩人相約去亞里托劇院重新觀賞這部電影。隨后的試鏡中,米婭身穿的紅色的夾克衫外套,這同詹姆斯·迪恩的造型不謀而合。另外,米婭和塞巴斯蒂安的約會地點選在格里菲斯天文臺,這里也是《無因的反抗》里非常重要的一段打斗戲的拍攝地?!稛o因的反抗》是美國“垮掉的一代”的靈魂人物、偶像巨星詹姆斯·迪恩的銀幕代表作,他24歲便因車禍去世,生前只出演過三部電影(另外兩部為《伊甸之東》和《巨人傳》)。
《柳媚花嬌》(1967)
《愛樂之城》霸氣的開場舞中,完美銜接的長鏡頭、復雜的演員調度、擁堵的高速公路和舞者們高超的技藝,相信令很多影迷印象深刻。
《隨我婆娑》(1937)
《愛樂之城》中,米婭和塞巴斯蒂安坐在長椅上,兩人用雙腿和雙腳演繹了一段踢踏舞?!峨S我婆娑》中,弗雷德·阿斯泰爾與金格爾·羅杰斯同樣坐在冰場的長椅上,兩人穿著冰鞋在冰面上跳著踢踏。在導演查澤雷眼中,石頭姐和高司令是最接近他理想中“好萊塢銀幕經(jīng)典情侶”的人選,而他對照的對象正是《隨我婆娑》的男女主角。本片講述了一對舞蹈明星分分合合的愛情故事,贏得了第11屆奧斯卡最佳歌曲的提名。弗雷德·阿斯泰爾主演過31部歌舞片,其中十部是與羅杰斯合作的,他被AFI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5名。就連奧黛麗·赫本都說:“每一個女人在一生之中都應該會夢想和弗雷德·阿斯泰爾共舞?!?/p>
是什么讓這部歌舞片成為頒獎季寵兒?片中大量對經(jīng)典老電影的致敬與模仿給出了答案——那就是情懷。